數字見證輝煌——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中愈加重要

2020-12-11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題:

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新華社記者 劉錚、周英峰

    在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世界經濟的艱難時刻,中國積極參與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並對國內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改革開放3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六,以詳實的數據展示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發生了根本性的歷史轉變,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對世界經濟貢獻率升至14.5%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統計顯示,1979年至2007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比同期世界經濟平均增速快6.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長進行了國際對比。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期是19年,年均增長9.2%;韓國經濟高速增長期是30年,年均增長8.5%。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期至少與目前世界上高速增長期保持最長的韓國持平或更長。

    中國經濟高速穩定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報告指出,1978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當年中國GDP增量與世界GDP增量之比)為2.3%;到2006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上升到14.5%,僅次於美國(22.8%)居第2位。

    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大幅增強。1978年,中國經濟對世界GDP增長的拉動只有0.1個百分點,到2006年已提高到0.55個百分點,居世界第2位。

    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 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對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發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大幅增長,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

    統計顯示,中國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均大幅增長。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佔世界比例已從1978年的0.8%上升到2007年的7.7%,服務貿易進出口額佔世界比例從1982年的0.6%上升到2007年的4%。

    隨著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逐年增加。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每隔十年,中國吸引FDI都邁上新的臺階。1979年至2007年,中國吸引FDI累計7754.2億美元,是吸引FDI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1979年至2007年,外匯儲備共增加15267億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人均國民總收入增長11倍 但仍處於世界100位之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總量快速增長,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大幅提升,貧困人口大量減少,但人均GNI在世界的位次仍在100位之後,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1978年中國人均GNI只有190美元,2007年達到2360美元。人均GNI水平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1978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07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29.7%。

    中國扶貧減困的努力為世界降低貧困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改革開放30年,中國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400多萬,貧困發生率由30%降至1%左右。

    但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在世界銀行209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序中,2007年中國人均GNI居世界第132位。

    雖然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四、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但畢竟還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在前進道路中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在當前形勢下,中國作為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能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對話Coach中國區總裁:中國消費者已成為世界時尚舞臺的重要力量
    (投資中國)對話Coach中國區總裁:中國消費者已成為世界時尚舞臺的重要力量中新社北京1月6日電 題:對話Coach中國區總裁:中國消費者已成為世界時尚舞臺的重要力量作者 劉亮「對於Tapestry而言,中國不僅是至關重要的市場,更是品牌尋求突破與創新的不竭靈感之源。」
  • 思力網評: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觀察中國發展,要看中國人民得到了什麼收穫,更要看中國人民付出了什麼辛勞;要看中國取得了什麼成就,更要看中國為世界作出了什麼貢獻。」40多年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也發生歷史性變化。
  • 述評:破冰融雪,助力世界經濟復甦的中國能量
    暖風從東方吹來——全年經濟總量預計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2021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國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活動穩步復甦的勢頭不斷夯實,未來有望實現更高質量增長,為世界經濟走出低谷增添信心與動力。  疫情下,中國超大市場磁力盡顯。
  • 為什麼說「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
    「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走近世界舞臺中心,正處在興國與強國交匯的歷史方位,開啟了中國全面進步的強國時代。」何謂「靠近世界舞臺中心」採訪中,專家認為,「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是對當前中國綜合國力的綜合描述,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
  • 數字經濟時代,看城市向新的理想解
    「數據已成為繼土地、勞動、資本、技術後的第五種生產要素,有必要讓數據和數據所代表的規律、力量從隱性走向顯性,將數據和信息轉化為知識和力量,有必要推動數據走向開放,使之成為社會生產各環節、每個人、每個過程都能使用的重要生產要素。」
  • 這一組數字,見證中國能源發展成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1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對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增進人民福祉至關重要。近年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習近平用一個字描述中國數字經濟
    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基圖伊指出:「數字經濟以超出我們預測的速度呈指數比例地在擴張,僅在2012到2015年之間,數字經濟的規模從1萬6000億美元增長到2萬5000億美元。」2016年9月,中國作為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G20創新增長藍圖中的一項重要議題。G20杭州峰會通過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是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籤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文件。
  • 數字經濟是什麼?如何發展數字經濟?一分鐘讀懂數字經濟發展史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已成為我國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重要目標。
  • 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網絡和數位化大國,未來數字經濟前景光明
    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總體上,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貢獻不斷增強。 近年來,我國數位技術發展迅猛,向生產生活領域和公共治理領域廣泛滲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 數智共享 驅動未來 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即將召開
    本次大會以「數智共享 驅動未來」為主題,將力邀數字經濟領域的政府領導、專家學者、相關企業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經濟下數字企業、數字產業和數字城市的轉型發展,為處於數字轉型中的城市招商引資,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展示平臺和交流平臺。
  • 以全新姿態擁抱數字新時代——寫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閉幕之際
    2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就高瞻遠矚地做出了建設數字福建的重大決策,親自擔任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擘畫了數字福建建設的宏偉藍圖;20年來,數字福建已然演進為數字中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指引下,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數字中國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
  • 對人類發展事業的偉大貢獻(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此後,我曾擔任雅典市分管國際事務的副市長、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在半個多世紀與中國朋友的交往中,我見證了中國發展的歷程。 2020年無疑是特殊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為自己也為全球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而戰。依靠必勝的決心,中國不僅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難逐漸實現經濟恢復,而且盡最大努力支援並團結各國合作抗疫。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世界第二,下一個轉型重點是什麼
    ,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和社會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新冠疫情期間數位技術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突出表現則進一步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正確理解和認識這些問題對我們下一步更好地發展數字經濟、依託數位化轉型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義。
  • 文釗:在追問中見證中國經濟和企業的成長與成熟
    我們知道這兩年大家談論中國經濟,經常用的一個詞是韌性。也許在這樣的飛行中,經歷這樣一種跨越,讓我們能夠真切的體驗中國經濟的現實,理解這個超大規模經濟體多樣性,和由此而生的動能和潛力。今天上午演講的都是國內最為權威的經濟學家。我感到非常榮幸,這些學者都接受過經濟觀察報的採訪,我也非常感謝他們長期以來對經濟觀察報的支持和幫助。
  • 於沛:從世界舞臺邊緣走向中心
    65年來,中國走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取得了前人沒有取得的輝煌成就。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正滿懷信心地融入、影響並改變著世界,中國道路極大地豐富了人類文明發展模式。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經歷著歷史性的深刻變化,當今中國正走向世界舞臺中心。
  • 大財優配數字經濟成為雙循環重要支撐
    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消費和投資主要體現為消費升級和高效投資,其中數字經濟的優勢和動能十分明顯。 從消費看,疫情常態化加快了企業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進程,電商行業成為疫情期間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直播電商、電商助農等線上消費新趨勢效應凸顯。
  • 共建數字世界能源底座
    共建數字世界能源底座 華為提出「能源目標網」概念,主張從接入、匯聚、核心機房、數據中心的全網絡視角來思考能源戰略,以「極簡、綠色、智能、可靠」四大理念,構築數字世界的能源底座。
  • 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輝煌與覆滅的見證
    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輝煌與覆滅的見證凡爾賽宮(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藝術寶庫的瑰寶,輝煌與覆滅的見證。一切都害怕時間,而時間害怕金字塔。不同於中國的園林的清揚,凡爾賽園林則是法蘭西式古典園林。園林內有多數的噴泉,噴泉也非常的獨特。一道鍍金的大門,奢華的出現在我們眼前,大門上有著權利象徵的金王冠,這是多麼奢侈的存在啊!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宮殿的建築,更是氣勢磅礴,城堡更為宏偉,法蘭西式建築風情極美的呈現。
  • 世界經濟論壇:數字經濟發達等因素讓部分國家在疫情中表現更佳
    新華社日內瓦12月16日電(記者凌馨)世界經濟論壇16日發布2020年特別版《全球競爭力報告》說,數字經濟發達、社會保障健全和醫療體系有效的經濟體在新冠疫情中保持了更強韌性。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引發的深度經濟衰退仍在持續而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而言,部分國家更為有效地應對了疫情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的挑戰,這些國家的綜合特點是擁有發達的數字經濟和健全的社保體系,成功規劃並綜合運用了衛生、財政和社會政策以及擁有流行病防控經驗。
  • 數字經濟轉型:歐洲人拒絕矽谷模式 中國案例帶來積極啟發
    人民網巴黎8月4日電(記者何蒨) 當中國人早已習慣用手機支付超市購物或計程車費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日常行為背後的重要意義。僅從行動支付的角度看,中國社會已經成功完成了數字經濟轉型的重要一步,而這在很多歐美國家還是相當陌生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