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兒防老」能指望上嗎?老人:老了才知道這幾樣最可靠!

2020-12-21 三個老頭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農村「養兒防老」能指望上嗎?老人:老了才知道這幾樣最可靠!

我們國家一直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國家人口也是農村人居多,甚至到目前農村人口依然佔據著很大的比例。而農村人也一直以來都是從事農業種植為主。在以前農業生產技術也很落後,從事農業種植生產主要也是依靠人們的勞力。而勞力也主要來自比男人的體力。所以男性也就佔據著重要的優勢,而且以前也一直是一個男系社會體系。長久以來,上至國家徵戰需要也需要男性人口,下至平民老百姓家庭農作,更是少不了男孩。

男性人口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正因為如此。對於農民家庭來說,普遍都有著「重男輕女」的傳統。而且以前在農民家庭來說,家裡沒有兒子也就意味著將來的日子,也沒了希望。而且在農村有句老話「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甚至就連將來養老送終都是個問題。所以,以前在每個農村家庭都有著「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

而且這種思想在8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約束下,更為嚴重。每個家庭都希望能生個兒子。可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到如今很多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一樣能做,女人一樣也可以在經濟上獨立。而且農業生產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在農村從事農業種植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力。那麼現在,農村「養兒防老」的還能指望上嗎?老人說,等到老了才知道,原來這幾樣才是最可靠的!

1、自己的老伴最可靠。

現在很多農村老人的思想也慢慢地看開了,自己老了以後,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了。核心生活重心也大都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了。再加上現在年輕人身上的擔子很很重,生活上工作上的壓力也很大,也沒有多少精力和時間來照顧自己到自己的父母。孩子成家後,如果有點孝心的一年回來幾次看望一下自己。沒有沒那份孝心的,可能都會不聞不問。所以說,老了以後才知道,如果自己的老伴還健在的話。自己的老伴才最可靠。

2、手上有錢最可靠。

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老了以後,失去了勞動和賺錢的能力,沒有了經濟來源才是最擔心害怕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農村人,年紀大了後花錢都很省的原因。因為會想著多攢點錢,留著以後老了花。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是最讓農村人頭痛的一件事。不能賺錢了,還得伸手向子女要。如果子女有孝心的話,不用伸手去要就會給你些錢花。如果子女自己都過得不好,那更是一分錢都不會給。所以說,老了後才知道,自己手上有錢的話,才是最可靠的。

3、身體健康最可靠。

對於農村人來說,到了自己老了以後才知道,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好的願望。對於農村人來說,年輕的時候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窮盡一生,幫他們娶老婆、買房買車。也沒什麼心思來考慮自己養老的問題。等自己真的老了以後,就希望的就是自己身體健康,無論是對子女還是對自己都是一樣。現在隨便一點小感冒,都不敢隨便進醫院。只要進了醫院,就連一點小感冒沒個幾百塊錢都打不住。所以說,老了後才知道,身體健康才是最可靠的。

所以說,現在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以前很多傳統思想以及人們的觀念也會發生改變,很多也慢慢的開始不適用於現代。就連「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的思想也不例外。到底「養兒防老」還能不能指望得上,到底哪些才是最「靠得住」的,相信只有現在老人自己心裡才明白。大家說呢?

對於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養兒防老」能指望上嗎?老人:老了才知道這幾樣最可靠!】對此大家又有何看法呢?你認為「養兒防老」能指望上嗎?你認為上面這幾點才是最可靠的嗎?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留言!

《三個老頭》鄉村欄目,原創文章,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當你老了,和你最親的人是誰,能去指望誰?
    當你老了,你最想要的是?當你老了,和你最親的人是誰,能去指望誰? 當你老了,指望兒女養老不靠譜。 「養兒防老」是最傳統的做法,為老一輩奉行並傳承。然而,父母晚年真的能指望兒女養老嗎?
  • 養兒防老、以房養老都過時了!它才是當下中國人最佳的養老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在以前的中國,老人們都十分的重男輕女,即便是到了今日,也依舊有很多家人,延續著這種重男輕女的惡習。這樣的想法,除了受封建思想的影響,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養兒防老。在中國人的思想中,父母老了之後,兒子要負責給父母養老,所以很多人為了能夠讓自己老有所養,才會產生重男輕女的思想。
  • 獨居老人的悲哀,靠敲盆獲救。「養兒防老」已經不存在了嗎
    今日在安徽蚌埠一名獨居老伯在家中陽臺上摔倒,靠敲盆引起鄰居注意而獲救。經過家屬允許,救援人員破門進入。老人稱自己已多日未進食,民警發現廚房裡的飯菜已發黴生蟲。據了解,家屬已近20天沒來看望。看到這則新聞,真的令人唏噓不已。
  • 「都說養兒防老,老了才明白兒子和女兒的區別」3位老人現身說法
    正說著話,隔壁大伯母就過來了:「怎麼這一個還是個丫頭?養好身子爭取第三胎生個兒子這樣才好哇。」轉過頭就跟其他親戚交頭接耳,說自己兒子多麼有本事,現在在歐洲做什麼什麼,我們都習以為常,表嫂卻臉色通紅。隔壁大娘,今年六十多了,過來看孩子,聽到大伯母的話就跟表嫂說:「女兒多才是福,我自己3個女兒,年輕時候也經常被婆婆和街坊鄰居看不起,現在你看我3個女兒哪個不是經常過來看我,每天家裡都熱鬧得不行,兩天這個來,兩天那個過來,過不來也要買一堆吃的穿的,我們老兩口又不用帶孫子,也沒有婆媳矛盾,偶爾帶帶外甥外甥女,出去旅旅遊、跳跳廣場舞,覺得這日子挺好。」
  • 我就請了7天假」:養兒防老,是一場騙局!
    說起老人自殺,慄子姐就想到曾經看過的《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這是武大教授劉燕舞和他的同事們,在6年間走訪湖北、山東、江蘇、等11個省份的40多個村莊,研究出的農村老人自殺群像。老人聽後隨後自殺,兒子趕在一周內辦完喪事,回城繼續打工。為什麼這種極端的惡性事件,在農村老人身上不斷發生呢?根據劉燕舞的統計,農村老人自殺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難,其次是擺脫疾病的痛苦,最後是情感問題,要減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就要解決三個問題:不餓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 養兒防老,真的成了最大的謊言?
    就如一位網友說的: 養兒防老已經成了世界上最愚蠢的事,中國父母太「無私」,把孩子培養的有出息,孩子遠赴異鄉,遠赴異國,一年甚至幾年才能見一面,孩子成家卻還要繼續為他們操心。
  • 還指望養兒防老?這3樣東西比兒女更靠得住,越早知道越好
    大家都說養兒是為了防老,然而等到真的老了之後才發現,其實養兒並不防老,因為對於現在的很多老年人來說,為了孩子努力打拼了一輩子,到了最後,孩子在遠方,剩下的只是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住在隔壁的王大爺今年80歲了,老伴去世之後,一直一個人生活。
  • 人老了,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兒女,而是這三樣東西,別等老了才知道
    人老了,最大的幸福是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中國人有句俗話「養兒防老」,自己老了的時候,就要靠兒女照顧。尊老愛幼也是我們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外國人很少有子女贍養父母的,他們老了基本靠自己或者國家的養老機構。兒女不孝,晚年生活真的十分難受。
  • 農村老人養老,一個月多少錢才夠用?有10萬存款夠老人養老嗎?
    摘要:在農村,老人養老一個月多少錢才夠用?有10萬存款夠老人養老嗎?文/農夫也瘋狂在過去,老輩人的思想都是養兒防老,並且很多的人都認為「多子多福」,多生幾個兒子,這樣到了晚年以後就不用為養老問題而發愁了。在以前確實是這樣,農村的老人年紀大了,就會和子女住在一起,身體還硬朗的可以幫著照看一下孫子,順便給幫忙做一些輕鬆點的家務活。
  • 農村這幾個老物件,見過用過的人都老了,你還記得怎麼用嗎?
    小時候在農村孩子的樂趣很簡單,某種農忙的工具都可以作為我們玩耍的玩具,當然幹農活還是很累的,幹農活的時候會想著如何偷懶,當時感覺很苦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快樂的。以前農村的老物件有很多,現在大多都消失了,看自己還記的幾樣,有幾樣自己用過。
  • 這4種「新型養老」方式目前最火,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兒女
    從古至今,「養兒防老」這種養老理念,就一直在我國這麼流傳和「傳承」著,即便是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養兒防老」這種傳統養老習俗,在我們的廣大農村還依然很普遍。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就發現,現如今的「養兒防老」,好像更多的已經成為了一種「笑話」,並且現在的網絡和電視上面,也會時不時的傳出一些「不孝子不養老人了」等等這些新聞,說白了就是現在「養兒防老」已經靠不住了。
  • 2017.01:老年人「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因素分析(王一笑)
    研究發現:對「養兒防老」觀點持贊同態度的老年人仍佔主體。人口特徵層面上,相較於城市老年人,農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觀點;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更傾向於同意此觀點。家庭層面上,家庭規模越大,越傾向於同意此觀點。社會經濟特徵層面上,擁有更多住房、養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傾向於同意此觀點。
  • 農村發放養老金,上漲到多少農民才滿意,聽聽老農怎麼說
    在農村地區來說,消費水平比較低,一個月有600元就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現在農村老人每個月只有100元左右,生活方面還有很大的壓力,如果養老金能漲到600元,農民也就很知足,解決了他們的養老問題。農民一輩子過得很辛苦,平時靠種地收入不高,掙的錢也花在了孩子教育、結婚、買房子等事情上,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後半生考慮過。
  • 真相面前很多老人失望了
    不少老人表示,年輕的時候拼了老命想要生個兒子。當初的想法就是「養兒防老」,而閨女,出嫁後就成了人家的人,養老自然是指望不上的。可眼下,當初那些拼命想要生兒子的夫妻很多都到了六十以上的年紀。 那麼,人到晚年,兒子和女兒到底誰更靠得住呢?按理說應該是兒子,可事實卻正相反,不少老人也親自承認,養老女婿要比兒子強很多。
  • 勵志薦讀:世界上,唯有靠自己才最可靠!
    勵志薦讀:世界上,唯有靠自己才最可靠!   這個世界上,   你要清楚,   除了你自己可靠,   你又能指望誰?誰又能幫助你?
  • 老了也不指望你養:父母這句話的深層含義,無非就是這三種心態
    在老人的心裡能不麻煩子女的,儘量都不會麻煩他們,現在兒女都已經成家立業,各方面壓力都很大,而在兒女的心裡永遠都是把自己的這個小家庭放在首要位置。如果兒媳婦和女婿都挺好,日子還可以算得上幸福,相反,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
  • 老人言:「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都是好命,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老人言:「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都是好命,你知道什麼意思嗎在鄉村裡,每一個老人都會說上一大堆日子各方面的俗話,這些俗話包含了天氣、日常日子、耕作等方方面面,似乎這也是鄉村特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民間俗話了,從其字面意思來了解就是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思特點、特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思與特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今後的成就和功業。可以說這句鄉村俗話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思開展的一般規則。
  • 人到晚年才明白,真正靠得住的,只有這3樣……
    老話說的好,都說養兒防老。但現在看來,兒女上有老,下有小,夾在中間吃不消。等著讓他們養老,還真難指望上。 養兒防老如今成了養老防兒,防兒什麼?防兒啃老。 養兒既然難防老 那這老三樣就很重要 從長遠來說,除了提高二孩率,就是要解決掉房子、醫療、教育「這三座大山。這不是咱們中老年人所能左右的。
  • 上海78歲獨居老人家中死亡多日,細節曝光:醒醒吧,什麼養兒防老
    就在上周,安徽蚌埠一小區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只不過那位老人更幸運一點。當時,有人聽見陣陣「哐當哐當」的敲擊聲。循聲找去,發現一戶人家的陽臺上,一位赤身裸體的老人躺在地上,吃力地敲打著臉盆。原來,這名獨居老人4天前在家中不小心摔倒,靠敲盆引起別人的注意。
  • 農村哪一類老人過得最幸福?從村裡一個老人的遭遇談什麼是幸福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農村有退休工資的老人並不多,這人老了,有退休工資豈不是美事一件?為什麼就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呢?這真是咄咄怪事。黑嫂聽人議論時,心裡無數次說過這個老人不如沒有退休工資,原因很簡單,老人兒子去世後,還有孫子,老人兒媳婦也並沒有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