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早出現菜鳥驛站、豐巢,到最近出現外賣櫃,大部分人雖然給予了一定關注,但也只是當成一項便民措施,簡單權衡了一下利益。尤其是很多快遞員和外賣騎手,還頗有點沾沾自喜。因為隨著柜子的普及,他們似乎是最大受益方,工作輕鬆了許多。
開始我也這麼認為,但細思之後,發現事情可能比想像的複雜。快遞員和外賣騎手,對柜子普及無動於終,或許是件可怕的事。
自網購和外賣興起,十餘年裡,快遞員和騎手隊伍就一直呈壯大態勢,僅美團一年就號稱新增百萬騎手。在一些興旺地區,有些人還憑此實現了月入過萬。有個騎手說,從來不炒股,怎麼一覺起來,發現自己在一個炒股群。後打聽才知,他一個前同事把自己的騎手群改成了炒股群。都有錢投資了,可見快遞和外賣隊伍,小日子應該是不錯的。
快遞和騎手隊伍的興旺,來源當然是市場需求的持續擴大。而這個市場需求的最大特點,在於投送最後一公裡的繁瑣,必須有足夠的人力來實現。最近驛站、快遞櫃、外賣櫃普及得非常快。這表面看很像是一件簡單的便民措施,但本質上,這是最後一公裡由繁到簡的革命,它將引發整個投送生態的變革。當柜子足夠多時,大部分快遞員和騎手恐將變得多餘。
早就有人質疑,如此多的二輪騎手和不規範的三輪快遞,走街串巷,帶來安全隱患的同時還和這個時代有點不搭,為什麼不用四輪汽車代替?事實這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卻不可能實現。因為最後一公裡送到每家每戶,對於汽車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僅臨時停車一項就無法逾越。
驛站和柜子普及後,這種不可能將變成可能,繁瑣的最後一公裡投遞將變成簡單的點對點,四輪取代兩輪三輪,批量投送取代單個投送將變成現實。到那個時候,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快遞員和騎手,你們不覺得是件可怕的事嗎?
馬雲入股了小鵬、劉強東入股了蔚來,王興最近,甚至5億美元入股了理想汽車,你以為他們是玩票性質?其實他們早就對四輪代替三輪二輪耿耿於懷,早做了布局。這還不算,他們都還投資有子公司,專門研究無人快遞車甚至無人機的投送。有人曾笑問,無人機送貨,人不在家它飛回去嗎?有了驛站和柜子後,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就是柜子的意義。
谷歌旗下的一家公司Wing,近日正式拿到無人機運營牌照,將採用無人機來配送快遞。這是美國首家正式拿到運營牌照的無人機快遞公司,意味著該項目技術成熟度、安全性都得到了認可。充分說明國際國內,趨勢是一致的。四輪汽車、無人車、無人機配送的基礎是點對點,國內柜子普及的意義,就在於實現點對點。當柜子足夠普及時,親愛的快遞員騎手們,你們的工作可能要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