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很低,如何做才能提高自我價值感?這幾點是關鍵

2020-12-13 雨後山林靜

前幾天,一位媽媽和我用語音聊了很久。她說,這段時間孩子在家出現了很多問題。我耐心的傾聽著她說的話,發現她對孩子的評價全是負面的評價。她說有一次,女兒說想在網上買一些東西。媽媽一看,她想買的東西太多了,有吃的有玩的,要花很多錢。於是對孩子說:「我們只能挑幾樣東西買,不能全買。」孩子馬上不高興的說:「我就知道你不會給我買的,你不喜歡我。」說完,氣嘟嘟的跑開了。

媽媽聽到孩子這樣說,很吃驚!她對我說:「我怎麼會不愛她呢?我就是她這一個女兒。就因為我沒答應她給她買東西,她就說我不愛她了!她真的太不知好歹了。」媽媽感到非常委屈,於是,我安慰了一下她,和她溝通了很久。她繼續向我訴苦:「孩子平常又不愛學習,就知道玩。我也批評過孩子,但是心裡還是愛孩子的。孩子卻總說我不愛她了,不是我不愛她,可是孩子確實做得不好呀!」媽媽說孩子太敏感了。

孩子認為媽媽不愛她。

在生活中,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有的孩子在犯了一個錯誤後,父母對著孩子大吼一聲,孩子會嚇得瑟瑟發抖,感到很害怕,馬上會責怪自己。去年,有一個9歲的孩子,因為撞碎了學校消防栓的一塊玻璃,他不敢告訴家長,留下一封遺書後,從7樓跳了下去。

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較低。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都是自己的錯,父母不愛自己,沒有自信心。所以,才會導致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一、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通過家庭這個外在因素建立起來的。

什麼是自我價值感?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對自我價值感的定義是,一個人對他自己的感覺和想法。

孩子的價值感是通過家庭這個外在因素建立起來的。而且薩提亞還發現,在所有的有問題的家庭中,都存在著自我價值感很低的情況。

薩提亞女士用罐子裡的狀態來隱喻自我價值感的高低。一個自我價值感較高的個體,其內在罐子相對越滿,內心越滿足,行為可能更自在、具有創造性,對周圍人也更可能有更多的自然的愛的表達。而內在罐子越是不滿,我們越是不願意面對,往往把內心的這種消極感受和想法更多的投射向外界,創造了一個不滿意的外部環境。

1.低價值感的孩子會有以下一些表現:

孩子總認為自己總是做不好,媽媽不給自己買東西,是就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某樣東西;害怕與別人發生衝突。與別人發生衝突時,會自責,認為是自己做錯了;對別人的情緒很敏感。總覺得自己會受騙,會被人羞辱鄙視。為了保護自己,而不相信別人;當別人流露出負面情緒時,第一反應是:「都是我的錯,我不應該那樣說。」會特別習慣於自我反省,容易受性格強勢者控制;習慣性聽從別人的指使和吩咐,不敢拒絕,不會拒絕。會討好別人。在幼兒園裡,有個叫靜怡的女孩說話聲音很小。我發現她在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區角遊戲的時候,如果有別的小朋友安排她扮演一個角色的話,她從不會拒絕,會聽從別人的安排。自己不敢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可以看出,小靜怡是一位具有低價值感的孩子,她總是跟在別人的後面玩。

後來,我了解到,靜怡的媽媽其實對孩子挺溫和的,但是她的爸爸有時會對孩子缺乏耐心。在家裡總會責怪她的反應很慢,笨手笨腳,不相信孩子會做好一些事情。所以,導致靜怡對自己沒有信心。

有的缺乏自信的孩子即便是取得了許多成就後,還是會懷疑自己的價值,會問自己:我是不是做得還不夠好?

因此,當一個孩子總是遭到父母習慣性地否定時,會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2.高價值感的孩子有以下表現:

高價值感的孩子通常都是充滿自信的,具體表現有:

無論自己有什麼缺點,都能更好地接納、認可和喜歡自己;不怕犯錯誤,會把錯誤當成是學習的好機會。他從不擔心因為自己的不足,父母就不喜歡自己,不會討好別人;願意爭取自己想要的,且不易受到傷害。願意向他人尋求幫助;高自我價值感的孩子總是以積極的心態去理解周圍的事物,不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不同看法或者批評而否定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在自我欣賞的時候,還能看到別人的優點。這樣的孩子知道,即使他們有缺點,也不會覺得這些缺點是很丟人的。他們不會要求自己做個完美的孩子,懂得接納自己。這是因為,首先父母接納了孩子,孩子不會自責。

有一次,幾個孩子圍在一起看繪本。一位男孩在看《恐龍》的繪本,旁邊有一位女孩子看到後,對他說:「我也喜歡看恐龍,你看完了給我看一下好嗎?」這位男孩說:「我沒有這麼快看完,你要等一下。

女孩說:「沒關係,你看完了就給我看吧!」男孩答應了。小女孩並沒有因為他開始說沒有這麼快看完而放棄,她努力在表達自己的想法,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很多孩子在遇到別人的拒絕就會表現得很退縮,或者很生氣。但是,高價值感的孩子不會, 他們既會尊重別人又懂得為自己爭取。

還有一次,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吵了起來,一位孩子罵另一個孩子是笨蛋,我當時聽到後很氣憤。怎麼能這樣罵人呢?沒想到這位被罵的孩子馬上回應到:「我才不是笨蛋呢!」他的回答,讓我看到,他並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否定自己,他能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

在幼兒的同伴交往過程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一個孩子自我價值感的高低。而這些都是孩子高價值感的表現。

二、高價值感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如果一個孩子擁有高價值感,就會知道自己是很重要的,是被愛的,有很強的安全感。

現在在很多家庭中,有父母對孩子說:「我再給你生一個弟弟妹妹吧?」有的孩子有著高價值感,根本就不擔心媽媽生了二寶後會不愛他了,他們會很高興地叫父母再生一個,這樣就有弟弟妹妹陪他一起玩了。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媽媽帶著一個5歲的小男孩在步行街玩。孩子在玩輪滑的時候,媽媽離開了一會。等孩子回到座位旁,發現媽媽不見了。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很著急的樣子。旁邊有幾位認識的他們的阿姨開始逗這個孩子:你媽媽回家了,不要你了。

這個孩子馬上堅定的回答到:「我媽媽不會不要我的,她等下就會來的。」於是,他安心的坐下來,脫掉輪滑鞋,等媽媽來。沒多久媽媽就來了,孩子高興的對那位阿姨叫到:「我說了我媽媽會來的吧!」

擁有高價值感的孩子,即使父母離開了他一會,他也會相信父母很快會來的,不會拋棄他。他不會感到恐懼,他始終相信父母是愛自己的,與父母能產生良好的親子關係。

王菲的女兒李嫣天生就唇顎裂。做了手術後,還能看到唇顎裂的影子。人們以為她會感到很自卑,會有低價值感。但實際上,李嫣是一位有著高價值感的女孩。她在11歲時參加巴黎高定時裝周走秀,非常自信,霸氣十足。氣場勝過父親。12歲登上《InStyle》中國版封面,成為該雜誌年齡最小的封面女郎。

有一次,她在視頻裡自信地說,「我覺得我是完美的」。

自我價值感的高低,主要源自感受到的愛有多少。不管一個人外在條件多麼出色,只要他曾有嚴重的愛的缺失,那麼他更有可能會嚴重的自卑並產生低價值感。相反,一個人無論外在條件有多麼糟糕,但是只要父母給了他足夠的愛,他就能產生高價值感。

象王菲的女兒李嫣這樣有著高價值感,得益於她的父母給了她充分的接納與愛。

自我價值感的高低,源自感受到的愛有多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高價值感。

想讓孩子擁有高價值感,就必須從小開始,給孩子足夠的愛。

1.給孩子積極正面的回應,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自我價值感更多是一種主觀的自我感覺,正如薩提亞所說,自我價值感的培養是需要一種氛圍的。我們要和孩子建立一個很好的關係,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被愛的、被接納的、被重視的、有安全感的成長環境。

0—3歲嬰兒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在孩子哭的時候,父母要積極的回應,而不要擔心會寵壞孩子。比如:當孩子哭了,父母要馬上走過去把孩子抱起來,溫柔的看著孩子,跟他說話。輕輕地撫摸孩子,將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有的孩子吃飽了還會哭,那就要尋找其他原因,別讓孩子哭到自然停,當孩子長時間哭而得不到回應時,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

3—6歲幼兒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會說話了,父母可以多與孩子說話,用語言來給孩子積極的回應。當孩子在叫「媽媽」時,父母要放下手中其他的事情來回應孩子,專注的看著孩子,蹲下來與孩子的視線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全身心的投入。父母充滿愛意的眼神,甚至一個面部表情都在向孩子傳達一種信息,都會影響孩子對自我價值的判斷。這才是有效的與孩子溝通。父母微笑的表情,會讓孩子產生積極的情感和高價值感。

給孩子積極正面的回應。

2.肯定孩子的獨特性,正確看待他人的評價,學會客觀的評價自己。

肯定孩子自身的獨特性是奠定自我價值感的基礎,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價值。讓孩子知道他是獨一無二的,是個有價值的人。並且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看待他人的評價,讓他學會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

有的寶媽說對我說自己的孩子很好動,手又很賤,看到別人就會用手上去拍一下別人的胳膊。是不是有多動症?孩子有沒有多動症,只有去醫院檢查了才知道。父母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每個孩子交友的方式不一樣。有的孩子就喜歡用拍對方的胳膊、肩膀來表示友好。

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並不是「熊孩子」的行為。孩子只是輕輕的拍一下,只要對方沒有意見,父母就要接納、認可孩子的這種交友的獨特性。如果小朋友不喜歡,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討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和別人打招呼呢?讓孩子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來打招呼。

阿德勒說:人的價值,並不依附於他人的評價。否則只能不斷地看他人的臉色過日子。因此,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認可和自我評價。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有的孩子常常會受到其他人的評價。比如,有小朋友會說:

「你很小氣,給我一張貼紙都不行。」「我就只有這一張了。」「你就是小氣包,我以後不跟你玩了。」

當孩子被別人罵成「小氣包」時,孩子會想:我真的是「小氣包」嗎?父母此刻可以問問孩子的想法:

「你能告訴媽媽,不給他貼紙的原因是什麼嗎?」「每個人都有自己很喜歡的東西,有時不給別人也是可以的。」「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你還認為自己是小氣包嗎?」

讓孩子關注於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客觀的評價自己,就不會在乎別人的評價。最終,孩子就會知道「我不是小氣包。」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由「接受他評」到「自我評價」發展而來的。一般來講,孩子在五六歲之前,自己很難做到自我評價。但是隨著孩子長大,他會接觸到老師、同學或者更多其他人,在這個階段,他需要父母給予他認可,學會做自我評價。

3.鼓勵孩子大膽對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讓孩子針對一件事情讓孩子說說自己的看法。孩子就會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會跟隨他人的意見。孩子越有主見,越自信,思想也會很獨立。

比如,在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也可以問問孩子,你對電視中的撒謊的孩子有什麼看法?你認為小朋友打碎了杯子可以怎麼做呢?要不要大膽的向媽媽承認錯誤?多讓孩子發表看法,不否定孩子的看法,孩子就不會擔心自己說得不好,從而敢於大膽發言。

父母要對孩子的想法表現出好奇,可以問問孩子:「這麼難解決的問題,你都能解決,告訴媽媽,你是怎麼做到的呢?」

父母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自主的進行選擇,當需要孩子的幫助時,允許他們選擇自己想做的家務活,給孩子有限的選擇,而不是命令孩子怎樣做。

比如:你想上什麼興趣班?你打算怎樣安排時間?周末,你想去哪裡玩等等。這個孩子被媽媽打了,你有什麼看法?你認為怎麼做才好?給孩子選擇權,這既尊重了孩子,又尊重了自己,還能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4.打開孩子的「優勢開關」。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父母要努力發現孩子的優勢,擯棄二元對立的思維,不要認為孩子要麼有優勢,要麼就沒有優勢。孩子只是有的優勢不明顯,或者父母對孩子有刻板印象,總認為孩子以前沒有優勢,就永遠都沒有優勢。這種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在《優勢教養》這本書中寫到:優勢開關的作用就像一個斷路器,我在腦海中想像出一個開關,撥動它,關掉負面思維的燈,打開正面思維的燈。當我們打開了「優勢開關」,就會看到孩子很多優勢。

孩子的優勢包括身體上的、智力上的、社交方面的、技能方面的、也有優良品質。

曾經有媽媽告訴我:「我的孩子不愛學習,真的找不到他有什麼優點。」

我問她:「除了學習方面以外,其他方面有沒有優勢呢?」

這位媽媽想了很久說:「他就是玩厲害,玩樂高、玩遊戲反應很快。很貪玩!」

我繼續問到:「孩子反應快,說明孩子的思維能力很強,是嗎?這是不是孩子的優勢呢?」

這位媽媽點了點頭,說確實是這樣的。然後,我讓她再想想看孩子還有哪些優勢,後來,她自己說出來了孩子幾個優勢。

具體來說,孩子具有的優勢有:

愛運動(打球、跑步、遊泳)愛勞動(會擇菜、拖地、包餃子)動手能力強(會拼插、會摺紙、會拆裝一些物件)思維活躍(有豐富的想像力、聯想力、創造力)語言能力強(詞彙豐富、有條理、有邏輯性)能與他人進行合作(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照顧他人的感受。)有某項技能(繪畫、彈琴、棋類)以上這些都是孩子的優勢,還有很多優勢,要靠父母去多觀察孩子。

優勢教養讓我們認識到:優勢讓孩子感到是特別的而非高人一等,因為每個人都有優勢。讓孩子學會用利人利己的方式來運用這些優勢正是優勢教養所要達到的效果。當孩子看到了自己有這麼多優勢時,他的自我價值感也會提高。

薩提亞說:家裡的孩子是通過觀察周圍的成人學會如何做人,成人需要發展出更高水平的自我價值感,才能實踐他們所倡導的內容,並且給孩子做出示範。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鼓勵諮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總是忽略自我、滿足他人,「老好人」如何提高自我價值感?
    讀者提問: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忽略自己,這讓我覺得很累,我總在想別人方不方便卻忘了自己委不委屈,更可笑的是在這一點是別人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和我說的,其實我也知道,我爸爸說我太笨了一點也太實誠,只知道按規矩辦事,我也覺得這樣一直下去不行
  •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該如何自我拯救?
    很多人會誤以為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就是講話怯生生,總是畏畏縮縮的樣子,但我們上次也舉了例子: 面對他人的指責總是產生過激反應,這也屬於自我價值感低的表現。 因為雖然他們看起來很強勢,很誇張,但其實他們內心很虛弱,自我認可度很低,所以在面對別人的指責或者誤會時,才會表現出那麼強的攻擊性。 02 造成自我價值感低的主要原因,還是這個人的成長環境。
  • 《我和我的家鄉》:價值感幸福感源自自我需要和別人需要同等滿足
    站在心理學視角下,探討電影5個故事給我們啟發,這才是有意義的事情,本文略微分析一點點心得。 首先滿足自我價值感,人生方有味兒 關於人生價值和意義,古往今來不乏智者討論。比如《論語》「先進」篇季路請教「死」的問題,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
  • 無價值感會導致諸多心理問題,這三個反問句,幫助你實現自我價值
    意識療法認為這是有局限性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通過教育讀書而達到自我價值實現的目的,社會生活條件對我們自我實現有非常大的制約性作用。甚至有可能將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部分給閹割掉。人們受困於找不出自己的價值,進而不能在周邊的社會環境中找到能夠體現你價值的平臺資源或者機遇!很多人會犯上面故事中女人的錯誤,拋棄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進而不斷地貶低自己,讓自己變得毫無價值感可言,這種無價值感,也體現在原生家庭裡面不被重視的經歷,它會引發出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價值感缺失是心理問題跟人格問題的重要因素。
  • 「我是沒用的」:低價值感是女性成長的第一殺手
    青春期的早戀,有一部分原因也可以歸結為,女孩的自我價值感低,導致向外尋求關注和愛護,這種感覺越強烈,就會在戀愛中失去理智。如何覺察自己的低價值感低價值感的形成原因很多,在這裡也不做太多分析,不管是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還是個人成長路上的經歷導致,討論原因的意義已經不大,重要的是,現在當下,能夠覺察到自己的低價值感。
  • 「我覺得沒人會喜歡我」:自我價值感缺失的女生如何自我救贖?
    事實上,作為這段感情的旁觀者,我知道,閨蜜是深愛著她的男朋友的,而他男朋友也不見得就是真的想和閨蜜分手。 但是閨蜜內心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缺失總是阻撓著這段關係的發展卻又是事實。
  • 想撕掉孩子的「內向」標籤?提高「自我效能感」,培養開朗孩子
    於是,他變得越來越謹慎,不敢表現自己,學習的時候遇到困難容易自暴自棄,絲毫沒有了小的時候那種敢說敢做的勇氣。孩子從外向到內向的轉變,越來越內向的性格,都離不開「自我效能感」的影響,要想讓孩子們重拾自信,撕掉「內向」標籤,提高「自我效能感」很有必要。
  • 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和自我價值
    有的孩子早早就固化了自己的理念,也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形成核心的價值觀,一直搖擺、尋找、確信、否認,總是迷惑的時候多,堅定的時候少。要想形成一個穩定而又靈活、開放的精神世界,一個穩定、正向的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是必須的條件。在心理學中,這被稱為自尊,即個人對自我作為人的價值的評價,這種評價的基礎是對自我概念成分的了解。
  • 盲盒席捲年輕群體,自我價值包裝越是沉陷,愈發不可收!
    二是盲盒那種對未知事物期待、以小博大、超出預期的快感,再配上審美上的優勢,就讓人有了時尚感。在自我不穩定,價值感低的人群裡,盲盒十分滿足了這些人的心理感受。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和學生們都特別的愛這個遊戲。因為這些快感,可以滿足他們的自我價值,自我心理能夠得到滿足。
  • 你的自我價值感去哪了?(二)
    所以,我能做什麼呢?什麼也做不了,就是這樣!我的無價值感是有根據的。它基於現實,所以告訴我要符合邏輯地思考是起不了什麼安慰的。我認為沒有辦法驅散這種可怕的感受,除非我欺騙自己。你我都明白那是不管用的。」
  • 如何提高你的自我控制力
    研究人員會讓孩子單獨呆在一個房間裡,並留下一份食物。不出所料,許多孩子在實驗者離開房間的那一刻就選擇吃這一份食物。不過,有些孩子能夠等到第二次。 實驗結果發現,那些能夠為了獲得更大獎勵而推遲滿足的孩子,比那些立即屈服於誘惑的孩子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 低價值感正在毀掉你的婚姻,學會簡單幾招提升自我價值,保衛幸福
    懷孕以後,在丈夫的要求下,羅茜辭掉了工作,做了全職太太。羅茜剛開始還很猶豫,後來老公說孩子前三年必須自己帶,交給別人帶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也不放心。老公還安慰羅茜,說以後他會照顧她們母子,一切有他。因此,羅茜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專心做了全職太太。
  •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別看小磊今年才七歲,但卻是一個自我管理特別好的男孩子。每天起床的鬧鐘,以及學習上的安排都是自己制定的,包括放學回家後,先完成作業也是自我要求的。而且小磊對於時間的概念很清晰,比如學習需要多長時間,吃飯需要多久都會做到心中有數。其實很多人都在背後議論,說小磊的父母把孩子管束得太嚴格了,但只有小磊和父母知道,其實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養成的習慣。
  •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我們在各項工作中的自我效能,同樣會影響我們對自己能力的整體評價,如果我們覺得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勝任,可以極大提升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如果我們在各個方面總是受挫,也會打擊我們的整體自尊。2、自我價值:最初是通過父母的接納、肯定、承認、讚美、表揚、鼓勵等方式逐漸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自尊。當人的自我價值感很強的時候,人會表現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現出向上向善的本性。
  • 不要讓孩子變得內向,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這讓很多家長覺得有點難以理解,孩子的個性或心理有問題嗎?正常情況下,孩子會有這樣的變化,很可能他們上學後和家人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性格變了。這種差距會使孩子產生一定的自我懷疑,事實上坦率地說,孩子們已經改變了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 孩子過分在意外貌該如何引導?心理學: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是關鍵
    這位母親的女兒聽了這話,也對自己的外貌產生了懷疑,她一時間不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醜,而只會根據別人的評價來進行自我價值的判斷。這就是典型的陷入了自我認知混亂的誤區。看到這裡,也許很多家長都不明所以:「究竟什麼是自我認知能力?」
  • 膽小、做事畏首畏尾的孩子,需要的不是鼓勵,而是提高自我效能感
    瑩瑩低著頭小聲地說。 在瑩瑩的世界裡,似乎總有一種聲音在告訴她——你不行,不管做什麼事情,哪怕是她擅長的事情,她也表現得畏首畏尾,瑩瑩的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論她怎麼鼓勵女兒,都無濟於事,有時還會越鼓勵,孩子越退縮,她不清楚女兒到底是怎麼回事。
  • 心理學:一個人的合群程度,與其自我價值成反比
    這表明歸屬感一方面來自他人,一方面來自自己。內心匱乏的人,無法從自己身上獲得歸屬感,只能夠努力去合群。同樣的,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愛等體驗也如是。認知層面:缺乏自我價值的人,才努力去合群自我價值感越高的人,越能夠體現自我全部價值。而對於自我價值較低的人,必須通過合群的方式,才能夠體驗到自我的全部價值。因此,你經常聽到這樣的詞彙——抱團取暖。
  • 《白色月光》:無論男女,人的自我價值更依賴社會價值的體現
    這部電視劇僅12集,情節遞進很快,懸念重重,還有就是觀眾從畫面看到的迷面並非是真相,所以一集一集地勾著你的大腦跟著女主一起找出第三者,這是這部劇好看的地方。除此,更吸引小編的是讓人思考一個問題,愛家、愛妻子、愛孩子、溫柔體貼的丈夫為什麼還會出軌?獨立的女性如何保持自己獨立一面的同時又能做到婚姻穩定、家庭幸福?
  • 孩子學習不「開竅」?自我驅動力的覺醒是關鍵,父母別幫倒忙了
    比如孩子一道題講了很多遍還是不理解,這說明孩子缺乏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需要通過重點量的積累來建立認知框架。那如何才能讓孩子開竅?自我驅動力的覺醒是關鍵無論是外界刺激,還是認知構架的建立的基礎是覺醒自我驅動力,只有孩子主動去探索學習的方法、主動去了解知識,接受的刺激才越多,才能快速建立起認知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