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宅門似口不能殘,店門迎路苦眼前」。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索了良久,但終究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宅門似口不能殘
所謂的「宅門」是指庭院的大門或房屋的屋門。
我們都聽說過「門口」這個詞語,這個詞語出自《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在《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有這麼一句話:「劉媽媽趕到新房門口,見門閉著,只道玉郎還在裡面。」
所謂的「門口」,是指進出庭院或房間的出入口。為了保證庭院或房間內的隱私不外洩,也為了保證庭院或房間內的人身或財物安全,人們便會在這個出入口處安上一扇門或多扇門。
既然在庭院或房間的出入口處安上一扇門或多扇門是為了防止隱私洩露或為了保證人身或財物安全,那麼,庭院門或房間門是不能夠殘破的,一旦它們殘破,還怎麼能夠起到防止隱私洩露和保證人身或財物安全的作用呢?想必是保證不了的。
另外,家庭也需要講究形象,而庭院門或房間門也恰恰代表了一個家庭的形象。倘若庭院門或房間門非常殘破,那麼,就會讓自己家庭的形象大打折扣。恐怕任何人都是會注意家庭形象的。因此,任何人都不願意讓自家的庭院門或房間門看上去殘破不堪。
二、店門迎路苦眼前
所謂的「店門迎路」是指門店的門直接「衝路」。這樣的門店門口布局是不合適的。
據史料記載,在晉朝時的陽城街道上就有一家店鋪的門口是直接「衝路」的。這家店鋪的主人認為:店鋪門口直接「衝路」,有利於財源進入,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殊不知,這樣的門店門口布局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的。儘管在那個朝代時沒有汽車、拖拉機之類的交通工具,但那個時候是有馬車的。而馬在拉車的過程中一旦受驚,也同樣會沿著道路直接衝進店鋪,從而給店主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還會給店主帶來生命安全上的威脅。據稱,僅僅陽城街道上的這一家店鋪,就被受驚的馬匹衝進去了三次,雖然沒有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但卻給店鋪主人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而馬匹的主人也賠不起所有的損失,店鋪主人只好自認倒黴。後來,店鋪主人只好改變了門店門口的朝向,從而才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故。
而今天,門口直接「衝路」的門店布局是更不合適了。因為現在有汽車、拖拉機之類的交通工具,這些交通工具比馬匹的動力大得多,一旦因故障等原因衝進店鋪,其後果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店門迎路苦眼前」的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弄清楚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還總結出了不少的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