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活躍在二戰戰場上的幾乎都是活塞式飛機,人們經常認為噴氣式飛機是在二戰結束以後產生的。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德國的Me-262和英國的「流星」都是出現在二戰戰場上的噴氣式戰鬥機。其中,Me-262出現時間更早,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架實用性噴氣式戰鬥機,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充滿了坎坷。
世界上第一款實用性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
當我們今天提起戰鬥機的時候,「超音速」、「噴氣式」可能都是最常談到的關鍵詞,而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二戰期間的名機最高速度都是600千米/小時左右,與現在所經常聽到的超音速(高於1126千米/小時)相距甚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音障」。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發動機。二戰以前和二戰期間研製的飛機大多使用活塞式發動機,利用汽油、柴油等燃料產生的熱力推動活塞往復運動,用產生的壓力驅動螺旋槳,但推進效率在飛行速度高時急劇下降,限制了飛機速度的提升,直到人們研發了噴氣式發動機。噴氣式飛機利用燃料產生的氣流高速噴射產生動力,驅動飛機前進,大大提升了飛行速度,而這正是戰鬥機所夢寐以求的特質。此外,飛行速度接近聲速時,機身、機翼、尾翼等部位會產生激波,使飛機阻力大幅提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音障」。因此,空氣動力學家和飛機設計師們研製出薄機翼、窄翼展、翼身融合等先進的飛機外形,終於將聲音拋在飛機之後。
德國的噴氣式飛機發展要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那時,德國以梅塞施密特公司和海因克爾公司為首的航空企業陷入了追求「高速」的競賽遊渦之中,工程師們敏銳地發現了活塞發動機在速度上的「瓶頸」問題,開始研究噴氣式推進模式。1939年8月27日,海因克爾公司研製的He-178完成首次飛行,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然而在此時,稍快一步的Me-109已經成為納粹德國的主力戰機,而且1939年9月1日,He-178上天后的第5天,德國使用Me-109成功發動了對波蘭的閃擊戰。被勝利衝昏頭腦的軍方進一步認可了Me-109,競愚味地將He-178扼殺在了搖籃中,覺得不等He-178裝備,戰爭就已經結束,He-178的研製就此終止。
雖然噴氣式飛機遭到了軍方否認,勤奮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就此放棄。梅塞施密特公司繼續進行秘密研製,於1941年組裝出兼有活塞式發動機和噴氣式發動機的「雙元動力"Me-262。軍方也終於聽到了飛機專家們的聲音,相信自己的敵人早晚也會造出這種飛機,同意繼續研製該機。但在首次試飛中,Me-262的兩臺噴氣式發動機就雙雙停車,最後還是靠備份的活塞發動機逃過了機毀人亡的結局。這無疑給了Me-262當頭一棒。工程師們不得不更換發動機,調整機身結構。1942年7月18日,取消了活塞發動機的Me-262終於飛上天空,並創造了800千米/小時的速度紀錄。
Me-262噴氣式戰鬥機
可嘆的是,此時的德國面對盟軍越來越嚴峻的空中威脅,人力物力財力都捉襟見肘,在航空工業上已經不再像10年之前一樣銳意進取、百花齊放了。當時很少有飛行員能夠自如駕馭如此高速的新型飛機。在Me-262第一次成功試飛時,試飛員也是冒險採用了非常規方法,才讓飛機離開地面。1942年8月17日,軍方派出的試飛員因操作不當在起飛時失事,這種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戰鬥機不僅沒有被批准投產而且失去了研製的優先權,再次被希特勒政府束之高閣。
時間轉眼到了1943年5月22日,31歲的戰鬥機部隊總監阿道夫加蘭德在雷赫林試飛場親自駕駛Me-262試飛。他採用點剎的方式使飛機成功離地,被該機箭一般的速度、強勁的爬升能力和穩定的駕駛感覺所深深震撼。在加蘭德的力薦之下,軍方派出資深航空專家重新評估了Me-262,各方終於認可了噴氣式飛機才是未來場的主宰,「棄兒」獲得了新生。
1943年11月26日,希特勒在因斯特堡親自觀看Me-262飛行表演,突然向身旁的梅塞施密特教授提出一個問題: 「它可以帶炸彈嗎?」梅塞施密特回答:「任何飛機都可以帶炸彈。」於是,好戰的希特勒立刻興奮起來: 「閃電式轟炸機終於誕生了!」
這貌似是對Me-262的偏愛,實際上是Me-262的另一大災難。轟炸機需要更高的負載力和航程,這都不是新生的噴氣式發動機所擅長的。雖然Me-262的機體結構做出了改變,但也無法滿足掛彈高速俯衝的需要。更糟糕的是,飛行員的水平也無法駕馭這種「閃電型」轟炸機。在1944年8月初的對法轟炸中,9架Me-262轟炸機在路上就因飛行員無法適應「全負載」飛行而損失了4架。因此,用Me-262去轟炸,著實是希特勒一廂情願的想法。
1944年4月,在盟軍的大轟炸之下,加蘭德再次推出Me-262,聲稱"寧願要1架Me-262,也不要5架Me-109"。軍方終於默許了Me-262戰鬥機的生產。幸好,梅塞施密特公司一直沒有停止對Me-262戰鬥機型的研製,很快便造出了新機。7月25日,Me-262戰鬥機首次參戰,在慕尼黑上空遇到一架正在拍照的英國蚊式螺旋槳偵察機。蚊式飛機開出663千米/小時的速度,本以為可以輕鬆擺脫,卻一下子被Me-262追了上來。英國人完全沒有見過這種沒有螺旋槳卻速度驚人的怪物,趕忙轉了幾圈逃命去了。到了10月,Me-262被用來攔截美軍B-17轟炸機。日漸熟練的飛行員很快拓展了戰果,一個月內就打下了22架敵機,自己包括事故在內損失27架。
Me-262的威力終於得到了認可,產量也開始提高。1945年2月末, Me-262一個大隊在一周內就擊落了45架重型轟炸機和15架戰鬥機。3月18日,Me-262在柏林上空擊落美軍25架轟炸機和5架戰鬥機,而同時參戰的活塞式戰鬥機卻毫無戰果。這些無疑深深震撼了同盟國。相比於箭一般的Me-262,盟軍的螺旋槳飛機仿佛在空中拋了錨,立刻陷入被屠宰的陰影當中。
然而,這一切都為時太晚了。強弩之末的德軍一次又一次錯過了發展Me-262的黃金時期。長期秘密發展而臨陣趕製的Me-262隻剩下了速度。此時的德國也沒有時間來訓練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即使駕起了Me-262,也鮮有能力進行空中機動作戰,其攻擊力遠遠小於威懾力。此外,失去制空權的德國不得不領受美軍針對噴氣式飛機加工廠的大量轟炸機,成千上萬噸的炸藥如雨點般洗禮著廠房和基地,起飛跑道上落滿了大小彈坑,近千架Me-262沒來得及上戰場就在轟炸中化為灰燼…而這對於世界來說也許是件好事,戰後不少人推論,如果Me-262能早一年參戰,二戰後期的天空歸屬則成為未知數,二戰的進程恐怕也將改寫。
雖然Me-262在二戰中沒有像眾多活塞式飛機一樣的輝煌戰績,但它是第一種實用型噴氣式戰鬥機,稱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不為過。作為噴氣式飛機的第一隻「小板凳」,Me-262本身研製過程就充滿波折,作戰性能相當不成熟。二戰結束後,德國由於戰敗而被迫關閉了梅塞施密特的飛機生產線。美蘇兩國則爭先從德國搶奪專家、數據零件甚至整機,從而能夠在短時間內推出成熟的噴氣式飛機。可以說,Me-262用自己的悲劇換來了噴氣式飛機蓬勃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