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蟲大作戰 椰林生機現(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③)

2020-12-15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碧海藍天,沙灘椰林,這是我們印象中的海南。可是你知道嗎?這裡的椰林曾遭遇巨大災害:10多年前,一種小甲蟲成群入侵、擴散,啃食椰樹、檳榔等棕櫚科植物,拉響外來生物入侵的紅色警報。在探索防控入侵甲蟲危害的過程中,引入自然天敵生物成為最經濟有效的辦法。

  如今,海南島上椰影婆娑,入侵甲蟲災情危害近乎消失,生物防治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

      

  在海南儋州市郊,有座「兵工廠」,專門生產阻擊一種入侵甲蟲的「秘密武器」。「兵工廠」約200平方米,由7間普通民房組成。它雖面積不大,可夠神秘:窗戶裡外用紗窗封得嚴嚴實實,紗窗網線密如紗布;房內恆溫恆溼,每層鐵架上碼放著整齊的透明塑料盒;盒裡的新鮮椰葉下面,有星星點點的黑色小蟲正在蠕動。

  塑料盒正是「秘密武器」姬小蜂和齧小蜂的誕生地。工人從野外採集甲蟲放置盒中,待甲蟲繁殖出幼蟲或蛹,再引蜂入盒。個頭比芝麻還小一圈的黑色小蜂們,把卵產在盒裡的甲蟲蛹內。小蜂幼蟲得以吸食蛹內營養而成長。

  待到小蜂破蛹而出前幾天,已經乾癟的甲蟲蛹則通過物流發送到全島各地椰農手中。椰農掛起放飛器,放入蟲蛹。幾天後,小蜂破蛹而出,奔赴戰場,見蟲殺敵,打響防治椰心葉甲蟲、保衛椰子樹的「阻擊戰」。

  小甲蟲「啃」掉億元產值,椰子樹「白了頭」

  一種細長體型的甲蟲,個頭葵花瓜子般大,能帶來多大危害?海南椰農的答案是:災情嚴重時,每戶椰農損失近一半的椰子產量。

  小甲蟲名叫椰心葉甲蟲(椰心葉甲),不是原住「島民」,而是搭順風船來的「外來戶」。椰心葉甲蟲原產於印度尼西亞與巴布亞紐幾內亞。2002年,椰心葉甲蟲災情首先在海口、三亞暴發,隨後幾年迅速擴散到全島各市縣。小甲蟲所到之處,椰樹、檳榔樹受災嚴重。

  「路邊椰樹一棵接著一棵像是白了頭,樹尖白茫茫的,白葉旁邊圍著焦黃的枯葉。」老海口市民黃忠生回憶起當時海口街道兩邊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覺得椰子樹都快要死了」。椰樹是海南的象徵,既是城市景觀樹,也是農村的經濟作物。遍布海島的椰樹,成了入侵甲蟲的天然食堂。

  椰心葉甲蟲,蟲如其名,以椰樹樹心新生的嫩葉為食。甲蟲挑食,專啃嫩葉,成群結隊的甲蟲啃完一棵椰樹的嫩葉之後,會飛往下一棵椰樹繼續啃食。嫩葉被啃淨,老葉枯落後,椰樹成了「禿子」,失去椰葉進行光合作用,只能慢慢死去。據本地椰農講,原本椰樹能有20至30年產椰壽命,而災情暴發時,嫩椰樹只能活一年,老椰樹最多活不過兩年。

  「海南本土不存在有效天敵,甲蟲自身繁殖能力特別強。」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正強對小甲蟲的習性非常了解。自災情暴發以來,彭正強帶領的團隊一直從事椰心葉甲蟲的防治研究工作。

  據彭正強介紹,椰心葉甲蟲平均壽命4個月左右,在海南一年能繁殖4至5代,世代重疊。每隻雌蟲每次可產卵100多粒,單次飛行達180多米,「海南氣候溫暖溼潤,甲蟲幾乎全年都可以繁殖生長,極易成災」。

  災情暴發後,據海南省農業林業部門統計,海南省內染蟲棕櫚科植物累計達300萬株以上,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

  引入外來寄生蜂滅蟲,防治成本從每棵樹40元降至1元

  小甲蟲吃得歡,成了椰樹的大災難。蟲災暴發,海南省農林部門與科研專家按照「先救樹,後研究,邊研究,邊應用」的策略,著手對椰心葉甲蟲防控進行全方位研究。

  最初,為了先救樹,城市農林部門採用應急防治方式,組織人力使用機械和工具,逐個將感染的椰葉枝蔓砍伐、鏟割,並使用農藥逐樹噴灑。椰葉上蟲量少時,人工應急防治有一定成效,但蟲災泛濫後,除蟲效果變差。特別是在地廣樹多的農村地區,逐樹處理需要大量人力,防治力量難以覆蓋。

  正當人工防控陷入停滯時,有兩種小蜂引起了專家的注意。「2003年,我們團隊查閱國外資料發現,在已暴發過甲蟲災害的越南、印尼等地,有引進自然天敵防控的成功案例。」彭正強對比中外案例發現,越南等地自然環境與海南類似,引進甲蟲天敵或許是可行辦法,「當時不確定能否有效防治甲蟲,前期需要對兩種天敵小蜂進行觀察和研究」。

  兩種小蜂個頭比蚊子還小,體長只有黑芝麻1/3大,分別叫做姬小蜂和齧小蜂。小蜂繁育後代時,喜歡用椰心葉甲蟲的幼蟲和蛹做「窩」,專門把蜂卵產在裡面,直至生長到成蟲羽化飛出。被小蜂「盯上」的甲蟲幼蟲和蛹,基本等於宣告死亡,再也長不成成年甲蟲。

  2004年,經過一年多實驗室觀察與野外論證,基本確定兩種寄生類小蜂適合海南生態環境,並能有效控制椰心葉甲蟲暴發。「只寄生椰心葉甲蟲,人畜無害。」彭正強團隊作出謹慎的環境報告後,開始引進姬小蜂和齧小蜂,並嘗試人工繁育。

  自2005年起,海南開始大規模野外釋放姬小蜂和齧小蜂。截至2014年底,海南全島人工繁殖和野外釋放姬小蜂和齧小蜂54億隻,從根本上控制了椰心葉甲蟲疫情。目前,海南全島共有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椰子研究所,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儋州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等4個小蜂人工繁育基地,日生產能力達到姬小蜂150萬頭、齧小蜂50萬頭。

  每年地方農林部門與種植戶從基地採購小蜂幼蟲後,先估測當地椰林蟲害數量,再按照10∶1的蜂蟲比例向椰林、檳榔林放飛小蜂。「小蜂效果好,不用再擔心椰子減產。」海南文昌東郊村村民符史亨說,東郊椰林是海南知名椰子產地,用蜂防治甲蟲,經濟划算,深受村民歡迎。

  據彭正強測算,與人工挨棵樹噴藥水、掛藥包防治甲蟲相比,使用天敵小蜂防治甲蟲,防治成本能從每棵椰樹40元降至1元。「在農村林木茂密地區,經過半年內4至6次放蜂后,小蜂形成種群,可以自然繁殖,能長期抑制蟲災暴發。」彭正強介紹,他們團隊研發的放蜂器盛放著小蜂幼蟲,待幼蟲羽化破殼後,自然飛出放蜂器,「放飛數量和範圍都可控制,操作簡單,城市和鄉村都可使用」。

  從源頭防控抓起,保護本地生態,提高「抵抗力」

  神不知鬼不覺地秘密潛入,悄悄安家後放肆生長,逐漸演變成災害後威脅本土物種——這是外來生物入侵的常規套路。椰心葉甲蟲在海南雖被控制住,但給海南經濟與生態帶來的隱患卻長期存在。

  儘管兩種小蜂作為天敵對椰心葉甲蟲有所控制,但並不會徹底「趕跑」甲蟲。

  在野外,甲蟲是小蜂后代的繁殖空間,小蜂與甲蟲形成了食物鏈依存,只能控制蟲災暴發。甲蟲作為入侵生物,勢必會擠佔海南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專家認為,外來生物入侵防控,必須從入島源頭防控抓起。

  「海南作為島嶼省份,四周環海,看似獨處一隅,但實際上漫長的海岸線上很難設立關卡。」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說,隨著經濟發展,由於人員物流商貿等交流往來頻繁和其他原因,外來入侵物種對海南的威脅在不斷加大,表現為入侵頻次加快、入侵種類多、危害重等特點。

  除了本身易受外來物種入侵,海南還容易成為外來有害生物的「中轉站」。因為處於熱帶地區,環境高溫高溼,非常適宜一些外來動植物的生長。「落戶」海南的入侵物種,又會通過林木、種子、農產品、商貿等途徑「中轉」到其他省份,擴大入侵面積,造成多個區域受害。

  以椰心葉甲蟲為例,何時何地入境海南島,仍沒有定論。專家推測,可能是伴隨棕櫚科木材和植被運輸輸入。目前,不但海南發現有椰心葉甲蟲,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均出現該甲蟲疫情。彭正強團隊與華南農業大學、海南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正積極總結兩種天敵小蜂的防控經驗,向其他地區推廣防治辦法。

  「天敵防控椰心葉甲蟲是目前最環保有效的方法,但各地使用之前,還需要慎之又慎。」彭正強解釋說,「外來天敵也是外來生物。引入外來生物是否會對當地生物產生不利影響,必須做十分細緻的試驗和觀察。」起初,還有一種寄生蜂類天敵作為備選方案也進入彭正強團隊的試驗範圍,但因會對本島其他本土甲蟲造成危害而被放棄引入。

  此外,海南生物防控專家認為,外來入侵生物的擴張和本地生態環境受破壞程度亦有關係,外來入侵動植物的瘋狂生長也會挑選環境,選擇一處本地動植物「抵抗力」弱的地方下手。

  「比如,在海南島上一些林木植被完好的環境中,外來入侵植物少有大面積瘋長;相反,在一些被人砍伐樹木的林地或是撂荒田地裡,很容易找到外來入侵植物的身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入侵生物與雜草研究室副研究員黃喬喬舉例說,在陵水縣隆廣鎮石關村亞後嶺,原有的森林灌木植被被砍掉,造成入侵植物薇甘菊大肆繁殖。

  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危害,不僅是外貿、引種等帶來的後果,也是生態環境對人類破壞行為的警告和懲罰。所以,保護本地生態,提高生態環境的「抵抗力」,是防範外來入侵物種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關焦點

  • 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
    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時間:2020-07-26 23: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 隨著世界各國間的密切交流往來,各種原本不屬於本地的外來入侵物種也變得防不勝防。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松褐天牛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適應了本地環境並成為優勢物種,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並可能導致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 2萬多畝黃花刺茄現吉林,外來物種入侵需警惕
    據報導,7月23日,吉林松原發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黃花刺茄,引發網友關注。黃花刺茄原產於北美洲,適應能力強,全株密被刺毛,植株與果實均有毒,可傷害家畜,並且蔓延速度極快,一棵植株能產種上萬粒,且會抑制其他植物生長。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記者 | 牛其昌1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吉林現外來入侵物種、亂世佳人影星去世、韓國大邱市長向醫護下跪等
    吉林現外來入侵物種、亂世佳人影星去世、韓國大邱市長向醫護下跪等 2020-07-28 1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福壽螺、巴西龜危害不容忽視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它們對我國造成或具有哪些潛在威脅,應該如何防範?
  • 雲南公布52種溼地外來入侵物種圖鑑
    雲南公布52種溼地外來入侵物種圖鑑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1 18:4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昆明2月1日電(記者 龐明廣)由雲南省林業廳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組織編寫的《雲南溼地外來入侵植物圖鑑》近日出版,《圖鑑》共收錄52種在雲南有分布的主要溼地外來入侵植物。
  • 制服水花生 甲蟲幫大忙(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②)
    核心閱讀  原產於南美洲的水花生傳入中國,造成局部水域的水體交換受阻、水質惡化、水體缺氧、魚蟹大面積死亡,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但人工打撈、機械粉碎等物理防治手段成本高,而且加劇了水花生蔓延;化學防治則會將其他水生植物一併殺死,還會帶來農藥次生汙染。
  • 10餘種外來物種入侵嶽陽生態系統 入侵面積達6萬公頃
    嶽陽市目前有多少外來物種入侵?外來入侵物種會給嶽陽市生態系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昨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前往農業、林業、檢驗檢疫等部門了解相關情況。    嶽陽外來物種入侵面積達6萬公頃    據農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市民所熟悉的西紅柿、土豆、葡萄、石榴等常見的蔬菜和水果都是外來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不僅豐富了市民的生活,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 雲南發現440餘種外來入侵物種 有美洲大蠊波斯菊等
    5月21日上午,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收錄了雲南省境內發現的小管福壽螺、巴西含羞草、美洲大蠊等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
  • 控制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保護本土魚,人人有責
    一方面它在我國是最具有入侵的外來物種之一,在我國南方各大水系中,羅非魚都是優勢品種,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泛濫,珠江水產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在某些河流羅非魚的數量竟達到魚獲總數的60%,也就是說,釣十條魚有六條魚是羅非,很多南方釣友,被羅非魚支配的恐懼就來源於此。另一方面是中國引進的最成功的養殖魚種之一,多年來中國都穩居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和出口國。
  • 水華和外來入侵物種治理應納入新版綠債目錄
    日前,中國綠髮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委員會(BASE)針對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徵求意見稿》,反饋了六項原則、以及55條修訂建議。其中,就包括將水華的治理納入綠色債券目錄。
  • 外來入侵物種大薸滅除活動啟動
    6月27日,由農業部舉辦的全國外來入侵物種大薸滅除活動在廣西來賓市忻城縣舉行啟動儀式。啟動儀式後與會人員來到忻城縣思練鎮石龍村現場滅除大薸。
  • 外來物種入侵!吉林現26800畝「黃花刺茄」,有毒碰不得!
    詳情戳視頻2020年7月23日,吉林市發現外來入侵物種黃花刺茄,面積達26800餘畝。它生長範圍廣、破壞力強,可傷害家畜,影響放牧和羊毛產量。目前正採取人工剷除,機械除根的方式,預計七月末對入侵地段剷除完。這種乍看就像一片黃色野花的植物到底是個什麼「來頭」,為何危害如此之大?除了吉林松原,還有哪些地方有這種入侵植物呢?它又是如何傳播的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 入侵物種禍害全球,本土生物打不過外來者,最重要原因長期被忽視
    你能怎麼著~其實國內同樣被入侵物種困擾著,我國生態環境部會定期發表《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截至去年的數據,全國已經發現660餘個入侵物種!植物比如水葫蘆,動物比如福壽螺、牛蛙、羅非魚等,有的本地從來沒有這類生物,而有的入侵物種卻能從當地找到一些表親。
  • 巴西龜現身漯河市區水域,「外來物種入侵」成市民熱議話題
    據漯河市野生動物救護專家介紹,巴西龜一般作為寵物餵養,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在水中幾乎沒有天敵,會威脅魚類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因此不建議野外放生。記者了解到,在漯河水域,已不是第一次發現外來物種,中華鱘、鱷魚龜、蠑螈等都出現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曾多次報導。據漯河市野生動物救護專家介紹,這些外來物種多數是人為放生。外來物種入侵,至少已有3次2015年5月24日下午5時,愛心人士將漁民在沙河裡捕撈的一條野生中華鱘,送到了漯河市有關部門救助。
  • 國人很喜歡的葛根,在美國瘋狂繁殖,成了外來入侵物種被人嫌棄
    世界各國都存在外來物種入侵的情況,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情況都是非常之多,正因為物種入侵,就打破了原來的生態平衡,就像美國的錦鯉泛濫一樣,整個河流都很少看到別的魚類,在我國也經常看到有人在捕殺清道夫,清道夫也是一種外來物種;另外就是我們最喜歡吃的小龍蝦,有部分也是屬於入侵的物種,當然這個還沒有被完全的證實。
  • 全國外來入侵物種大薸滅除活動在廣西啟動
    當日,由農業部舉辦的全國外來入侵物種大薸滅除活動在廣西來賓市忻城縣舉行啟動儀式。活動的主題是「剷除外來生物,建設美麗家園」。啟動儀式後與會人員來到忻城縣思練鎮石龍村現場滅除大薸。
  • 外來物種入侵!原產於北美洲的「黃花刺茄」為何會在吉林發現?
    7月23日,吉林松原發現了外來入侵物種「黃花刺茄」,面積達兩萬餘畝。據悉,黃花刺茄原產於北美,生長範圍廣,破壞能力強,並且植株和果實有毒,對放牧和家畜都會產生傷害。那麼原產於北美洲的「黃花刺茄」為何會在吉林松原發現?
  • 五大外來物種入侵青島 大花金雞菊成吸血鬼(圖)
    昨天上午,記者趕到現場看到,成片成片的黃色花朵盤踞田野、山坡和道路兩側,雖然看上去很美麗,但專家確定,小黃花屬於外來物種,名字叫大花金雞菊,由於根系發達繁殖迅速,對眾多植被破壞較大,當地相關部門將控制它的擴散。  田野盛開大量小黃花  "就是這樣的小黃花,一片片的,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