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板市值20億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後搖身一變成為千億公司,你會不會覺得有些突兀?
泡泡瑪特的千億神話
泡泡瑪特最近火爆金融圈,因為很多投資基金都錯過了這一標的,又或者說很多人都看不懂它的經營模式,那麼泡泡瑪特究竟是搞什麼的呢?
泡泡瑪特其實是做一個叫做盲盒的產品。什麼叫盲盒,就是隨機式抽獎,每一個盲盒都有一個隨機抽取的玩偶,而這些玩偶又可分為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有些是動畫與影視作品就有,而另外也有些是一些設計師「意淫」出來的角色,平時是沒有什麼影視作品有這些角色登場的。
那麼這些玩偶,又或者說卡通人物是誰會買呢?基本上6070後都不會買的,因為這些群體的人都被社會「毒打」得很現實,早就失去對二次元世界的幻想,80後也成家立業,沒空玩這些,所以這些玩偶基本上是針對「X世代」,也就是1990~2010年出生的朋友。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沒完全脫離對動漫世界,手辦的幻想,這就給了盲盒經濟提供了潛滋暗長的土壤。
但是這還不足以解釋盲盒的興起。因為你用59塊買一個肉眼看得見的角色玩偶是沒意思的,而且有部分角色缺乏動漫情節的支持,這樣就缺少了情懷。於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87年出生的王寧就開始想出了盲盒這一「毒招」,將不同系列的玩偶放在精美包裝的盒子裡面,而且每次出現的都是隨機。
而後又為了增加用戶對盲盒的依賴性,泡泡瑪特又將這些玩偶分為高中低端,最低的入門級別只需要59塊就能買到一個盒子,但是高端的動輒上千上萬。POP MART官方小程序顯示,這其中的ZIMOMO泰坦套裝價格在39999元起步。也就是說最貴的情況下你要給4萬塊給泡泡瑪特,你才能玩個卡通玩偶。更驚奇的是,原來目前中國已經有20萬人在盲盒上花費了2萬以上的支出了。
除了分門別類之外,泡泡瑪特還賦予了盲盒以社交屬性與金融屬性。盲盒中你抽中的玩偶的概率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想抽中的是多個同種普通玩偶,你就會產生交換需求,你會問別人有沒自己想要的角色。有的話就或者交換或者買。這樣就會逐漸形成泡泡瑪特圈子,然後中間又會產生攀比情緒,如果有人抽中隱藏款與特別隱藏款(抽中概率七百二十分之一!),那麼在他那個圈子他就絕對成為最靚的仔。
而至於金融屬性,則是針對保值增值而言,比如DIMOO迷途動物系列的隱藏款錦鯉就從59塊被炒到1588元,足足翻了26倍。而泡泡瑪特的飢餓營銷,更給了黃牛盈利的機會,提前與門店的店員打通「關節」,大批量買入盲盒,再黃牛式高價拋售。所以說泡泡瑪特隱藏款玩偶的稀缺性,以及經常要人提前訂購,限量發售的飢餓營銷做法令到盲盒居然有了保值增值的金融屬性。
經過這樣針對客戶需求的精巧設計,自然盲盒的銷量大增,根據泡泡瑪特在香港上市公布的財報顯示,泡泡瑪特在2017至2019年財年所實現的淨利潤分別是156.90萬、9952.10萬與4.51億元。
沒錯,你沒看錯,2017年的時候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只有156.90萬,然後在2019年財年就實現了4.51億元的淨利,從百萬級邁向億級就只用了三年。而今年的半年報顯示除稅後經營溢利已經增長了24%至1.41億元,如果按照這個增速增長下去那還得了,這給了市場巨大的想像空間,所以泡泡瑪特上市當日就從發行價38.50港元/股直接飆升至81.75港元/股,足足翻了一倍。
為什麼泡泡瑪特那麼能掙?招股書上顯示2019年泡泡瑪特的毛利率高達64.77%,也就是你用59塊買的一個盲盒,泡泡瑪特能賺38.21。那麼如果你是賣39999元的泰坦套裝,泡泡瑪特又能從你手中賺多少呢?這實在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