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師以「二龍戲珠」講解,如何感發立意製作玉雕藝術品

2020-12-20 朗墨運轉一乾坤

畫講究意在筆先,意是主導,是靈魂。任何事情都受意的支配,都是意的繼續與實現的過程,構思是製作的開始,立意是設計的先導,立意是創作的動機與目的,是作品主題思想的靈魂。所以說要提高玉雕藝術的品味,其中立意是不容忽視的關鍵,一件作品如果沒有意的統導,就會失去主題思想而顯得呆板空乏,或陷於技巧的堆砌,或流於自然模仿,從而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藝術價值與光彩。

在玉雕藝術的創作中,不少人把模擬誤認為創作,將技巧誤為藝術,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對一件藝術作品的審美認識。

我根據六十多年從事玉雕藝術的經驗積累與親身實踐,來談一下自己對玉雕藝術創作的體會與認知。一件玉雕藝術品的創作,從立意到製作完成,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感發立意。它是創作者在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材料進行有意的觀察、體驗和發掘中獲得許多為常人所熟視無睹,而在創作者看來卻是非常有價值的創作素材,並把他們不斷的儲存於你的大腦倉庫之中。由於這種不斷的積累和豐富,這些素材在你的大腦思維作用下會產生由此及彼的相互聯繫,和認識上的系統與深化,並導致了你對它們濃厚的興趣甚而在感情上的偏愛。這種興趣與偏愛由一般到強烈驅使你去尋求一種較為完美的抒發與表現形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創作欲望。

作者玉雕作品龍珠

由於某種物象的觸發與啟示(包括從直接的生活中或間接的資料中)觸發了你的靈感,與你早已醞釀但尚未成型的某種追求相吻合而突然迸發出來的一種藝術思維形象,這種感於外而發於內的形式稱之為感發立意。

當你獲得了第一印象並不斷完善之後,利用材料、運用技巧、採用你認為最能表達你這種「意」的形式把它變為可視的藝術形體,這也就是整個的設計過程。

如「龍」,是我國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神聖之物。在人們長期的不斷創造中,龍成了代表天意至高無上的神物。走進故宮博物院,更是進入了龍的世界。我很喜歡龍,喜歡龍的氣勢、龍的能量、龍的風格,龍能吞雲吐霧,能行風作雨,能在人只能仰望興嘆的浩空獨來獨往而威武雄壯,能翻江倒海而氣勢磅礴,能掌握命運、扭轉乾坤。因此,自古以來龍就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我在設計製作黑石大型「二龍戲珠」時,就是在這種情感指導下,並努力將想像滲透其中,其中兩條一上一下由低至高形成一定的斜角,造成一定的氣勢,龍體以雲帶適當遮擋,以造成龍不全現而餘威無窮之感,龍身肌肉繃緊、反轉騰躍流暢生動。重點強調整體動勢,著力刻畫腿節及面部的骨骼,使其力量能遍及尾稍鱗爪,著力於眼睛與牙齒的刻畫以增強其威懾感,支撐主體的底部浪紋之翻卷與龍體的騰躍協調一致。遮掩龍體連貫全局的雲帶與躍起的浪花則採用鏤空雕法,與主題形成虛實和諧的對比,給人以力量、氣魄、威勢、拼搏的激勵之感。

通過可視的藝術形體,抒發了自身所寄寓的情感並把它傳導給觀賞者,也就是「意」在作品中的體現。這種感發的形式,恰如放射的禮花一樣,只有裝滿充足的能量,一經點燃才能噴發出炫麗的異彩。(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玉雕大師石麟先生講述、哲達記錄整理

相關焦點

  • 怎麼樣才稱得上玉雕大師?
    從玉雕師傅的那雙巧手而來。人人都能成為玉雕小徒,但小徒並非人人都能晉級成「大師」!但想成為玉雕大師不可能一蹴而就,那麼大師是怎麼煉成的?一件玉雕產品向玉雕藝術品的轉變,離不開大師的創作,而成為一位玉雕藝術大師應該具備的一些條件。什麼是玉雕大師?
  • 玉雕大師——楊子恆
    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高級工藝師,鎮平縣寶玉石協會理事,第二屆「鎮平縣玉雕創作新星」獲得者。楊子恆擅長設計山子雕,其代表作「和合二仙」、「山行」曾在河南省玉雕精品展評中分別獲得金獎、銀獎。與楊冕、趙哲一齊被稱為「玉雕三劍客」。1992年進入鎮平縣工藝美術職業中專學習。
  • 玉雕大師——門曉華
    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門曉華1985年至1997年在王崗玉器廠從事玉石雕刻工作;2000年至今在鎮平縣神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從事玉雕工藝品研創以及製作。先後師從仵應汶、魏玉忠、宋鳴放等大師學藝。從事玉雕行業三十餘年,經驗滿滿。
  • 玉雕大師——李崇盈
    2002年,畢業於玉雕三職高;2003年,跟隨當時還是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柴藝揚學藝;2005年,在鎮平神聖工藝品有限公司,先後師從國家級大師張保國、瀋水富學藝。2008年,南陽陸子岡杯《觀音》、《壽星》等作品獲獎,同年被評為玉雕新星。2011年,第二屆玉石技能大賽獲第二名,同年榮獲河南省玉石雕大師職稱。
  • 岫巖縣:玉雕大師成新「財神」
    原標題:岫巖縣:玉雕大師成新「財神」   正月初五是民間拜「財神」的日子,而正月初六在記者家鄉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別有一景——珠寶商趕在這一天爭著去給玉雕大師們拜年。  「過了正月十五以後我才接活兒!」2月5日上午,在玉都華庭小區玉雕大師李洪軍家,珠寶商人們絡繹不絕地來給他拜年。
  • 石頭記:走進山源玉坊專訪新疆工藝美術大師、新疆玉雕大師趙軍
    2000年以後慢慢到現在,信息流通發達了,目前新疆的玉雕工藝已經提高了很多。我們新疆出了很多大師,教我的師傅陶虎他就是大師,在新疆玉雕界,我師父的勤奮和刻苦是大家公認的。陶虎大師、樊軍明大師、郭海軍大師、周雁明大師等新疆的「四大金剛」在全國都很有名氣,他們的工藝、他們的水平都很厲害的。所以現在再說新疆有料無工,那就不行了。一件好作品的誕生,不是說一個人能完成的,要有團隊的力量,而且要經過很多工序。
  • 騰衝玉雕大師楊樹明:賦予石頭生命
    翡翠、玉雕產業帶動了騰衝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成為當地的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楊樹明作為著名的玉雕大師,一直行走在傳承和發展玉雕工藝的路上。謙謙君子 溫潤如玉一身簡潔素雅的唐裝,臉上掛著溫文爾雅的微笑。楊樹明作品《魚龍》從普通農民到著名的玉雕大師,楊樹明花了二十餘年的時間。如今的他對玉石的價值判斷已經輕車熟路:「玉石的價值構成主要分成種、水、色、底、工五個部分。種是看它的質地是否細膩與緊密;水是看它的通透度;色是指它的色彩;底是看它底子幹不乾淨;工是指雕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 中國玉雕技法精湛 值得愛玉人去收藏
    李豐姣拿出她收藏的一件件玉雕藝術品給記者欣賞。河南南陽被稱為「玉雕之鄉」,每年一屆的玉雕節就是在南陽舉辦的。李豐姣的家鄉便在南陽的鎮平縣。「我家本來是一屋子的農民,鄰居是一個玉雕師,1983年,我哥哥跟著他當學徒,進了縣城的玉雕廠,一學10年,後來,廠子解散了,哥哥就自己做了,並開始帶徒弟,從此我們姐妹便跟著哥哥開始了玉雕之路。」
  • 大師不吃「霸王餐」潛心傳承玉雕工藝
    佛山2020年「大城工匠」郭建軍的工作室位於南海平洲一棟普通居民樓裡,門口剛掛上去年頒發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兩塊牌子。2019年玉文化產業裡獲得「國家級技能大師」稱號的只有三人,郭建軍是廣東省的唯一代表。「只要心裡記著傳承兩個字,有沒有認證牌子都一樣。」
  • 臺灣玉雕大師——黃福壽
    作品《絲瓜》曾入選第一屆「國家工藝獎」臺灣玉雕大師黃福壽,臺灣玉石雕刻大師,第五屆「大墩工藝師」成就獎得主,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玉石、寶石雕刻人才培育」教師、「寶玉石媒材創新開發人才發展計劃」教師,曾擔任臺南應用科技大學 102級時尚設計系畢業展評審
  • 兩代非遺玉雕大師 傾注畢生心血匠心打造《醒獅騰龍》
    醒獅騰龍由北京工美文化出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理論指導和監製發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當代玉雕泰鬥袁廣如大師以及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袁霖大師精心策劃、設計,數十次易稿,歷經半年多的時間,以璽印的規制,打造了新時代大國玉雕《醒獅騰龍》玉璽,共有和田玉羊脂白玉版、和田玉白玉版、和田玉青白玉版
  • 玉露為徑,波瀾不驚——玉雕大師房旭
    所謂玉雕新生代,是指80後90後這一批青年玉雕人。目前名揚四海的玉雕大師以50後、60、70後為主,而在他們之後新生代的青年才俊們正在悄聲崛起。房旭便是其中更具代表的一位。 房旭大師作品欣賞 對於玉雕這門手藝,房旭可謂家學淵源。
  • 2019蘇州玉雕大師評選人物介紹—張華
    2019中國·蘇州第十一屆玉石文化節暨第九屆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精品展將於九月開幕,一大批優秀玉雕作品也將精彩亮相。近日起,中國網·美麗蘇州欄目將陸續介紹參與2019蘇州玉雕大師評選的玉雕藝人及其優秀作品。
  • 玉路為徑,波瀾不驚——玉雕大師房旭
    房旭大師作品欣賞而玉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中國人對玉的雕琢工藝是中國獨有的,擁有豐厚歷史積澱的技藝,一代一代的傳承,讓這門技藝綿延至今,興久不衰。 作為玉雕界新生代,房旭頗有成就。所謂玉雕新生代,是指80後90後這一批青年玉雕人。
  • 玉雕大師任喜珍:用作品說話,用思想傳播
    來自中國玉雕大師網原文連結:http://www.dashiyudiao.com/dashimove.asp?id=1091玉雕大師任喜珍1957年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1972年高中畢業。於是拜師北京玉器廠雕刻大師吳凱鑫為師學習,此間,他學習了玉鑲金絕技,在中國,掌握玉鑲金工藝的工藝師不多,吳凱鑫大師將此工藝傳給了任喜珍。為徒名師門下,力當精益求精,經過五年潛心修習,任喜珍在雕刻虎、馬題材方面更顯精湛。
  • 南陽玉雕 三分天下有其一(圖)
    有人曾做過一次調查,從南陽、鄭州發往廣州的飛機航班上,將近有一半是做玉器生意的南陽人;從南陽玉雕發展規模最大的「玉雕之鄉」鎮平縣發往昆明、深圳、杭州、青島、烏魯木齊等幾十個大中城市的大巴,每天都有100多輛車,車上80%的乘客是做玉器生意的南陽人
  • 六子珠寶郭建軍:大師不吃「霸王餐」潛心傳承玉雕工藝
    原標題:大師不吃「霸王餐」潛心傳承玉雕工藝 /受訪者供圖   佛山2020年「大城工匠」郭建軍的工作室位於南海平洲一棟普通居民樓裡,門口剛掛上去年頒發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兩塊牌子。2019年玉文化產業裡獲得「國家級技能大師」稱號的只有三人,郭建軍是廣東省的唯一代表。「只要心裡記著傳承兩個字,有沒有認證牌子都一樣。」郭建軍淡然說道。
  • 技藝高超的玉雕爐瓶醫生
    當然,潘老藝人也說,器皿又並非玉器技藝的一切,畢竟還有與它的形式和內容不同的立體和平面的人物、花鳥、禽獸玉雕。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玉雕器皿造型具有的獨特性和多面性。   揚州玉雕中最具標誌性的創作   爐瓶器皿類是揚州玉雕最具標誌性的創作,它以穩重典雅的造型、古樸精美的紋飾、濃厚的青銅器趣味,在中國玉雕行業中享有盛譽。
  • 「中國藝術家智庫」玉雕設計師郭雲志
    現為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翡翠專業委員會專業玉雕設計師、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高級玉雕鑑賞師、玉雕大師、現為上海裕雅翡翠旗艦店掌門人、河南裕雅玉雕工作室首席藝術總監。中文名:郭雲志出生地:中國河南出生日期:1968年3月29日職業:翡翠玉雕師、設計師、職業經理人畢業院校:鎮平縣玉器廠高級研修班畢業、國際珠寶玉器學院高級珠寶設計系畢業、單位名稱:中國上海裕雅翡翠旗艦店供應資源:翡翠擺件、和田玉掛件、珠寶首飾、玉雕原創作品設計製作。
  • 林素貞—論玉雕創作中的「減法」藝術
    玉雕作品的美,美在她的獨一無二,美在她的與眾不同。從材質的美。到含義的美,到藝術層次的美,都與眾不同。一件玉雕作品的誕生,絕非偶然,需經過原石的挖採、切割、立意取材、設計、打粗胚、細雕、最後拋光而成,用千錘百鍊,精雕細琢形容玉雕的創作過程最適當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