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2020-12-12 文史道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

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漢字拼音運動,是從清末民國時候才開始的。

鴉片戰爭以後,由梁啓超等學者,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可以說是漢字拼音的雛形。

盧戇章,是我國第一個創製拼音文字的人。他曾編寫了《中國字母北京切音教科書》和《中國字母北京切音合訂》,用切音字來拼寫官話。

1913年2月,讀音統一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審定一切字的國音發音」和「採定字母」。會議一直開了3個月,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正式的漢字拼音,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開始修訂漢字拼音方案,當時有些學者提出要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但很幸運的是,我們的方塊字最終並沒有被一堆拼音所替代。

只到1958年秋季開始,全國小學的語文課本才採用漢語拼音給漢字注音,接著,中學教科書、字典、詞典以及通俗讀物、掃盲課本也採用漢語拼音注音。

也就是說,中國漢字有拼音的歷史,也不過百年時間,和漫長的舊時代相比,真是太短了。

這裡說的有些跑題,在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一點,根本難不倒聰明的古人。

其實,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識字功能。主要的識字形式有:形聲字,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四種。

形聲字

會漢語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漢字中有很大一類字是形聲字,這類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形旁表示類別,而聲旁就是表示讀音啦!

直音法

就是找一個與被注字讀音,完全相同的漢字來注音,就像你小時候不認識字時,就用認識的同音字標註一樣,原來這是古人玩剩下的!

比如「單,音善」,意思就是「單」和「善」同音,按照「善」字的讀法讀,這裡的「單」指單父,並不是我們認識的dān。這樣的標註方法,在《康熙字典》裡非常常見。

還有一個鮮明例子就是,在最初學英語的時候,很多人也常常用「漢字」讀音來進行標註一樣。

讀若法

讀若法,就是找一個讀音相似的字來給原字注音,如《說文解字》裡記載:鼾,臥息也,幹聲,讀若汗。我們就知道「鼾」和「汗」的讀音相似。

可見,直音法比讀若法更為直截了當,注音更加精確。是不是恍然大悟?沒有拼音標註,那用漢字標註啊,拜服!現在小學生的做法,才是古人的正道哇!

反切法

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合起來為一個漢字注音,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

如:緩,胡管切。(《廣韻》)「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智慧更是無窮無盡,我們在了解古代漢字,和讀音、拼音的時候,不免對古人產生無限敬意。

讀者們,關於漢字和拼音,大家有怎樣的見解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從我們求學開學,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認字母,比如聲母表、韻母表。因為所有的拼音都是由字母組成,只有認識了字母,才能夠拼拼音,這是人們認識漢字的第一步。但是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拼音,那時候的人們是如何認識漢字的呢?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你看祖先們的方法有多巧妙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漢字博大精深,字形也千變萬化,可以用最簡潔的字講出最複雜的含義,比如成語,就是典故的集大成者,漢字雖然歷史悠久,可與它相伴的拼音可就不是這樣了,因為拼音是民國時期才逐漸發展的一種識別漢字的方法,既然如此,那民國之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識字的呢?
  • 拼音直到清朝才出現,古人沒有拼音怎樣識字?具體方法有3種
    拼音直到清朝才出現,古人沒有拼音怎樣識字?具體方法有3種在現在社會上漢字對人們越重要了,人們慢慢的開始重新重視漢字起來了,漢字甚至有很多外國人們都開始學習漢字了,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會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會教我們學習拼音,這樣會方便我們學習漢字,我們看見不認識的漢字,就可以根據拼音讀出正確的漢字,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就是,我們國家的拼音直到清朝才出現,那古人在沒有拼音的情況下,他們是怎麼認識字的呢。
  • 古代沒有拼音怎麼識字?不得不服古人的智慧,這方法至今都在用
    學習漢字的第一步是明確讀音,這樣才能達成下一步的溝通,讀音的學習從認識拼音開始。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之後,這一方案就成為小學生的必修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然而,古代並沒有拼音,古人又是怎麼識字的呢?
  • 古代沒有拼音,該如何識字認字呢?原來我國有這麼多語音
    識字要先識音,現在小孩子入學,首先要學習的是漢語拼音,其實拼音是現代才發明出來的,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政府制定了一套拉丁文體系的拼音方案,那麼在古代,沒有拼音,人們又該如何去讀字識字呢?
  • 拼音在清朝才有雛形,古人沒有拼音怎樣識字?古代注音法令人嘆服
    漢字是目前我們每個人都在使用的,中國的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的時候人們最初為了記事方便用在石頭上木頭上刻簡單的符號,這些就是漢字最初的模樣,隨著後來人類文明的發展,漢字逐漸被定行,出現特定的樣子和意思。
  •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那古人是如何學習文字發音的?
    記得當初自己學習漢字的第一課,便是學習漢語拼音,然後根據拼音再去一個字一個字地學習。然而漢語拼音這種東西,是在近代才產生的,在古達根本是沒有的,那麼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又是如何識字發音的呢?雖然古代沒有漢語拼音,但是我們的祖先的智慧可是很高的,為了方便學習文字,他們發明了4種讀音識字的方法,分別是直音法,讀若法,形聲字,反切法。直音法所謂的直音法就是用另一個字的讀音來標記這個字。
  • 拼音近百年才出現,那古人是怎麼識字的?很多現代方式他們早用過
    在鴉片戰爭後,梁啓超就開始進行切音字,而這就是我們現代拼音的雛形,1913年才正式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拼音,而到了1918年,北洋政府才正式公布,在新中國成立後對拼音進行了修訂,這才開始有了我們現代的拼音。那麼很多人就一直很奇怪,我們現在小時候識字,古人也識字,拼音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式,那麼古人呢?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樣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孩子拼音還沒學識字會有困難嗎
    面對這樣的變化,不少家長一臉問號:不學拼音,老師是咋教孩子識字的?孩子的閱讀能力會受影響嗎?如果你也有類似擔心,就隨記者去上一堂一年級語文課吧!  家長擔憂:不學拼音識字量會不會受影響  「開學已快一個月,我家二寶還沒開始學拼音,是不是不學拼音了?」
  • 用拼音識字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了
    從這些名人的生長和發展歷史看,應該是他們在中小學時期沒有正確的去認識漢字,肯定是語文教育出了問題。就像北大校長所說的,自己的學生時期沒有學好識字。那個時期老師是怎麼教和現在的語文教學沒有多大區別。不要都去當笑話看待,如果我們的院士或大學的校長,在識字方面,在北大校長之下的多的是。只是沒有出現在那個場合下吧。本人也是那個時代學習語文的,雖認識「鴻鵠」二字,可常用字也是經常讀錯的。
  • 古代沒有拼音,那麼古代人們是怎麼判斷讀音的?
    但是我們現在所用的新華字典,以及裡面所配備的標音,這種方式方法用了才幾十年而已,那麼在拼音發明之前,尤其是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人們是怎麼確定一個字的讀音的呢?其實古人可聰明著呢,今天的故事,小編就和你聊一聊,沒有拼音的那些時光裡,古代的讀書人們是怎麼確定字的讀音的。
  • 沒有拼音的時代,漢字讀音如何傳承?
    不過相對於古人而言,這已經是很方便了。作為小學就掌握的拼音常識,就算遇到再複雜的漢字,只要有拼音,就絕不會讀錯。但是古人怎麼辦呢?學習語言有共通性。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咱們英語學得不好時怎麼辦嗎?咱們使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就像那個笑話:「爸死」——「bus」;「媽死」——「mouth」。當然這只是搞笑,不過我估計大家都用過這種方式。
  • 是到該放棄拼音識字的時候了
    從出土的甲骨文,到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用拼音識字也就僅僅五十多年的時間。如若不重新回歸傳統的識字方式,等到那些私塾先生都一個一個的離開人世,中華傳統的識字又要進行考古論證,萬人去挖掘了。那時候,漢字的精髓全無,只剩下一根根空心白骨。那時候具有生命力的漢字也像其它消失的古文字一樣會埋入地下。讓這個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從地球上就會慢慢消失了。
  • 《三字經》—— 四四拍的識字歌訣
    咱們中國大陸現在用的是上世紀50年代國家用拉丁字母製作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拼音」。可是古代並沒有拼音,那麼,那時的孩子們是怎麼學認字的呢?        其實古代也有幾個注音系統,如早期的「讀若」法就是一個。「讀若」的字面意思是「讀起來像XX」,也就是用讀音相同或相似的字給其他字注音。如,《說文》中給「噲」這個字注音,就說「或讀若快」。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由原來的先學拼音,再開始學習識字,變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可能教材編者意識到,拼音識字的不足,想恢復到從前的先識字,再學拼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小學課本雖有拼音,可多數語文老師不會拼音,教學生識字還是傳統的直接讀音的方法。用會讀的字,來標註生字的讀音。普通話中字的聲調更沒有進入學生的課程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讀音及其音調逐漸被重視起來。
  • word功能應用技巧:巧用拼音指南製作拼音識字卡片
    這年頭,Word和Excel可不只是用來辦公,利用它們還能玩出許多新花樣。比如,拼音識字卡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用Word和Excel就能製作,且效果還不錯。今天小編就將教大家製作方法,以後再也不用花錢買了。學習更多技巧,請收藏關注部落窩教育word圖文教程。對於拼音卡片或者識字卡片,我們一般都是從網上直接購買。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同的幼兒園教學內容差別還是挺大,聽說洋洋所在幼兒園都已經在學拼音了。我問洋洋的媽媽,孩子喜歡學拼音嗎?學得怎麼樣?洋洋的媽媽回答說,她家洋洋根本就不會,教了拼音怎麼寫還是不會!我當時就告訴她,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寫拼音那才奇了怪了!不會讀、寫拼音很正常,本來這就是超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