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手機的屏佔比也是越來越大,劉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全面屏、瀑布屏等等,都是手機廠商為了追求更高屏佔比而設計出來的產品,這些產品除了屏幕的外觀有差異之外,使用體驗上也有很大不同,下面簡單分析一下這幾款屏幕的優缺點吧:
1、劉海屏:劉海屏最先出現在iPhone X上,從發布後就受到很高的關注,後來各大廠商爭相模仿,劉海屏在增加屏佔比的同時可以集成更多的元器件,所有的前置內容都集成在了「劉海」中,所以劉海屏支持的功能比其他全面屏的功能要高很多。至於審美,就取決於各自的取向了。目前華為的部分旗艦和最新的iPhone 11系列依舊使用的劉海屏,因為這是使用3D結構光目前最好的方式了。這種方式慢慢變少,開始向水滴屏轉變。
2、水滴屏:水滴屏可以說是劉海屏的進化版,也是目前最主流的屏幕設計方案,在玩手遊或看電影的時候體驗更佳。這是劉海屏之後推出的產品,它擁有比劉海屏更高的屏佔比,水滴屏僅在屏幕上方中間保留了一顆前置攝像頭,減少對屏幕的切割,放入小體積的camera,然後做了圓角處理,看起來更加圓潤流暢,整體感官要高於劉海屏。而缺點也非常明顯:在功能方面捨棄了很多,除了攝像頭再也裝不下其它,外觀上也被吐槽不夠和諧。
3、挖孔屏:挖孔屏採取的方式為去掉水滴屏的圓角和過渡,直接在屏幕上面開了一個孔放置攝像頭,不過不管攝像頭放在哪裡,屏幕整體性不強,有瑕疵,沒有很好的過渡感。在屏下相機未完全成熟前,屏幕挖孔成為一種比較創新的追求極致的過渡方案目前主要是在LCD上穿孔,OLED做的比較少。在OLED屏幕挖孔對屏幕顯示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是在LCD的屏幕上挖孔,挖孔邊緣會有光暈之類的問題,影響顯示效果。目前只有三星具備在OLED屏幕上穿孔的技術。如華為NOVA4、榮耀V20、榮耀20pro等都是採用LCD屏幕,缺點就是無法搭載屏下指紋識別,不過最近也有消息傳來,有廠商已經解決了LCD屏無法使用屏下指紋識別的問題,不過現在還沒有見到上市的手機產品。
4、全面屏:國內手機廠商為達到真正的全面屏效果,採取了升降式攝像頭的解決方案。把前置攝像頭作為升降式或者滑蓋,是這樣實現了真正的全面屏設計,它擁有一塊完整的屏幕,具有極強的視覺體驗。國內的升降式的設計最早出自vivo的NEX手機,後來OPPO、小米也有類同的設計方案:OPPO Reno側旋式劃出,榮耀9X、小米K20Pro使用了彈出升降。小米MIX 3則是創新性地採用磁動力滑軌。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了,手機厚度增加很多,手感很差,所以目前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5、瀑布屏:瀑布屏的特色就是超大的彎折角度(OPPO為88°),讓屏幕邊緣取代掉手機原本的中框,把手機橫放看,確實有點瀑布流下來的感覺。這是vivo NEX3手機開始採用的屏幕,它是一款超大曲率的全面屏,屏幕直接延伸到手機背部,呈現一種比曲面屏更為震撼的視覺效果,左右兩側能夠實現像瀑布一樣的視覺效果。它的問題就是如果磕碰容易導致手機屏幕損壞,而且側屏誤觸也是比較嚴重。
6、環繞屏:此類形態的屏幕為小米首創,小米MIX Alpha做到了的正面幾乎是一整塊屏幕,而所有攝像頭位於機身背面,由於背面的屏幕顯示範圍比較大,自拍後也能很好地進行操作,看起來非常的震撼。遺憾的就是成品率低,售價貴且無法大規模量產。
7、摺疊屏:將手機和平板完美地合二為一,不僅在玩遊戲能夠帶來更好的視野,用大屏看視頻也會非常過癮,而且辦公使用的話,效率也會提升不少。在剛推出的時候,也是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但隨著時間的遷移,目前也只有華為和三星推出了相應的產品,但也是命運多舛,毛病不少,一方面是摺疊的工藝難度大,另一方面售價很貴,所以目前來看,未來很難成為手機屏幕的主流形態。
總結:全面屏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屏下攝像頭
全面屏是手機屏幕的終極進化形態,屏下攝像技術使攝像頭不佔用屏幕,也不用做多餘的動作,既美觀又便捷。在MWC 2019 上海站,OPPO率先推出了一項顛覆行業的黑科技—「透視全景屏」,展示了領先的屏下攝像頭技術,搭配透過率更高的「透明材料」,讓光線能夠更充分地穿過屏幕,同時解決了攝像頭和面容解鎖的難題。小米方面,也推出了自己的屏下攝像頭的設計方案,反應出來的效果和oppo差不多,這必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手機的一個發展方向。
關於屏下攝像頭手機,雖然還無法確定哪個手機品牌能夠率先實現量產上市,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上市必將大賣。小夥伴們,你們更看好哪家手機廠商,華為?小米?還是o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