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
降價的副作用
周中,去JZ轉了轉。
不用我多說,大家對於JZ的市場也是很清楚的。連續幾年瘋狂賣地之後,現在不論哪個片區都是供遠遠大於求。雖然有不能降價的嚴令,但實際上暗折、高額返傭情況比比皆是。
什麼也別扯了,活下去。
在這樣的市場中,老王第三次去看了SH示範區一個標杆項目。當年這個靠著渠道商一車車拉進top10的樓盤,現在冷清了許多。明面上,價格比去年降了1000多元,但實際上遠遠不止。
沒有執著去探價格的底,而是關注了兩張建材公示牌。一塊是去年的,上面標註著TOTO、立邦、方太等我起碼還知道的品牌。一塊是今年的,只標註了地板、瓷磚、乳膠漆等基礎建材,除了多樂士以外,沒有一個牌子是老王所熟悉的。
連好品牌入門檔的建材都用不起了,這降價之後,質量的降標,又有多少人會注意呢?
當然,買了垃圾裝修的房子,還不是最慘的。許多在土建層面存在質量缺陷的房子,更讓人慾哭無淚。
在這樣的市場中,你撿便宜,真敢閉眼嗎?
| PART 2 |
無人工地背後不敢想的隱患
看完老標杆,老王又去看了一個剛開不久的新樓盤。在進大門之前,老王看了一會兒工地。發現有幾棟樓十分精準的起到了預售標準層,但在上午11時左右,工地上看不到什麼人。
突然想起了秀蘭業主們集體維權的場景。
雖然秀蘭這種極端案例近幾年很少有了,但是在預售制下,誰遇上那個萬一都可能把半輩子折進去。
其實不光是JZ,青島很多區域都是如此。營銷中心裡,房價還是鐵板一塊,沒有任何鬆動的跡象。但是朋友圈裡,置業顧問們就如同瘋了似的,低價房、低首付什麼誘人的條件都給出來了,看得讓置業小白們心動,讓業內人心慌。
哪些是便宜,哪些是坑呢?老王覺得值得總結一下。
| PART 3 |
樓市撿漏的六看原則
第一,看品牌。不是說大品牌就一定值得信賴。我們要看房企品牌的財務報表如何,有沒有風險;在外地,特別是房企總部近期有沒有黑天鵝或者維權潮;最近幾年擴張模式是否健康。一般來說,央企、國企更值得信賴,起碼不至於爛尾。
第二,看勢頭。一個長時間賣不動的大盤,突然降價,最好不要買,因為收了你的房款他不知道要去堵什麼窟窿;如果是紅盤因為到了尾盤期或者回款節點降價,那可能真是個便宜;
第三,看數量。如果是所有房源都降價,那是開發商慌不擇路要逃命了,如果都能賣出去船還沉不了,就怕降價後賣不了幾套,你搶著上船了,最後和開發商一起沉了……正常樓盤的特價房,數量不會太多,開發商回籠一部分資金後,還會迅速調回原價,這個時候果斷搶到特惠房的人當然就賺了;
第四,看價格。很多人認為房子優惠越多越好,價格越低越好,錯!開發商不是慈善家,如果無底線的降價,往往也代表著品質無底線的降低。所以,品質開發商,也會有優惠活動,但是優惠是有底線的,打完折的價格依然不是區域內最低,但確是區域內最值得買的房子;
第五,看網籤狀態。極少數開發商把抵押、查封的房源,通過非正規渠道銷售忽悠購房者,這種便宜能撿嗎?
第六,看品質。毛坯降價比精裝降價更值得我們關注,再就是我們一定要去看看施工工地。如果開發商降價,建築商又是我們不熟悉的的陌生建築商,那麼這房子的質量很難保障。相反,如果是央企或者是本地知名總包建的房子,就是開發商壓縮成本,施工方也會自己畫出品質底線的。
總結一句話:撿便宜,一定是建立在你十分熟悉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