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歸根結底是人的城市。
一座包容開放的現代化城市,理應有更寬鬆的落戶政策,從而讓各類人才聚集,並為他們提供發展和創新的空間。
12月14日晚,青島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擴大會議。會上,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於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青島市「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青島市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管理辦法(試行)》以及《青島市外語人才、外事人才、外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案》共六個與人才相關的政策。
一次連續推出六條人才新政,進一步降低落戶門檻,這不僅在青島發展史上絕無僅有,在同類型城市中也可以算作是「大手筆」。
進入12月,先後有無錫、青島等四座城市推出「史上最寬鬆」落戶政策。而在城市加注「搶人大戰」,力推「零門檻落戶」的背後,則是大城市對於人才、人口的進一步渴求。
實現人才聚集,只是青島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接下來青島還要在選才、留才以及用才方面做好通盤考慮。
凰探第773期
撰文/莊建成
審校/博雅
青島出臺人才新政:來了就是青島人!
12月14日,青島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擴大會議。
會上,研究審議了《關於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於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青島市「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青島市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管理辦法(試行)》以及《青島市外語人才、外事人才、外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案》共六個與人才息息相關的政策。
隨後的12月17日,六條人才新政正式對外公布,並同時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建議。
在《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明確將通過人才落戶、居住落戶、親屬投靠落戶以及賦權激勵落戶等途徑,繼續放寬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以及嶗山區這四個中心城區的落戶政策。
同時,意見中也提到將大幅放寬城陽區、黃島區以及即墨區的落戶政策,並全面放開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城鎮區域縣域落戶政策。
此次落戶政策的推出,也是青島自2018年3月發布的《青島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來,再一次對戶籍制度進行較大調整以及進一步放寬。
而除了落戶政策外,此次青島公開發布的其他5條新政,均與選才、用才和留才息息相關。
一次連發6條新政,坐實「來了就是青島人」的發展目標。而在越來越多城市放寬落戶門檻的背後,則是城市間「搶人大戰」的愈演愈烈。
零門檻落戶:「搶人大戰」愈演愈烈
2020年4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其中提到,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
與2019年出臺的文件不同,政策表述已由積極推動變為督促,這也意味著戶籍改革的力度在逐步加大。新政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越來越多的城市將落戶門檻降低,甚至有的城市推出了「零門檻落戶」政策,而這無疑將進一步推動招才引智的步伐。
今年12月,除青島連續推出六條人才新政外,無錫、福州與廣州也紛紛推出「史上最寬鬆」的落戶政策。
12月8日,《無錫市戶籍準入登記規定》印發實施,全面取消江陰、宜興行政區域內的落戶限制,實行以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或合法穩定就業為基礎的戶口遷移制度。同時,全面取消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技術工人等群體的落戶限制。
隨後出臺政策的福州,直接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而在全面放開落戶政策的背後,則是作為福建省會的福州渴望通過引進不同層次人才和人口集聚,在十四五末城區常住人口超500萬的「野心」。
此外,廣州也推出了《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擬實施差別化入戶,入戶門檻放寬到大專學歷。
新型城鎮化所帶來的城市人口新一輪洗牌已悄然開啟。「搶人大戰」愈演愈烈的背後,反映出來的不僅是地方政府對於「人口」固有認知的轉變,更是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人口焦慮」。
畢竟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日趨激烈的當下,抓住了人,就意味著抓住了發展的關鍵。一部分城市的崛起,就意味著另一部分城市的沉淪,人口爭奪失敗的城市,在先發優勢上或許就已經處於落後的位置了。
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高素質人才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生產力。需要注意的是,產業發展集聚,必定會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但人口聚集,卻不一定會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因此,城市在大量吸引人才的過程中,也要為他們提供「適得其所」的工作崗位。不然,人才最終的結果還是流向那些吸引力更高的城市。
降低落戶門檻,只是青島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接下來,青島還需要根據自身發展規劃確定適合的人才,並為人才提供適合其安家落戶的生活環境。
青島需要什麼人才?
此次青島一連推出的6條新政,除了再度放寬落戶門檻,加碼人才聚集外,更重要的著墨點則是對人才選、留與用。
市委書記王清憲曾多次在公開場合這樣推介青島: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正在創業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
與創業城市相匹配的,正是具備創新創業創意等優質基因的人才。那麼,青島在接下來發展的過程中,究竟需要什麼方向的人才?
在這方面,上海或許已經為中國的城市開了一個好頭。日前,楊超越出現在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發布的《關於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引進情況的公示》名單中,正式在制度層面上落戶上海。
事實上,楊超越能夠落戶上海,便得益於日前引發的《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辦法》,新政提出在新經濟蓬勃興起過程中湧現的新型人才將納入上海引進落戶對象。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直播帶貨成為當前增長迅速的新經濟業態,而此次上海落戶新政將楊超越、李佳琦等納入人才範圍,也反映出了上海在新發展階段的產業發展新理念。
以上海為範例,結合青島當下正在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的發展目標,青島應該著力引進高端製造業以及網際網路領域的優質人才,以人才聚集倒逼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此外,結合RCEP籤署以及多個國家戰略落地所帶來的利好,青島也推出了《青島市外語人才、外事人才、外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案》。
站在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青島擁有「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雙節點」價值,對促進各類市場資源要素加速流動、循環、聯通有著獨特的樞紐作用。通過對「三外」人才隊伍的加碼建設,將進一步提高外事工作者的素養,助推青島放大自身在「雙節點」中的價值。
同時,隨著青島將深圳列為學、趕對象,深圳發達的民營經濟也成為青島近一段時間發力的重點。通過推出《青島市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將進一步培育青島成全人才創新創業的土壤,為民營經濟的全面起勢做好鋪墊。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在各座城市紛紛入局「搶人大戰」的背後,真正具有決勝意義的則是如何「留人」。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口號的背後,既是對來深圳創業者的歡迎,更是一種包容的城市文化。
人才吸引不過是前戲,「人才黏性」才是重頭。
正如王清憲所說,「真正的人才,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他們應該不會滿足於青島給他們一套海景房來看海。真正的人才需要通過創新創業來實現自我價值,而創新創業必須要有產業支撐、資本支持。」
為此,青島提出打通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各項工作,為青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正如此次推出的《青島市「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中,明確將通過重構人才服務綜合平臺、打造人才線上服務網絡、設置人才服務綜合窗口、拓展社保卡應用服務、設立全市人才服務專線的「五個一」,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務載體。
當一座城市願意以「保姆」的姿態為人才做服務,正反映出了這座城市對人才的尊重。
另一方面,近期膠東五市推進的公積金一體化,也為青島「留才」提供了更好地支撐。青島背靠膠東經濟圈,擁有充足的人才供給,而只有像公積金互認這樣將各城市間的行政壁壘真正打破、拉近與各城市的心裡距離,人才的歸屬感才會切實增強,「來了就是青島人」的名片也逐步被坐實。
城市,本質上還是人的城市。人才與城市,本來就應該互相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