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馬雲說過8年後中國最便宜的可能就是房子。馬雲的雞湯一直深受大家喜愛,所以有很多人對這個觀點深信不疑。3年以後馬老師開始賣房子了。
9月16日阿里和易居成立了房產部門,推出了天貓好房平臺,萬科的董事長鬱亮、碧桂園總裁莫斌等等60多位國內100強房企的一二把手都來捧場牌面十足,總投資50億阿里佔比85%,易居佔比15%,並且宣稱至少在未來的3年裡不賺錢,所有的收入100%的補貼購房者。
阿里為什麼要開始賣房呢?首先可以明確的一點是馬雲是來賺錢的,不是來做慈善的。從口號就能看出來,讓天下沒有難賣的房子,這顯然是為了開發商服務的。如果是站在買房人的角度,那口號則應該是讓天下沒有難買的房子。房地產市場確實是太大了。
2019年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額15972億元,房地產的開發投資也比2018年增長了9.9%,後續依舊潛力很大,能夠在這塊大蛋糕上咬一口,絕對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就在今年的8月份,貝殼找房上市,開盤5分鐘股價暴漲81.6%,市值突破400億美元,成為了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的第一股。40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1.2個房地產龍頭萬科,這恰恰也體現了資本市場對其前景的認可。更驚人的是貝殼從上線到上市只用了短短的28個月,這簡直是把隔壁的小孩饞哭了。
你或許不知道騰訊擁有貝殼12.3%的股份,是貝殼的第二大股東。在這筆投資中,騰訊可真是笑得合不攏嘴。老對手阿里看了又怎能不眼紅?畢竟過去幾乎在每一個領域的廝殺,都少不了兩大巨頭相愛相殺的背影。
阿里的社交夢不死,先後推出過來往等多個應用。騰訊的購物夢也始終不滅,拍拍平臺失敗之後,又投資了京東、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臺,共享單車、外賣大戰無一例外兩家都打得不亦樂乎,如此巨大的購房市場,又怎能輕易的拱手讓人呢?
其實早在2年前,阿里就斥資3.9億元認購了易居的股份,阿里已經是易居的第二大股東,此次的出手可以看作是在住房交易市場的進一步加碼。不要忘了阿里還有螞蟻金服。天貓好房號稱是從看房到貸款一站式解決。
如果是從銀行堆裡把房貸這塊大肥肉搶來一口,那螞蟻金服絕對是如虎添翼。相比較起來,那點佣金好像也不算什麼了。大家可能最關心的是阿里進軍能夠把房價打下來嗎?
首先房價最大的成本是什麼?是地價和稅收,不是那點中介費,有誰買房是差中介費的?你覺得阿里已經能力大到影響政府的地價和稅收了嗎?有人幻想購房市場也能夠像滴滴、uber當時一樣補貼大戰,當時1塊錢打車,現在能不能1000塊錢買房呢?
房產平臺賺的是佣金,把全部的佣金進行補貼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價格戰了。期待他們給你補貼購房款那你真是想多了,房價越高他們成交一套房賺得越多,房價下降對阿里來說百害而無一利,不僅是單筆的佣金金額會下降,還會影響大家的購房預期。畢竟買房都是買漲不買跌,總的交易額必然大幅縮水。所以作為第三方他們不具備降房價的動機,反而巴不得房價漲得越快越好。
這時候你再想一想,阿里進軍這個市場對於未來是漲價預期還是降價預期呢?如果有一個公司拿著計劃書去找投資人,公司的願景是把房價打下來,我覺得除了王多魚應該沒有第二個人會投資了。
就算馬雲想不開這50億元全部補貼了購房者,這點兒錢連北京一個單元都買不下來,投進市場就像一顆小石子扔進了大海,掀不起任何的波瀾。更重要的一點房價下降誰最吃虧?是已經買房的人嗎?錯,是政府!理解房價一定要從宏觀的角度去看,暫且不提房價大幅下降引發的銀行壞帳等一系列金融問題,房價大幅下降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政府的地賣不動了。
之前說過全國90%的城市賣地收入佔到了政府財政收入的50%以上。不賣地一條條高速怎麼來的?不賣地政府的地方債怎麼還?最近國家大力倡議搞半導體,據說要投入9.5萬億造晶片,8月份就有近萬家企業轉投了晶片行業了,這些錢又從哪兒來呢?
營運部門那一點點的利益被打車平臺侵佔了,都要百般的阻撓設置運營門檻。別說觸碰到根本利益,誰活夠了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這根本就不是哪一個甚至哪幾個公司能夠解決的問題。
那阿里賣房的前景如何呢?2019年貝殼產生了2.13萬億的總交易額,這意味著貝殼佔據了大約13%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易居同年的總交易額是5324億元,大概是貝殼的四分之一。體量上二者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天貓好房號稱3年不賺錢,補貼購房者中介費,這一點上相比之下是存在優勢的。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中介費低就一定能夠取勝。早在2015年的時候鏈家和愛屋吉屋就有過一場正面的交鋒。中介最大的成本就是在於線下的店面和員工的工資佣金。當時愛屋及烏不設線下門店,依靠網際網路獲得更多的購房者佣金。只收一個點。聽起來好像和今天的天貓好房有點像,僅僅用了1年的時間他們就做到了鏈家10年的數據,成交了超過2萬套房子,交易額400億人民幣。
另外一邊鏈家則堅持2個點的佣金不能少,收購德佑之後發力找房東、談獨家房源,最終勝利的天平還是傾向到了鏈家,愛屋及烏在不斷的燒錢中陸續裁員、團隊解散,這一年房價飛漲,稍微晚幾天可能就要多花幾十萬。對於購房的人來說趕快買到房子比少花兩三萬塊錢的佣金重要得多。
貝殼此次上市的部分,除了平臺公司貝殼找房,還包括鏈家、德佑兩大平臺,由於強大的線下門店支持,至少在開拓房源,尤其是二手房方面是有很大優勢的,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房產是個非標品,買房子屬於超低頻的消費,普通人一生也買不了幾套房子。而且涉及購房款的金額都不小,或許還要搭上6個錢包。有多少人放心不去實地查看,線上就直接把錢交了?
2019年阿里賣房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與政府合作總計賣出了15萬套的法拍房。不過法拍房、商品房在購買群體、購買流程等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別,也不能作為有效的參考。
總的來說我認為阿里分到一勺更是有可能的,但是依照目前的模式做到頭部不太可能。有很多無良的媒體為了這麼一點點的流量天天去迎合大眾心理宣傳房價要崩,勸年輕人不要買房,你去搜馬雲房價後邊兒隨便加個白菜、樹葉等等關鍵詞,都有一堆的報導,可能馬雲是把他認為所有便宜的詞都用了一遍。
不要買不起就幻想腰斬,真的腰斬半價北上廣深的房子你買得起嗎?對於馬雲來說,可能房價和白菜確實沒什麼區別,你要是盲目聽信可能吃虧的就是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