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留學圈鄙視鏈

2020-12-16 教育研究僧

聽風說:優越感和自卑感都源自於經歷少、見識少。這句話還是有那麼一些道理吧。

大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全球留學生鄙視鏈,參考有代表性的樣本,部分內容有片面性,供娛樂。

一.學校鄙視鏈

第一梯隊:哈佛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耶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和史丹福大學(美國)

耶魯大學

第二梯隊: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牛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威廉士學院(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美國)和阿姆斯特學院(美國)

劍橋大學

第三梯隊:杜克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

第四梯隊:達特茅斯學院(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布朗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倫敦政經學院(英國)和倫敦商學院(英國)

第五梯隊: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美國)、聖母大學(美國)、範德堡大學(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美國)、埃默裡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美國)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美國)

第六梯隊:倫敦大學學院(英國)、華威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國)

後續沒有排序。。。

前六梯隊中,美國學校佔比約為77.14%,英國學校佔比約為22.86%

學校梯隊多是按學校多年來積累的聲望來排序,和世界大學各種官方排名相關性不大。

二.地域鄙視鏈

出國黨約定俗稱的,不同留學國家的鄙視鏈

第一梯隊:美國留學生和英國留學生相互不服氣

美國留學生鄙視英國的,理由是「英國的食物難吃,英國的學校水」

英國留學生鄙視美國的,「美國的不會穿衣,去美國留學的是混綠卡的,一心 只會讀書」。

英國碎片大廈

第二梯隊:加拿大、歐洲國家(除UK)

加拿大卡爾加裡

第三梯隊:澳大利亞

澳洲被黑的最慘的是,被美英稱「土澳」,在英美眼中,澳大利亞是大農村。

小聲說一句,美國眾多地區也是大農村,英國除倫敦外也都是農村。

歐美澳國家基本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第四梯隊:新加披、紐西蘭

第五梯隊:韓國、日本、【香港、澳門、臺灣(屬於我國領土,但制度、文化、考學 途徑不同)】

三、留學早晚鄙視鏈

出生在國外的看不起來小學過來讀書的,

小學出國讀書的看不起來初中出國上學的,

初中出國讀書的看不起出國讀高中的,

出國讀高中的看不起來讀預科的的,

來讀預科的看不起出國讀本科的

,讀本科的看不起來讀研究生的,

研究生之後的是大牛了。

出國來讀高中的和本科的,娛樂活動較多

出國讀研究生和博士的課業重,娛樂活動少,好多隻學習不玩的。

四、專業鄙視鏈

1.專業之間的鄙視鏈

法學生和醫科生互相鄙視,鄙視除本專業之外的一切專業,

工科生鄙視理科生,

理科生鄙視商科生,

商科學生鄙視社會科學學生,

社會科學生鄙視文科生,

文科生鄙視藝術生。

2. 專業學科之間的鄙視鏈

商科專業中,學金融的鄙視學管理學的,學管理學的鄙視學會計學的,學會計學的鄙視學市場營銷的,學市場營銷的鄙視學其他的。

理科專業中,學數學和物理的鄙視學統計的,學統計的鄙視學心理的,學心理的鄙視學化學和生物的。

工科專業中,學計算機的和學電子工程的鄙視其他工科專業的。

社科專業中,學經濟學的鄙視學公共管理/政治的,學公共管理的鄙視社會學的,社會學的鄙視其他社科專業的。

文科專業中,學哲學的鄙視學新聞的,學新聞的鄙視學語言的,學語言的鄙視學歷史的,學歷史的鄙視學文學的。

五、學位鄙視鏈:

博士學歷、JD(職業法律文憑)、MD(職業醫學文憑)鄙視MBA,

MBA鄙視碩士研究生學歷,

碩士學歷中,(Research)研究型碩士學歷鄙視(Taught)教學型碩士學歷,

碩士學歷鄙視本科學歷,

本科學歷鄙視certificate學歷

註:大部分國家留學畢業可獲得的分為certificate證書或學歷證書,正常畢業的學生是拿學位證書,如果有同學考試沒及格或者論文美國,學校會頒發certificate證書。

六.食物鄙視鏈

第一梯隊:留加拿大的國人眾多,所創造的美食越多;

第二梯隊:澳洲有美味海鮮,也可以嘗鮮袋鼠;

澳洲海鮮

第三梯隊:日本料理和韓國料理也不錯

第四梯隊:美國的食物還可以吃;

第五梯隊:英國,黑暗料理出產國,fish and chips出產國,頓頓吃到你懷疑人生。

英國fish and chips

七、留學畢業後的工作城市鄙視鏈

第一梯隊:紐約

紐約

第二梯隊:倫敦、芝加哥

倫敦眼俯拍倫敦

第三梯隊:波士頓、費城、舊金山

第四梯隊:香港中環

香港

第五梯隊:新加坡、陸家嘴、國貿

其他未排名

出國留學的目的各有不同,有人是為了擴展社交圈,有人為了體驗生活,有人為了學習知識,研究科學。有人站在社交圈的頂端,有人每天整天在實驗室做研究,也有人......不管生活方式怎樣,都是個人選擇,自己認為滿意就是最好的。

所謂鄙視鏈都是茶前飯後的玩笑話,每個人都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當然,有人選擇多,有人選擇少。無謂他人所言,每個人也都是在過自己的生活。

有人說:優越感和自卑感都源自於經歷少、見識少。

人生總是起起伏伏,選好自己想要的,便也只能一路向前。

相關焦點

  • 學歷鄙視鏈存在嗎?海外留學鄙視鏈也有?
    學歷鄙視鏈真存在嗎?學歷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留學學歷鄙視鏈,留學國家鄙視鏈也存在,鄙視鏈:1.美國2.英國3.加拿大4.澳大利亞5.德國6.法國,最慘的是法國明明留學性價比高,連韓國等國家都比不過,法國擁有65個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四)和14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但是偏偏法國留學含金量不怎樣,連國家的留學獎勵法國的名額是所有留學國家最少的。
  • 盤點:留學圈的鄙視鏈,過於真實!
    就連打遊戲都是,打Dota的鄙視打LOL的,打LOL的鄙視打王者榮耀的……留學背景鄙視鏈留學生也有這樣的鄙視鏈,「留學到底去哪裡好?」此類問題一出,就容易被討論成另一個版本:留學圈的鄙視鏈到底是怎樣的?
  • 留學圈的完整鄙視鏈,過於真實!
    留學背景鄙視鏈 留學生也有這樣的鄙視鏈,「留學到底去哪裡好? 今天,我們就盤點了熱門留學地區的各類鄙視鏈,看看你想去的學校和專業在哪一環? 國家內部鄙視鏈 就每個國家/地區內部而言,鄙視鏈也是層級森嚴。國家內部高校的鄙視鏈,基本上按照學校的世界排名,依次向下分布。
  • 公認的遊戲圈鄙視鏈!來看看遊戲圈的大型鄙視鏈現場吧!
    在遊戲圈中,鄙視鏈無處不在,就比如我們最常見的鄙視鏈:星際爭霸—魔獸爭霸—英雄聯盟—王者榮耀—英魂之刃 還有就是我的世界與迷你世界的戰爭,很多我的世界玩家都是鄙視迷你世界的玩家,而迷你世界的玩家也會向我的世界反擊。
  • 朋友圈那些奇奇怪怪的鄙視鏈~
    奇奇怪怪的鄙視鏈買房的鄙視鏈是:全款買房> 高比例首付>低比例首付>公積金貸款首付>首付也沒有汽車圈的鄙視鏈:買歐洲車的>美洲車 >買日系車 >買韓系車>買國產車>買國產電動車馬拉松鄙視鏈:全馬>半馬>十公裡>偶爾打卡6公裡>跑得慢又跑不動的電視劇鄙視鏈 英劇>美劇>日劇>韓劇>港劇>臺劇
  • 解析遊戲圈鄙視鏈現象,判斷依據五花八門,優越感從何而來?
    說起鄙視鏈這個東西,可謂是生活處處可見,遊戲圈自然也逃不過這個定律,鄙視鏈並不合理,畢竟每個玩家玩什麼樣的遊戲是自己的自由,但很可惜的是,鄙視鏈卻是真實存在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鄙視過別人的遊戲或者被別人鄙視過,那麼鄙視鏈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呢?優越感又從何而來?
  • 普洱茶鄙視鏈!站在頂端的竟是我們都看不上的它
    (當然這些品牌我都買不起,我才是食物鏈最底層的那個)。言歸正傳,今天泠泠就帶大家來聊一聊,普洱茶圈的鄙視鏈!普洱茶鄙視鏈——樹齡普洱茶對樹齡那可不是一般的看重,畢竟樹齡越高的茶內含物質越豐富,也更有收藏價值。樹齡方面的鄙視鏈大概就是:茶王樹>古樹>大樹>小樹>臺地。
  • 遊戲圈存在的鄙視鏈 EVE佔居金字塔頂端 4399在底層苦苦掙扎!
    各式各樣的遊戲漸漸地進入到玩家的視線當中,遊戲種類繁多並且層次不齊,這就產生了遊戲圈子中的鄙視鏈,鄙視鏈的行成讓不少玩家都嗤之以鼻,不過誰也不願意進入鄙視鏈的低端,今天就帶大家講一講遊戲圈中的鄙視鏈是怎樣的吧!
  • 銀行圈真實鄙視鏈曝光!六大商業銀行哪個強?看懂秋招就這麼選!
    大家都知道網際網路圈、音樂圈是有鄙視鏈的,但也有人覺得銀行也不例外,在他們的觀念裡,銀行好感度排行的邏輯為:人行>三大政策行>國有六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當然了,這只是個段子,不用太較真。
  • 出來混,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鄙視鏈
    原創 歲生 印客美學太陽之下無新事,人多的地方就有了比較,就有了高低之分,鄙視鏈也就應運而生。小時候我們總是被拉來和別人家的小孩比較,長大了我們混的各種圈子也是逃離不了鄙視鏈的束縛,就連你呼吸的空氣都是有鄙視鏈的。
  • 財會圈鄙視鏈曝光,四大竟在最底層?!
    比如,清北本科鄙視清北碩士、光華的鄙視經管的、數學與物理互相鄙視等。圖源/微博在曾經單純的小編眼裡,鄙視鏈應該是這樣的:高富帥的微笑是陽光的,矮矬窮的微笑是猥瑣的;高富帥的油腔滑調是風趣,矮矬窮的甜言蜜語是流氓。
  • 《網際網路青年鄙視鏈圖鑑》
    世上本來沒有鄙視鏈的,沒有安全感的人多了,也便有了鄙視鏈。當代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鄙視鏈,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只要你一旦在意,就會落到鄙視鏈的某一環節當中。也不怪你,大家都在鄙視鏈中尋找著歸屬感和定位,然後建立起自己的不安和安全感。
  • 帝都學區鄙視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存在"鄙視"。帝都各區域關於學區房各有各話,每個區都有自己的榮譽感。究竟誰才是帝都學區房的"宇宙中心"?今天,我就帶大家聊一聊,帝都學區房鄙視鏈。但東城的家長們的佛系程度卻堪稱帝都之最,在鄙視鏈排名中位居中層已然給足了面子。
  • 潮牌圈到底怎麼玩?你可能要了解一下潮牌鄙視鏈
    潮牌圈到底怎麼玩?你可能要了解一下潮牌鄙視鏈原創:鄭依妮新周刊3月19日就算你不穿潮牌,也可能聽說某些明星的自創潮牌,比如陳冠希創立的CLOT。在法國留學並且做過幾次潮牌代購的林倩倩說:「在潮牌的二級市場上買家中國人佔了很大一部分,歐洲許多專業潮牌買手手上大部分的貨最終都是流向中國。很多時候潮牌的溢價好幾倍,都是因為被中國消費者抬上去的。比如在發售前一晚,原價300歐一件的衣服的市場溢價是700歐。
  • 真正的表迷,沒有「鄙視鏈」
    [腕錶之家 鐘錶技術] 「鄙視鏈」這個詞,很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各個領域都有鄙視鏈,不光是汽車、包包、名表,就連手機、電視劇、遊戲都存在鄙視鏈,讓我很驚奇。在網上,名表也有「鄙視鏈」。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奢侈品鄙視鏈」,大致意思是:愛馬仕》香奈兒、迪奧、LV》GUCCI》賽琳、巴黎世家、芬迪、PRADA、紀梵希》阿瑪尼、範思哲。網上流傳的奢侈品牌鄙視鏈。奢侈品中的鄙視鏈還比較簡單,汽車的鄙視鏈我就「不懂」了。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
  • 中國音樂圈的「鄙視鏈」(樂器篇)
    當然,不是調侃那些處於鄙視鏈底端的學校。俗話說得好高手出自民間,在音樂學院能得到更全面的學習而已。只要努力在哪裡都是一樣的。這個鄙視鏈也可以讓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衡量自己要去的學校。樂器圈的鄙視鏈咱們也不廢話,直接列出來給大家看。
  • Weekend Review:《三十而已》中的奢侈品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 本周的 Weekend Review,我們把焦點放在了熱播電視劇中反映的一個現象:奢侈品鄙視鏈。7 月 17 日開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講述了三位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遭遇到多重壓力的故事。主角之一的顧佳為幫丈夫解決公司危機,努力擠入上流社會的貴婦圈。
  • 迪通拿鄙視水鬼,元首鏈鄙視五銖鏈
    鄙視鏈是前兩年很火的一個詞,每個人都處於鄙視鏈的環節中,或是鄙視他人或是被他人鄙視。鄙視鏈是無處不在的,腕錶圈子裡也流傳著鄙視鏈,甚至大家熟知的勞力士也有著鄙視鏈的存在。首先,在鋼表中對於家喻戶曉的綠水鬼,表友們普遍覺得,戴迪通拿的鄙視戴綠水鬼的。
  • 從《三十而已》看瀋陽買房鄙視鏈
    這是一部充滿各種鄙視鏈、心機小三的劇,裡面有著各種形形色色的人,角色都超現實……這個梗是來自劇中一個經典的「名場面」,闊太太們聚會合影時,誰拎了最貴的限量款包包,在合影裡就佔據C位。比如:學歷鄙視鏈:985>211>一本>二本>專科;相親鄙視鏈:有房有車有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