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校園霸凌

2020-12-20 御世寶APP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

幾個人在校門口向你招手,你毫無反抗意識,乖乖的走向那片深淵,他們將你逼入深巷的角落,對你肆無忌憚地拳打腳踢,辱罵聲、嘲笑聲、難聽的綽號和髒話和大雨般落下的拳頭統統向你砸來,幾番折磨後,他們才結束了「今日份」的施暴,揚長離去……

你遍體鱗傷的蜷縮在角落裡,試想你究竟做錯了什麼?要告訴爸媽嗎?要告訴學校嗎?如果他們知道了會怎麼做?沒有人跟自己說被欺負了要不要告老師啊?被發現了會不會遭來更頻繁的報復?被同學知道了鐵定會因為害怕被施暴者盯上而選擇視而不見吧,沒準還會一起嘲笑你,孤立你……滿腦子的問題與設想的後果讓你杵在抉擇的路口上停滯不前,最後你默默擦掉了身上的腳印,遮住了傷口,在路邊小轎車的車鏡上確認臉上的拳印消了,整理好儀容,提前想好如何應對父母對傷口的詢問,佯裝若無其事的回家。和父母吃飯時該笑的笑,該說的說,回到自己房間時才卸下偽裝的面具,遭受的苦難只有你自己清楚——最後你擦乾眼淚,一邊做功課,一邊迎接「明日份」的噩夢,循環往復。

看到這裡,可能正在遭遇霸凌的孩子感同身受著,曾經被霸凌的孩子喚醒了多年前的記憶。

曾經有個案例,2018一樁「攔路打老師」事件引起了社會的軒然大波,男子在路上偶遇初二班主任,想起上學時多次被老師體罰,於是心生惱怒,對著老師就是一通辱罵,扇巴掌,邊扇邊問老師還記不記得自己。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老師的過度體罰對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從而以暴制暴,最終以「釁滋事罪」判刑一年半。也許傷口會結痂,會癒合,噩夢卻永無休止,五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遭受欺凌的創傷會永遠烙印在心底深處,也許就像「攔路打老師」事件一樣,在某一刻爆發。

有人開始納悶了:「為什麼不反抗,他在顧慮什麼?」「為什麼不告訴家長和老師?沒同學知道?」「蒼蠅不叮無縫蛋,你自己肯定也做錯了什麼吧?」

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遭受霸凌的孩子為什麼「不說」——

為什麼會有「校園霸凌」

關於被霸凌者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保護薄弱,缺乏安全認知,也沒有家長正確的告知遇到霸凌時該如何做,作為當事人沒有這個意識,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他們往往選擇了沉默,也漸漸認為自己是做錯了什麼才被霸凌的。通常性格膽小內向的孩子是最容易被霸凌者盯上的,他們害怕告知家長和學校後遭到更殘忍的威脅毒打,於是乖乖就範,對別人的施暴行為一昧的容忍遷就,忍氣吞聲,也更是助長了霸凌者的氣焰;

以及在把自尊心看得比命還重要的年紀裡,許多孩子不願意告訴父母和學校,認為被挨揍是一種羞恥,這些孩子要麼選擇一昧忍受,直到畢業或轉校後霸凌不了了之,要麼等待時機,醞釀一場要所有人付出代價的報復。此外,學校的保護不力與管理疏忽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的家庭不和諧、或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得不到該有的關心和愛護,認為就算告訴父母也無濟於事;也許以上種種原因都摻雜了一些,無論觸犯哪一條,孩子都不會告訴學校和家長。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過一個「習得性無助」的心理效應,指的是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任聽擺布的行為,一些孩子被霸凌時如果父母教育得當,老師處理得當,孩子會告訴父母和老師,繼續尋求他們的幫助,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但是,如果孩子幾次遭遇霸凌,家長忽視,學校不作為,就會導致對現實的無望與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認為自己被欺負是理所應當的,不再逃避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的心理效應。

關於霸凌者許多霸凌者往往有著相似的生活背景,他們要麼是被家人過分溺愛,形成嚴重的唯我獨尊的畸形心態,只考慮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偏狹性格,要麼監護人不管不顧、家庭不健全,甚至有的家庭常年爭吵不休,遭過虐待挨打。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使孩子將這種不當行為正常化,無法用理性與規範來約束行為,將痛苦施加在其他孩子身上,藉此宣洩自己的情緒。同時從欺凌他人獲得了優越感。

有人說,選擇忽視的旁觀者與霸凌者同罪,如果他們勇敢舉報,遲來的正義會不會早一些?然而往往大多數孩子都害怕自己也淪為受欺凌者,於是選擇成為旁觀者、協助者、或霸凌者。其次,霸凌者可能從前也被霸凌過,因長期受到欺凌的影響,他們將痛苦施加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從受害者變成施害者。或以懲戒之名,繼續作惡,催生出新的惡,以暴制暴,循環往復。

霸凌的幾種方式:

1.言語霸凌

霸凌者會製造一些無端的緣由為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對其挑釁、辱罵、嘲弄,起帶有侮辱性的外號,散播他人的謠言,讓孩子的心理嚴重受挫。言語暴力通常也是肢體霸凌的前奏。

2.肢體性霸凌

霸凌者藉以開玩笑之名,對受害者在身體上造成的直接傷害,如拳打腳踢、吐口水、絆倒推搡、砍傷打殘,還恐嚇同學不能告訴學校和家長,還有極少數「校園黑惡勢力團夥」專門對一些家境富裕、身體弱小、膽小怯懦的同學實施敲詐勒索,他們往往從索要一瓶水,一包煙,變本加厲到索要對方的零花錢。

3.性霸凌

性霸凌包括性騷擾、對他人的身體部位譏諷取笑,也有人會因為不符合「性別特徵」遭

受欺凌,比如一些聲音纖細的男孩被嘲笑「娘炮、娘娘腔」,胸部發育過早的女孩也可能被當做異類,還有的甚至強迫他人進行非自願的性行為,多人霸凌時常有扒衣服拍照錄視頻等行為。

4.網絡霸凌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欺凌也從拳打腳踢蔓延到了網絡上,由於傳播範圍廣,殺傷力大,霸凌者利用網絡散播流言,攻擊辱罵,發布威脅恐嚇的簡訊,毆打同學的視頻和照片。

5.關係霸凌

往往體現在霸凌者聯合其他同學對某個人孤立、無視和排擠,或是直接切斷他的社會連接,讓他覺得被孤立了。這種暴力通常通過散布謠言,冷嘲熱諷,挑撥離間達到傷害同學的目的。

無論是霸凌者、被霸凌者還是協助者與旁觀者都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

對受害者而言,長期遭到欺凌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下降,還會因為恐懼出現遲到早退、逃課輟學等現象,變得更加膽小,內向而敏感,心靈脆弱的孩子因飽受非議不堪重負,造成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鬱甚至自殺而終;有些旁觀者會在自己沒有揭發霸凌惡行的事情中產生長期的愧疚感和抑鬱感。而對霸凌者而言,他們成年之後會比其他青少年更具有暴力傾向,缺乏同情心,偏激,更高的風險參與暴力事件、酗酒、吸毒,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我們無法從根源抵制校園霸凌的出現,但我們可以讓遭受霸凌的孩子採取一些預防與應對措施,讓霸凌現象儘可能降到最低,同時也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法制教育的通力合作——

1. 多交益友,上下學時結伴而行,不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也不能隨便與「問題」學生交往。

2.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學習一些武術、跆拳道、散打之類的強身健體訓練。

3.放學或假期遊玩時不去遊戲廳、酒吧、網吧等娛樂場所,以免被一些不良學生盯上。

4.當遇到校園霸凌時,一定要沉著冷靜,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如果已經遭到了霸凌,不要保持沉默,否則對方會變本加厲,應及時向老師和學校反應,把事情發生的原由經過一五一十說出來,特別是對你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必須要求對方正面回應。

如果發現你的朋友被人欺凌卻不敢告訴父母,作為他的朋友應當去告訴他的父母和老師,防止霸凌事件對他造成一次次傷害。

家長要教會孩子堅定維權,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傷害你或讓你感到難過,所有不友善的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並且給予孩子信念:家長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與支持者,要懂得尋求幫助。不能鼓勵孩子以暴制暴,以同樣的方式報復回去,也不宜採取「淡化事實」的處理方法,不要簡單地安慰孩子「這沒什麼,這會讓你更堅強」,或是因為霸凌者父母否認,就裝作它不存在,更不能指責受害者懦弱或膽小,讓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與自責。當發現孩子遭受霸凌後,建議及時帶他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對於霸凌者,孩子的人格養成與家庭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做好榜樣,教會他們尊重他人,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暴力傾向,也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是預防霸凌問題的根本。校園霸凌往往比我們想像中更普遍,也更嚴重,一次霸凌,足以毀掉一個孩子。我們應

當加以重視,及時發現被霸凌孩子的異常,趁早防範。如果你身邊有同學被霸凌,請不要縱容,更不能參與,請你保持冷靜,及時向老師與學校反映情況,懷著熾熱的心,永遠不要漠視身邊的悲劇。學校也應加強青少年的道德與法制教育,定期宣傳校園霸凌的害處,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夜再深,只要攜手,懷抱希望,黎明總會到來。」-/

——送給所有正在遭受霸凌,或曾經被霸凌過的你。

相關焦點

  • 四本關於「校園霸凌」的小說,壓抑到懷疑人生!
    最近小編真的在家要憋瘋了,也趁這段閒空看了很多小說,別人都是857,小編則是1212哈哈,今天主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四本關於校園霸凌的小說,後兩本被翻拍電影大家應該也都看過,主要是前兩本,真的是寶藏小說,超級好看,趕快收藏吧,喜歡姓陳的男孩,是吧!陳勁生,陳執。
  • 遇到「校園霸凌」 我們該怎麼辦?
    「校園霸凌」這個詞並不陌生,音譯英文'bully'一詞。近日包括雲南、廣東等地都有「校園霸凌」事情發生。如何減少類似事情,今天,一群大學生志願者走進南京部分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有關「反霸凌」的主題班會課。
  • 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15歲少年制止校園霸凌被同學圍毆,釀成慘劇
    孩子遇到校園霸凌事件後,媽媽曝出了兒子和範某的聊天記錄:「想打你需要理由?」「你打我不需要理由?」當校園霸凌內心充滿惡意時,打人需要理由嗎?也許,真的不需要什麼理由。家長要告訴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的嚴重性。既然選擇了勇敢,就不要低估霸凌者的惡意,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在節目《面對面》中,曾報導一起類似的事件。
  • 黃子韜自曝曾被校園霸凌,被踹尿坑扇耳光,遇上校園霸凌怎麼辦?
    黃子韜在直播中談起校園霸凌這個話題,自曝自己曾經被校園霸凌過,並和粉絲談了自己是如何面對的。黃子韜說自己那時候打球很好,有一個女孩就很喜歡他。黃子韜就回應說謝謝你,我會很努力打籃球的。說實話,現在校園霸凌的問題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但同時它又是相對隱秘的。因為很多遭受校園霸凌的孩子,在霸凌者的威脅下,完全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害怕招來更加瘋狂的報復。因為孩子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處理事情的思維也比較簡單,所以很容易受威脅,只能默默承受這種暴力。
  • 學生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是不少國家中小學教育中的頑疾。由校園霸凌引發的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事件在世界上也並不罕見。在我國,每年都有聲音呼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但考慮到當今刑法上的刑事責任年齡是經過大量科學調研和論證才最終確定下來的,任何修改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不能輕易改變。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廣西首次將校園霸凌問題納入五年規劃建議
    據日前公布的《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廣西將著力解決校園安全和霸凌突出問題。這也是廣西首次將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納入五年規劃建議。
  • 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力量與智慧解決校園霸凌
    因此,預防和杜絕校園霸凌,家長也應該行動起來,用力量與智慧武裝孩子。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有被「霸凌」或被欺負的經歷呢?「霸凌」也許沒到這種程度,但或多或少都有被人「欺負」的經歷。比如同桌的故意捉弄,拿原子筆戳人,這時候是選擇忍耐、反抗還是告老師呢?方法有很多,但不同人的不同做法結果也不盡相同。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校園霸凌」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難題,困擾著無數的家庭和學校。為什麼說它是「教育難題」,主要原因有幾點:對如何判定某種行為,是孩子之間的一般衝突還是「校園霸凌」?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這些難點,紛紛做了分析和解答,可以說是一篇超硬核的校園霸凌預防+處理指南。希望我們的孩子都擁有快樂美好的校園生活。我小時候是沒有「校園霸凌」這個說法的。
  • 校園霸凌的構成與界定,多角度教你如何分析與協調
    隨著太原師範校園霸凌事件的發酵和爆發,再加上韓國女團成員孝琳被爆出曾經參與校園霸凌,校園霸凌這件事再次置於風口浪尖之上。關於校園霸凌的時間,這已經不是首次了,隨著國家準備推出校園霸凌的處置方法,但並沒有杜絕校園霸凌的惡性事件,畢竟在推廣和全面實行的過程中,依舊需要時間去落實。
  • 初中生刺死霸凌者獲刑8年,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
    前段時間,《少年的你》熱映,再次將校園霸凌這個話題拉回公眾視野,引發了激烈的討論。但遺憾的是,類似情節不僅存在於電影之中,現實中國的校園霸凌嚴重的程度也絲毫不遜色。案例一多位網友爆料,成都某初級中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
  • 市人大代表討論防範校園霸凌:建議"反校園欺凌"教育設為必修課
    1月11日,市人大代表劉峰和鍾亞利做客新京千龍「兩會」訪談間,討論對校園霸凌的防範。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如何防範校園霸凌,一直是值得關注的社會話題。前一段時間,影片《少年的你》再次引起對校園霸凌的討論。   昨天北京市人代會報到時,有代表提議將 「反校園欺凌」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堂,設置為必修課;還有來自學校的代表分享了防範心得,如將小學廁所從密閉改成半密閉、加強安保制度等。   昨天,市人大代表劉峰、鍾亞利來到新京千龍「兩會」訪談間,討論對校園霸凌的防範。
  • 不是只有暴力才算校園霸凌,這種「孤島式霸凌」方式,家長知道嗎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人對校園霸凌的認識只停留在「暴力」層面,殊不知旁觀者的冷漠和周圍人的孤立也是一種校園霸凌,並且比直接的暴力更傷孩子,我們一定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避免孩子陷入。
  • 這本談校園霸凌的書,有太多悲傷的故事
    但實際上,校園霸凌的比例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從美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數字來看,美國中學生在校園被霸凌比例在1/5左右。而國內一些針對我國中小學校園霸凌問題的研究論文,也得到了相似的數字。但這還只是校園內出現的霸凌。當孩子們開始接觸網絡後,同學之間在網絡上的言語辱罵、恐嚇、威脅等霸凌行為的比例,也在逐漸升高。  被霸凌的孩子可能是任何人。
  • 校園霸凌經常發生,受害者結局讓人心碎,我們又該如何預防?
    校園應該是每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象牙塔,卻變成了一些孩子的噩夢。校園霸凌,近些年來一直備受社會關注,這兩年也拍了多部關於校園霸凌影視劇如《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媽媽別哭》《告白》等,來向社會反映校園霸凌問題的嚴重性。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了解一下校園霸凌。
  • 《三角草的春天》:校園霸凌只是恃強凌弱的幼兒版本
    校園霸凌一直是我們社會所面臨的嚴峻的問題,因為法律條文並不是十全十美,所以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能做的事情真的少之又少。《三角草的春天》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校園霸凌在無人幹預下最終發生的可怕場景,在這部影片中的孩子們如果讓筆者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的話,那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瘋子。
  • 林建廈獲死刑:那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校園霸凌問題
    對於林建廈人性如何、是否如其所說案發時處於精神疾病發作狀態這裡不做討論(相信法院公正的判決),此案給我們帶來關於校園霸凌問題的警示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劉備教育劉禪的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小錯不及時糾正,日後必然會犯下大錯,霸凌這事可大可小,但值得我們給與充分重視,認真對待校園霸凌對人的傷害校園霸凌的形式除了暴力欺凌外,往往還伴隨著言語的挑釁及人格的侮辱等,霸凌者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冷暴力
  • 校園霸凌何時休?8個方法,幫助老師解救49.6%的孩子
    這些極其殘忍的方式,卻在校園暴力中非常常見。成年人看了都毛骨悚然,那忍受這一切的孩子,他們的世界會有多絕望?很多人不理解,面對校園暴力,為什麼孩子不尋求幫助?因為大部分的人會說:「怎麼就霸凌你,不霸凌其他人呢?」
  • 校園霸凌:拿什麼保護《少年的你》?
    電影講述了兩個性格迥異,生活軌跡截然不同的高中生,因一場校園意外產生了命運的糾葛。而後彼此守護,在疼痛中蛻變成長,最終達成理想的勵志故事。片中多次直面「校園霸凌」,引發觀眾對家庭、學校在教育和監管方面的思考。主角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精湛表演在鏡頭下顯得勇敢真誠,兩人惺惺相惜的情感支撐起了豐滿的故事。
  • 盤點那些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 現實總是要殘酷得多!_遊俠網 Ali213...
    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儕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通常被稱作小孩子不懂事而模糊化。校園霸凌目前在國內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