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和《欽差大臣》的差距,也是中國和世界舞臺的差距

2020-12-23 澎湃新聞

看《欽差大臣》之前實在沒抱什麼太大的興趣和希望,俄羅斯的戲、果戈裡的戲,還是一個有179年歷史的戲。怎麼看都感覺是一個蒙了厚厚歷史積灰的作品,雖然演出的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是俄羅斯的「北京人藝」,可是那又怎麼樣呢?號稱嚴肅正劇的《雷雨》還不是把我們笑得前仰後合?估計很多觀眾的想法和我差不多,因此,這版被稱為最原汁原味版本的《欽差大臣》完全得不到市場的熱烈呼應,票房並不盡如人意。

但看完戲有點懵,這真的是俄羅斯的戲劇嗎?仔細一想,確實啊,原汁原味的俄羅斯戲劇,那麼有俄羅斯風味,但又那麼不是想像中的俄羅斯風味。謝幕時候,觀眾的掌聲和喝彩如雷般爆發,想來一樣被意外驚到的觀眾也不在少數,上海大劇院又一次接近沸騰。即使需要花九牛二虎的力氣兼顧字幕和臺上表演,觀眾們還是能以一種極其愉快的心情看完這齣諷刺喜劇。俄羅斯的藝術家們,用作品徵服了並不了解他們的上海觀眾。

這幾乎是這麼多年上海第一次引進一部俄羅斯的原版話劇,也是上海難得有一部來自歐洲的國家劇院水準的戲劇作品,《欽差大臣》刷新了上海引進劇目的歷史,也刷新了國人對於俄羅斯戲劇的概念。原來,俄羅斯人,依舊在那片地廣人稀的高寒土地上,驕傲地保持著他們藝術和戲劇大國的地位。他們的經典作品,可以這麼傳統的同時,又這麼當代。看戲時,舞臺上有一半頭髮花白的老演員,據說最年長的已經80歲,當他們顫顫巍巍在舞臺上和滿臺演員一起快節奏奔跑的時候,似乎是一種縮影,你能感受到這個國家戲劇的歷史厚度,但也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的戲劇人,那顆始終沒有停止前進而跳動的心。

《欽差大臣》的引進,算是一次破冰的嘗試。雖然在市場而言並不成功,但有著很深遠的意義,帶給中國戲劇人很多啟示和課題。比如曾經停留在書本教材的梅耶荷德第一次通過一部生動的作品走向中國觀眾;比如它讓觀眾明白,俄羅斯戲劇遠不是印象中單一沉悶抑或純粹現實主義的面貌,對陌生的俄羅斯當代戲劇頓生了各種期待。

最重要的是,《欽差大臣》給中國戲劇人上了一堂課,課名很俗氣,叫「怎樣在傳承中發展」。亞歷山德琳娜的副院長切普洛夫的話聽著耳熟煩人:我們劇院最大的特點就是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一些現代的因素,賦予她新的生命。但人家不是光說陳詞濫調,而是用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如何用心經營一個百年老字號,並且依然保持時代生命。

俄羅斯戲劇=過時陳舊?

其實,俄羅斯戲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戲劇的老師,但那貌似已是上一個世紀的事情。但凡了解點中國話劇史,都知道中國的現實主義話劇,幾乎都是以蘇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造的演劇體系為基礎奠定的。無論是北京人藝,還是從上戲畢業如焦晃這樣的話劇表演藝術家,當年都深受俄羅斯戲劇的影響。而這次來華的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早在北京人藝建院之初,就曾經派藝術家來中國進行指導。

雖然淵源深厚,在基因上一脈相承,但中國人其實並不非常了解俄羅斯戲劇,尤其是當代的俄羅斯戲劇。拜俄羅斯人為師的歷史,不知道在哪一年就中斷了。除了斯坦尼、契訶夫以及莫斯科劇院這幾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俄羅斯戲劇對於今天的中國觀眾,哪怕是戲劇從業者而言,都隱隱有著一種上個世紀藝術的「隱喻」,有一種潛意識的抵抗。對於今天不斷希望突破斯坦尼的束縛,渴望從所謂肢體戲劇、視覺戲劇等各種當代戲劇流派裡找尋當代感並國際接軌的中國戲劇人,俄羅斯戲劇已經變成了父輩留給他們的遺產,有點沉重,有點陳舊。

觀眾同樣如此。曾經以紮實的現實主義表演徵服了上一個世紀觀眾的傳統話劇,在今天的舞臺上顯得並不受歡迎,很多年輕人拒絕接受那種「又吼又叫不好好說話」的「話劇腔」表演。他們寧願去看不需要多少技巧支撐的輕鬆表演,都市劇、職場劇、爆笑喜劇,還有懸疑話劇。在新的話劇觀眾看來,至少,這不假。從某個角度講,北京人藝的《雷雨》事件,多少就是這樣現狀的最好案例。

事實上大部分觀眾並不能分清演劇體系中的各種流派。斯坦尼給今天的中國觀眾造成了如今的印象,該不只是真的因為它的演劇體系過時了。和焦晃同輩的表演藝術家婁際成就曾經很鬱悶地表示,當年他們是最反對話劇腔表演的。而現在很多人把對話劇表演的處理理解成話劇腔,完全是因為演員訓練不夠,無法掌握足夠的技巧,使之回到生活。這也對應了濮存昕對《雷雨》笑場的回應:其實是我們沒有演好。

《欽差大臣》也許曾是個先鋒劇

但不管斯坦尼的表演體系究竟是否過時,在俄羅斯,他本身就曾經遭受了自己的挑戰。梅耶荷德的《欽差大臣》或許就扮演過這樣挑戰者的角色。

作為斯坦尼的學生,梅耶荷德是中國人頗為熟悉的一個名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曾經讚美過我們的京劇大師梅蘭芳,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評語,「看了梅蘭芳的表演,所有演員的手都可以砍了」。但其實梅耶荷德本人是俄羅斯戲劇史上極其傳奇並富叛逆精神的導演,被認為是普羅米休斯一樣的藝術殉道者,他提出了與寫實主義戲劇分庭抗禮的戲劇假定性理論。他的戲劇革新理論,還表現在戲劇的各種開放性,借鑑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段,納入音樂等各種形式。但在中國,幾乎沒有人看過他的作品,深入研究者也不多。

梅耶荷德在1926年導演的《欽差大臣》版本,被認為是這位導演的巔峰之作。《欽差大臣》如今依然具有的革新氣息,可能是在那個時代就奠定的基因,在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259年的建院史上,這部殿堂級的保留劇目從1836年誕生至今已經排演了10版,第一版是果戈裡親自參與。而梅耶荷德曾說,這個戲每10年就可以排演一次。

我們如今在上海看到的這個版本,是2002年由劇院的現任藝術總監瓦列裡·福金導演的。福金是當代歐洲戲劇的領軍人物,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梅耶荷德戲劇文化中心藝術總監,應該是梅耶荷德的演劇思想最有力的研究和繼承者。而福金本人曾經排演過三個版本的《欽差大臣》,這一版是在果戈裡和梅耶荷德兩個經典版本基礎之上的再創作。

於是我們在這個版本的《欽差大臣》裡看到了至少三個時代俄羅斯戲劇的創作成果,以及傳統和當代極其驚人和諧的統一。僅以舞美而言,第一幕用的是果戈裡當年親自手繪的布景,而第二幕則是梅耶荷德設計的小旅館,兩個時代的舞美設計,神奇地在一個空間出現並穿插,不僅極為統一,而且有著一種富有當代感的簡潔處理。第三幕的舞美更是讓人驚嘆,一個聖彼得堡的恢弘大房子,就在演員們的臺詞裡生長出來,然後又在滿臺角色夢幻泡影破裂時升空而去。

據介紹,位於聖彼得堡的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劇場本身是聯合國歷史文化遺產,在俄羅斯演出時,劇場和布景構成了完整的舞美,場燈亮起,觀眾會有如身臨其境的感受。如此富有假定性的舞臺想像,讓人感受到一個家底深厚的劇院,既有對傳統的無限敬畏,也有對創新的勇敢探索。

導演和表演同樣如此,雖然這個劇刻意漫畫式的人物塑造和誇張表演並不是人人喜歡,很多笑點也偶然讓人有低俗鬧劇的感覺,但總體而言,作品的整體基調依然是精緻的藝術品。在每個細節上,創作者已經達到了錙銖必較的精細程度,這也有賴於179年的劇目傳承和不斷調整。

演員們在舞臺上始終散發著一種對於舞臺和經典的敬畏感。這齣保留劇目集中了劇院幾代演員,但可以看到,無論哪個年齡層次的演員,都保留著相對統一的高水準。每個角色無論大小,都栩栩如生,群戲更是惟妙惟肖,這取決於各種精細的表演設計,以及沒有一個演員在舞臺上拖後腿。和我們當下的中國戲劇比起來,其演員訓練整體水平之高,差距是明顯的。

在這部作品裡,很多小的群戲角色基本沒有語言,都靠形體塑造,包括啞場、靜默的設計,這應該也承襲自梅耶荷德提出的戲劇理論「有機造型術」,一種演員形體訓練的課程,這和中國傳統戲曲的身段和當代西方的形體劇場,都有很大程度的相似。

梅耶荷德生前始終熱情讚美包括梅蘭芳在內東方戲劇,並認為未來戲劇將建築在東西方戲劇的交融與互補基礎之上。而在這版《欽差大臣》裡,其實可以看到很多東西方戲劇的借鑑和共通之處,一種寫實和寫意之間的自由穿插。包括那個美妙無比的歌隊,七八個演員坐在遠離舞臺的2樓包廂,用多聲部的合唱和哼唱加入演出,甚至發出汪汪汪和嗡嗡嗡的伴奏。據說這也是梅耶荷德留下的舞臺設計,用音樂來表達語言無法表達的內容。謝幕的時候,看見激動的指揮家曹鵬獨自面向包廂,向所有伴唱演員熱烈鼓掌,表達激賞之情。

整個劇可謂返樸歸真,表演之外並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燈光也是極簡,一切都回歸到了戲劇最本質。但演出並不沉悶,因為各種值得玩味的舞臺語彙貫穿始終,幾乎沒有一分鐘是「空白」的,最後的結果就是交織出一幅生動有趣而意蘊豐富的人間畫面,呈現了一部保留著傳統意味但又富有當代意趣的作品。

事實上,經典劇目的再創作,也是我們國內戲劇一直面臨的課題,而《欽差大臣》讓我們看到,除了尊重敬畏傳統、不固步自封,不盲目激進,戲劇最後還是一門技術活,要視野足夠開闊、心態足夠當代,還要技術活足夠好,才能真正做一部當代觀眾愛看的經典劇目。不要抱怨觀眾拋棄了傳統,而是要看,我們是不是真的把傳統繼承好了,是不是真的讓傳統融於當下。

當然,最後,《欽差大臣》也確實拷問了當下中國戲劇的視野,無論是戲劇人還是觀眾,對當代世界戲劇還是缺乏足夠多的了解。從當年單純只向蘇聯學習戲劇,到如今和俄羅斯戲劇保持著奇怪的距離,這背後該是中國話劇先天不足後天乏力,至今還沒有融入世界格局的悲傷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和美國相比差距在哪裡?哪些方面的差距最大?
    如果在十幾年前,有人問小編這個問題,小編可能根本就不會回答,因為當時的中國和美國真的是沒法比,差距實在太大,這就好比把一個中學生和一個大學生放在一個平臺上比較一樣,這樣有可比性嗎?不過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日的美國以非昔日的美國,正如今日的中國以非昔日的中國一樣。
  • 中國品牌500強,和世界差距在哪?
    中國傳媒行業市場潛力巨大今年,中國共有36家傳媒品牌入選榜單,佔總榜單的7.20%,和去年持平:品牌合計為14631.18億元,佔總價值的6.69%。然而,分析報告指出,和別國相比,中國國內的傳媒行業競爭才剛剛開始,市場潛力很大,從愛奇藝等國內視頻內容平臺的增長速率來看,與別國流媒體平臺獲客增速放緩,市場趨於飽和的狀態相比,國內用戶對於優質內容的需求量很大。不過,與國外品牌相比,中國傳媒品牌出口的產品口碑依舊有待提高。特別是內容的輸出,如果媒體行業想要成功,其核心在於優質內容和價值觀的傳遞。在這一點上如何做大做強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 中國的魔都上海,和世界上的國際大都市差距竟如此大
    如果有人問,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哪一座時,我相信,幾乎全中國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上海!是的,上海是我們國家的經濟中心,魔都之名,深入人心,那麼,我們的魔都上海如果拿到世界上去比,去和那些國際化的大都市相比,又怎麼樣呢?
  • 中國和日本網際網路發展的差距
    中國是世界上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和未來發展潛力舉世矚目。但與網際網路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我們對比網際網路發展名列世界前茅的日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一下中日網際網路發展的差距;1、發展速度和發展階段。
  • 中日的差距,也是虹橋站和新宿站的差距
    到了上海相對好點,至少出站的速度和地鐵安檢的速度都要比蘇州快很多。我那天12點準備出門,等我到上海的永康路已經是下午四點了。理論上來講,如果沒有安檢,換乘無縫對接,不需要買票,頂多也就一個小時的事。 這種不便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雖然沒有一個直接的統計,但我想肯定是巨大的。
  • 目前中國電影和韓國的差距,或許比中國足球和韓國差距還要大
    也是李安之後,第二位奪得該獎項的亞洲導演。而目前中國影視界和韓國影視界的差距,比中國足球和韓國足球的差距可能更大。中國足球和韓國足球的差距,根源不在足球本身,而在思想觀念;同樣,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的差距,根源也不在電影本身,也是在思想觀念。
  • Ori採訪:中國隊和世界頂級還有點差距
    在SLi基輔Minor期間,主辦方對VG戰隊中單Ori(位於中國DOTA2選手價值榜第十位)進行了採訪。該採訪視頻發布於昨晚,而在此之後,VG戰隊輕鬆擊敗Gambit奪得冠軍。
  • 中國和美國差距還有多大?張召忠:可以負責地講,別被誤導了
    畢竟美國作為世界強國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很難超越,中國更不可能短期就趕上美國,中國目前與美國還有不小的差距。很多人表示中國論軍事技術和經濟實力都處在全球領先的水平,和美國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中國的發展也是十分迅速的,那麼到底和美國差在了哪裡呢?美國和中國在經濟上一直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兩國的發展對國際社會都有著不可缺失的影響。
  • 和中國物價一對比,差距非常明顯
    和中國物價一對比,差距非常明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今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天下的新聞,於是很多人就會對一些國外的物價產生興趣,於是在網絡上就有人在美國的超市拍下了當地各種商品的價格,一拍不要緊,沒想到美國當地的食品生活用品比中國都低很多,這讓很多人沒有想到。
  • 中國、歐盟和美國之間的工業規模差距有多大?
    中國、歐盟和美國之間的工業規模差距有多大?2000年,世界工業增加值最高的是美國,約為2.3萬億美元,歐盟排第二,約為1.84萬億美元,中國排在日本之後,只有0.55萬億美元。2010年,工業增加值最高的成了歐盟,約為3.33萬億美元,美國第二,約為2.9萬億美元,中國位居第三,總量上升至2.83萬億美元。僅僅十年功夫,中國的工業規模已經超過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2019年,前三的排名再度發生了變化,中國工業增加值約為5.59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 同為經濟中心,中國的上海和韓國的首爾相比,差距有多少呢?
    但是同為經濟中心,我們中國的上海和韓國首爾相比的話,差距會有多少呢?大家都知道,首爾是韓國的首都,也是韓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是韓國經濟最大的促成者,首爾的經濟將直接印象韓國的經濟,所以首爾的經濟實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 歌劇《雷雨》在倫敦上演:用中國元素講好世界語言
    像普契尼,又有濃鬱中國風  在當地時間8月11日晚的首場演出前,莫凡有點忐忑。這是歌劇《雷雨》第一次在西方演出,又是在倫敦這樣的歐洲戲劇中心。但謝幕時,觀眾的掌聲打消了他的顧慮。觀眾馬庫斯·費德看完《雷雨》後評價:「舞臺非常美,演唱非常有力!雖然人物關係很複雜,但通過節目冊和字幕,足以了解故事線,劇情很吸引人。」
  • 中國棉花與世界棉花質量方面存在的差距
    中國棉花與世界棉花質量方面存在的差距 2014-08-15 09:00:50 來源:中國紡織網
  • 印度學者:中國和印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近年,印度人在印度國家的一個著名的論壇上,提出了一個讓中印兩國國民都十分好奇的問題:「中國和印度差距到底有多大?另有印度專家回應到:中國至少要30年才能趕上印度。」 引起網友一片譁然。
  • 深度解析中國汽車製造水平和日本到底有多少差距?
    所以在精密工業領域,我們跟日本還是有差距。除了對焊接工人要求嚴格,日本的機器人焊接技術也是世界領先,德國大眾大量採用日本FANUC(發那科)的焊接機器人,甚至一汽大眾在其官網作為賣點介紹。日本的汽車裝備已經賣到老牌汽車強國——德國的手裡,中國和日本在汽車領域的差距可見一斑,再去了解一下國內車身焊接機器人都多少是國產的?這更是我們要努力追趕的動力。
  • 「不,這不是《我的世界》的妹子」,玩家大呼現實和遊戲差距太大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的世界中的差距。所謂的差距肯定要有一個比較的對象,那就是現實世界。之前阿樂已經和mc玩家分享過。迷你世界說我的世界抄襲了現實世界。其實都是無中生有的誹謗。阿樂今天想和大家說的是我的世界,和現實世界其實有一定的差距。具體差距在哪裡,你看完這些內容就會明白了。
  • 為何我國的醫療器械和製藥行業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醫療器械的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但是,從人均醫療器械費用來看,中國目前醫療器械人均消費僅為6美元,而主要發達國家人均醫療器械費用基本都在100美元以上。總體而言,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質量、數量、水平差距都比較大。
  • 中美差距縮小!中國2035年或成世界第一大國,39國投下「信任票」
    此後,在全球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擴張的背景下,亞洲逐漸衰落。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亞洲重新崛起蓄勢待發,重返全球經濟舞臺的中心。在此形勢下,不少國家都將「信任票」投給了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39國投下信任票,中國成為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
  • 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和中國第二大城市相比差距有多大?
    美國是世界上最經濟最強大的國家,城市的現代化速度也比我們快。雖然我國經濟發展持續的時間不長,但是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迄今為止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的城市也很繁榮。許多城市在世界都市之中光彩奪目。我們的第二大城市和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的差距有多大?
  • 《雷雨》《雷雨·後》會津門觀眾
    今年是戲劇大師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昨日,由曹禺和萬方分別編劇,法國著名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執導的《雷雨》《雷雨·後》以連臺戲形式在天津大劇院演出,為觀眾講述了熟悉而新鮮的「雷雨」故事。曹禺的《雷雨》是中國戲劇代表作之一,至今久演不衰,誕生過各式各樣的版本,被譽為「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曹禺在天津出生長大,《雷雨》與天津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天津觀眾對這部名作尤為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