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半個月,樓市可謂風雲變幻,遭遇了2016年國慶大調控以來的最大變動。
比如,以深圳為轉折點,開啟了裡程碑式的大調控,不光加大了非戶籍人口購房限制,也加大了戶籍人口買房難度。
以後在深圳購房,即便是戶籍人口,也需要提供連續三年的社保或納稅證明。
除此之外,上半年出了區域地王、樓市火熱的南京也出招了,而且是選擇在半夜,半夜虎嘯龍吟。此外,東北的長春也出招了。
寧波、東莞最近一周二度出手。之所以說二度出手,是因為在這次出手的不久前,兩座城市已經在深圳之前出手了。
東莞第一次出手力度有限,本號之前撰文給予過四個字評價,隔靴搔癢。
但這一次不同,在深圳出臺史上最強調控之後,深圳的購房需求轉而奔向東莞、奔向廣州南沙、奔向了珠海。
7月15日深圳出臺政策後,7月17日,樂有家研究院數據顯示,東莞新增求購客戶數量出現了一個小高峰。
面對此景,東莞火速採取了措施,於25日凌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核心有四條:
1、加大住宅供應,在房價較高的熱點區域建設「限地價、限房價、限購買人群」的住房項目;
2、二手房首次限購,需提供購房之日前2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1年以上社會保險證明;
3、商品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後方可交易轉讓,在此之前是2年;
4、異地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在我市購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職工本人或其配偶須為本市戶籍。
這次加磅之後,東莞限售從此前的兩年延長至三年,此前東莞二手房不限購,現在二手房購買,也需要提供連續1年的社保證明。
02
東莞的調控力度,超出了市場預期,或許唯有如此,才能給房價踏3萬追5萬的東莞房價降降溫。
東莞上半年房價異動非常兇悍。
數據寶披露的年中數據顯示,東莞房價領漲新一線。相比年初,東莞房價上漲了12.78%。
上周,比東莞、寧波出臺調控更大的一個事情,是10個城市被邀請開會了。
7月24日,管理層召開了重量級的房地產座談會,邀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瀋陽、成都、寧波、長沙10個城市與會,告訴它們要「時刻繃緊房地產調控這根弦」。
與會的10個城市,除了長沙,都是上半年樓市比較火的城市。
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均是出過地王的城市。
2020年1月20日,北京海澱拍出了新單價地王;2月,上海徐匯區拍出了上海最貴地塊,310.5億元;3月廣州越秀區,一塊地刷新了廣州樓面價紀錄;5月,南京江北核心區域出現新地王;7月,成都新都區拍出新地王,直接將成都的樓面價帶上了2萬+的高位。
而深圳、杭州,則是上半年樓市火熱的領頭羊。風向標的深圳,已經遭遇了最強調控。
杭州方面,上半年賣地收入突破了1800億元。很多副省級城市一年的一般預算內收入都沒有杭州半年的賣地收入多。二級市場成交方面,杭州上半年出了4場萬人搖號。
雖然半個月前,杭州也出臺了調控政策,但是力度很弱,只是象徵性地敲打了一下而已。
寧波和瀋陽,都是樓市較熱的城市。寧波6月新房領漲全國。上面數據寶統計的上半年房價數據顯示,東莞漲幅新一線第一,第二位的則是瀋陽。
至於長沙之所以參會,不是因為長沙房價有多熱,而是因為長沙是中國調控第一城,是在調控樓市方面做得較好的一個,堪稱表率。
換言之,長沙來參會是來分享經驗的,是讓其他城市學習的。
在中國城市發展中,一般都是一線輻射二三四線,但是杭州憑藉著阿里,成為了第一個反哺或者反輻射一線的二線城市。如此看來,長沙以調控之高效、之狠、之強硬,已經成為杭州之後,第二個反哺一線的二線城市。
深圳在出臺裡程碑式的調控之前,就去長沙考察過,回來就公布了新政。
已經出臺了狠招的深圳參會,想必也是去分享樓市調控心得的。
如此高規格的房地產座談會,邀請了這麼特殊的10個城市,意思再明顯不過:
不說是中心城市的調控需要「長沙化」,至少需要向長沙靠近,取經。
02
那問題來了,長沙樓市調控效果如何?
效果如何,看一個數據就夠了,房價。
長沙是萬億GDP俱樂部成員,經濟實力位列內地城市第16位,但它的房價只位列第61位,在中部乃至二線城市中,都處在墊底的位置。
數據:中國房價行情網
長沙在眾多中心城市中,給眾人的印象是一個活脫脫的硬漢。
從樓市調控來看,環顧全國,沒有比長沙做得更爺們的城市。雷厲風行,勇猛果斷,從限購、限售,到限制開發商的利潤,可以說,為了控制長沙的房價,長沙市掌舵人做到該做的事。
去年,本號曾撰寫過長沙樓市,用了一句話概括,「別人笑話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長沙在上一輪樓市中,走出了與眾不同的路線,硬是把房價給摁住了。帶來的好處也是明顯的。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長沙GDP綜合增速位列15個新一線城市首位。
如果中心城市都向長沙學習,數據面上確實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但是,本號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便如中國第一調控之城長沙,採取的調控思維也還是限制。
這種限帶來的房價穩定,並不牢靠。
有長沙本地粉絲給我留言說過,長沙一年的房價實際漲幅並不低。
這種限制,並沒有從解決供需矛盾,只是把需求暫時冰封而已,這不但打擊了炒房客,也殃及了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人群。
一旦調控放開,需求被釋放,到時候房價不照樣會補漲嗎?
本號一直以來的觀點就是:
從「限制」著手調控的措施,是本末倒置。真正有殺傷力的大招,是疏導,這個管理層不是不明白,只是不用而已。
真正有效的大招是,放開所有限制,放開所有條條框框,讓房地產回歸市場自主調控,最關鍵的是,加大廉價土地供應,注意,是廉價土地供應,若如此,房價想上漲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