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孩子,都是母憑子貴,生一個兒子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就水漲船高,然而隨著發展,這種觀念卻流傳至今,許多人還是拼了命地要生兒子,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婆婆和丈夫嫌棄沒有給家裡剩下傳宗接代的人。
現如今,雖然大多數人改變了封建思想,但是「養兒防老」這個觀點還是強烈存在著。
養兒子好還是養女兒好?
前段時間回家,表嫂二胎又生了個女兒,我和家人都替她高興,雖然沒有兒子,但是女兒貼心啊,而且還不會像破小子那樣鬧騰。
我們都在跟嫂子說,以後出門逛街兩個小丫頭陪著別提多熱鬧,長大有出息了,一個帶你出去吃好吃的買好玩的,一個帶你出去旅遊,幸福日子馬上就來了。
正說著話,隔壁大伯母就過來了:「怎麼這一個還是個丫頭?養好身子爭取第三胎生個兒子這樣才好哇。」轉過頭就跟其他親戚交頭接耳,說自己兒子多麼有本事,現在在歐洲做什麼什麼,我們都習以為常,表嫂卻臉色通紅。
大伯母生了一個兒子後就不能生了,家裡就這一根獨苗,我小時候因為家裡我一個女孩兒,大伯母就拐著彎各種嘲笑:「養個女兒有啥用,大了還不是要嫁人?養了也白養!看我兒子怎麼怎麼。」父親要面子,聽了很不是滋味兒,後來就生了弟弟,大伯母也消停了。
隔壁大娘,今年六十多了,過來看孩子,聽到大伯母的話就跟表嫂說:「女兒多才是福,我自己3個女兒,年輕時候也經常被婆婆和街坊鄰居看不起,現在你看我3個女兒哪個不是經常過來看我,每天家裡都熱鬧得不行,兩天這個來,兩天那個過來,過不來也要買一堆吃的穿的,我們老兩口又不用帶孫子,也沒有婆媳矛盾,偶爾帶帶外甥外甥女,出去旅旅遊、跳跳廣場舞,覺得這日子挺好。」
另一個親戚也跟著說:「女兒不用壓力那麼大,兒子還得給他買房買車娶媳婦兒,攢了一輩子錢,兒媳婦好說話孝順了還好,不孝順那就是一場空,天天勾心鬥角就累得慌!」
「都說養兒防老,老了才知道兒子和女兒的區別」3位老人現身說法
陳大娘:養兒防老,其實是給兒子全家當保姆
陳大娘兩個兒子,和我們家的關係還不錯,經常有什麼事情都會和我媽說道說道。
陳大娘是個非常勤儉節約的人,年輕時候非常能幹,即使賺得多也都省著花,因為有兩個兒子,要攢著錢給兒子們買房買車娶媳婦兒,好不容易兩個兒子都成家了,兒媳婦卻天天拐著彎的刁難,人家都是婆婆為難兒媳婦,在老實的陳大娘這裡卻是反著來。
陳大娘跟陳大爺因為所有積蓄都給兩個兒子娶媳婦兒買房了,所以兩人只有兩個兒子家來回住,平時摩擦、受欺負是在所難免的。
陳大娘每次說起來都兩眼含淚,她說自己就在廚房切個菜,兒媳婦就跟兒子告狀自己聲音大,用洗衣機洗個衣服,兒媳婦就告狀嫌自己洗得多弄哪兒都是水,諸如這樣的小事不斷,兒子也漸漸對陳大娘不滿,每天回來都是冷著臉。
陳大娘每天帶著兩家的孩子們,還要兩個家來回跑做飯、打掃衛生,累的腰間盤突出,每天疼得不行,兒子兒媳卻不管不顧,還對自己臥氣指使,陳大爺也是每天唉聲嘆氣。
李奶奶:我不指望養兒防老,只求給我留點養老錢
李奶奶就一個兒子,對兒子也是嬌生慣養,什麼事情都替兒子操心,好不容易大學畢業找到工作,李奶奶覺得老兩口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誰知道兒子找工作三天兩頭換,自己生活都顧不住,李奶奶心疼得不行,就給兒子錢讓兒子別累著自己,給錢這種事有一次就有無數次。
好不容易結了婚成了家,現在李奶奶每天帶著孫子自己的退休金都不夠用,孫子要報興趣班、要買書、學習資料、家裡吃的用地,剛開始兒子還多少給點錢,後來直接給李奶奶說手頭緊,還要還房貸、車貸,說是就當借的,口頭說是借,這麼幾年了從來沒有還過,也再沒給過老兩口錢。
養兒防老,養不好就變成了啃老。
劉大娘:養兒防老,要看兒媳婦好不好
劉大娘兒子小時候就是那種調皮搗蛋的,不叫從來都不知道著家,對老兩口也從來沒關心過。
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逢年過節微信發個紅包,過年了就在家待幾天,要說不孝順吧也孝順,要說孝順吧也說不上來,劉大娘當時就擔心老兩口以後可怎麼辦。
如今兒子成家了,媳婦兒雖然是外地的,但是對老兩口那是好的沒話說,平時在家家務活幫著幹,做飯了會問問老兩口想吃什麼,愛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兒媳婦記得清清楚楚,經常買好吃的也不忘給老兩口帶,出去逛街回來總要帶個禮物給老兩口,換季衣服也早早買來,有時候兒子對老兩口態度稍微橫點就會遭來兒媳婦訓斥和白眼,簡直是親女兒一般。
劉大娘老兩口有個頭疼腦熱的,兒媳婦比兒子還著急,催著兒子趕快帶醫院看看。劉大娘說:「看著別人家婆媳矛盾重重,兒子不管不顧,雖然兒子有點橫,但是自己夠幸福了,都說養兒防老,真的要看看兒媳婦好不好。」
丸子有話說
養兒子和養女兒其實各有各的缺點,生活中孝順的兒子也不少,不孝順的女兒也不少,都是親生的,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最後要看自己怎麼「渡」。
【今日話題】你們覺得養兒防老還是養女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