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看過一篇關於男孩在鶴崗買房子的文章,一些讀者在評論區留言。這個年輕人27歲,月收入5000元,很多人都不明白,他在餐廳上班還包吃住,怎麼存下來的錢這麼少?對於買房子總價只有三萬多,他還要從網上借錢。人人的處境都不同,這位年輕人的家裡是否需要補助,或者他們之前做了什麼,我在新聞裡沒有看到,所以我在這裡就不過多評論了。
但如果家裡沒有額外的負擔,收入是5000元,我覺得我可以存4千元,畢竟我一直都是個好儲戶。第一次進北京國企的時候,住在公司宿舍,差不多就是存四千左右,後來換了工作,收入漲到13000元。男友負責房租,水電費,我可以省下一萬五千到一萬五千。所以,儘管我和男朋友的收入都不高,家裡又沒有礦,我們的帳戶卻一直有盈餘。
如何才能攢下錢呢?
一、丟掉你的銀行卡,但還是繼續進行存款
這是我第一次在李笑來的致富和自由之路上看到這樣的做法。在2003年,他寫並出版了《託福核心詞彙21天突破》,並開始源源不斷地為他賺取稿費。自2017年出版至今已有14年的《財富與自由之路》,至今他仍未付一分錢。而且達到這一結果的方法,就是,他故意剪掉收稿費的銀行卡,然後扔掉。在知道大量的錢不能用的情況下,他從來不會去查卡上有多少錢。那是自由財富的標誌。
實際上,這個辦法起作用的原因是使我們的消費「煩惱」。
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衝動消費。但當我們花錢時,我們需要報失和更新銀行卡。根據估算,在我們走出第一步之前,我們應該放棄:「忘了,別花了。」還有許多其它「麻煩」的方法。我的一個女朋友開始向我解釋這一切。買頭枕的時候一定要把它寫清楚。所有的頭髮都很漂亮。在談及此事時,她說她在記帳以減少支出。剪掉你的手會很酷,但是我不喜歡記帳,所以我不想買。我很難自己存錢。本人有餘額寶及微信錢包,方便即時掃描,只留下少量現金。連上銀行卡也是一樣,只夠基本生活費用。無論何時我有任何額外支出都會很麻煩。你需要從其他金融產品中提取現金,然後將其存入銀行卡,最快的是下個工作日。還有充分的時間考慮問題。如今每個人都用數字支付,無錢支付之苦,容易衝動消費,過度消費。所以給自己找麻煩是非常必要的。
二、正確理解公式計算次序
儲蓄=收入-支出,這是個公式,我想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上,這個公式並不正確。若要儘快省下更多的錢,以節省我們的免費啟動資金,我們必須調整支出=收入儲蓄的順序。設定要保存的東西。如果你的收入增加了,你就能增加價值。但是不要隨意降低這個值。您可以領取每月工資,然後將存款轉入上述第一點中的「麻煩」帳戶。其餘的都是你可以支配的錢。
三、報酬目標與財富目標相輔相成
要使自己更加積極主動,你可以給自己設置一個巨大的獎賞,這個獎賞必須與你想要實現的財富目標相聯繫。舉例來說,你的第一個目標是節省50萬英鎊。設定了500,000個目標之後,你就可以拿到5%-10%的目標,並且獎勵自己一次觀看非洲動物大遷徙的旅程。開立夢想帳戶。然後,你每存一美元,就會將其中的5%存入你的夢幻帳戶。看到你的夢想帳戶慢慢地成長,越來越靠近你。很多財務應用程式現在都有計劃帳戶。通過微信理財連結,我寫下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夢想和預算。只有當你完成了計劃,我才能把錢存起來,而不是取錢。每存一次錢,我就能記下當時的心情,非常有儀式感。您還可以繪製夢幻場景,或者列印相關的具體圖片。放在你每天的工作和學習桌上,抬頭就能看見。
請相信我,具體的照片能讓你更有動力的省錢。
四、對於這個世界,我們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升職加薪就能獲得經濟自由。
幾年前,我和姐夫一年的工資都超過了20萬,而我們家每年存的錢要比家裡60萬個人多。「我們家每個月的收入不可能穩步增長,」她說,「我們家的收入也不可能持續增長。」而且一年也不缺一百萬。從左到右走。一年到頭我們不可能收支相抵。看起來我們只是一個在車站短暫停留的人。
「金錢:七個人一生中賺的錢」中有一個例子。威廉·詹姆斯的雙胞胎哥哥,今年65歲。William20歲時就開設了自己的退休金帳戶。此後20年,他每年投入4000美元用於免稅投資,每年獲得10%的收益。在40歲以前,他不再存錢了。詹姆斯在40歲時開設了他的退休金帳戶。他還存下了為期25年的4000美元。這些錢是用來免稅投資的,在他65歲之前,每年可以賺10%。二十年前,剛開始創業的威廉花了八萬美元,剛開始創業的詹姆斯花了十萬美元。最後,威廉的戶頭,賺了將近250萬美元,而詹姆斯的戶頭,只有不到45萬美元!
從長遠來看,你應該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開始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