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有罪論何時休?防止校園霸凌,這三個角色很重要

2020-12-20 椰子圓圓

帆帆最近經常情緒低落,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所以即使家庭並不寬裕,為了孩子,帆帆媽媽也請了家教,但效果甚微,帆帆媽媽以為他不上進,為此還很嚴厲的訓了幾次話。

電視劇《黑色燈塔》中有這麼一個案子,關於青春期的同學之間,校園霸凌的現象。

家教發現了帆帆在哭,還拿著被揉成團的高分卷子,按理說學習成績上升的帆帆應該高興而不是哭泣,家教細問之下才知道,帆帆在學校經常被同學欺負,甚至有時候還會被幾個人拳腳相向。

帆帆的身上布滿了青青紫紫的瘀傷,每次那夥同學遇到他,都攔截他,不是惡語相向就是拳打腳踢,帆帆每次去學校都是提心弔膽,一到下課時間就惶惶不安,放學之後更是躲著人群走,所以學習成績也被嚴重影響。

1.原生家庭的影響——受害者的軟弱與退縮

帆帆的父母離婚了,帆帆跟著母親生活,一個女人撐起一個家有很多艱難之處,所以為了生活奔波的帆帆媽媽有時候會忽略了對於兒子心理上的關心,這也導致了帆帆媽媽對於兒子的關心都停留在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上。

加上帆帆媽媽長時間一個人撐著一個家,性格就強硬些,對於帆帆的管教也是頗為嚴厲,導致帆帆有什麼委屈也不敢跟媽媽說。

校園霸凌和家暴一樣,有第一次就會有後面的無數次,所以一旦發生,就要馬上制止才可以,忍耐反而不是好辦法。

帆帆會忍耐校園霸凌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原生家庭的殘缺與不幸,讓他過早的成熟,他理解媽媽的不易,所以告誡自己不要給媽媽惹麻煩。

欺負他的人是他的同班同學,家裡非常有錢,那位同學的父親是幾個上市公司的實際擁有者,而且為人很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所以帆帆並不敢把自己被欺負的事情告訴老師。

他怕自己告訴了老師之後,還會受到更嚴重的報復,而且對方有權有勢,他也惹不起。

其次,原生家庭的影響使他養成了能將就就將就的性格,他不會主動去惹事,而且遇到校園霸凌這種事也會習慣性的選擇小事化了、息事寧人。

但是他卻不知道,他越是軟弱,越是退縮,對方就會感到有趣,就會更加變本加厲的欺負他。

而且一味地退步不是長久的辦法,很多人青少年時期都會有叛逆期,而且人格還未健全,沒有成年人對於是非對錯的準確判斷,做事沒有輕重。

長久的忍耐會讓自信被摧毀,人變得畏畏縮縮,對於成長完全沒有好處,而且還容易變得害怕與人交往。

劇中帆帆就是缺乏自信,而且母親很少過問他的感受,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關心他的成績好不好,沒有人關心他快不快樂。

導致他受到了校園霸凌之後,也不敢說出來,同時在學校也沒有親近的朋友,不能傾訴,只能憋在自己心裡,一個人消化。

2.原生家庭的影響——加害者的悲哀

劇中校園霸凌的加害者是帆帆的同班同學,姓徐,一個家庭富有的孩子,但是性格非常不服管教,無論是對於繼母,還是對於家裡的阿姨,態度都可以說是惡劣的。

但一個人不是剛生下來就有一副壞性子的,還要看家長的教育與引導。

他的家庭是重組家庭,即使生活富足,但是父親娶了一位年輕的繼母,徐同學是打心裡不接受繼母的,但是他無力改變父親的想法,所以每天都不願意回家。

除了在學校遊手好閒,放學之後就是四處玩耍,帶著幾個附庸他的人,同時也是他對帆帆施加校園霸凌的幫兇。

回家之後繼母還管教他,導致他性格更加桀驁不馴,除了他父親他誰都不怕。

其次,他的性格養成與他父親有很大的關係,他的父親骨子裡就是狠辣的人,對於生意上的對手毫不留情的打擊,甚至到了睚眥必報的地步。

而且為了完成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所以這樣一個父親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徐同學在父母離婚後就沒有感受到家庭溫暖,父親只是讓他衣食無憂,但是對他很少有關心,所以導致他越發的叛逆。

但為什麼說徐同學是悲哀的呢?他吃喝無憂,前途不愁,但是沒有感受到家庭溫暖,只有冷冰冰的大房子,所以他就叛逆無度,不明事理。

他不知道自己對於同學的校園霸凌已經觸犯了法律,而且有一個只會用錢來解決事情的父親,這對於他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有些事情可以用錢解決,但法律問題不能,需要他本身付出代價,等到那一天,他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3.父母對於霸凌的態度很重要

很多人對於校園霸凌不在意,認為只是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根本沒有那麼嚴重,時間久了就沒事了。

但恰恰是這種毫不在乎的態度,縱容了校園霸凌的變本加厲,也讓無辜的受害者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而劇中的帆帆的媽媽在知道自己的兒子受到了校園霸凌之後,選擇了訴諸法律,這是很正確的選擇。

但是受到了律師的影響,選擇去用錢收買幫兇來為自己的兒子作證,先不說她用錢來找認證的方式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對方家裡十分富有,如果選擇用錢收買人去做人證,那麼對方比她更有這個資本,顯然她在錢的方面是輸得很徹底的。

用錢收買本就是錯誤的辦法,法律不承認這中夾雜著利益的人證,證詞更加不可能作為證據。

但是,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維護自己的權益,是很正確的做法,畢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比起那些認為這只是小打小鬧的父母,帆帆的母親顯然做得更好,她沒有一味地去責怪自己的孩子,反而是在聽完孩子的話之後選擇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

這樣既讓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態度,也讓孩子知道自己沒有做錯事,同時還給自己的孩子做了一個榜樣,受到傷害之後 就要勇敢的站出來,而不是一味地讓步。

總有一部分人持有「受害者有罪」的想法,他們認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肯定有不好的地方,不然為什麼對方只欺負他而不是別人呢?

這完全就是錯誤的想法,加害者實施傷害,就是錯誤的,被害者受到傷害,卻還被認為是應當的。

校園霸凌的施加者總不會是行俠仗義,從他開始霸凌別人時,他就已經是錯誤的,所以就不要找其他藉口來掩蓋自己的錯誤。

受害者本就不幸,還要承受「受害者有罪論」,那實在是太無辜!

對於校園霸凌,家長和學校還有社會都應該重視起來,而不是任由它發展,到最後變得不可收場。

你認為校園霸凌的被害者有錯嗎?歡迎留言。

這裡是椰子圓圓,娛樂解讀,喜歡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校園霸凌何時休?8個方法,幫助老師解救49.6%的孩子
    這些極其殘忍的方式,卻在校園暴力中非常常見。成年人看了都毛骨悚然,那忍受這一切的孩子,他們的世界會有多絕望?很多人不理解,面對校園暴力,為什麼孩子不尋求幫助?因為大部分的人會說:「怎麼就霸凌你,不霸凌其他人呢?」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看到這裡,可能正在遭遇霸凌的孩子感同身受著,曾經被霸凌的孩子喚醒了多年前的記憶。曾經有個案例,2018一樁「攔路打老師」事件引起了社會的軒然大波,男子在路上偶遇初二班主任,想起上學時多次被老師體罰,於是心生惱怒,對著老師就是一通辱罵,扇巴掌,邊扇邊問老師還記不記得自己。
  • 「受害者有罪論」,只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上述這個案例中的主人公強強就遭到了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論"的傷害。那麼,什麼是"受害者有罪論"呢?"受害者有罪論"這個名詞聽起來有些高大上,但是意思就是說:受害者是因為自身行為不斷才會被傷害。簡而言之,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翻版。相信大家對於這句話並不陌生,每當一個社會熱點引爆全網的時候,在評論區總會發出"受害者有罪論"的聲音。
  • 校園霸凌經常發生,受害者結局讓人心碎,我們又該如何預防?
    校園應該是每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象牙塔,卻變成了一些孩子的噩夢。校園霸凌,近些年來一直備受社會關注,這兩年也拍了多部關於校園霸凌影視劇如《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媽媽別哭》《告白》等,來向社會反映校園霸凌問題的嚴重性。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了解一下校園霸凌。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校園霸凌」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難題,困擾著無數的家庭和學校。為什麼說它是「教育難題」,主要原因有幾點:對如何判定某種行為,是孩子之間的一般衝突還是「校園霸凌」?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這些難點,紛紛做了分析和解答,可以說是一篇超硬核的校園霸凌預防+處理指南。希望我們的孩子都擁有快樂美好的校園生活。我小時候是沒有「校園霸凌」這個說法的。
  • 淺談《少年的你》校園霸凌背後的原因
    電影講述了高三女生陳念在高考前夕被同班幾個女同學校園霸凌,機緣巧合下她遇到了小混混小北,小北一直護著陳念,甚至為她頂罪的故事,他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陳念,卻沒有小北。不少網友都說看《少年的你》感覺很壓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原因在於它反應了真實生活,折射了現代校園的陰暗面與社會種種的缺失,校園霸凌並不是單方面引起的,而是多方面造成的。
  • 學生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小編認為,學生一旦遭遇校園霸凌,必須學會保護自己。任何對惡勢力的忍讓都是一種縱容,尤其是未成年施暴者從不會主動認為霸凌弱小是一種惡,甚至以此為樂(欺負弱小會上癮);施暴者也永遠不會主動體會受害者的痛苦,自我反思。學生受到霸凌,會對幼小心靈產生足以持續一生的負面影響,成為一生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備受折磨。
  • 校園霸凌:拿什麼保護《少年的你》?
    施暴學生的嘴臉和圍觀者的冷漠,也反映出了校園霸凌的普遍與嚴重。《人民日報》、中國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老師觀看後也紛紛發博讚許。校園霸凌是多方位責任共同缺失的後果。從影片中我們能看到,陳念、胡小蝶會被霸凌乃是共力所致。陳念那句:「你們所有人,都是兇手!」,並非空穴來風。這其中有學生的沉默、家庭的失護與失教、教育的冷漠和管理的無力。
  • 一款畫風簡單的解謎遊戲,描述了校園霸凌受害者的心路變化
    校園霸凌是校園生活裡的隱形黑色地帶,但它真實存在於不少人的身邊。揭示批判校園霸凌的遊戲作品有很多,如文字遊戲《我的孩子:生命之泉》、Galgame《素晴日》、互動遊戲《奇異人生》等。男孩來到了一個構造奇異的龐大建築,建築物裡的房間用巨大的灰色管道相連,可以看到,有一些頭長雙角的惡魔散布在房間裡,有的在看守什麼人,有的忙著打字,有的在用大鐵鍋煮食物。充滿黑暗的前路十分艱難,這對男孩是個巨大的考驗。他必須想辦法騙過惡魔的耳目,一路走到盡頭。
  • 校園霸凌211天患抑鬱症:「那個毀我一生的人,被我送進了監獄」
    2019年,河北邯鄲縣一學校內發生校園暴力事件,視頻中多名學生踹一女孩,逼她下跪,並要求女孩喊他們「刀哥」甚至是喊「爹」「媽」。2019年4月15日,鹿寨縣某中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女生衛生間內7名學生被打20個耳光。2019年6月,15歲貧困優秀少年被群毆致死。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家長應該怎麼辦?這3招或許可以解決問題
    校園暴力,似乎已經成為了家長們無法避開的問題,至於校園暴力的解決辦法,也是五花八門。有些家長覺得應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有些家長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有些家長覺得應該告訴老師,讓老師解決。究竟哪種辦法,才是面對霸凌的最佳解決方案呢?
  • 這本談校園霸凌的書,有太多悲傷的故事
    但實際上,校園霸凌的比例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從美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數字來看,美國中學生在校園被霸凌比例在1/5左右。而國內一些針對我國中小學校園霸凌問題的研究論文,也得到了相似的數字。但這還只是校園內出現的霸凌。當孩子們開始接觸網絡後,同學之間在網絡上的言語辱罵、恐嚇、威脅等霸凌行為的比例,也在逐漸升高。  被霸凌的孩子可能是任何人。
  • 《如果我是英雄》校園霸凌的見證者!那段回憶將是一輩子的噩夢!
    隨著各類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人們也開始關注起這場沒有懲罰,甚至不需要承擔責任的犯罪。一些以校園霸凌受害者為主角的影視作品出現了,包括近段時間裡非常火的《少年的你》。誰也想像不到,在那些稚嫩的臉蛋之下埋藏著的是怎樣的靈魂?那些校園霸凌他人的人們,無論看起來有多可愛,多天真。
  • 校園霸凌的構成與界定,多角度教你如何分析與協調
    隨著太原師範校園霸凌事件的發酵和爆發,再加上韓國女團成員孝琳被爆出曾經參與校園霸凌,校園霸凌這件事再次置於風口浪尖之上。關於校園霸凌的時間,這已經不是首次了,隨著國家準備推出校園霸凌的處置方法,但並沒有杜絕校園霸凌的惡性事件,畢竟在推廣和全面實行的過程中,依舊需要時間去落實。
  • 遭到校園霸凌怎麼辦?教你一招,比「打回去」更有用
    少年的你,本該在如歌的年紀,享受青春應有的歡聲笑語,而那些龜縮在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卻成了威脅你的噩夢,甚至可能成為你一生都揮之不去的陰影。你是否遭遇過似有似無的「校園霸凌」?當你遭遇了校園霸凌後,你會怎麼辦?
  • 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遭受校園霸凌怎麼辦?
    亦要進一步完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立案制度,建立即時立案制度,接到強姦、猥褻等嚴重性侵未成年人的報告、控告、舉報之後,公安機關應當立即立案,迅速開展調查取證工作,檢察機關應當加強立案監督,確保有案必立、有案必查。這是針對保護未成年人不被強姦、猥褻等違法行為侵擾的細節化修訂。
  • 抵制校園霸凌,呼喚陽光教育,莫讓「天使」變「惡魔」!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損害學生身心健康,造成社會不良影響。校園暴力、霸凌問題一直被抵制,卻從未消失過。在真人秀節目《看我的生活》中,馬思純與多年好友敘舊,談及自己在初中時期曾遭受校園霸凌的經歷,並坦言這是她性格不自信的開端。
  • 《少年的你》有哪些優點和槽點 直面校園霸凌事件「融梗...
    主持人:現在展現討論的第二個話題,高中的校園霸凌真的會這麼嚴重嗎?大家遇到過的霸凌是怎麼樣的?老羊:《少年的你》中的校園霸凌呈現比較戲劇化,差不多把社會新聞裡典型的霸凌現象串聯在了一起。joker:有學校就有校園霸凌,只是之前一直在忽視或不放在檯面上,高三面對這很大的升學壓力,有很多地方實實在在的發生過,不僅僅是校園霸凌,甚至還會有學生自尋短見,所以《少年的你》這種校園霸凌並不誇張和戲劇化。老羊:學生自殺這樣的事情到處都有,尤其是高考壓力大的學生。
  • 人性漫畫:男生被校園霸凌,老師和父母卻無動於衷,結局意味深長
    相信很多曾經遭受霸凌的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突然之間就成為了被欺辱的對象。大部分被校園霸凌的原因,聽起來簡直滑稽可笑:「因為TA胖」、「因為TA成績好」、「單純看TA不爽」。任何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是臆想出來、空穴來風的事,都可以成為霸凌他人的理由。明星馬思純就有過這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