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缺房子,我們缺能賺錢的房子!
我們不搶房子,我們搶能賺錢的房子!
實現「房住不炒」,必須實現「炒房不賺」
——那會,市場會變啥樣?
日前,深圳華潤城潤璽再現搶樓熱潮,1171套可售房源,第一天有超過1.3萬人提交資料,因為搶到就賺500萬元!每平米比周邊二手房差不多低了5萬。
我不禁在想,深圳這個先行示範區,到底要給全國示範什麼?
是示範房價高,就直接把它壓下來,不用想太多?
於是硬壓,帶來硬割肉,向天空拋灑肥肉,造成搶肉場面非常難看。
此次銷售還優先賣給無房戶,最後可能就只夠優先的分了。
據了解,即使這麼壓低價格了,最小戶型也是1200萬,能拿出1000多萬的沒有房子?這要在過去的日子裡,一方面看著房價大漲,一方面按住口袋裡的錢不動,這要多傻呀,現在又要多麼突然地醒悟呀!
當然不會有這樣的深圳人,無非是,你亂來,我來亂,咱們來一次愉快的雙人配合。看看現場都是什麼人,某報披露:「30萬一個名額,搖中就付款,有人持10-15個名額入場。」。
深圳之所以這麼做,是內認了一個邏輯,深圳的房子太少了,供不應求,沒辦法,只能硬壓。
是這樣嗎?也可以不這樣嗎?
其實你只要記憶比魚強,超過5年,就知道2015年3月份之前的深圳,同樣缺地、同樣外來人口多、同樣房子少、同樣企業經濟好,同樣有騰訊華為、平安招商等一批明星企業,甚者比現在還牛。但是,那時深圳的房子很便宜,均價不到兩萬,還賣不出去。對了,就是這個樓盤的領導,當年還專程來北京找過我,問我這麼大的舊改項目未來怎麼營銷出去呀。
我們先說可以的,然後再說為什麼可以。
其實中國到今天沒有一個城市缺房子住——沒有人睡在馬路上,就直接說明了這個問題。你可能說缺好房子,大家都還想住得更好點的。我想告訴你的是,也不太缺好房子,其實缺的是可以賺錢的房子。
只要「房住不炒」變成了「炒房不賺」,你就會發現,到處都是房子,賣不掉!
至於深圳為何在2015年的3月份出現變化,我們之前有文章詳細講了,你可以搜搜看,這裡不便再說。或者回復「我就愛聽跟蔡照明學買房」,給你看一篇文章。
我告訴你一個簡單事實,你可以通過一個簡單事實,得出一個大的秘密。這個簡單事實就是:
北京的共有產權房賣不掉。
——這很奇怪呀!
你說房價高,我給你降些,你說你沒錢付首付,我再給你出一部分,而且是靠譜的人出,未來不會訛你的——地方ZF。可是很多人驚掉下巴,北京共有產權房,從萬眾期待、幾十萬人搖號到現在的棄購率最高達97%,這中間到底是為什麼?地段偏、價格不夠優惠都是次要的,關鍵是這些房子不能賺錢。
我們不缺房子,我們缺能賺錢的房子!
我們不搶房子,我們搶能賺錢的房子!
至於共有產權為何不能賺錢,主要是因為流動性被限制,為何這一條對房價影響這麼大?可以收聽我馬上上線的節目【跟蔡照明學買房】裡面的《房價的流動性原理》部分,在頭條和西瓜視頻裡。
要想實現領導提出的「房住不炒」,現在大家都懂了要降低預期、控制房價,但更終極的是我上面提出來的,必須做到「房炒不賺」。那麼怎麼才能實現「房炒不賺」呢?
當然不是示範區這樣的硬把價格定死,把價格壓下來,你這樣造成價格差,其實是把全國的投資客都喊來深圳炒房子,看清問題的實質了嗎?因為全國都沒有這麼好的投資機會呀,抽中一套就500萬到手了。所以聽說杭州、上海的外地人都有來深圳專門打新,收購新房購買資格炒房。
我的建議還是要把房價的生成原理搞明白,學習下【房價的熱氣球模型】,去降溫,而不是直接壓價。
為此給出示範區兩點建議:
減少進入熱氣球裡的熱分子數量和攜帶的自由能,其實就是限購、限貸,限制炒房客進場。這個思路深圳用了,結果也說明用對了,我們看到在715新政的作用下,深圳二手房價格沒有繼續漲,出現價格拐點,就是一個有效的證明。
這一點用在一手房也同樣有效,比如這次如果僅使用優先給無房的,就是限制進場人數,是對的;但是你不能同時又限制出一個很低價格,這等於又製造內外壓力差,吸引更遠處的更多的熱分子進場,那熱氣球不更熱才怪呢,所以適得其反了。
好了,如果你說我就是硬氣,叫我不硬壓價我做不到,那麼在有價差的情況下,如何能做到大家也不瘋搶炒房呢?
我覺得最有效的一條就是限售,如果你規定給你價差,但10年內不得轉讓,我想也不會有這麼多人來打新,北京共有產權房的現狀就是一個例子。
其實有了限售這條,對開發商也可以讓他隨意定價了。沒有太多價差,又有流動性限制,就火不到哪去,8月底推出的位於寶安區的招商臻府,認購期間僅去化五成,至今還有十幾套未賣出,就說明了問題。
不然人家8萬拿地,你給限價12萬,還沒有炒房人賺得多,只得在裝修及建造成本上找補回來,這樣對大家都好嗎?
希望上面的話,深圳有關領導能聽進去。不要再出現這樣的場面,否則就會給全國不好的示範。
因為這樣的「打新」場面,在深圳不是第一次了,估計還會繼續,據了解,位於前海的天健前海項目、龍光天境花園,位於香蜜湖的深業中城1號樓、位於安託山的海德園,雖然仍未入市,但從網傳的預售價格來看,均比周邊二手房價格低出4萬—6萬,其中,前海的兩個項目的利潤空間高達6萬,被喻為深圳「最香」的打新盤。
最後,我也提一個疑問,這樣去限價,等於開發商賺多少全在領導批的這個價格裡呀,筆一歪就是幾個億的利潤。這如何能硬氣到不怕產生腐敗?
作者:蔡照明,中國著名地產策劃人,著名地產企業高管,曾任《深圳特區報》地產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房地產MBA客座教授。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蔡照明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