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沃克理財傳銷騙局:309個層級 創立人獲利12億

2020-12-16 經濟日報

火爆時需排隊一個月才能買上其所發行的虛擬貨幣,短短一年內就吸引會員35萬人。曾經在網絡上火爆的所謂「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平臺」——沃克理財,其實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搭建的傳銷平臺。

根據近日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報的情況,這起傳銷案形成高達309層的傳銷網絡,涉案總金額50億元。

所謂發行「虛擬幣」其實是在後臺「設局」

位於泉州晉江市繁華地段的一處高檔寫字樓15層,沃克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門緊鎖,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地面散落著不少宣傳畫冊。

「以前這裡門庭若市,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投資者絡繹不絕,投資繳款還得排隊。」多名沃克理財投資者告訴記者。

沃克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稱是一家「網際網路+」投資公司,其經營的沃克理財號稱集網際網路金融理財優點於一身。如今,在網際網路上仍然可以找到其宣傳信息:「45天投資翻倍,一年可獲得十倍收益」「只要有閒錢,躺著也能賺錢」。

據了解,沃克理財是犯罪嫌疑人王良妙於2015年3月設立的網絡理財平臺,宣稱經營「DEMWK新加坡外貿進出口公司」發行的虛擬貨幣CPM。參與投資者需有老會員推薦,繳費購買激活幣成為會員,繳納700元就可以成為一星會員,最高的六星會員需繳納3.5萬元。成為會員後,根據繳納金額獲得100至5000不等的K幣。

王先生2015年11月成為沃克理財會員。他說,會員有靜態和動態兩種收益模式。靜態模式就是用入會時獲得的K幣購買CPM虛擬貨幣,動態模式則是發展下線人員抽取佣金。

宣稱讓投資者「躺著就能賺錢」的就是靜態收益。據王良妙交代,CPM跟新加坡的公司沒有任何合作關係,是其在網絡平臺上創設並發行的,初始限量發行30萬個,發行價格2美元,CPM只能在會員之間買賣。隨著不斷有新會員加入參與交易,CPM的價格會不斷上漲,當上漲到一定價位時,王良妙等人會在後臺按1:1比例進行拆分。拆分後,會員持有的CPM會倍增,倍增後價格會回落到初始價格,這時會員就可以出售CPM換取現金。每個會員帳戶最多參與7次CPM拆分,其後該帳戶自動出局。

動態收益是發展下線獲得的佣金,不同會員級別抽成比例不同,且抽成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推薦獎、對碰獎、領導獎、商務中心獎等。

據了解,從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案發,王良妙網絡傳銷團夥在全國31個省份以及菲律賓、新加坡等國發展會員35萬人。

今年年初,晉江市法院對這起案件作出一審判決,主要犯罪嫌疑人王良妙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3年,其餘30名犯罪嫌疑人分別被判處1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鋪天蓋地宣傳營造「暴富」神話,「空手套白狼」獲利12億元

據了解,王良妙通過拉人頭發展會員,從會員繳費抽成等獲利達12億餘元,多名團夥成員獲利數千萬元至數百萬元,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

記者調查發現,沃克理財打著「網際網路金融」旗號,以高額收益為誘餌,通過開辦培訓班、在五星級酒店舉行酒會、租用高檔寫字樓和商務會所接待前來考察的會員,投巨資在一些新聞媒體上刊播軟文、廣告等,鋪天蓋地宣傳,營造「暴富」神話。

2015年10月,沃克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舉辦了盛大的推介會,發布沃克生活網上線信息,邀請了全國各地會員代表、新聞媒體、「網際網路專家」等參與。在隨後的一些宣傳中,沃克生活信息被吹噓成「網際網路創新的優質平臺」「網際網路+」絕無僅有的模式。王良妙現身說法:「目前每天都有幾百個會員在進帳,開完這場會,會員肯定倍增,翻倍再翻倍,有這麼多會員進場,沒有什麼事做不成。」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沃克理財多次舉行類似推銷活動,吹噓其「創新」模式,但其目的就是拉人頭加入會員。

晉江市公安局經偵大隊辦案民警說:「沃克理財並沒有銷售實際的產品,會員購買的虛擬貨幣CPM不具有實際價值,也不與任何實際產品掛鈎,其所有資金都來自於會員繳納的會費。老會員獲利來源於新會員投入的會費,整個系統的運作依賴於新會員的不斷加入及資金投入,如果沒有新會員加入最終就會崩盤。」

沃克理財平臺上,有一張投資CPM虛擬貨幣收益表:投資700元,7次拆分315天,獲益7560元;投資3.5萬元,7次拆分315天,獲益47.2萬元。

「身邊不少人都在投資沃克理財,不斷有『暴富』的故事傳出,到後來投資者越來越多,甚至需要排隊近一個月才買得到CPM虛擬貨幣。」晉江的一名投資者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在暴利引誘下,投資者趨之若鶩。傳銷團夥的一些上線人員建立微信群,將會員的收益「曬出來」,包括某某會員最近用投資收益買了百萬元豪車,在廈門等地買了房等信息,刺激投資者加大投入、發展下線。

「龐氏騙局」頻現,投資者為何「飛蛾撲火」?

泉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負責人說,此類「空手套白狼」「拆東牆補西牆」的「龐氏騙局」之所以屢屢得手,除了犯罪團夥天花亂墜地宣傳忽悠,更多是利用了投資者的心理。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投資者都清楚沃克理財非法傳銷的實質,但認為自己不會成為「擊鼓傳花」的最後一個人。接受警方調查時,一名投資者說:「所謂的CPM虛擬貨幣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在其他平臺也沒法交易,只能轉手給新進場的會員,遲早會崩盤。」有投資者說,投資金額不算高,而且45天就可以翻倍,一年時間能翻十倍,就算明知道會崩盤,也可以賭一賭,畢竟不斷有會員再加入,崩盤時自己已經脫身。

但實際上,不少投資者賺到第一筆收益後,不斷增加投入,越陷越深,很多投資者還沒等拿到收益,平臺已經崩盤。從公安機關調查情況看,沃克理財平臺設立之初就投資的人確實賺到了一些錢,但總的來看,沒有賺到錢、收不回成本的佔大多數。

記者調查發現,從事非法傳銷過程中,王良妙等人註冊了多家公司,如沃克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沃克生活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沃克生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通過合法外衣掩蓋其非法傳銷本質,讓投資者防不勝防。

廈門勤賢律師事務所律師曾凌說,網際網路傳銷影響範圍廣、參與人數多,社會危害大,加大打擊的同時,要加大監管力度,工商、公安等部門在發現傳銷組織苗頭時就應該及早介入,迅速查處,及時消除風險隱患,防範事態擴大蔓延;同時要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

(責編:李靜)

相關焦點

  • 揭沃客理財傳銷騙局:309個層級 創立人獲利12億
    新華社福州7月4日電 題:30多萬人瘋狂購買的「虛擬貨幣」竟是傳銷騙局——起底沃客理財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良    火爆時需排隊一個月才能買上其所發行的虛擬貨幣,短短一年內就吸引會員35萬人。曾經在網絡上火爆的所謂「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平臺」——沃客理財,其實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搭建的傳銷平臺。
  • 「沃客理財」傳銷案宣判 31人獲刑
    在閩南地區,「沃客理財」曾一度非常紅火。根據警方的調查,「沃克理財」從無到有,到最後轟然倒塌,僅用了一年多時間。據介紹,「沃客理財」的創辦人是福建省晉江市民王某妙,做過電商。受理財傳銷手法啟發,自2015年上半年起,王某妙自創了沃客理財平臺,發行虛擬貨幣,通過拉人頭繳費註冊成會員的形式,先是發展身邊的親朋加入,然後在全國大量發展會員,並以層級形式排列計酬。
  • 「我不會是最後一傳手」:35萬人搶購「虛擬貨幣」拆分盤傳銷騙局
    近日新華社報導了一起發行「虛擬貨幣」的傳銷騙局,吸引35萬人參加,金額達到50億元,而騙局幕後操作者王良妙只有小學文化。自從這幾年加密數字貨幣火了以後,越來越多的人打著加密數字貨幣的旗號行騙,而且涉及金額越來越大。
  • 新華社起底「沃客理財」傳銷騙局:30多萬人瘋狂購買
    據新華社7月4日報導,曾經在網絡上火爆的所謂「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平臺」——沃客理財,其實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搭建的傳銷平臺。根據近日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報的情況,這起傳銷案形成高達309層的傳銷網絡,涉案總金額50億元。
  • 詐騙50億!35萬人被套!福建「沃客」理財傳銷案被警方通報
    、「投資90天,可以賺30%,繼續投利滾利,一年收益可達10倍」……一度「紅紅火火」的福建晉江沃客生活理財,近日因涉嫌網絡傳銷,公司8名骨幹人員被晉江市檢察院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批捕。詐騙涉案金額高達50億!35萬人集體被套被騙!
  • 30多萬人瘋狂購買的「虛擬貨幣」竟是傳銷騙局——起底沃客理財
    曾經在網絡上火爆的所謂「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平臺」——沃客理財,其實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搭建的傳銷平臺。根據近日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報的情況,這起傳銷案形成高達309層的傳銷網絡,涉案總金額50億元。
  • 會員遍布全國,詐騙金額50億,這個傳銷大案告破!
    「投入3.5萬元,一年秒變47萬元」「投資90天,可以賺30%,繼續投利滾利,一年收益可達10倍」……近日福建省泉州市有關部門披露,這起傳銷層級高達309層的 「晉江沃客理財傳銷案」已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王良妙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3年,其餘30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1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 5000億傳銷騙局暴雷,傳銷騙局組織者和參與者的結局宿命
    這些人透露,在中國尚有數以萬計的受害者,估計被騙走的資金達5,000億人民幣。對此,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連發三則聲明,呼籲中國公民遵守馬來西亞法律,依法維權,並表示已為涉案人員提供法律諮詢和相關援助。 在眾多傳銷騙局中,我對MBI算是比較熟悉的。
  • MFC理財平臺是傳銷騙局
    11月4日,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檢察院對外披露了兩起涉及MFC理財平臺的傳銷案件不起訴的決定書。鷹鑑在該決定書上看到,陳某、鄧某某因為組織、領導MBI集團公司的傳銷活動,發展下線人員達400餘人,被大足區公安局移送審查起訴。最終,檢察院認為,上述二人是從犯,其犯罪情節輕微,可免予刑事處罰。
  • 晉江沃客理財涉嫌網絡傳銷被查封 類似「龐氏騙局」
    在晉江市區一寫字樓,記者找到沃客理財的公司所在地。公司在寫字樓12樓的部分,有300平方米左右,據稱是平時受理業務的地方,昨已被鎖上,門口有協警看守。  昨日下午,陸續有幾位投資者前來探聽情況,部分人還不知道沃客理財的模式涉嫌犯罪,一女子竟稱,「如果交了稅就是正規公司,繳稅就合法」。  而在記者臥底的多個沃客理財QQ群、微信群裡,群主及一些骨幹成員,仍在安撫下線,甚至試圖阻撓警方調查。群主安撫會員說,系統仍在正常運轉,依舊有利可圖,要求會員刪除微信、微博裡的沃客資料,並要求會員勿發郵件。
  • 「理財新平臺」實際是網絡傳銷 6個月發展下線層級108層
    來源:檢察日報原標題:「理財新平臺」實際是網絡傳銷短短6個月,發展下線層級108層,吸納會員註冊帳號67萬個,涉案金額達8.14億元平臺成立大會時某在宣講庭審現場檢察官與公安人員就本案細節進行討論短短6個月,就發展下線層級108層,吸納會員註冊帳號67萬個,涉案金額達8.14億元……經江蘇省鹽城經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一審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時某、明某等16名被告人六年零十個月至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涉案贓物、贓款及孳息、犯罪工具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時某等10人不服,提出上訴。2020年4月23日,二審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起底沃客理財:30多萬人瘋狂購買的虛擬幣,竟是傳銷騙局
    新華社福州7月4日電題:30多萬人瘋狂購買的「虛擬貨幣」竟是傳銷騙局——起底沃客理財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良火爆時需排隊一個月才能買上其所發行的虛擬貨幣,短短一年內就吸引會員35萬人。鋪天蓋地宣傳營造「暴富」神話,「空手套白狼」獲利12億元據了解,王良妙通過拉人頭發展會員,從會員繳費抽成等獲利達12億餘元,多名團夥成員獲利數千萬元至數百萬元,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
  • (附34個傳銷組織名單)
    據《經濟參考報》不久前報導,一項近4萬網民參加的網絡調查顯示,高達62.2%的人身邊有親戚或朋友遭遇過網絡傳銷騙局;26.6%的人因為購買朋友推薦的項目或產品而蒙受損失;受調查者遭遇網絡傳銷騙局的親戚或朋友,被騙金額在1000元以上的超過80%。
  • 「互助金融平臺」多數是傳銷?盤點那些你最可能遇到的投資理財騙局
    315晚會自1991年開播以來,已經揭穿了無數的騙局、陷阱和黑幕以及假冒偽劣商品,其中不乏投資理財的騙局。但此類騙局還在不斷上演,在今年315來臨之際,小編盤點些大家最可能的遇到的投資理財騙局。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資深理財師表示,投資者在籤訂合同前,一定要仔細看清合同中的條款,是保險,還是理財產品?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還是與保險公司合作的產品?甚至是飛單,投資者都需要時刻謹慎,保持清醒的頭腦。2、互助金融多為傳銷互助金融,雖然名字聽上去挺像那麼回事,且還出現過3M、YBI、WEBANK這樣「知名」的大平臺。
  • 50億虛擬幣平臺其實是傳銷
    這不,昨天的一則50億虛擬幣平臺突然覆滅的新消息,讓虛擬幣再次走上風口浪尖。火爆時需排隊一個月才能買上其所發行的虛擬貨幣,短短一年內就吸引會員35萬人。曾經在網絡上火爆的所謂「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平臺」——沃客理財,其實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搭建的傳銷平臺。根據近日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報的情況,這起傳銷案形成高達309層的傳銷網絡,涉案總金額50億元。
  • 女子入傳銷騙局發財夢滅 自殺未遂揭傳銷案
    女子入傳銷騙局發財夢滅 自殺未遂揭傳銷案 亮碧思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特大跨境傳銷案由此浮出水面。記者昨日從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獲悉,目前,警方已出重拳打擊該傳銷團夥,抓獲涉案人員29人,刑拘主要負責人3人。
  • 西安警方破三起重大傳銷案:一公司借虛擬貨幣傳銷獲利八千萬
    同時,該網站還設置分紅獎、領導獎、主動重消獎、被動重消獎、對碰獎、店鋪補貼、訂購獎等獎勵模式,按照會員層級結構,分級獎勵,從事傳銷活動,傳銷參與人共涉及32個省、市、自治區,1.7萬餘人。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圖為:「8.04」民間資金互助合作理財傳銷案抓捕歸案的犯罪嫌疑人。
  • 傳銷騙局最新最全名單曝光!
    在短短3個月內吸納會員多達13萬,瘋狂收取傳銷資金近20億人民幣的傳銷組織。發起人身在美國,但傳銷市場則主要中國大陸,內地骨幹分子多大60餘人。幸運的,8月8日,"萬福幣"發起人劉寧和其助理孟洋在臺灣臺北桃園機場落網,並被移交至中國公安部獵狐行動小組。萬福幣是2016年2月啟動的虛擬貨幣投資項目,距今僅過去6個月。
  • 傳銷騙局最全名單:你周圍有人捲入了嗎?
    導讀:為你總結傳銷騙局最新最全名單。請提高警惕,幫助身邊親友遠離騙局,守住血汗錢!防火、防盜、防傳銷!  來源:綜合整理自21財聞匯、央視新聞、牛熊檔案、理財頭條、66順旅行、洛杉磯華人資訊網、直銷百科網  傳銷騙局已盛行多年,正派的傳銷後來都改名為直銷了。
  • 湘東小鎮牽出維卡幣第一案:涉案150億傳銷帳戶200萬個
    2015年,當維卡幣傳入東富鎮後,一場金融傳銷騙局迅速蔓延開來。到2016年,醴陵警方發現小鎮參與維卡幣傳銷的人數高達140人。株洲警方隨後抽調200名幹警,組成專案組開始全力偵辦。醴陵、株洲兩級警方在兩年時間裡輾轉20多個省市,逐步揭開了這張遍布全國的網絡,發現國內參與維卡幣的傳銷帳戶200萬個,涉案金額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