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很多家庭的經濟都受到了影響,在家封閉的幾個月裡,深刻感受到手裡沒錢的焦慮,都開始重視「錢」,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財政狀況,並在這一年做個大膽的決定——買房。
一入買房,深似海,我在買完房後,資產瞬間轉變為赤字——負債120多萬,其中負20多萬是我現在的家庭經濟,100萬是欠銀行的本金和利息,是的,你沒看錯,我不僅成了窮光蛋,還欠著「巨額貸款」。
當看到今年的結餘率為負,我整個人都陷入了焦慮中,我開始了前所未有的渴望存錢,對於儲蓄更加的熱愛,喜歡看著自己的錢一點點的再積累出來。
這是我28年以來存錢意願最強的一年,也是真真切切感受到錢的好處最多的一年,儘管手裡沒錢,一切都會重新開始,但是相比剛畢業那會,我的內心堅強了不少。
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金錢觀,儘管存錢是我的目的,但我不再像之前那樣,只是單純的把錢放在銀行裡,而是想盡辦法把錢的價值利用起來。
每個月工資一到帳,我就會把錢「分割」出五部分:
①每個月的固定房貸,
②每個月要還的花唄,我會先放在餘額寶裡,到了9號自動還款,
③再從剩餘的錢中抽出40%,用於儲蓄或者買理財產品,
④剩下的拿出20%的用於應急,
⑤剩餘的再用於消費。
我的財產分配和官方家庭理財中資金分配比例不太一樣,我覺得每個家庭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財物分配,如果你手裡的錢只能夠養活自己,還非要按20%理財,10%來買保險,我個人覺得不太現實。
像股神巴菲特年輕的時候也很熱衷於存錢,當把錢積累一定的數額就可以用理財讓錢升值,比如我每個月存500元,第二個月就可以用1000元打可轉債了,一支至少也能有幾十塊錢的收益。
或者我用這1000塊錢買基金,1000元的基金最好一天可以收益30元,或許這30元並不是很多,但別忘記我每個月都會存上500元,日積月累,我的存款會越來越多,可以支配的金額也會越來越多。
我就看到一位小姐姐的投資基金總金額才6萬多,而在形式好的時候,她一天就可以掙1800元,這個相當於半個月的工資,怎麼不令人激動,反正我是很激動的。
當然理財也不能光看收益,也要看風險,所以我也會選擇穩健理財產品,一般1元起購、1000元起購等,所以每個月我也會選擇的買上幾隻。
比如某寶上有一些年化在4%左右的一年期、半年期產品,年化增長在2.64%左右的7天短期理財,總之不能讓自己的存錢閒著。
在日本,出於對新冠疫情和經濟前景的擔憂,日本民眾沒有將政府發放的10萬日元現金補助花掉,而是存了起來,這種做法我是很支持的,畢竟錢花光了,就真的沒有了。
反之,把錢存起來,當金額相當大的時候,即使是放在銀行生利息,也能養活我們,比如你有本金100萬,放在年利息為4.6%的理財產品裡,一個月的收益也有3833元,一年就多出了4.6萬元。
說到這,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算年化收益,下面就交給大家一個公式:本金乘以利息,再除以365天就是每天的收益,如果除以12就是每月的收益。趕緊看看你手裡的存款放在哪裡最掙錢吧。
人常說:有錢的人會更有錢,窮苦的人會更窮苦,只有財富的積累才會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因此,即使我現在手裡沒有多少錢,但是我也會依然按著自己規劃好的第一步走,那就是存錢。
買房後讓我更加看清自己的經濟現狀,也更加熱衷存錢,因為有了錢,我才能折騰錢,讓錢為我獲利。
文章來源:隨手記社區 瑪西子攢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