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致癌、草莓是最髒水果」食品安全謠言怎麼治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出爐 專家建議

構建科學化立體化治理謠言模式

從傳播渠道看,2018年食品謠言及闢謠信息中69%通過微信傳播,15%經微博傳播。

從謠言內容看,57%的食品謠言與食用農產品有關,例如草莓是最髒水果、吃柚子感染bp5病毒死亡、吃小龍蝦得哈夫病、螃蟹與酸奶同食中毒等。33%的食品謠言涉及加工食品,如星巴克咖啡致癌、瓶裝水致癌、食鹽有毒等。

本報記者 萬靜

6月25日下午,由國務院食安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同時,根據謠言傳播熱度評出的2018年十大典型謠言出爐。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位居謠言榜前三位。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對國外信息的謠傳有抬頭趨勢。一些自媒體為牟取利益或煽動情緒,將國外報導、文章奉為謠言創作與傳播的「法寶」。

咖啡致癌謠言位居榜首

星巴克咖啡致癌、吃小龍蝦得「哈夫病」、酸奶含糖比可樂高,在過去的2018年,各種事關食品安全的謠言頻頻「亮相」,作為消費者的你,有沒有中招呢?

2018年3月30日,各大外媒報導稱,美國一家法院最終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為此,國內一些自媒體以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發布了相關文章,直言「星巴克咖啡致癌」。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致癌」傳聞中的丙烯醯胺是很多食物在加工過程中都會產生的,烘焙咖啡豆過程中產生的量相對較少。在美國膳食指南中,咖啡也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另外,丙烯醯胺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劑量」關係還缺乏科學依據。

「近年來,食品安全謠言傳播呈現出速度快、迷惑性強、影響面廣的特點,對食品產業、從業者、消費者等造成很大傷害。」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長吳少禎向記者介紹說。

由於影響廣泛,報告將「星巴克咖啡致癌」列為「十大食品安全謠言典型」第一名。

此外,「大蒜熗鍋致癌」謠言,因為與老百姓日常生活關係緊密,被列為「十大食品安全謠言典型」第二名。

2018年4月底,在某電視節目中,有嘉賓稱大蒜熗鍋會致癌,還拿著兩種經大蒜熗鍋後的菜去檢驗,結果顯示內含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引發公眾擔憂,迅速在社交網絡上一傳十、十傳百。

但事實真相是:大蒜熗鍋確實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該物質應儘量少攝入,但「產生致癌物」不能直接等同於「引發癌症」。許多致癌物都需要達到一定濃度,並且機體持續暴露(接觸)才有可能引發癌症。且熗鍋時大蒜只是配料,一人份的菜中只有幾克大蒜,能產生的丙烯醯胺實在有限。

除了上述兩大謠言以外,其餘八個典型謠言分別為:海綿做八寶粥、薯條治脫髮、草莓是最髒水果、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症、生吃白糖體內長蟎蟲、木耳打藥、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有毒、醋蛋液包治百病。

謠傳國外信息成新趨勢

報告通過對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分析發現,謠言主要具備「舊謠新炒」、「季節性」、「用癌站臺」、「對國外信息誇大謠傳」等特徵。其中,「用癌站臺」對國外信息誇大謠傳等成為新趨勢。造謠者經常圍繞致癌物大做文章,將可能致癌的成分與一些常用食品相關聯,混淆公眾視聽。

此外,對國外信息的謠傳有抬頭趨勢。一些自媒體為牟取利益或煽動情緒,將國外報導、文章奉為謠言創作與傳播的「法寶」。公眾對國外信息的知曉程度低,當信息的不確定性增加時,謠言可操作的空間便會很大。加之一些所謂的國外科研機構或非政府組織看似非常「高大上」,公眾的信賴感較高。因此,此類謠言的危害性更大。

騰訊新聞較真平臺主編王婧璐介紹說:「此前有調研顯示,有72%的被調查者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普知識和闢謠信息,食品相關闢謠文章的閱讀量普遍更高。理性的謠言鑑定體系有待搭建,專業機構應加強合作,提高闢謠效能,共建闢謠新生態。」

根據報告調查顯示,從傳播渠道看,2018年食品謠言及闢謠信息中69%通過微信傳播,15%經微博傳播。

目前,我國有多部法律法規明確了散布謠言的法律責任。據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教授劉俊海介紹,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散布謠言應當承擔行政責任;《電信條例》《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均規定,利用網際網路「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應當承擔刑事或行政責任。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強調,對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而傳播散布,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以犯罪論處。

治理食品謠言需多管齊下

報告顯示,從謠言內容看,57%的食品謠言與食用農產品有關,例如草莓是最髒水果、吃柚子感染bp5病毒死亡、吃小龍蝦得哈夫病、螃蟹與酸奶同食中毒等。33%的食品謠言涉及加工食品,如星巴克咖啡致癌、瓶裝水致癌、食鹽有毒等。

對於食品安全謠言的易感人群,報告也做了分析。結果顯示,女性較男性採信食品安全謠言程度更高;受教育程度對於食品安全謠言接受程度的影響顯著;鄉村人口較城鎮人口更易採信食品安全謠言;中、低收入群體比高收入群體更易採信食品安全遙言。

根據報告,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謠言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影響範圍和危害有所減少,但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工作仍任重道遠,食品安全謠言的全鏈條、智能化、立體治理格局還有待完善。

在此次論壇上,與會專家及企業代表就食品安全謠言治理機制建立、謠言識別和科普宣傳有效方式等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助理張迪指出,食藥謠言協同治理體制的建設需要政府部門、傳播平臺、大眾媒體、專業機構和普通網民的共同努力。確保食品安全,嚴懲食品安全謠言傳播,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還需要企業、協會學會、新聞媒體、專業機構、社會公眾等共同參與、攜手推進,織密食品安全謠言防控網,協同構建全鏈條、科學化、立體化的治理模式。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中國醫藥報》社總經理許東雷認為,食品安全科學教育十分重要,通過教育培養比較科學理性的成熟消費者,有利於打擊謠言,促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他介紹,「食品安全闢謠聯動平臺」是由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倡議組建,由「食安查」、各級監管部門新媒體、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企業、餐飲網絡平臺、騰訊較真、新浪微博等組成,通過整合資源,以聯動形式定期發布權威食品安全科普知識、闢謠信息,致力於做好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工作。

劉俊海教授認為,必須充分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實現對食品安全謠言的精準治理,建立謠言認定的專門機制、程序,由權威機構與人員對不實信息進行梳理,分類處理;運用好現有法律依據,加大對謠言的懲處力度;高度重視與特定地域或具體對象無直接聯繫的謠言治理。

相關焦點

  • 4月朋友圈謠言盤點:咖啡致癌 草莓是「最髒」蔬果
    草莓最髒 咖啡致癌 這些事兒你也敢信?  ——4月朋友圈謠言盤點  闢謠  咖啡含有致癌物;草莓是「最髒蔬果」;老鼠食用轉基因作物後變碩鼠;跳拉丁舞能導致性早熟……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仍有各種謠言在網上傳得「風生水起」。
  • 2018年十大食品安全謠言,「星巴克咖啡致癌」居首
    論壇同時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草莓是最髒水果等被列為2018年十大典型謠言,「致癌、有毒、農殘」也入選最易造成謠言傳播的十大熱詞。 星巴克咖啡致癌居首 「一則謠言內容能登上國際財經(媒體)的報導,這是比較少見的。」
  •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謠言星巴克咖啡致癌居榜首
    本報訊(記者  王薇)6月25日下午,由國務院食安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 星巴克致癌上榜
    央廣網北京6月26日消息(記者 申珅)「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在你的朋友圈,你是否看到過這類食品安全謠言呢?6月25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舉辦。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咖啡致癌、木耳打藥等入選
    咖啡致癌?木耳打藥?薯條治脫髮?這些傳聞是謠言還是事實?6月2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單位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在「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公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薯條治脫髮、草莓是最髒水果、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症、生吃白糖體內長蟎蟲、木耳打藥、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有毒、醋蛋液包治百病。
  • 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星巴克致癌上榜
    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你是否在朋友圈看到過這類食品安全謠言呢?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其中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位居典型謠言前三位。《報告》從整體數據傳播情況、基本類型、基本特徵、人群畫像、懲處情況、典型案例點評等維度對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進行詳細分析;公布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熱詞。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趙文君)「味精緻癌」「吃柚子感染病毒會死」「茶葉有毒」這些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你信了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25日發布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公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熱詞。
  • 星巴克致癌、草莓是最髒水果…這些謠言你中招了幾個?
    曾一度刷爆朋友圈的「星巴克咖啡含致癌物」入榜。  1星巴克咖啡含致癌化學物質  流言:美國一家法院裁決,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裁決的依據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致癌化學物質丙烯醯胺。
  • 去年18條食品安全謠言:辣條排第一,星巴克味精草莓都上榜
    星巴克咖啡致癌吃小龍蝦得「哈夫病」味精加熱後有毒……過去的2018年各種食品安全謠言層出不窮趕緊來看看,別再被忽悠了↓謠言八:星巴克咖啡致癌謠言:3月30日,各大外媒報導稱,美國一家法院最終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次日,國內一些自媒體以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發布了相關文章,直言「星巴克咖啡致癌」。真相:「致癌」傳聞中的丙烯醯胺是很多食物在加工過程中都會產生的,烘焙咖啡豆過程中產生的量相對較少。
  • 燕麥致癌,食鹽有毒?為何食品安全謠言還是層出不窮?
    現在自媒體上,很多食品安全的謠言層出不窮,甚至很多謠言在專家闢謠了以後繼續又捲土重來,而且引發了很多民眾的焦慮心理,而且經過調查,食品安全謠言傳播的主平臺是微信,很多的公司也形成了一種這樣的盈利方式。為何食品安全謠言還是層出不窮近日,市民劉先生在微信上看到了說某產品的燕麥是致癌的,嚇得他直接把家裡買的燕麥全部丟掉了,而且過了幾天他又看到了網上有專家闢謠說燕麥不致癌,該買就可以買
  • 生吃醬油能致癌?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佔45%
    據新華社電「喝牛奶、生吃醬油能致癌?柿子酸奶同吃會致死?」在網際網路加速發展的當下,一些謠言不斷掀起波瀾,刺激廣大消費者的神經。調查顯示,在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位居第一,佔比高達45%,這些虛假食品安全信息對企業、產業的發展造成損害。
  • 燕麥致癌、食鹽有毒……自媒體「爆款」食品安全謠言是如何炮製的?
    新華社濟南10月22日電 題:燕麥致癌、食鹽有毒……自媒體「爆款」食品安全謠言是如何炮製的?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陽、鮑曉菁  燕麥致癌、食鹽有毒……在很多網絡自媒體上,食品安全謠言層出不窮。
  • 食品安全,從拒絕謠言做起(下篇)
    在網絡中流傳著很多與食品有關的謠言,看起來有圖有「真相」,在網絡上和朋友圈內廣泛傳播,讓不少人膽戰心驚。這說明多數人對食品謠言的真假性還沒有辦法進行判斷,小編在這裡收集了一些常見的謠言,篇幅有點長,請耐心閱讀。1.青蟹被注射不明液體?
  • 人民日報總結近期十大謠言:咖啡致癌、跳拉丁舞早熟上榜
    2、60%藥品將在兩三年內下架,由保健品代替【傳聞】十九大以後,再也不要亂吃藥了,因為健康不是治好的,而是慢慢調理好的!藥是針對性救急的,治標不治本!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提出,在兩三年之內要下架60%藥品,將由保健養生和保健食品代替!2020年國家要投入8萬億打造健康中國!全民保健時代已經到來!
  • 咖啡「致癌」?益生菌無益?這些食品安全熱點值得關注
    「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舉行。與會專家聚焦十二大熱點,直擊食品安全謠言。熱點一:咖啡真的「致癌」嗎?
  • 「吃草莓致癌」被闢謠
    本報記者 金可「草莓種植用了乙草胺,乙草胺致癌,所以吃草莓致癌。」這條看似邏輯簡單的說法引起了軒然大波。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此外,同樣在4月27日,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對全市的草莓市場展開了抽檢,結果顯示,175個樣本也均未檢出乙草胺。
  • 除了草莓,這些水果也中招了
    眼下正是吃草莓的季節,不過前幾天網上出現了一份名單,稱草莓是最髒水果。除了草莓,名單上竟然還有油桃、蘋果、葡萄、蜜桃、櫻桃、梨。什麼?最髒水果? 愛吃這些水果的朋友們就會擔心是否衛生?為什麼說這些水果髒? 這份「最髒水果」名單是由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WG)公布的。為什麼說這些水果髒呢?是因為EWG通過檢測發現,超過90%的蘋果、櫻桃等樣本檢測出兩種或多種農藥殘留,多達1/3的草莓樣本含10種或以上的農藥。
  • 打蠟水果不能吃?木瓜可豐胸?水果謠言大比拼,你信了哪個?
    提到水果,它是生活中最常見、最受歡迎的食物之一。可是,我們都知道,某種事物越是有名氣,越是會遭到非議,就像有些名人總會被狗仔無故曝光死亡、老來得子……前些天,兜媽跟婆婆去市場買水果,正好碰到一家商販賣牛奶草莓,從營口進口的,價格也較合適。
  • 常見的34條「癌症謠言」:剩菜剩飯、隔夜菜致癌
    欺騙指數:★★★★★危害指數:★★★★★真相:方便麵不是健康食品,但不會致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表示,方便麵雖然算不上什麼健康食品,但關於它「有害」傳言也並不靠譜。欺騙指數:★★★★危害指數:★★★★真相:法律法規允許對蘋果進行打蠟處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院長姜微波教授介紹,給水果打蠟是國際上允許的保鮮方法,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地,水果打蠟都有成熟的工藝和法規。
  • 10款現磨拿鐵咖啡對比測評:哪款現磨咖啡更提神?「致癌」謠言靠譜麼?
    此外,10款現磨咖啡均檢出可疑致癌物丙烯醯胺,瑞幸、星巴克含量相對較高,但正常飲用仍在安全範圍之內。測試數據也證實「咖啡致癌」是一個謠言,消費者不必恐慌。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議,成年人每日咖啡因安全攝入量為≤400mg(單次攝入量不超過200mg),特別指出孕婦或哺乳期婦女≤200mg。  若密度按照1μg/mL計算,Costa(600mL)、星巴克(473mL)、麥當勞(580mL)三款所含咖啡因就可能已經超出單次建議攝入咖啡因的最高限量,值得消費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