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防老,老了才明白兒子和女兒的區別」3位老人現身說法

2020-12-13 腦洞育兒經

古代生孩子,都是母憑子貴,生一個兒子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就水漲船高,然而隨著發展,這種觀念卻流傳至今,許多人還是拼了命地要生兒子,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婆婆和丈夫嫌棄沒有給家裡剩下傳宗接代的人。

現如今,雖然大多數人改變了封建思想,但是「養兒防老」這個觀點還是強烈存在著。

養兒子好還是養女兒好?

前段時間回家,表嫂二胎又生了個女兒,我和家人都替她高興,雖然沒有兒子,但是女兒貼心啊,而且還不會像破小子那樣鬧騰。

我們都在跟嫂子說,以後出門逛街兩個小丫頭陪著別提多熱鬧,長大有出息了,一個帶你出去吃好吃的買好玩的,一個帶你出去旅遊,幸福日子馬上就來了。

正說著話,隔壁大伯母就過來了:「怎麼這一個還是個丫頭?養好身子爭取第三胎生個兒子這樣才好哇。」轉過頭就跟其他親戚交頭接耳,說自己兒子多麼有本事,現在在歐洲做什麼什麼,我們都習以為常,表嫂卻臉色通紅。

大伯母生了一個兒子後就不能生了,家裡就這一根獨苗,我小時候因為家裡我一個女孩兒,大伯母就拐著彎各種嘲笑:「養個女兒有啥用,大了還不是要嫁人?養了也白養!看我兒子怎麼怎麼。」父親要面子,聽了很不是滋味兒,後來就生了弟弟,大伯母也消停了。

隔壁大娘,今年六十多了,過來看孩子,聽到大伯母的話就跟表嫂說:「女兒多才是福,我自己3個女兒,年輕時候也經常被婆婆和街坊鄰居看不起,現在你看我3個女兒哪個不是經常過來看我,每天家裡都熱鬧得不行,兩天這個來,兩天那個過來,過不來也要買一堆吃的穿的,我們老兩口又不用帶孫子,也沒有婆媳矛盾,偶爾帶帶外甥外甥女,出去旅旅遊、跳跳廣場舞,覺得這日子挺好。」

另一個親戚也跟著說:「女兒不用壓力那麼大,兒子還得給他買房買車娶媳婦兒,攢了一輩子錢,兒媳婦好說話孝順了還好,不孝順那就是一場空,天天勾心鬥角就累得慌!」

「都說養兒防老,老了才知道兒子和女兒的區別」3位老人現身說法

陳大娘:養兒防老,其實是給兒子全家當保姆

陳大娘兩個兒子,和我們家的關係還不錯,經常有什麼事情都會和我媽說道說道。

陳大娘是個非常勤儉節約的人,年輕時候非常能幹,即使賺得多也都省著花,因為有兩個兒子,要攢著錢給兒子們買房買車娶媳婦兒,好不容易兩個兒子都成家了,兒媳婦卻天天拐著彎的刁難,人家都是婆婆為難兒媳婦,在老實的陳大娘這裡卻是反著來。

陳大娘跟陳大爺因為所有積蓄都給兩個兒子娶媳婦兒買房了,所以兩人只有兩個兒子家來回住,平時摩擦、受欺負是在所難免的。

陳大娘每次說起來都兩眼含淚,她說自己就在廚房切個菜,兒媳婦就跟兒子告狀自己聲音大,用洗衣機洗個衣服,兒媳婦就告狀嫌自己洗得多弄哪兒都是水,諸如這樣的小事不斷,兒子也漸漸對陳大娘不滿,每天回來都是冷著臉。

陳大娘每天帶著兩家的孩子們,還要兩個家來回跑做飯、打掃衛生,累的腰間盤突出,每天疼得不行,兒子兒媳卻不管不顧,還對自己臥氣指使,陳大爺也是每天唉聲嘆氣。

李奶奶:我不指望養兒防老,只求給我留點養老錢

李奶奶就一個兒子,對兒子也是嬌生慣養,什麼事情都替兒子操心,好不容易大學畢業找到工作,李奶奶覺得老兩口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誰知道兒子找工作三天兩頭換,自己生活都顧不住,李奶奶心疼得不行,就給兒子錢讓兒子別累著自己,給錢這種事有一次就有無數次。

好不容易結了婚成了家,現在李奶奶每天帶著孫子自己的退休金都不夠用,孫子要報興趣班、要買書、學習資料、家裡吃的用地,剛開始兒子還多少給點錢,後來直接給李奶奶說手頭緊,還要還房貸、車貸,說是就當借的,口頭說是借,這麼幾年了從來沒有還過,也再沒給過老兩口錢。

養兒防老,養不好就變成了啃老。

劉大娘:養兒防老,要看兒媳婦好不好

劉大娘兒子小時候就是那種調皮搗蛋的,不叫從來都不知道著家,對老兩口也從來沒關心過。

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逢年過節微信發個紅包,過年了就在家待幾天,要說不孝順吧也孝順,要說孝順吧也說不上來,劉大娘當時就擔心老兩口以後可怎麼辦。

如今兒子成家了,媳婦兒雖然是外地的,但是對老兩口那是好的沒話說,平時在家家務活幫著幹,做飯了會問問老兩口想吃什麼,愛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兒媳婦記得清清楚楚,經常買好吃的也不忘給老兩口帶,出去逛街回來總要帶個禮物給老兩口,換季衣服也早早買來,有時候兒子對老兩口態度稍微橫點就會遭來兒媳婦訓斥和白眼,簡直是親女兒一般。

劉大娘老兩口有個頭疼腦熱的,兒媳婦比兒子還著急,催著兒子趕快帶醫院看看。劉大娘說:「看著別人家婆媳矛盾重重,兒子不管不顧,雖然兒子有點橫,但是自己夠幸福了,都說養兒防老,真的要看看兒媳婦好不好。」

丸子有話說

養兒子和養女兒其實各有各的缺點,生活中孝順的兒子也不少,不孝順的女兒也不少,都是親生的,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最後要看自己怎麼「渡」。

【今日話題】你們覺得養兒防老還是養女防老?

相關焦點

  • 農村「養兒防老」能指望上嗎?老人:老了才知道這幾樣最可靠!
    每個家庭都希望能生個兒子。可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到如今很多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一樣能做,女人一樣也可以在經濟上獨立。而且農業生產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在農村從事農業種植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力。那麼現在,農村「養兒防老」的還能指望上嗎?老人說,等到老了才知道,原來這幾樣才是最可靠的!1、自己的老伴最可靠。
  • 養兒子和養女兒相比較,哪個未來更享福?這些事別等你老了才明白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眼裡,還是會覺得不管怎樣,一定要生個兒子,因為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深深植入這些人的內心。但是不管兒子還是女兒,將來父母老了他們都是有義務贍養的,只是哪個更貼心、哪個更能讓自己享福罷了,這個問題要等到老了才知道,家長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
  • 養兒防老、以房養老都過時了!它才是當下中國人最佳的養老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在以前的中國,老人們都十分的重男輕女,即便是到了今日,也依舊有很多家人,延續著這種重男輕女的惡習。這樣的想法,除了受封建思想的影響,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養兒防老。在中國人的思想中,父母老了之後,兒子要負責給父母養老,所以很多人為了能夠讓自己老有所養,才會產生重男輕女的思想。
  • 人到晚年,到底兒子和女兒誰更靠得住?真相面前很多老人失望了
    不少老人表示,年輕的時候拼了老命想要生個兒子。當初的想法就是「養兒防老」,而閨女,出嫁後就成了人家的人,養老自然是指望不上的。可眼下,當初那些拼命想要生兒子的夫妻很多都到了六十以上的年紀。 那麼,人到晚年,兒子和女兒到底誰更靠得住呢?按理說應該是兒子,可事實卻正相反,不少老人也親自承認,養老女婿要比兒子強很多。
  • 家有兩個女兒,寶爸是什麼的心情?三位男士現身說法很扎心
    雖然她再三強調過,沒有生三胎的打算,而且就算要生三胎,也不會是現在,可還一直有人說個不停。就連去給二寶上戶口的時候,工作人員都表示很可惜,還是個女兒。這就讓人想不通了,家有兩個女兒真的那麼不堪?對此,有老人說,無論是男是女,都是媽媽的孩子,她都不會介意。但男人不一樣,如果男人沒有兒子的話,會一輩子抬不起頭,也會被人瞧不起。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2位68歲老人自述:「人到了晚年之後,錢應該放在哪裡最安全?是給兒子還是給女兒?這兩個人之間哪個最靠譜?」但其實,到了晚年之後,錢自己拿著最安全,因為,自己拿著就不用伸手問子女拿,想幹嘛就幹嘛,也不用擔心感冒生病的時候沒有錢治病。
  • 父母把3套房子都留給了兒子,卻讓女兒養老,父母這樣做太讓人心寒!
    還有,老百姓常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命根子「,很多子女多的老人,在對待子女方面總是偏向小兒子,孩子小的時候,無論有什麼好吃的都給小兒子,在老人老的時候,也都是把所有的財產,包括房產和金錢都留給了小兒子,大兒子或者女兒什麼都沒有,還要求所有的子女對老人一樣孝順,養老費均攤,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失和,還有子女少的老人,甚至把所有的家產都給了兒子,嫁出去的女兒毛都沒有,等老了沒有了經濟來源的時候
  • 「我65歲,拆遷3套房都給了兒子」,女兒:「媽,以後養老別指望我」
    老一輩的舊思想都是養兒防老,兒子在家庭裡佔重要地位,之所以拆遷3套房子都給了兒子,因為兒子學歷不高經濟條件也一般,張奶奶心疼兒子更指望孫子延續香火。專家說用國產器材做手術一共只要幾萬塊錢,但是效果不如進口的好,不過進口器材加上手術費要二十多萬。張奶奶尋思著反正自己有兩個孩子,經濟條件都不差,自己出一部分,兒子和女兒一人再出一部分,也就把手術做了。張奶奶的兒子和兒媳婦沒說什麼,但是女兒卻不同意。
  • 當你老了,兒子和女兒誰更靠得住?
    作者:雪影導語:天下父母都希望老了子女孝順,在老一輩的思想中,總覺得「養兒能防老」,可他們忘了另外一句話:「慈母多敗兒」。對待子女好是應該的,但不可以太過溺愛把子女寵壞了,如果對兒子一再縱容,那麼養兒防老就是泡影而已,根本不現實,被過度溺愛的兒子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又怎麼能孝順父母呢?
  • 69歲老太太:在兒子家各住一個月,才明白晚年可以依靠的是自己
    導語: 養兒防老,有時候這一句話對於老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很多老人都認為自己到了晚年可以依靠自己的兒子,等真正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才知道,晚年可以依靠的只不過一直都是自己罷了。
  • 女兒沒嫁人和兒子沒娶媳婦,誰更著急?老人的話聽了心涼涼的
    很多人都想要兒子,一方面說生兒子好,養兒防老。一方面說生兒子壓力大,兒子結婚,要給兒子買房買車,還要給兒子帶小孩。不管是哪種情況,父母都操碎了心。有人說生女兒好,女兒貼心,自己也會過得更幸福自在。然而現實會是那樣嗎?
  • 人老了後,閨女和兒媳誰更靠得住?83歲的老人告訴你答案
    作者:王小花導語:人老了以後總想著老有所依,所以對待子女,老人們是能滿足就滿足,不能滿足的,就算是犧牲自己的精力和金錢,也要讓子女滿意,老人為的就是對子女好一些,以後自己的晚年也能幸福一點,而有些年輕人就是抓住了老人害怕老了沒人養的心態,甚至「威脅」老人,如果不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事,以後就不給他養老了。
  • 積蓄都給了兒子,晚年還有臉面找女兒送終嗎?6旬老人的話太理智
    老人也不是說重男輕女就一直是愛護著自己的兒子,在一些小節上還是偏袒女兒的,但是如果在家庭的大事上,很多時候都是照顧自己的兒子的。那麼人都會老,當老人到了晚年需要養老的時候,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自己的兒子,那麼還有臉面去找女兒幫養老送終嗎?小區裡有個老奶奶,現在已經72歲了,一直都是一個人在生活,每當出去時都會看見她跟別的老人,在樓下聊天。
  • 養兒防老,真的成了最大的謊言?
    崔京浩有一首歌叫做《父親》,裡面唱到: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 時過境遷,「養兒防老」這句話是否成了最大的謊言?
  • 母親下跪,懇求女兒賣房救父親,女兒:為啥不讓你兒子賣房?
    「養兒防老」是老一輩人心裡最有用的養老方式。可如今社會物價飛漲,孩子們的衣食住行都飽受壓力,在這種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即便孩子們想給父母養老,估計也是力不從心。所以,養兒防老根本不靠譜,養老問題也成了眾多子女最頭疼的問題。
  • 有人說: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有兒死得早,啥意思?
    養兒防老這句話似乎在我們腦海裡成為了根深蒂固的傳統,這也是很多家庭不生兒子誓不罷休的動力,但是現在社會發展了,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著改變,有人說「以前是養兒能防老,現在是有兒死得早」,為什麼會這樣說你呢?第一,咱們先說養兒防老。
  • 《天道》中國式父母:養兒防老,重男輕女,控制欲強
    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說自己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格格不入感,深感自卑。究其原因,他覺得幾千年的文化,不是一種用「離客觀規律的遠近」來衡量的文化。中國人骨子裡面,是帶著一種等、靠、要的文化,這是很不正常的。在父母養育子女方面,這種文化則表現為:養兒是為了防老(等老了,靠子女,伸手要)。
  • 照顧家裡的癱瘓老人是一種什麼體驗?四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近2.5億,每年都會出現大批的失能失智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總數超過4000萬,他們面臨的養護難題也是每個家庭和社會的痛點和難點。每個人都會老,當我們老了,痴呆了,癱瘓了走不動了,究竟誰願意來照顧?
  • 70歲老人的感悟:人到老年,只有兒媳婦才靠得住
    我仔細聽了一下,他們聊的都是一些家庭瑣事,閒聊了一會兒,坐在窗子邊帶著一個氈帽的老頭慢悠悠的說了一句:你們覺得人老了誰最靠得住?話音剛落其他幾個老人就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有的說只有女兒才靠得住,有的說兒子才是最後的依靠,總之自己的子女都是最孝順的。
  • 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個養老更靠譜?3個老人現身說法,很現實
    以下,是三位79歲老人的親身經歷,作者走訪農村的時候,親耳聽他們訴說,也親筆記錄了下來。如今,我結合自己成長環境的經歷,寫就了這篇文章。文中的稱呼皆是化名,並且故事已授權分享,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反思和啟發。79歲葛大爺:「人老了,千萬別把所有錢都花在兒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