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觀察中國發展,要看中國人民得到了什麼收穫,更要看中國人民付出了什麼辛勞;要看中國取得了什麼成就,更要看中國為世界作出了什麼貢獻。」
40多年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也發生歷史性變化。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約14.5%;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持續快速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7.5億人成功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中國奇蹟的密碼是什麼?在《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這篇歷史性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的發展,關鍵在於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道路決定命運。40多年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國情,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採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鑑但不照搬,領導人民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開闢出成功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從四個主要方面對這條道路的豐富內涵作出深刻闡述:這是一條「從本國國情出發確立的道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改革創新的道路」、「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中國的發展成就再次充分證明,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條條大路通羅馬」,「誰都不應該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定為一尊,更不應該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強加於人」。
「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中國走到今天,絕不是誰的恩賜,「世界上也沒有誰有這樣的能力」,而是全體中國人民用勤勞的雙手一磚一瓦壘起來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指出的:「中國的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幾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幹出來的。」中國人民深知,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想發展就要靠自己苦幹實幹。只要中國人民奮鬥不息,中國就風雨無阻,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中國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人民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這對中國好,對世界也好。」習近平總書記用一系列富有說服力的數字雄辯證明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1950年至2016年,「中國在自身長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況下,累計對外提供援款4000多億元人民幣,實施各類援外項目5000多個,其中成套項目近3000個,舉辦11000多期培訓班,為發展中國家在華培訓各類人員26萬多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累計吸引外資超過1.7萬億美元,累計對外直接投資超過1.2萬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
新時代的中國,正在更加積極主動地以開放促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打造進博會全新合作平臺,自貿區建設不斷取得突破,《外商投資法》落地、服務業加速開放……中國開放不僅讓自身發展步入新階段,也進一步造福世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拉加德高度評價,「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如此的機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有感而發,「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賴的重要力量」。
來源:學而時習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思力網評: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