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家務篇

2020-12-12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東籬小野,ID:way_into_futur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篇文章講過人與物品的關係:扔掉這些東西,讓你的心情好上100倍。

之所以有這個問題的探討,是因為物品周圍一定是附著維護管理所需要的精力、時間和空間。

物品當然是圍繞著人而存在的,所以要保證留在你身邊的物品就應該是需要的、合適的和愉快的。

據統計,那些圍繞在你身邊的物品中,有大概50%的是忘卻物(連其存在都不知道、不記得了的物品),30%的是執念物(我們知道其存在,但是卻沒辦法丟棄或者處理的東西。是那種想扔,但是扔不掉的雜物),只有20%的物品是你現在正需要的東西。

忘卻物和執念物是內心所排斥的。

需要、合適、愉快的物品才是內心所期待的。

但是斷舍離不是禁慾式的克制物慾。

哪個季節就放哪個季節的東西,過了這個季節就馬上處理掉。

該買的就買,該扔的就扔。

這次談談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人和物品的關係。

一、摒棄收納,收納是家務的第一誤區

收納只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辛苦。

你滿懷欣喜地買好了收納箱,然後把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一股腦全部放到箱子裡。

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自此消失了,也慢慢被你遺忘了。

但是,你已經不知不覺開始囤積物品,直到有一天你發現,每個收納櫃都塞得滿滿的。

通過收納來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收納和那些亂七八糟的物品一樣,在耗費著時間、空間和精力。

二、家務要分散做

衣服要等放滿整個籃子才放進洗衣機嗎?

油膩膩的碗要等到堆滿水池才一起洗嗎?

垃圾袋每次都裝的滿滿地才丟掉嗎?

是不是覺得這些事情都集中做才合理,才高效呢?

可是工作已經很忙了,怎麼能擠出專門的時間做家務呢?

髒衣服沒及時清洗會讓汙垢越來越頑固。

集中清洗的衣物越多,曬衣服收衣服都會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

垃圾不及時扔掉就容易散發出難聞的臭味。

累積只會讓小工程變成大工程。

囤積的衣服還沒洗,中午的碗筷還沒刷,垃圾還沒扔。

這段時間心裡總會嘀咕著,還有些事情沒做。這樣你做其他事情都覺得不踏實。

所以每次洗完澡就立刻把衣服洗掉,每次吃完飯就立刻把碗筷刷掉,垃圾袋滿了就下樓扔掉。

然後踏踏實實地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這將會是一種享受。

家務活,講究的就是有了活及時完成。時間,講究的就是利用碎片時間。事情越少,收拾起來就越容易。

當雜物扔得亂七八糟、髒衣服成堆,未洗的碗筷積滿水槽進入我們視野時,想要收拾的勁頭已經殆盡。

每次都勉強自己去收拾家務,才會讓家務事做起來沉重無聊。難得的節假日就這樣被不情不願地消磨掉了。

周末就應該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外出旅行、做運動、讀幾本書、逛街購物等。

假如把平時做不了的家務「放到周末集中做」,負擔就會陡然加重。

分散家務的方式就是把該收拾的地方,不拖延,立刻收拾乾淨。

家務應該是日常活動,不分周末還是平時。

三、物品的集中式管理

比如電池,在家中很多設備都能用的上電池,如果每個地方都放的話,就會來回找,但找不到。

因此最好是指定一個唯一存放電池的地方。

同樣的,囤的廁紙和紙巾可以放一起。

洗漱用品,毛巾牙刷和牙膏可以放一起。

文具類,紙和筆,透明膠等可以放一起。

這種集中式的管理,讓每次需要東西的時候都很方便。而且不會造成物品冗餘,因為每次拉開抽屜或者打開柜子的時候,都有一種一覽全局的感覺。

所有相關的東西都展示在你眼前,存貨不會冗餘,也能夠在庫存不足的時候及時購置。

四、一開始的小麻煩會換來以後的大省事

買東西附帶的袋子或者箱子,順手就要立刻處理掉,只留下東西本身,然後按類別放到應該放的地方去。

買回來的面巾紙,就直接把外包裝拿掉,然後把小包紙巾疊好放在柜子裡,以後每次拿就都很方便。

五、廚房分類法則

廚房物品的擺放也需要分類,可分為三類:食材、碗具和廚具。

按區域擺放,當你收拾或者拿取的時候就能夠輕易找到。

我本人更喜歡的一種境界:就是對自家廚房的每個碗、每隻杯子都懷有感情。

把餐具擺放在櫥櫃中,要想商店裡的商品一樣。每個商品直接要留有合適的間距,這樣看起來美觀,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要實現隨用隨拿的便利性,關鍵是儘量不疊放餐具。

六、告別沒衣服穿的問題

衣櫃總是滿滿的,喜歡的不喜歡的,當季的不當季的衣服塞滿了整個衣櫃。

當自己不怎麼願意穿某件衣服的時候,就是處理掉這件衣服的時候。

把舊衣服處理掉後,再買入新衣服。

衣服總量要控制好,告訴自己,淘汰一件,才能再買一件,這樣也能時刻保持衣櫃的新鮮感。

平時收納衣服的時候,要分類:

小一點的衣服就自然疊放,分類放置,長袖,短袖,短褲,長褲;

大一點的衣服就直接掛在衣櫃裡;

內衣、襪子則可放分類在無蓋的框子裡,讓其自然的散落在框中。

七、桌面上放置的東西僅限正在使用的東西

家裡的很多檯面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地板上、桌面上、櫥櫃頂部、沙發上、廚房灶臺上、洗漱臺上等。

把雜物擱在這些檯面上的一瞬間,就是雜物開始繁殖的時刻。

放一個東西,就會出現第二個東西,然後是第三個……我們的腦海中不自覺地就會自我辯護,放在這兒也沒關係。

如果櫥櫃前堆滿了雜物,連門都打不開,也就是說這個櫥櫃裡面裝了很久不用的無用之物,那麼,這樣的櫥櫃出現一個丟一個!

同樣,如果沙發被各種各樣的雜物佔領,誰也坐不了沙發。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應該放置一個實用的收納箱。

相關焦點

  • 主婦的斷舍離,收納井井有條,孩子與家務兩不誤
    首先普及下神馬是斷舍離?「斷舍離」是日本人提出並且現在非常流行的現代家居整理方法。斷=對於那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不買、不收;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遠離物質的誘惑,放棄對物品的執著,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 山下英子「斷舍離」技巧:分散家務處理法則,幫你輕鬆整理家務
    你是家務集中處理派?還是量化分散處理派?大家覺得把家務集中處理,效率更高,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節約金錢。但其實,山下英子提倡家務量化分散處理,家務活兒要循序漸進,即便瑣碎也要及時處理。此時,你所謂的節約時間非但不成立,還會增加家務的難度。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 山下英子「斷舍離」技巧:分散家務處理法則,幫你輕鬆整理家務!
    大家覺得把家務集中處理,效率更高,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節約金錢。但其實,山下英子提倡家務量化分散處理,家務活兒要循序漸進,即便瑣碎也要及時處理。在山下英子看來,「家務的集中處理表面上看起來很合理,但是相應的,意味著需要佔用你一段較長的集中時間……家務如果一直堆積,最後,小事就堆積成了大事,反而變得不容易解決。」下面,咱們來說說家務集中處理會帶來哪些弊端呢?
  • 每天花大部分時間整理家務的主婦,教你50招,不再受家務困擾
    購物節打折時囤的紙巾糧油,捨不得扔的商品精美的包裝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正一點一點侵佔你的空間,在你做家務時增加你的工作量。8、破損的舊皮帶9、超過一年沒有再用過穿過的圍巾手套等10、用過的鞋套雜物篇
  • 為什麼要「斷舍離」,「斷舍離」的生活有多美好?
    近幾年,「斷舍離」突然成為了一種新的潮流,甚至成為了很多人的口頭禪,其實「斷舍離」這個概念最早是在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所著的《斷舍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這個概念從提出至今已經顛覆了百萬人的生活方式。或許你曾經嘗試過,但是卻一直沒有成功,那麼百萬人追捧的「斷舍離」到底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呢?
  • 斷舍離:斷舍離是來提升生活幸福感,所以別讓形式替代想要的舒適
    我們聊斷舍離很久了,相信你也開始了行動。對家中的物品不斷的清理,讓自己的家變得更加簡單有品質。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走入誤區,以為斷舍離就是扔東西。把所有沒用的東西扔掉就好了,讓家中儘量沒有東西,生活開始處處不方便,因此還與家人產生了矛盾,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 踐行斷舍離哲學,讓生活怡然自得
    斷舍離並不是簡單的一套方法,教授大家去清理居家生活空間的雜物,斷舍離確實是一門生活的哲學,斷舍離並不需要你花時間費精力的去做家務勞動,而是讓你教你一種充滿「愉快感」的居所保養方法、讓人生獲得自在·自由的護理工具。
  • 日本主婦:斷舍離不是扔東西
    日本主婦:斷舍離不是扔東西很多讀者一提起「斷舍離」,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在家裡面「扔東西」。這樣的收納整理觀念,其實是對斷舍離的誤導。斷舍離一詞,剛開始的時候是從日本主婦界流行起來的,經過日本著名的收納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整理,最終形成《斷舍離》這部著作。從而,在理論上形成支撐,讓日常的家居整理更有邏輯。因此,對於日本主婦而言,斷舍離並不僅僅是扔東西。
  • 如何才能對物慾斷舍離呢?
    斷舍離,用16字來簡單概括斷舍離的真意就是,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斷舍離,就是扔東西,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斷舍離分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進行「物品的斷舍離」和「觀念的斷舍離」。只有兩者同步,家務清理工作順利進行,思維方式也逐步更新,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 日本主婦:高階的「斷舍離」,從清理內心需求開始
    眾所周知,「斷舍離」一詞,最先起源於日本。在這樣一群擅長整理家務的日本主婦手裡面,通過對房間斷舍離式的整理,從而實現品質舒適的家居生活。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遠非「扔東西」,清理物品,學會刪除,這麼簡單。
  • 《斷舍離》有益
    妹送我一本《斷舍離》。此書有益,很吸引我,邊看就開始行動了。斷舍離的精髓就是:精簡物品,把不喜歡、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我把床底下的紙箱拖出來,統統扔掉了。裝古箏的紙箱最大,它們做工精細,我一直保存著。放在床底下不佔地方,說不定哪天還能用得上,或者攢多了賣點小錢兒。就是這種心理作祟。
  • 陳數推薦的《斷舍離》:斷舍離不是單純地扔,而是會奢侈地愛自己
    「斷舍離」的熱潮,從興起到現在,已經好幾年了,這個理念的創始人,是日本著名的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這段時間裡,山下英子不斷舉行「斷舍離」講座,為許多人繁忙、雜亂的獨生生活提供了啟發。她的代表作《斷舍離》也常年佔據暢銷書熱門榜單的位置,累積銷量已超400萬冊。
  • 斷舍離:如何脫離雜亂的生活?牢記這三點,還你一個清爽的人生!
    但是斷舍離是不是就是需要無腦的扔呢,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的山下英子早已仔細地闡述了它的概念:「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整理術」;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人生處處斷舍離,如何精準地實行斷舍離,山下英子已經給出了不可忽視的解決方案。
  • 也說「斷舍離」,聊聊自己的個人看法
    很多人都在說斷舍離。在網上簡單搜索,就能找到若干有關斷舍離的文章。斷舍離,當前成為了很多國人推崇的理念,倍受現代人追捧。但斷舍離真的好嗎?在我看來,很多人追崇的理念,未必就正確。就好比人們之前迷信的「酸鹼體質論」,不就是毫無科學依據的騙局嗎?斷舍離,在我看來其實並不好。一提到斷舍離,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扔東西。
  • 家務之道|見止園
    「真希望我家男人能過來看看,每次我讓他做點家務,他就會罵我:『這個壞娘們,又讓我做家務了。』」大姐的話,有那麼一刻曾令我心嚮往之:原來男人真的是可以不用做家務的,我以為那只是傳說。不過事後又暗暗自責:怎能生出如此非分之想?!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朱子家訓》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可見做家務可修身、齊家。
  • 陳數推薦《斷舍離》:想要活得更幸福,就要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
    而斷舍離,這個概念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在嘈雜繁多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真正離不開的東西。在生活中首先要做到物品的斷舍離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曾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
  • 眾多名人力推的《斷舍離》:想要活得更幸福,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
    眾多名人力推的《斷舍離》:想要活得更幸福,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因為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那時,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
  • 這位日本富婆說,老公是自己斷舍離清單的第一名
    松田裕美說,在那最忙碌的四年裡,丈夫不僅不支持她的事業,也從不幫忙做家務和帶孩子,於是松田裕美選擇了離婚。她談及自己離婚時的感受:「我斷舍離了我老公,他是我最不需要的東西。」43歲離婚成為單親媽媽,松田裕美沒有陷入人生低谷,反而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 做不好「斷舍離」,衣櫃再大也是徒勞,完美收納法看這篇
    其實並不是,做不好「斷舍離」,衣櫃再大也是徒勞,完美收納法還是要看這篇,跟著小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當家裡的衣櫃不能滿足日常的儲物需求時,我們就要開始必要的斷舍離了,有效對衣物進行合理的空間分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衣物多,空間卻不夠放」的難題。
  • 運用斷舍離思維,重塑怡然自得的美好人生
    我們,需要做一次斷舍離了。 「斷舍離」這個詞彙,來自日本的山下英子。斷舍離不僅僅是家居整理術,對於工作、人際交往也有指導意義。相比整理技能,其實山下老師更注重道的層面,她倡導通過身心修行,在雜物上做減法,在心靈上做加法,引導讀者立足當下,積極進行身體和外界環境的流動交換,促進新陳代謝。《斷舍離》是山下老師具體介紹斷舍離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