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需要勇氣,更要有敢於探索的勇氣。從2014年6月份,宋睿帶領團隊創立羅計物流伊始,一直到現在,羅計物流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試錯不可避免,這是檢驗企業及其商業模式的「試金石」,創業試錯,本質上就是企業開疆拓土的一種檢驗。
有痛點就會有解決方案,可是誰能預測痛點不是偽痛點,正如宋睿所說:「一個人看到的痛點,不一定就是整個行業存在的痛點;解決了某一個痛點,不一定能解決行業的痛點。」
就物流行業來說,情況更是複雜。這也是羅計物流不斷在探索的原因。今年的4月份,羅計物流發出了一個大動作,切入整車物流經紀人模式,做最具規模的無車承運平臺。什麼是無車承運?經紀人模式能解決痛點嗎?
在建軍節之際,記者專訪了羅計物流創始人&CEO宋睿,看他是如何帶領羅計物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
Q-1、今年4月份,羅計改變了原來的航向,向現在的整車經紀人進軍。眾所周知,企業的戰略轉型並非易事,這裡面有什麼故事,羅計為何非轉不可?
宋睿:轉折要從去年羅計接的一筆訂單說起,雙十一期間,羅計物流與天貓國際達成合作,羅計每天為天貓國際備160輛貨車送貨。當時羅計平臺內註冊貨車司機數量有170萬之多,160輛車在羅計看來應該是小菜一碟。
然而,現實情況卻讓我捏了一把汗,對司機的掌控力並沒有意想中的那樣強硬。針對司機對訂單處理的隨意性這一情況,為了保險起見,羅計聯繫了十幾個信息部,通過信息部預備好160輛貨車,最終圓滿完成這項業務。
而在羅計當時的商業模式中,這些信息部(黃牛)屬於應該被「幹掉」的中間環節。這也是O2O模式最常用的套路,去中間化,打通信息透明通道,提高效率,為貨主節省成本,為司機爭取最大利益。
我突然明白,創業公司上來不要就想著幹掉誰,而是應該幫大家共贏,提高效率。之前諸如地推的反饋結果也證實,當時的模式不能繼續走下去。
Q-2、這起事件可以說是羅計物流重新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BD團隊反饋了什麼讓羅計開始定位到整車經紀人模式?
宋睿:之前羅計想做的事情是幫助貨主和司機搭建一個信息匹配平臺,讓貨主能輕鬆打到「貨車」,讓司機能快速攬到貨,減少空載率,提高運輸效率。
然而,在業務推進中,我覺得有點不對勁。
在一線戰鬥的地推人員反饋的結果有極其相同的一點:車輛不是問題,物流公司和司機最缺的、最想要的就是貨源。「雙十一事件」讓羅計團隊看清楚,信息部(黃牛)和車隊對於司機的管控能力遠超過線上平臺,如果不切入交易,幫助貨主找車這事,其實是個偽痛點。
解決一個痛點,不代表解決了行業最痛點。羅計團隊開始復盤貨運市場鏈條:貨主——網點——請車員——層層信息部——司機,特別是整車領域,貨物運輸層層轉包,承運商的尋源和管理能力極度缺乏,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每個環節都確實存在著痛點。
經過反覆測試,羅計物流把自己的產業鏈位置上移,從最底層的信息部和司機對接環節,上移到貨主與信息部的對接,針對整車領域,通過羅計經紀人做B2B的生意。
Q-3、 層層剝削似乎已經是物流行業一個存在已久的老毛病,除此之外,您認為整車領域還有何痛點?比如上遊貨主或三方企業,以及下遊信息部或司機,羅計能夠給他們什麼呢?
宋睿:以三方物流和電商企業舉例,它們在全國有無數的倉庫和網點,雖然擁有自己的自營車,但時常會出現外來調車需求,這個需求大概是1:9的比例。舉個例子,物流公司或車隊每有1輛自營車大約需要9輛外請車,因此每個網點都會配置外請車專員,全國就有大約幾十萬這樣的人,地方運力分散採購的人力成本極高。
同時,採購過程中的信息和價格呈非透明狀態,採購專員選擇對接的大多是具備熟人關係的貨車信息部,信息部之間將需求層層轉包,內部腐敗難以監管。比如一萬能籤下的單子,一般要上漲20%才能完成。況且大多數承包商不負責投保,貨物自身安全沒有保障。
另外,地方信息部和車隊對於一手貨源和縮短回款周期的需求也足夠痛。信息不透明導致他們無法拿到一手貨源,不能直接提供報價,只能給上級承運方提供回扣來獲得信息;更痛的在於大客戶回款周期慢,信息部需要提前墊付大量資金。如果大客戶要欠信息部錢的話,一欠就可能是三個月。一萬塊錢一單的生意,一天出10輛車就是十萬塊,一般信息部的資金運轉能力只能維持一個月出這樣一次車。
總結這些痛點,羅計決定從面向司機發布底端用車信息的「黑板」,轉型成為對接整車經紀人的第三方物流(3PL)公司,通過無車承運人模式將產品進行更新。
2016年4月,「羅計經紀人」產品正式上線。
Q-4、產品上線後,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說讓您感觸最深的是哪一點?戰略轉型就意味著否定之前的路子,心理上有沒有什麼難過的坎?還是說轉型之後,鬥志更加昂揚?
宋睿:羅計的探索不是走彎路,是創新必須付出的代價,是用網際網路提升傳統產業的探索。智慧物流的智慧在於實事求是,在於不斷試錯,要有包容、開放、共享的網際網路理念和社會環境,這樣才能提升傳統產業、真正實現供給側結構調整。
想明白未來的方向,我們馬上付諸行動。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片質疑和看衰。受到質疑是應該的,這沒有錯,我們不光是質疑了自己,甚至自己否定了自己。但裁員原因並不是外界懷疑的融資沒到位導致資金鍊斷裂,這點我們的資本方很清楚。對待被裁員工我們給予了最大限度補償。
我們當時大可以和同行他們一樣繼續燒錢去走這條走不通的路。他們做的比我們早,為招攬貨車司機所做的付出更多。他們只是不敢去改變而已。在我看來,摸索過程中得到的答案和預想不一樣的時候,就要儘快轉型,不管代價有多重,這是自己否定自己必然帶來的鎮痛。
發達國家的社會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為8%左右,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18%,相當於10萬億都用在了物流成本上。這個行業是需要被改進的,市場就在那裡,與發達國家物流成本相差的10%一定存在著解決辦法。
在最不安的日子裡,我從整車經紀人模式上看到了希望。還是貨運行業,還是對接平臺,從不同的角度切進去,看到的場景完全不同。
過去一年的方向雖然被否定,但這個過程中確實沉澱下來許多有實力的整車經紀人資源,他們有熟車並更擅長管理司機,比線上平臺擁有更大的粘性,更大的需求是貨。羅計的核心優勢則是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業務能力獲取貨源,可以把貨源信息快速地提供給貨運「經紀人」。並且實現7日結清運費,加速了經紀人方的資金運轉周期。
對於貨主,羅計將原來企業貨主下方的豎狀鏈條扁平化,貨主通過羅計經紀人平臺統一管理,集合競價。不再需要對接成百上千個供應商、車隊和信息部,可以找到時效快、運費低、質量更好的承運方,並可實現在途監控、線上結算,出現異常狀況由羅計物流先行賠付。
從4月無車承運人模式鋪開以來,羅計平臺內入駐了1000多名成熟經紀人,管理近10萬貨車,與德邦、華宇、順豐、天貓、樂視等幾十家企業客戶達成合作協議。
Q-5、最後,想問下宋總一個個人問題,作為85後的創業者,您這一路走來,在物流行業這樣一個深水領域打拼,有沒有什麼心得或者是經驗可以分享?
宋睿:這兩年多確實有一些體會,特別是在一次次的探索之後,我也會跟我們的團隊反覆說這些感受,梳理一下的話主要有以下幾點,希望能和眾多的老闆或者是創業者交流:
1、創業不要上來就想幹掉誰,要整合資源,尋求共贏。
2、創業最難的是知道自己過去錯了,但並不知道怎麼樣才對。
3、發現錯誤,立刻掉頭。別人質疑你不要緊,你相信自己對就好。
4、創業要找到真痛點,一個人的痛點不一定是整個行業的痛點。對標學習,找準定位。
5、不要迷信一個APP,就能改變某個行業問題。要提供好的服務,就一定要做重。
6、投資人給創業者壓力,要更好看的數字,其實有時候數字本身並沒有意義。能給社會創造價值,才有意義。
7、去年O2O有泡沫,靠燒錢融資並不能長久。
8、創業就是要創造價值,別想著輕鬆賺錢,好公司不會特別輕。
(原標題:宋睿復盤羅計物流:創業要找到真痛點_)
本文來源:海峽法治在線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