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賣不動房子會怎麼辦?

2020-10-03 春小樓

首先,開發商賣不動房子最直觀的選擇是降價。前些年因為開發商降價而維權的事此起彼伏,某某客戶剛花了100萬買了一套,開發商那裡就打8折促銷了,幾天工夫,業主就損失了20萬元。有些人看熱鬧不嫌事大,說什麼房價漲了怎麼不見業主補償開發商的,這就屬於灰塵沒有落到自己頭上,讓你買套房立馬降個20萬試試,看你還淡不淡定。這兩年也有開發商想降價,馬上就有住建委出來約談開發商不讓降價的,不能為了降價出現不穩定的因素,開發商估計想死的心都有了。

其次,開發商為什麼賣不動要看是什麼原因,如果是價格制定的有問題,明顯偏高,等於掩護競品出逃,開發商當然會回調價格,他又非善類,當什麼活雷鋒。賣不動也可能是開盤前的動作做不到位,推廣沒有深入到目標客群那裡,浮在表面,或者是銷售團隊太嫩,不夠專業,沒能成功轉化客戶,這些事情只要把銷售動作調整到位就可以了,比如換個營銷總來,殺個策劃祭天,也就犯不著降價。

第三,降價不是什麼好事情,我們都知道,客戶是買漲不買跌的,因為你覺得房價已經降到地板價了,可沒有想到還有地下室,跌破了地下室,下面還有十八層地獄,越發讓客戶心驚,就更難下手購買了,這市場一旦形成持幣觀望的氛圍,以後做什麼工作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第四,降價如果不一次性降到位,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比如前面恆大不是宣布全線7折的調調,而是宣布全線98折,估計你會覺得你這是在玩我麼?也是如果一套房子100萬,打個7折,就是可以省下30萬,而打個98折,才2萬塊錢,這怎麼可能會觸動客戶的貪慾?

以恆大那個萬家麗路產權只有9年的恆大珺悅府公寓項目為例,如果不是因為從原來的1萬2下調到現在的6字頭起,哪裡會有那麼多的客戶去買呢?有人說,這下降幅度恐怕打了不止7折了吧,對啊,就是這樣的噱頭才能吸引你的關注啊。假如恆大不趁著這一波把這些骨刺拔掉,就這麼慢慢賣,估計還得賣個1年2年的,那就是說這個公寓可能只剩7年產權了,有人說不是說產權到期自動續期嘛?那個自動續期說的是住宅,對於公寓可沒有這麼說,就算可以續期,是不是你到了點就要續費呢?這個續費的標準是什麼現在也沒有個統一的說法,反正肯定比住宅貴,畢竟是商業性質的嘛。所以我看到在朋友圈裡有個貝殼找房的朋友在曬他們賣珺悅府的戰績,我就笑評一句,你們這樣糊弄客戶,良心不會痛麼?

第五,小幅降價有時主要是針對未成交的老客戶,就是利用一點促銷的小手段把前面一直在觀望的客戶消化一下。降價也是要花大價錢去做推廣的,否則吸引不到新客戶來,而吸引新客戶到訪,沒有明顯低於競品的價格是不會有那麼大量上訪的,那對於銷售業績的增量就沒有太大的幫助,就是無效的。

第六,降價不一定就必須是把價格大張旗鼓打下來,有很多辦法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我以前一個朋友是萬達的,萬達首次開盤時,集團的營銷副總裁會親自坐鎮開盤現場,凡是猶豫的客戶都會被請進營銷副總裁的貴賓室,這個價格你不買,那什麼價格你會買,只要你說一下價格,營銷副總裁現場就給你改價格,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客戶,確保首開的開門紅。

融創也是營銷副總權限很大,置業顧問成交不了的客戶,由營銷副總親自談,雙方談一個保密價格,直接成交。以上兩種難道不是降價麼?

再比如曾有一個碧桂園的區域營銷總談他是怎麼降價的,首先他會向集團申請打9折優惠,這個優惠不會一下子給到客戶,否則就會有前面的業主前來鬧事,那這個生意就做不下去了。他會把這個9折拆分,先說一個周末優惠98折,客戶是不是感覺不到在打折?再推一個老帶新優惠,新客戶優惠98折,老業主給等值的物業管理費,這個加起來是不是已經有3個98折了,相當於打了94折了;客戶買了房子要不要砸個金蛋來個彩頭,金蛋裡面最大的優惠就是房款再優惠98折,然後金蛋裡面全部都是98折,客戶通過自己的努力砸出了一個98折,是不是覺得自己運氣很好,是不很開心?接下來,置業顧問說正常是5天內籤約,如果客戶3天內過來籤約,就可以再申請個額外的98折,你覺得客戶會怎麼做?客戶來買房,首付基本上都是準備好的,讓他3天和5天過來籤約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打著可以提前回款的名義再送出去一個98折,客戶是不是覺得挺划算?這樣一通操作下來,是不是根本沒有感覺到降價?有人說,如果客戶說出去怎麼辦?放心,買了特價房碧桂園還會跟客戶籤一個保密協議,如果客戶把自己的成交價格說出去了,那他必須承擔10萬左右的違約金,這樣一嚇客戶還會說麼?

還有一種降價就是精裝改毛坯,洋湖那裡的恆偉星雅韻前不久就實際操作了一把,給客戶實實在在上了一課,市場好的時候,開發商巴不得賣個高價,捆綁銷售個車位,而市場不好時,各種送家電、送車位,都是取悅客戶的騷操作,不一定非得對外喊我們要降價了。

第七,最後開發商賣不動還可以啟動渠道,就是拉那些中介過來賣房,什麼德佑、鏈家、新環境、中環、我愛我家,一蜂窩上一下,只要把來訪拉起來了,自然不用愁成交。現在住宅佣金點數一般在2.5-3個點,這算不算是一種降價呢?如果是公寓、寫字樓、商鋪,這種分銷的代價更高,聽說在大灣區有賣個公寓給15個點的,一套100萬的房子,可以賺15萬的佣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幫中介還不瘋了一樣去帶客,要是一個月賣個10套,妥妥150萬。有人說你咋不賣100套呢,那不妥妥1500萬麼?嗐,要是那麼好賣,開發商會給這麼高的佣金?你還是醒醒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開發商賣不動房子也不降價?
    首先,這是個偽命題,開發商賣不動房子當然會降價。前些年因為開發商降價而維權的事此起彼伏,某某客戶剛花了100萬買了一套,開發商那裡就打8折促銷了,幾天工夫,業主就損失了20萬元。有些人看熱鬧不嫌事大,說什麼房價漲了怎麼不見業主補償開發商的,這就屬於灰塵沒有落到自己頭上,讓你買套房立馬降個20萬試試,看你還淡不淡定。
  • 房子過剩了,購房者卻在替開發商擔心,房子賣不出去怎麼辦?
    建行大佬也說過,房子過剩了,如今買房是高位接盤。開發商也不得不承認房子過剩的事實,但是承認歸承認,他們還在不斷的建房,舉動令人不解。既然房子過剩了,難道不是賣掉手裡的房子就好了,還在拼命努力的建房,這是何種迷惑行為?開發商當然不會坑自己,購房者卻在為開發商擔心,上半年這麼努力拿地建房,真不擔心房子賣不出去嗎?房子雖過剩,但購房者卻在擔心開發商建房賣不出去?
  • 剛需買不起,開發商賣不掉!房子銷售陷"僵局",怎麼辦?
    其實開發商不降價的原因也很簡單,並不是因為不想降,或者說不想讓利給消費者,而是"不敢降"。不得不說,中國人在買房這件事情上面的看法的確有些奇怪,即"買漲不買跌"。房價上漲的時候,很多人都爭先恐後的買房,認為"買到就是賺到"。但房價下跌的時候,很多人反倒不敢買房了,害怕自己買過房子之後,房價還會進一步下跌。
  • 為什麼現在大量的房子賣不動,價格卻不降反漲?
    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相信開發商的房子賣不出去,大量的房子賣不動。竟然賣不動房子還持續漲價,這是什麼道理。其實很多人對於房地產市場都是存在偏見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每天都會接到來自房產銷售的電話,簡訊、傳單、廣告。如果房子能像別人所說的賣得那麼好,那麼誰還會動用這些資源推銷房子呢?
  • 房子賣不出去該怎麼辦?對二手房賣家來說,這個問題你得提前考慮
    如今的開發商開發了多種賣房模式,明星直播帶貨賣房,可以說開發商也是擔心自己的房子不好賣,於是想儘快脫手,然後資金回籠後進行下一步操作。未來樓市如何誰也不知道,但是從如今的局勢來看,對於二手房賣家來說,還是比較煎熬的。
  • 住半年房子發黴發臭,業主投訴無門,開發商直言:我們不想動粗!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能在城市裡買下一套房子,然後按自己喜歡的來設計裝修房子,一家人幸福的住在裡面。住在樓房裡,上下左右的鄰裡關係就顯得很重要了,有一個好溝通的鄰居,日子過起來肯定美美的。但如果隔壁都沒住人,遇到問題怎麼辦?
  • 房子賣不動了?購房者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如果不去理會,可能會埋下隱患。此外,房地產市場的潛在問題表明人們不應再走這條舊路。如果要適應當前的發展速度,房地產就必須做出改變。受積壓需求的逐步釋放、開發商為完成業績而推出的促銷活動的影響,6月成為了交易高峰期。進入7月和8月後。熱門城市陸續推出了緊縮政策。受此影響,市場熱情下降,交易量呈小幅下降態勢。作為傳統的銷售旺季,今年的「金九」似乎狀況不佳。或許是因為地方出臺的監管政策,在再加上房地產融資逐漸被收緊的緣故,今年的「金九」黯然失色。
  • 房子賣不動,價格卻不降反增,供求關係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為什麼現在大量的房子賣不動,價格卻不降反漲,還能每天都接到售房電話、簡訊、單頁?細心的人肯定會發現,儘管房屋比過去更難出售,但房屋價格並沒有出現大幅下降,只是出現了小幅下降,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不降反增的現象。
  • 開發商:我們實在賣不動了
    如今的樓市的趨勢可以說一目了然了,金九銀十說的就是房產交易的最為黃金的兩個月了,每年這兩個月的房子都讓房產商賺的盆滿缽滿。可是如今這種好時光卻並未到來,不少買房者的購買慾望大跌,紛紛開始了觀望狀態。其實如此也是可以理解的,房價暴漲只是一種虛擬經濟,而國家的房住不炒就是讓這種現象回歸現狀。
  • 文旅地產的房子為何賣不動?開發商犯了這四個致命錯誤
    房地產開發當然是文旅地產項目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很多文旅地產項目,一棟棟漂亮的住宅建起來後,卻發現乏人問津,在荒郊野外獨自飄零….還有的開發商,貪圖一時地價便宜,動不動就圈地幾千畝、上萬畝,你想好開發這麼多的房子賣給誰了嗎?需求決定產品。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懂和做是兩回事。
  • 大同房子已經賣不動了 高房價讓當地人難以企及
    有個朋友描述起前年樓市紅火的時候的售樓處景象,說開發商就是炒房,開盤的時候,牆上貼的售樓統計表上,全是小紅心,跟外面的人說,房子都賣完了,銀行的人過來看有沒有貸款買房的,結果,一查全是內部人的名字,其實一套也沒賣出去。炒房的結果是房價直線上升,而交易量並不大,庫存明顯增加。
  • 降價賣還賣不動!剛剛常州樓市6大真相曝光,開發商日子難了
    如何頂住壓力,保住顏面,不降價也能把房子賣掉?如何保住自己的客戶,搶到別人的客戶……這些問題接踵而來。真相二:一批樓盤不降價根本賣不動,甚至怕賣便宜了,先把備案價調高,發現賣不動再降價賣。,也還是不好賣!
  • 房子蓋太多的地方,為什麼開發商不降價?
    下面的數據就是讓我們看看,是否當地的房子幾乎賣光時,價格會不會漲起來?而三亞就是一個極端案例,因為疫情影響,網上三亞的二手房價格似乎降低非常多,是否能拿來參考是個問題。看其他城市,庫存接近枯竭的,也有漲的,庫存需要三年四年才能買完的,也有漲價的,這個相關性讓人非常困惑,開發商建成的房子放三年不賣出去,他們為什麼不降價促銷呢?
  • 房地產開發商宣布破產,未交付的房子該怎麼辦?
    配圖1,爛尾。如果你買到了開發商破產的房屋,而且還沒有修建完成,還沒有交付,那麼它只能爛尾了。房子雖然爛尾了,但你的銀行貸款已經審批下來了,你還要不斷的還銀行的本金和利息。同時在長時間下你可能還得不到自己的房子,因為房子都已經沒有修建了,停工了。2,等待新開發商接盤,重新修建。
  • 大環境遇冷,房子賣不出去怎麼辦?官媒給出了答案
    先是中美貿易戰,緊接著年初的疫情黑天鵝,房住不炒的定位也越來越清晰,樓市擱淺的聲音越來越多,開發商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恆大大甩賣全國樓盤,天津、濟南等城市量價齊跌,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價平均漲幅只有1.27%,漲幅之低,令人咋舌。
  • 開發商違規建設 李滄工業園小區辦不了房產證
    「房子買了十多年了,不動產權證至今沒有著落,業主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市民王先生2003年在位於李滄區合川路10號的李滄工業園生活配套小區購買了一處住房,共花費20多萬。《購房協議》約定,開發商青島健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將於2006年為業主辦理不動產權證,但直到現在這件事依然沒有著落。不僅如此,業主們通過了解得知,開發商在開工建設時,其實根本沒有辦理任何土地規劃相關的手續,屬於違法建築。
  • 大家有想過如果炒房客手裡的房子賣不出去怎麼辦?他們會賠錢嗎?
    如題所示:大家有想過如果炒房客手裡的房子賣不出去怎麼辦?他們會賠錢嗎?相信大家對於炒房客這一職業不可能陌生吧,他們財力雄厚拿房子就跟買白菜似的豪爽,那如果要是他們手裡的房子賣不出去怎麼辦,他們會賠錢嗎? 首先我之前認識幾個從事中介的朋友,只是我們這種小地方的,他們和我說一些炒房客拿房子是不會過戶的,就是先籤合同交押金,後期在委託熟悉的中介趕緊幫著賣出去,賺取差價,之前好的時候一套房的利潤就是很可觀的。
  • 你的房子為什麼賣不掉?
    ,賣了好久還沒出掉,怎麼辦?」市場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況且賣房本來就比買房更注重市場環境。、豪華裝修,賣的稀貴是理所當然(迷之自信);一些是急著賣又沒降價的決心,總想著中介能挑個懂他房子的買家(衝頭);還有一些不關注樓市的,剛從去年「穿越」過來,看掛牌價3萬,就想著成交價3萬,還不打折。
  • 房子賣不出去也不降價,開發商開始抱團,四條理由道出真實原因
    近日一篇《穩地產,不帶頭降價! 胡葆森、張敬國等河南房企掌門人發聲》的文章衝上了各大熱議榜,一時間成為了大眾熱議的對象。事件是河南十幾個房產巨頭舉行了一個房產座談會,議題內容就是組團抵制降價。其實從「穩地產、不帶頭降價」這幾個字可以分析出兩個問題,一個就是現在河南鄭州的房產市場或者說全國的房產市場不太樂觀、第二個就是開發商們寧願房子賣不出去都不願意降價。
  • 今後,「困擾」開發商的不是房子賣不出,而是「沒人買、成本高」
    2008年—2020年來,房地產12年的發展歷程出現了許多「有趣」現象,從前5年的爆發式發展引得老百姓「搶著買房」,再到近2年國家調控收緊、疫情影響,經濟蕭條明顯無論是炒房客還是開發商不約而同降價、打骨折優惠「著急賣房」。在住建部一紙「限高令」下,「困擾」開發商的難題會不會是賣不出房子?好住理以為,這不是最大的問題,反而供需關係逆轉、難以攤平建造成本才是最大難題且個個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