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天貓好房的成立是很多讀者問我的一個問題,還找了一批聯軍,幾乎把房地產行業一網打盡。
這件事配上馬雲很多年前說的那句話,他說,十年後房價如蔥。
這是馬老師準備兌現諾言,踏著七彩祥雲王者歸來麼?
首先,我們說他的預言,他的預言部分是實現了的。
我舉過例子,鶴崗有2,3萬一套的房子,折合每平米也就幾百塊,蔥並不便宜,我看盒馬生鮮送上家門的那個小香蔥,那麼一點點也要1塊錢。
沒有幾百根小香蔥,也填不滿一平米,所以房價如蔥,這個比喻很形象。
這個比喻的本質是什麼原因?是因為沒人了。
不只是鶴崗,很多地方因為沒有企業了,就沒有人定居了,那別說房價如蔥,哪怕白送,我認為都是有可能的。
房子有兩部分價值,使用價值在和金融價值。
一個地方沒有人了,那就沒有使用價值,你租給人家當倉庫都不行,運費太高。
一個地方沒有人了,也就沒有金融價值。這個很好理解,如果一支股票再也無人關注,那它怎麼漲呢?
這個話題我曾經聊過,關注度越高,溢價率越高,一個古董全球拍賣往往拍得高價,因為潛在的客戶全都匯聚於此,但是擱在偏僻的山莊角落裡,就有可能被撿漏,因為潛在的客戶都不知道,沒有參與競標。
好,想明白這點,你來看房價。
人口一定是往有工作的地方流動,這就是為啥某些城市的新城區居然比老城區還要貴。
因為老城區雖然先發展,但地方佔完了,後續沒法升級,難以誕生新的公司,如果有好的教育和醫療,那就可以維持,如果沒有,人總是隨著就業走。
事實上,人隨著就業走的影響是深遠的。
有句玩笑話怎麼說的,本來這地兒不是學區,愣是被碼農的孩子們考成了學區房。
明白這意思吧,產業迭代,就業,人口流動,房價,這幾者是互相聯動的。
但我們看一看整個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上升的速度一定是下降的,某些發達國家總人口甚至是縮小的,再加上群聚效應,一定會在地圖上產生越來越多像鶴崗這樣的無人地帶或者叫空白點。
也就是馬雲說的房價如蔥地帶。
那麼大城市也是一樣的,它也會受到產業遷移的影響。你看美國的底特律過去叫汽車城,上世紀初,汽車工人的收入是非常高的,所以當地很繁華。
後來日企的競爭,工廠的潛移,製造業本身利潤的下降,底特律的房價一路下滑。
這種產業之間的對比非常明顯,舊金山的房價比洛杉磯貴的多。因為舊金山有矽谷,矽谷有很多上市公司,人家的錢你可以認為就是大風颳來的,而洛杉磯雖然演藝事業發達,但他們的分配方式和科技公司不一樣。
科技公司大佬也許幾百個億,小兄弟也可以分個幾千萬,演藝公司的明星也許一年數億,但橫漂們就只能領盒飯了。
這種產業的興衰,分配的模式,最終都會傳導給房價。
那咱們回到主題,房價如不如蔥,和馬雲開不開天貓好房沒有直接關聯。
你不要覺得一個人長得像外星人,他就無所不能,沒這回事。
他的預言本身沒有錯,隨著人口遷移,地圖上會出現更多房價如蔥的斑點,因為無人居住,但這是人口流動,產業迭代引起的,不是未來的天貓好房引起的。
那你說馬雲打造的天貓好房,能不能加速這個進程?
或者很多人想知道的是,能不能把大城市,把人流密集區域的房價也降下來?
我們來分析下現存的天貓好房版本,那只能是剛剛上市的貝殼了。
天貓好房即便想一統江湖,它對標的也是貝殼2.0,貝殼的加強版。
貝殼找房之所以能夠上市,甚至市值超越萬科,很大程度上就是它最初的口號,或者說它堅持的方向。
貝殼的口號是什麼?是真房源。
這一點很重要,雖然起初在中介眼裡很糟糕。
作為某一個具體中介,尤其是優秀的中介,一定不喜歡真房源,真房源意味著自己把手頭的信息要共享給別人。
但我們想一想,如果大家都不共享,整個蛋糕就做不大,因為找房的時間成本太高了,從而使得整個市場的購買效率下降了。
當年淘寶打敗實體店靠的可不僅僅是便宜,更重要的是選擇優勢。
你實體店裡買東西,貨比三家要跑一整天,在淘寶上,清單一拉,列表一排,貨比萬家只要一秒。
淘寶相比於實體店,大幅度提高了購買效率,效率產生了利益。
賣米其林的其實掙不過賣盒飯的,因為米其林餐廳就餐太複雜,一天翻不了幾臺,而盒飯是流水線,效率很高。
怎麼才能提高購買率呢?或者說怎麼才能縮短每個買房人的購房周期?
唯一的辦法就是提供真實的房源,減少決策的時間成本。
這一點貝殼做到了,所以上市,搶佔了市場先機。
天貓找房作為後發者,如果要一統江湖,就得沿著這個維度走的比貝殼更遠。
不僅要房源真實,你還要提供下面兩件事:
1、明碼標價。
2、VR看房。
前者貝殼已經在努力的做,它們盡力保證掛上去的價格是房東肯成交的,能不能再砍一點,那是談判階段的事,但起碼掛的價格不會是為了吸引你的眼光,故意寫很低,無法成交。
這裡面有什麼不足麼?當然有。
你去看歷史成交的房源信息是不完整,也不真實。
比如有的為了少交稅,房價是做低的,這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
這些細節是會影響購房者的決策,因為他沒有辦法得到足夠完整的信息,房子是大宗商品,他總要對比歷史成交價。
但很遺憾,這種牽扯稅的東西,不是哪個商家很容易就能給你公開透明化的。
至於後者,貝殼號稱自己也有,但實際上是個噱頭。
VR看房不是說做個簡陋的三維模型就可以,那沒有意義,你要全景VR。
就是說看房者能夠身臨其境的走在街道上,小區裡,直到這套房子,全部都得身臨其境,就像你帶著VR眼鏡體驗虛擬世界。
你做到這個程度,那會極大的降低實地看房的時間成本,提高效率。
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是否有利於打壓房價?不會的。
這就像前文舉的拍賣,當一切透明的時候,你相當於讓整個城市的人都能看到這套房,產生了更多人競價,那好房子的價值會得到充分的體現,以往的撿漏變得不可得。
當然,那些爛房子宰你一刀也變得不容易,有漲有跌,這麼新購物模式和價格無關。
你之所以覺得淘寶便宜,是因為賣的是衣服,是日用品。
一件衣服,成本也許200,運輸,倉儲,實體店鋪這些中間環節要800,加起來1000,淘寶400賣你,你就覺得很便宜了。
但是一套房子,中間環節,也就是貝殼只佔1.5%~2%。哪怕天貓不收中介費,頂多打了個98折。
站在購房者角度,省不了什麼,但是便利了,市場裡那些靠每天跑盤看房撿漏的職業買家,日子會更不好過了。
但是站在阿里的角度,這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我們說,阿里早晚都得把VR購物變成購物的主流,那不妨從VR購房做起,畢竟技術是通用的。
如果阿里能夠在上述兩點上做的比貝殼更好,即便不收中介費也是賺的,因為全VR了,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中介。
這是往好聽裡說,就像當年,阿里肯定會說他們節省了大量的實體店鋪。這些小店主,以後都可以從事更有趣的事情去了,這種無趣的差事,阿里幫著做了。
同樣,阿里也會說,你看,我都全VR了,以後中介可以轉行去做晶片了,這種枯燥的陪看房的活,就免了,云云。
但總的來說,這是趨勢,技術的趨勢,就算阿里不做,其他巨頭也會做。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