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新醫改之路:改了什麼?哪些沒改?如何影響行業?

2020-12-20 36氪

文/靜怡

編輯/頓雨婷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人均衛生費用在最近十幾年增長迅速。2009年新醫改之後,這一數字已增長到人均4000多人民幣將近六百美金,醫療健康行業迅猛發展。然而,醫療健康行業長期存在著一些基本面的問題,在此次疫情中暴露得更加明顯。

對此,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在近期舉辦的西普會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從通常講的「三醫」,即醫療服務、藥品、保險三方面分析了新醫改趨勢對大健康產業結構的長期影響,對新醫改10年進行了解讀。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蔡江南

醫療服務倒金字塔加劇

醫療服務市場的根本問題其實在新醫改當中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所以醫療服務是制約我們這個行業發展的一個短板。

醫療服務的倒金字塔指的是三級醫療頭頂比例遠大於二級和一級醫院,與一個正常體系的正金字塔狀相反的狀況。儘管09年新醫改試圖強基層,制服也投錢投到基層,蓋基層的醫療設備。但數據指出最近十年分級診療不僅沒有把基層做大,而且塔頂越來越大。

新醫改實行以來,儘管我國3.3萬家醫院中,三級醫院只佔了8%,但是佔了門診量的52%,住院的46%。而且過去十年三級醫院門診跟住院增長速度都是最快的,超過了二級跟一級,而將近40%規模比較小的醫院沒有評級。

這一倒金字塔問題的弊病在武漢早期疫情爆發中得到了體現:大量的疑似有輕微症狀的病人湧向了三級醫院,造成了三級醫院的交叉管理跟擠兌。這一現象反映了我國基層醫療第一層防線的失控。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從中總結的卻是靠大型醫院撲滅了疫情,所以疫情之後要積極推進三級大型醫院規模的建設,這是對原因和結果的混淆。

對於我國新醫改以來醫療服務倒金字塔繼續惡化加劇的狀況,蔡江南提出希望投資人們思考未來怎樣投資,是不是繼續助長這種大規模超大型的醫院繼續增長,還是促進我國醫療服務體系更加符合世界的發展規律。

倒金字塔的背後是醫生人才資源的緊張。

中國的每萬人醫生數在十個世界人口大國中位居中間,看起來似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然而我國的三萬多醫生的教育背景中,本科以上教育背景的醫生佔了55%,還有上百萬的醫生只具有大專、中專甚至高中,高中以下的水平。

這就導致了醫療服務倒金字塔的狀況。老百姓不願意去基層甚至跳過了二級,因為教育背景好的醫生都是三級醫院當中,基層二級醫院當中的醫生教育背景也不盡人意。如果比較相同教育背景的醫生,我國本科以上教育水平的醫生佔人口比與印度是比較接近的,這反應了我國資質好的醫生短缺,醫療人才不足。

此外,儘管中國高等教育擴招時醫學院也擴招了,但近十年保守估計有上百萬的高等醫學院臨床專業的畢業生放棄了做臨床醫生,大家做醫生的意願較低。

蔡江南指出,醫療行業離開醫生不能像一般消費品一樣自己採購醫療器械和藥品,因此要解決投資的有效轉化問題必須解決醫生資源的問題,這一點也值得投資人們思考。

藥品環節仍有一定改進空間

藥品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的環節,即生產、研發和使用環節。

過去四五年,生產研發的政府審批環節已經有了巨大改進,新藥審批的速度加快了,跟國際的接軌越來越靠近了;但後面兩個環節的問題開始顯露出來了:流通當中怎麼樣定價?使用環節如何用醫保報銷?隨著國家醫保局的成立,在藥品的定價還有醫保報銷環節,目前也在逐步改進。

目前,儘管中國自己的創新藥的研發能力在過去的這些年當中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以藥養醫的環節也有所改進,但仍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醫保也在探索怎麼樣參與藥品的支付和定價,最後的藥品定價機制也在摸索當中。

同時,儘管在過去十幾年藥佔比逐步下降,但是這個比重相較於國際仍然偏高,但這個比重是否偏高同時也是衡量「以藥養醫」問題到底有沒有被根本解決的一個間接指標

醫保環節的變化與影響

目前我國醫保仍然可總結為「三橫三縱」的醫保體系。

一橫是主幹就是社會醫保,最近幾年推進城鄉居民醫保二保合一,三個醫保從原來的人社跟衛計委歸併到新的醫保局,醫保局把民政部的醫療救助納入醫保管理,所以目前國家的超級醫保局手裡面控制了所有的代表政府採購的支付力量。

而我國目前的頂層補充的商業醫保則仍然遠遠沒有發展起來,其背後原因是其和醫療服務領域的改革沒有深入連在一起的。醫療服務當中機制補償如果沒有完全走向正規,如果繼續以藥養醫,以耗材檢查養醫,醫生行為不規範,則商業醫保沒有辦法做到可以賺錢合理的運營。因此,社會醫保將長期保持醫保體系中的主要作用。

當前情況下,政府將是未來最大的買單方。醫療服務行業投資藥品器械必須考慮產品將來是否能成為政府的採購對象,要多長的時間才能納入政府的採購。例如醫保目錄的調整可能會導致藥品損失在專利藥保護期期間的時間和相應的利潤。

另外,今年國家醫保局大力推的藥品支付方式的改革,特別是對於住院按病種付費,這個打包付費的方式對於藥品器械的支付也會帶來重要的影響,將會改變醫療服務方,醫生醫院的激勵機制。原來這些藥品和器械檢查耗材是醫療服務方的利潤中心,而現在可能成為其成本。因此,醫療服務方需要密切關注今年全國醫院在推進的醫保按病種付費的支付方式對於行業的影響。

總得來講,醫保改革的方向從原來1.0的版本到2.0的版本過渡。1.0的版本注意總量的控制,而新的2.0版本注重組織結構的調整。醫保目錄納入同時淘汰一些藥品,僅去年就淘汰了150幾種的藥品,今年目錄估計也會有同樣或者數量更多的藥品調出這個目錄。

因此我們認為:以性價比為導向的結構調整將發揮指揮棒作用,醫療健康從業者要關注醫保職能變化帶來的行業影響。

總結

人口老齡化、醫療人才的數量質量,醫療服務體系的倒金字塔狀況,這是我們體系當中存在的挑戰,同樣也意味著行業的機會。

蔡江南認為醫改的方向需要從需方的改革向供方的改革轉化,供方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醫療服務方,公立醫院的改革是醫改進入深水區的一個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同時,我們需要從醫療為中心到健康為中心的轉化,更加強調全科的醫療健康管理預防包括公共衛生,向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好的產品服務。最後,要積極運用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的技術手段幫助醫療健康領域實現去中心化的價值創新。去中心化在疫情當中的表現就是從線下到線上,從醫院到院外第三方的獨立的影像檢驗部門等輕服務的模式。

相關焦點

  • 回首10年新醫改 究竟「改」了什麼?
    實際上, 從上世紀末啟動的醫改,到2009年的「二次出發」,醫改的成敗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與所有改革一樣,新醫改的10年之路,有令人稱道亦有遭人非議之處,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既不能孤立看待、也不能一蹴而就,其得失計較紛雜繁複。看到問題就全盤否定,或是忽略現實空談理想,都不免有些輕率。
  • 營改增是什麼意思?試點範圍、對企業影響及要如何應對
    營改增是什麼意思?》》一圖看懂:通俗說營改增概念 二手房營改增是什麼意思  營改增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  (一)增值稅是對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增值額為計算依據徵收的一種稅。
  • 如何通俗解釋營改增是什麼意思?微信白話說「營改增」
    如何通俗解釋營改增是什麼意思?微信白話說「營改增」1.什麼是營改增?  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營改增,就是原來按照營業稅徵收的部分行業,現在改為按增值稅徵收。2.為什麼推進營改增?
  • 金色相對論|鏈改 為什麼?改什麼?
    「金色相對論」第十期誠邀百餘位嘉賓聚焦「鏈改:為什麼?改什麼?」嘉賓們先後對鏈改的背景、定義、適用行業、難點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鋒和智慧碰撞,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金色相對論,乾貨來對陣。
  • 「棚改」落幕,新「改」上線!20年的老房子要「升值」了
    2010年啟動的城市棚戶區改造,在短短的七八年時間內,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成片成片的棚戶區倒下,城市的「傷疤」在推土機的轟鳴聲被撫平,緊接著,一棟又一棟的高樓拔地而起,城市舊貌換了新顏,不少群眾舊房換了新家!
  • 2019年6月15日北京新醫改你關心的12個問題都在這裡
    6月15日,北京近3700家醫療機構將啟動新一輪醫改,一大批醫療服務價格將調整。有的價格降低了,如醫用耗材和血常規等檢驗項目;有的則上調,如手術、中醫、康復等等。醫保也將跟進保障,如職工報銷封頂提高到50萬元。  會不會更貴?哪些醫院改了?新醫改後醫保怎麼報銷?新京報記者通過12個問題,一一答覆你所有的關心。
  • 2016年5月1日營改增全面實施 營改增是什麼意思?
    根據規定,從2016年5月1日起,將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實現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至此,歷時4年多的營改增試點改革將在「十三五」開局之年迎來全面收官。昨日,記者從我市稅務部門了解到,我市一直在全力以赴推進試點擴圍的各項工作。今後,營改增將給企業、市民帶來很多影響,尤其「本次全面擴圍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讓企業受益。
  • 「煤改氣」之後,壁掛爐行業還有哪些商機?
    隨著轟轟烈烈的「煤改氣」政策逐步進入「收尾期」,不少業內同仁都在積極探索未來壁掛爐行業發展的新商機。面對市場發展趨勢,技術上企業紛紛聚焦智慧智能、5G物聯、節能舒適等;策略上,南方採暖、置換市場、回歸渠道等詞條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提及。但「煤改氣」之後具體包含哪些商機?對於這些商機企業又應該如何布局?
  • 數讀| 新醫改十年
    點擊查看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2009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新一輪醫改正式拉開大幕。自此,全民醫保、取消藥品加成、醫生多點執業、推進分級診療,一個個與醫療、看病緊密關聯的關鍵詞,串起近十年的新醫改之路到2019年3月,醫改走過十年曆程。十年來,新醫改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尤其在基本醫療保險方面,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障安全網。
  • 「舊改」與「棚改」的區別?那具體細節上又有哪些不一樣呢?
    如此龐大的改造工程,與過去的「棚改」有什麼區別?改造後的小區將實現哪些功能?政策的推進對房地產市場又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舊改」與「棚改」的區別簡單來說,棚改屬於典型的大拆大建,舊改現階段只是小修小補。那具體細節上又有哪些不一樣呢?
  • 煤改電「新寵」:2018年行業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來襲!
    上面的案例,是紐恩泰新推出的福家系列暖風機用戶實際案例。張大爺所用的就是從去年底開始,突然火熱的空氣源熱泵暖風機。什麼是熱泵熱風(暖風)機?並且提出「在煤改電實施中,每戶老百姓自費1萬元,電費1000元,能不能做到?」江億院士所指的,就是熱泵暖風機。   近幾年獲得大力推行的「煤改電」,是關係民生的重大政治問題、是政府的重點民生工程。其中,煤改空氣源熱泵得到大力推廣。2017年北京煤改清潔能源中,煤改空氣能達30萬臺,成為佔比最大的品類。
  • 行業裡油改水的那點事兒
    過程控制過程控制,我個人理解是行業治理到了一定程度又回過頭深度思考的東西,前期我們可能太過在意得什麼病吃什麼藥,卻忽視了一件事情需要考慮整體性、全面性以及嚴謹性。我能聯想到的是包括但不限於無組織變有組織、如何做好收集、如何以最小風量帶走最多的有機廢氣,畢竟風量決定體量、決定投資、決定能耗等多個方面,甚至還有氣液物料輸送過程中的洩漏檢測俗稱LDAR等等。
  • 新醫改11年了,為什麼看病還是又貴又難?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蔡江南那麼,這些年的醫改到底改革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蔡江南在他的演講中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而在疫情中,這個行業原來存在的這些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首先看下行業的基本狀況。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的人均衛生費用在2009年的新醫改之後增長得特別快,到現在人均4000多元人民幣,將近600美元,佔我們GDP的比重從1978年的3%增長到了現在的近7%。不過,美國醫療衛生總支出佔了GDP的18%,我們才將近是美國的三分之一。
  • 利好政策釋放、煤改電市場重啟……2020年上半年採暖行業市場表現
    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也是充滿希望的一年! 回顧2020年已經過去的7個月,相信大家都會有「恍如隔世」之感:自2020年開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從最初的「宅居不出」全民抗疫,到國內疫情有所緩和,各行各業開始復工復產,再到當下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國內經濟恢復仍在有序進行,一切發生得太快,令人措手不及,等到回過神來,2020年已經過去了大半。
  • 牆體拆改哪些地方不能動
    內牆不能隨便拆改,如果拆錯了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內牆拆改也不是簡單的「不想拆了,要重新砌好」,房屋中有許多地方是「敏感」的,有很多「禁區」,那麼內牆拆改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以下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對你的裝修有所幫助。
  • 一個地級市的自救如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明醫改始末
    2010年,當地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收不抵支,缺口高達1.4億,次年,虧損擴大到2億以上,佔財政收入的14.42%,這已超過一個地級市能承受的極限,財政無力負擔,若不改革就是崩盤。在改革求自救的背景下,2011年下半年,詹積富出任三明市副市長,接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減少虧損5000萬」。可究竟要怎麼改,誰也不清楚。
  • 城市更新舊改開發商有哪些補償給回遷戶?百問百答
    1、什麼是舊改回遷房開發商舊改過程中,徵收土地時,賠給回遷戶的房子。2、回遷是不是紅本商品房,產權多少年回遷的是紅本商品房,在開發商拆遷賠償合同條款裡有體現。產權和普通商品房一樣為70年,擁有學位,可以抵押貸款。
  • 新醫改十年「再出發」: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醫改,一道世界性的難題。2009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為近14億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從尋路探逕到「有徑可尋」,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不斷突破到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設相繼鋪開,新醫改正步入「快車道」,向全民健康覆蓋大步「再出發」。
  • 難點:國企混改診斷評估,有什麼好方法?
    很多反饋說,正在著手對下屬各級公司是不是適合混改、哪些可以混改、如何混改等等重大問題進行系統性梳理評估,並就此準備出臺本集團下屬企業深化混改的方向性政策。令大家有些犯難的問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所做出的原則規定,和具體企業情況之間,還是有一段需要企業細化落地的空間。
  • 課改20年,有哪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與學校課改「坐標」?快來...
    1998年,在「一期課改」的基礎上,上海啟動「二期課改」,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改理念,著重解決如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更注重人的發展,尤其是在個性發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發展,使素質教育更加體現新時代的要求。這期工程主要解決三大問題:如何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何更有效地實施和加強德育;如何以信息化帶動課程教學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