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優勢:內向的你,該如何爆發潛在能量,展現自己的競爭力趙靜
這是一個為外向者服務的時代
1.不用太追求完美,沒人可以做到完美,降低要求,接納自己不完美的表現。
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對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雖然有著近乎完美的追求,但是由於期望和能力失衡,因此結果往往會讓他們喪失信心
內向者不善於在別人面前表現自我,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擔心一旦自己搞砸了,就會當眾出糗。
這樣的人越是表現出完美主義的傾向,就越是信心不足,而且還會催生出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拖延。
一個得體的、完美無瑕的行動才符合他們的行事標準,而這種不容有失的錯誤想法會將他們架在一個自我審判的位置上。
為了儘可能做出最好的表達,內向者絕對不會輕易開口,而這就容易影響他們的溝通能力,並壓制自我表達的欲望。
2.找到自我,和性別一樣,接納自己天生的性格,不用模仿成外向者,我們有自己的優勢。
很多名義上的改變或者假裝往往會讓內向者感到更加痛苦,他們會在模仿和迎合他人的同時失去自我。
實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一樣,都是非常正常的性格特徵
內向者要做的不是進行自我否定,也不是改變自己的性格,而是想辦法了解自己性格的特點和優勢,然後找到更好的方式來發揮這些優勢。
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是什麼人、適合做什麼事、有什麼計劃,然後給自己劃定一個基本的邊界,將外來的刺激阻擋在外,同時明確自己的行動。
內向者真正要想的問題是如何將優勢運用到實踐當中,而不是效仿別人。
3.走出舒適區適當參加團體活動,從易到難,面對的多了,就越從容。
重點解決「獨處」的問題,要確保自己在追求個人空間的時候不會脫離社會群體。
應該適當接受一些沒有多大價值和營養的生活話題
彼此之間可以閒聊,話題也不要局限在工作或者某些高端問題上,聊一聊天氣,聊一聊遊戲,聊一聊美食和旅行,或者聊一聊家庭生活與孩子,這些內容雖然沒有什麼深度,卻是增進彼此關係的重要因素。
和外界接觸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每隔一段時間參加一次聚會,一個月或者半個月都可以,約上要好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聚餐
事實上,有很多內向者都聲稱自己之所以願意與人交流就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聚會提升了膽量。
內向者可以經常去人多的地方待上一段時間,比如去廣場上散步,去超市逛逛,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感受人群的氣氛,增強個人對公眾環境的抵抗力,避免產生膽怯、害羞、不自在等反應。
增強個人對公眾環境的抵抗力,
注 | 降低敏感性
給自己定一個社交時間,比如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在出發之前只需要告訴自己:「好吧,我就待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之後我就可以回家。
4.不說話是因為缺乏主動性,沒思考過主動去說什麼,多思考和練習主動與他人交流,可以就簡單幾句,不過是主動發生的。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這些孩子從來沒有想過要主動去說話。可以說正是缺乏主動性
孩子都可以非常流利地回答老師的提問,即便是面對陌生的問題
主動與人打招呼,也不會主動提出問題
別人先說什麼,我再說什麼」「別人問什麼,我回答什麼」
主動和他人打招呼
注 | 硬掰幾句
一個智慧的人表示自己在參加每一場宴會的時候,會親切地同每一個遇見的人點頭致意,打一聲招呼
了解對方的家庭、孩子、職業、興趣愛好等
5.挑戰害怕做的事,越害怕的事都做了,不那麼害怕的就更容易完成了。
如果你每天早上醒來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吃掉一隻活的青蛙,你就會欣喜地發現,在這一天接下來的時間裡,將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糟糕的事情了
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人越是害怕做什麼,那就越要做什麼,果斷地打破心理舒適區
自己不喜歡做但必須面對的事情。
他們認為這是生活中的一種挑戰,且有助於自己在突破中獲得更多成長的空間,那麼他們就會更容易接受。
6.情緒的掌控力,保持情緒穩定。
具備不為小事動搖的鈍感力
內向者應該直面那些容易讓自己產生情緒波動的事情,包括他人的批評、他人的看法、外在環境的變動,經常面對這些事就可以鍛鍊自己的抵抗力和鈍感力
無論批評還是讚美,無論反對還是支持,都只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根本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沒有必要一直放在心上,畢竟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
內向者還需要明確自己的界限,不要因為他人的主張和想法分心
提升演講技巧,站在舞臺的中心
7.聚會、溝通或演講等活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知識積累和對方情況的了解。
他們非常善於在演講之前做好準備,而這種準備就使得他們能夠掌控好演講的過程,這種控制力會有效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和怯場心理
這類場景模擬的方法往往能夠提升演講的效率。
針對一些互動環節,他們會提前做出設想,對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做出回答,提前設定好互動的問題與環節,這樣都可以有效緩解演講的壓力。
置身於公眾環境是一項嚴峻的挑戰,而應對這項挑戰的直接方式就是做好充足的準備。
無論是演說、回答問題或者與陌生人進行交談,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個人的臨場發揮都難以取得好的結果
注 | 提前準備成為一種習慣
相比於外向者而言,內向的人更加注重準備工作。
如果他們打算發表演說,往往會提前整理好演說稿,並認真進行修改;如果他們打算在舞臺上進行表演,會進行充分的排練;如果他們打算接見客人,會提前收拾好房間,準備好飯菜;如果他們打算認識新朋友,就會先對對方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
常規的知識儲備
是溝通與對話,那麼就要事先了解對方的專業,以及相關的興趣點
每增加一次練習,就意味著成功率增加一成,意味著自己對於事情的控制力提高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