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朱萬平 曾劍 每經編輯 文多
一夜暴雨後,流經西南小城貴州獨山縣城的河水漸漲,7月20日的午後雨勢漸弱,天氣逐漸放晴。此時,離獨山縣城20多公裡的淨心谷景區內,「天下第一水司樓」看起來依舊氣派。儘管雨勢未停,但仍不時有人驅車前來,欣賞這座尚未完工的建築。
上周,一則網絡探訪視頻讓獨山再度成為輿論焦點。視頻中稱,曾為貧困縣的獨山,卻由於此前大量的投資項目,導致地方負債一度高達400億元。
當地不少百姓都聽說獨山欠了錢,但具體內情也說不上來,只知道「當初攤子鋪得太大!」
輿情洶湧下,獨山縣與其所在的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均發聲回應,並做出解釋:獨山縣吸納的資金中,絕大多數用於基礎設施、脫貧攻堅、民生工程等項目建設,發揮了較好作用。而截至今年6月末,獨山縣政府債務餘額135.68億元,其餘為企業債務。
雖外界的關注已有所減弱,但獨山縣上百億元債務問題依然待解,各方也在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獨山的(債務)問題,我們一直都沒有迴避,在積極面對。」一位獨山政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但需要給獨山一定的時間。
「獨山版紫禁城」和旁邊未拆遷完的居民樓。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距貴陽約兩個半小時車程的黔南獨山縣最近「火」了。
上周,一則網絡探訪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視頻中,獨山縣上一些造型獨特、空空蕩蕩的項目工程引發關注。此前縣裡大量舉債投資的事,也引發廣泛質疑。
7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來到了獨山縣。大巴還未駛入當地汽車站,一位中年男乘客起身望向窗外說道,「這就是花了400億建的縣城呀,咋搞成這樣!」語氣中似有惋惜之意。
對獨山縣的高負債,當地老百姓多有所耳聞。「現在我們縣欠了這個數。」一位負責在路邊收停車費的老人,向記者比出四根手指說道,「400億」。隨即,他又笑了笑,「都是它們(政府)欠的,與我們不相干。」
400億元債務的說法,最早被《中國紀檢監察報》披露。「獨山到底欠了多少債,具體情況我們也不清楚,這屬於絕密。」有獨山政府人士向記者坦言,但《中國紀檢監察報》披露的400億元,應該是審慎可信的。
這並非獨山縣第一次被置於聚光燈之下。去年3月,獨山縣原縣委書記潘志立落馬時,當地就曾被廣泛關注。去年底,獨山的債務問題也被媒體多次報導。但此前並未像這次一樣,引發這樣規模的輿論關注。
「那則探訪視頻我看過。去年,他們在節目中10多次談到獨山縣,我們都未回應過。」獨山縣政府人士劉明(化名)稱,網絡探訪視頻所呈現的並不全是事實。
劉明舉例道,探訪視頻裡稱盤古莊(又稱湘企商都)是政府修的,預計造價56.5億元。「但實際上,盤古莊項目,並不是當地政府修的,而是政府招商引資的項目,是外地老闆投資開發的。」劉明稱。
劉明所指的外地老闆是湖南商人劉東旺,但他在今年3月已因「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等10多項罪名,一審被判有期徒刑24年。
「盤古莊」旁邊的建設項目指揮部。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其實,除了誰建了這些項目,一度高達400億元的資金具體花在了哪兒?更是外界所關心的。
輿情之下,在獨山縣發布回應後,16日,黔南州也發出通報稱:獨山縣融資吸納的資金中絕大多數用於基礎設施、脫貧攻堅、民生工程等項目建設,發揮了較好作用。
通報也提到,獨山縣原屬貧困縣,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緩慢、民生工程短板較多。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獨山縣確實通過融資方式,吸納資金進行項目建設。
據通報,截至2020年6月末,獨山縣政府債務餘額135.68億元,其餘為企業債務等。
在外界分析看來,當地通報主要披露了政府層面的負債,但國資公司的負債就並未公布。
獨山大量舉債投資與獨山縣原縣委書記潘志立分不開。通報亦稱,潘志立政績觀出現嚴重偏差,急功近利,盲目融資舉債用於毋斂古城、「天下第一水司樓」等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建設,導致新開工項目數量迅速擴張,地方債務規模過大、債務風險突出,有的工程爛尾。
當地政府人士的劉明坦言,獨山縣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領導縣班子也在想辦法,通過招商引資、增強內生動力等方式進行化解,但需要一定的時間。「現在,獨山是負重前行。」他稱。
據記者了解,未被通報數額的企業債務中,不少為獨山縣各國資公司的債務。此前,為了融資,獨山縣成立了數十家公司作為融資平臺。
當地媒體2017年曾報導,全縣共有融資平臺類公司36家,其中,總資產規模達到60億元以上的5家、30億至60億元4家、10億至30億元10家、10億元以下16家。
一位投資人金琪(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2017年他投資了獨山縣的一個定向融資產品——「貴州獨山·飛鳳湖」定向融資項目。如今,這一產品已實質性違約。「去年便付不出利息宣布展期,今年到了結息日,仍沒有收到利息。」金琪稱,現在不少投資人都很焦慮,想早日拿回錢。
據介紹,「貴州獨山·飛鳳湖」定向融資項目,融資主體是獨山縣通達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獨山通達投資)。啟信寶顯示,獨山通達投資為獨山縣財政局旗下全資孫公司。這一定融項目期限為24個月,分四個檔次,最低投資額為20萬元。投資額在20萬(含)~50萬元,收益率為9%;最高的D檔,投資額為300萬元(含)以上,收益率為10.3%。
記者掌握的一份材料顯示,2017年7月,獨山縣政府還對該融資計劃出具了一份批覆文件(獨府辦函【2017】490號)稱,經縣政府研究,批覆如下:同意以獨山通達投資為融資主體,並提供土地抵押,由獨山縣國有資本營運集團有限公司提供最高額保證擔保,向外融資5億元,年化綜合成本不超過10%。
飛鳳湖是當地政府打造的一個項目,目前,該項目的情況如何?
飛鳳湖度假區位於獨山縣城近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看到,進入景區大門後是兩條岔路。一邊映入眼帘的是「獨山泉翠」的牌樓,牌樓前,兩頭大石獅氣派十足。牌樓後是別墅群,但入住率看起來很低。另一邊則是度假區,內有泳遊池、會議中心、網球館、酒店、滑草場等,但前來遊玩的人也不多。
飛鳳湖度假區曾因建設高爾夫球場引發輿論關注。潘志立被免去黔南州副州長,並遭黨內嚴重警告,高爾夫球場也被取締。「現在那個高爾夫球場,已經關了。」一位景區內工作人員稱。
飛鳳湖景區內別墅區入口,兩頭金色的大石獅。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此前,獨山國資公司曾通過多個途徑融資,因此,也有金融機構也牽涉其中。
據記者了解,2016年底,獨山縣政府曾出具了一份批覆文件稱,「原則同意以貴州瑞茂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為主體,由獨山縣國有資本營運集團有限公司提供擔保,向東亞信託(註:現為國通信託)融資4億元。」貴州瑞茂旅投的實控方是獨山縣財政局,主營旅遊項目投資開發與建設等。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為了獲取這筆信託貸款,獨山縣經開區管委會還出具了承諾函,為貴州瑞茂旅投上述貸款「兜底」。
「這項資管計劃並不是我司發行的,我們只是通道方。」一位國通信託(東亞信託更名而來)內部人士向記者稱,該資管計劃的實際管理人是邁科期貨(870593,OC)。
獨山縣所投項目中,淨心谷景區內的「天下第一水司樓」,被指為「形象工程」,也最受外界關注。
這座高99.9米的建築,於2016年9月開工興建,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24層均為全木質框架榫卯結構,項目號稱曾申報三項吉尼斯紀錄: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築;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築;世界最大牌樓。它投資上億元,此前已停工。
獨山縣在回應中稱,「通過努力,水司樓項目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已籤訂合作協議,將於近期進場施工」。
20日的午後,獨山下了一場暴雨後,水司樓仍不時有三三兩兩的遊客前來,在這座造型奇特的建築前拍照留戀。目前,該項目已被施工圍欄圈起來了,似乎即將施工。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貴州南方卓越投資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卓集團)或將接手水司樓項目,將其改建成酒店。在水司樓的圍擋上,目前已張貼著南卓集團的介紹。
水司樓的圍擋上,目前已張貼著南卓集團的介紹。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我們的確準備接手這個項目。」日前,南卓集團有關人士對記者透露。該集團是一家集建設、金融、旅業、園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投資運營管理集團。
水司樓旁邊有一排活動板房,是給建築工人居住的,上面掛著「洪濤裝飾股份」幾個大字。洪濤股份(002325,SZ)曾中標水司樓項目,項目總金額4.5億元。截至去年末,洪濤股份對水司樓項目的回款約6000萬元,但應收帳款達到1.55億元。「從去年下半年就一直在談回款的事情。」洪濤股份有關人士透露。
而當地頻被提及的又一工程、被戲稱為「獨山版紫禁城」的毋斂古城項目,目前仍處於停工狀態。項目現場,院內攪拌機等施工機械被丟棄在一旁,在長時間雨水的衝刷下,鏽跡難掩,機器旁邊的雜草已半人多高。
毋斂古城建設項目一期工程三標段由南通市紫石古典園林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通紫石園林)承建,項目總投資4億元。「至今還有約2億工程款未收回。」南通紫石園林人士日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獨山版紫禁城」 一角。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如今,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還是獨山縣如何化解債務危機。
在黔南州的公開回應中,也提及化解債務的問題。公告稱,已對獨山縣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進行指導規範,通過盤活土地資源拓寬償債來源,整合優質國有資產盤活化解債務,創新資產處置途徑來提升資產變現效率。
接近獨山縣政府的人士透露,獨山縣也在尋求上級部門的支持,欲在財政部指導下,制定了一個化債方案。這一信息也曾在去年11月《中國新聞周刊》的報導中被提及。
數月過去,當前進展如何?對此,該政府的人士稱不清楚:「這屬於絕密。」
多位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上級政府似乎還無意為獨山縣百億債務「兜底」。
「據我所知,上面的意思是『誰家的孩子誰抱走』、『誰借錢的誰還』。」一位曾與政府有過溝通的機構人士透露,上面也有顧慮,若這次在獨山縣開了頭,以後別的縣市也像獨山縣這樣盲目舉債,或形成「劣幣逐良幣」效應。
「現在,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增強獨山縣自身的內生動力。」一位獨山縣當地政府人士透露。
按照此前獨山縣的公開回應,獨山一方面將通過續建、緩建、轉建和壓縮建設規模等方式,分類分批推進整改;另一方面,將通過招引企業盤活資產。
「現在,黔南州也試圖通過招商引資,將更多的項目放在獨山。」一位當地政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獨山縣走訪的數日中,多次就化解債務等問題,試圖向獨山縣方面進行了解,但均沒有獲得實質性回應。
「縣裡有自己的顧慮。」有接近當地政府的人士認為,通過兩次公開回應,輿情漸息,若此時再做回應,可能再度引發關注,對化解債務不利。
「有關歷史遺留問題的徹底解決,需要一定時間、有一個過程,我們真誠希望得到輿論的理解、支持!過程雖難,惟願結果不負人民。」黔南州的通報結尾如是稱。
「獨山在改變,也希望外界能夠看到獨山人的努力。」一位獨山縣鄉鎮基層幹部對記者稱。
獨山縣上司鎮招商引資好項目——千畝茭白種植基地一角。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以前,原縣委書記潘志立在任時,獨山總是搞了很多『高大上』的項目,現在新的領導班子,則更加的務實、『接地氣』。」一位獨山縣的基層幹部說。
在獨山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實地探訪了獨山縣兩個新的招商引資項目——獨山縣麻尾鎮的香瓜種植項目、上司鎮的茭白種植項目。
其中,香瓜種植項目由獨山縣麻尾鎮黃後村招引浙江客商投資興建,總投資上千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建設大棚200餘畝。項目採取「村黨總支+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常年解決就業上萬人次,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以前當地就是種玉米和水稻,而種香瓜的效益是種植傳統農作物的好幾倍。」黃後村的有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現在「黃後牌」香瓜在當地供不應求,品相好、個頭大的瓜還進入了廣東等地的商超渠道。
「以前潘志立任時,比較急功近利。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獨山縣特別重視這一塊工作。」一位當地幹部指出,農業種植類項目算不上「高大上」,但是卻能夠實實在在帶動當地老百姓受益。
與麻尾鎮的香瓜項目類似,獨山縣上司鎮的2000畝茭白(一種常見的水生蔬菜)種植示範基地項目,也是當地的農業類招商引資項目。當地農戶將土地流傳出去後,既可以獲得土地流轉費,又可以在種植基地工作,獲得工資。「現在在基地工作,一個月能掙3000元。」一位當地農戶稱,比種水稻賺得多。
公開資料顯示,前兩個月,獨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裕民赴京拜訪中國中鐵洽談獨山內陸港建設事宜。之後,王裕民又率隊到浙江、上海開展招商引資考察,並參觀了浙江富潤(600070,SH)等多家上市公司。
7月22日,獨山縣融媒體中心也宣布,獨山拉然康養小鎮項目有序推進,預計今年10月,一期項目將正式投入試營業。目前,該項目已與碧桂園、萬達、攜程旅遊及芒果文旅「親愛的客棧」欄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由攜程旅遊負責對園內客房進行打包銷售,確保後期穩定運營。
(實習生彭泠溪對此文亦有貢獻)
新聞連結:圖集丨獨山縣「燒掉」400億後 「明星項目」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