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圈的「鄙視鏈」(樂器篇)

2020-12-16 小志說音樂

在這個爭搶好勝的年代,無論什麼東西都要分出一個高低。音樂、樂器也一樣。現在的藝術生一年比一年多,在他們之間當然也存在著鄙視鏈這個東西。

在這些藝術生眼裡:音樂學院>藝術學校>野雞大學音樂系>幼師師範類大學>中專大專類音樂院校>野路子

是不是特別的形象。當然,不是調侃那些處於鄙視鏈底端的學校。俗話說得好高手出自民間,在音樂學院能得到更全面的學習而已。只要努力在哪裡都是一樣的。這個鄙視鏈也可以讓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衡量自己要去的學校。

樂器圈的鄙視鏈

咱們也不廢話,直接列出來給大家看。

樂器鄙視:鋼琴>小提琴>中、大提琴>管樂>打擊樂

首先,鋼琴鄙視一切的樂器(誰讓他是樂器之王的)

然後就是小提琴,它的出場率也是很高的。

中提琴和大提琴,他們哥倆永遠被小提琴壓住了,而中提琴因為音域窄、音色特殊被當成了一個梗

管樂這個樂器音域也不寬,要是單獨拎出來聽的話一會就膩了

打擊樂雖然他們很重要,但是交響樂他們的出場率不高。如果可以你可以去聽聽《定音鼓協奏曲》

再然後咱們來說一下電聲樂隊裡的鄙視鏈

這張圖片應該比較清晰了,除去主唱吉他手>鼓手>鍵盤手>貝斯手(貝斯手太慘了)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一切其實都抵不過現實。有錢的鄙視沒錢的,好看的鄙視醜的。

我們再來加上一些特殊的樂器:

彈鋼琴鄙視拉二胡、敲三角鐵的

彈吉他鄙視拉二胡、敲三角鐵的

拉提琴鄙視拉二胡、敲三角鐵的

吹小號鄙視拉二胡、敲三角鐵的

吹口琴鄙視拉二胡、敲三角鐵的……

所有樂器都鄙視拉二胡、敲三角的(他們到底招惹誰了?)

開玩笑歸開玩笑,其實樂器和人是一樣的。不是都說人人平等嗎?就算真的有鄙視鏈我們也不要去學習他們,做好自己就是最棒的!

本文由小志說音樂原創,歡迎關注,幫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家長心中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成「入門級」,頂端最「高貴」
    甚至,在興趣班中還形成了一個「興趣班鄙視鏈」,在「鄙視鏈」中,越是普通的興趣愛好越「低級」,越冷門、越貴的就越「高貴」。家長心中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成「入門級」,頂端最「高貴」比如在「樂器類」的興趣班中,就有一條這樣的鄙視鏈:鋼琴﹤架子鼓﹤薩克斯﹤長笛﹤小提琴﹤大提琴。
  • 邁斯通國際英語丨大學英語能力鄙視鏈
    臧鴻飛曾爆出音樂圈猛料,「搞音樂的有個鄙視鏈,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看不起玩流行的,但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玩說唱的。」一語既出,可謂驚爆全場,坐在嘉賓席的「嘻哈歌手」本人VAVA也被這番玩笑逗得前仰後合。這當然是飛飛作為音樂人戲謔音樂圈的話。
  • 鋼琴落入中產孩子樂器興趣班鄙視鏈末端?別讓世俗比較丟了學琴初心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文章引發了熱議。文章列舉了各類課外興趣班中存在的鄙視鏈,其中樂器類為「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鋼琴處於鄙視鏈的末端。在這屆中產家庭父母的小時候,學鋼琴還很奢侈,而如今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已比比皆是,甚至有家長調侃「孩子班上40人,學鋼琴的佔一半,登臺表演要搖號」。
  • 朋友圈那些奇奇怪怪的鄙視鏈~
    :全馬>半馬>十公裡>偶爾打卡6公裡>跑得慢又跑不動的電視劇鄙視鏈 英劇>美劇>日劇>韓劇>港劇>臺劇>內地劇>泰劇 文學圈鄙視鏈:經典名著>嚴肅文學
  • 學歷鄙視鏈存在嗎?海外留學鄙視鏈也有?
    學歷鄙視鏈真存在嗎?學歷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留學學歷鄙視鏈,留學國家鄙視鏈也存在,鄙視鏈:1.美國2.英國3.加拿大4.澳大利亞5.德國6.法國,最慘的是法國明明留學性價比高,連韓國等國家都比不過,法國擁有65個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四)和14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但是偏偏法國留學含金量不怎樣,連國家的留學獎勵法國的名額是所有留學國家最少的。
  • 中國「方便麵」鄙視鏈:口味超200種,香菇燉雞卻在鄙視鏈底部?
    方便麵的口味確實是奇珍百態的,但百態的同時也必然會帶來所謂的派別林立的局面,而這就是所謂的「鄙視鏈」形成的原因所在---所以,這期內容我將帶大家好好了解國民的方便麵鄙視鏈。01中國方面便鄙視鏈版圖首先站在方便麵鄙視鏈最頂端的當屬兩款全宇宙通殺的口味:紅燒牛肉麵和老壇酸菜面
  • 音樂圈鄙視鏈看不起嘻哈?臧鴻飛吐槽VAVA不識五線譜
    由企鵝影視、笑果文化聯合出品的《吐槽大會》第二季本周日即將迎來第四期節目,自第一季以來《吐槽大會》每期嘉賓都是來自娛樂圈的演藝明星,而本期節目打破常規,請來了不同類型音樂領域的代表人物:主咖是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來自「古典音樂圈」的郎朗,嘉賓分別是「流行圈」的譚維維、「搖滾圈」的臧鴻飛和信、「嘻哈圈」的VAVA,以及音樂製作人黃國倫
  • 帝都學區鄙視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存在"鄙視"。帝都各區域關於學區房各有各話,每個區都有自己的榮譽感。究竟誰才是帝都學區房的"宇宙中心"?今天,我就帶大家聊一聊,帝都學區房鄙視鏈。但東城的家長們的佛系程度卻堪稱帝都之最,在鄙視鏈排名中位居中層已然給足了面子。
  • 銀行圈真實鄙視鏈曝光!六大商業銀行哪個強?看懂秋招就這麼選!
    大家都知道網際網路圈、音樂圈是有鄙視鏈的,但也有人覺得銀行也不例外,在他們的觀念裡,銀行好感度排行的邏輯為:人行>三大政策行>國有六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當然了,這只是個段子,不用太較真。
  • 聽說音樂圈鄙視鏈很嚴重?可郎朗為什麼願意教VAVA識五線譜呢?
    都知道「音樂圈鄙視鏈」相當嚴重,節目還敢把搖滾圈流行圈古典音樂圈的人攢了個吐槽局。Emmmmmm~假鈴姐昨晚守在騰訊視頻,果然看到了一齣好戲!這一期主打音樂專場,郎朗、譚維維、臧鴻飛、VAVA、黃國倫、信五個風格迥異的音樂人齊聚一堂,開始互相吐槽模式。
  • 《網際網路青年鄙視鏈圖鑑》
    世上本來沒有鄙視鏈的,沒有安全感的人多了,也便有了鄙視鏈。當代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鄙視鏈,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只要你一旦在意,就會落到鄙視鏈的某一環節當中。也不怪你,大家都在鄙視鏈中尋找著歸屬感和定位,然後建立起自己的不安和安全感。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
  • 淺談留學圈鄙視鏈
    學校鄙視鏈第一梯隊:哈佛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耶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和史丹福大學(美國)地域鄙視鏈出國黨約定俗稱的,不同留學國家的鄙視鏈第一梯隊:美國留學生和英國留學生相互不服氣美國留學生鄙視英國的,理由是「英國的食物難吃,英國的學校水」英國留學生鄙視美國的,「美國的不會穿衣,
  • 真正的表迷,沒有「鄙視鏈」
    [腕錶之家 鐘錶技術] 「鄙視鏈」這個詞,很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各個領域都有鄙視鏈,不光是汽車、包包、名表,就連手機、電視劇、遊戲都存在鄙視鏈,讓我很驚奇。在網上,名表也有「鄙視鏈」。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奢侈品鄙視鏈」,大致意思是:愛馬仕》香奈兒、迪奧、LV》GUCCI》賽琳、巴黎世家、芬迪、PRADA、紀梵希》阿瑪尼、範思哲。網上流傳的奢侈品牌鄙視鏈。奢侈品中的鄙視鏈還比較簡單,汽車的鄙視鏈我就「不懂」了。
  • 四代中國男人的球鞋鄙視鏈
    處於鄙視鏈最低端的,是在時代浪潮中隨波逐流的勞苦大眾——他們竟然靠著老頭樂和解放鞋就能熬過整個青春期。站在球鞋鄙視鏈頂端的球鞋黨,也並非兄弟同心。穿回力的大學生們就頂看不上那些穿著飛躍、騎著鳳凰的軍大院子弟。
  • 出來混,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鄙視鏈
    原創 歲生 印客美學太陽之下無新事,人多的地方就有了比較,就有了高低之分,鄙視鏈也就應運而生。小時候我們總是被拉來和別人家的小孩比較,長大了我們混的各種圈子也是逃離不了鄙視鏈的束縛,就連你呼吸的空氣都是有鄙視鏈的。
  • 「OFFWAY-很潮」《潮流圈「鄙視鏈」》
    不管你身處什麼圈子,都躲不開「鄙視鏈」。玩主機的遊戲玩家看不起玩網遊的,就連髮型都有「鄙視鏈」。當然,潮流圈也有「鄙視鏈」,而且根深蒂固。複雜程度讓人瞠目結舌,可以說用一天也說不完。連這麼貴的單品都被鄙視事實上,潮圈鄙視鏈風氣一直存在,而且隨著近些年風格的多變,這種現象越發嚴重。比如,國外潮牌 vs 國內潮牌「鄙視鏈」。
  • 為什麼大家都鄙視用Beats耳機的潮人?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高下,音樂圈這個江湖,也不能免俗。
  • 迪通拿鄙視水鬼,元首鏈鄙視五銖鏈
    鄙視鏈是前兩年很火的一個詞,每個人都處於鄙視鏈的環節中,或是鄙視他人或是被他人鄙視。鄙視鏈是無處不在的,腕錶圈子裡也流傳著鄙視鏈,甚至大家熟知的勞力士也有著鄙視鏈的存在。首先,在鋼表中對於家喻戶曉的綠水鬼,表友們普遍覺得,戴迪通拿的鄙視戴綠水鬼的。
  • 從《三十而已》看瀋陽買房鄙視鏈
    這是一部充滿各種鄙視鏈、心機小三的劇,裡面有著各種形形色色的人,角色都超現實……這個梗是來自劇中一個經典的「名場面」,闊太太們聚會合影時,誰拎了最貴的限量款包包,在合影裡就佔據C位。比如:學歷鄙視鏈:985>211>一本>二本>專科;相親鄙視鏈:有房有車有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