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這些樓的北側,幾乎每一家都給房子加蓋了一層。這麼大規模的違法搭建,很少見了!」9月16日下午,家住長寧區虹梅路3888弄延北小區的王女士指著小區房頂上的違建說,這些違法建築不僅侵佔了業主的利益,還給小區居民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在去年夏天的一場颱風中,她就差點被大風颳下來的彩鋼瓦砸中,至今回憶起來依然感到後怕。
虹梅居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小區的違建的確比較普遍,據統計,有47戶人家在頂樓搭建了違法建築。目前,該小區正在進行「精品小區」改造,相關部門打算趁這次機會,將樓頂所有違建拆除,恢復原狀。
樓頂北側被大量「開發」
王女士結婚後就一直住在延北小區,已經有20多年,該小區大多是5層高的老式居民樓。「搞不清楚從哪一年開始,小區裡陸續有人在房前屋後搭違建。」一開始是很多人家在外牆上「破窗開門」,在外面做個金屬架的飄窗,把廚房或者洗手池往外挪移。後來慢慢發展為將陽臺用磚砌起來,直接蓋成了房子。
王女士指著一排排奇形怪狀、風格各異的簡易房屋說,整個小區所有樓頂的北側都已經被「開發」掉了,「你看,原本到4樓上面那個紅瓦的地方,上面是沒有房子的,現在都有加層了,外牆與下面原有的外立面是不一樣的。」
記者粗略數了一下,整個小區的房頂上大約有近60間房屋,有些人家並排搭建了2間。
虹梅居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小區本來有48戶居民在頂樓違建,後來有1棟樓因為鄰裡矛盾鬧得比較大,城管來執法,就沒有建起來,所以現在頂樓違建的人家是47戶。
一提起這些違建,小區居民顧先生就來氣:樓頂是我們全體業主的,住在頂樓就可以在樓頂造房子,面積擴大一半,這是侵佔了全體業主的利益,公平嗎?我家住在底樓,要是我往地下挖兩三層地下室,他們同意嗎?
顧先生說,幾乎每一座樓頂的違法搭建,都是在跟鄰居爭爭吵吵中建起來的。房子建起來了,鄰裡關係普遍緊張。「有人在上面建房子,就要開門,就要破壞房屋結構,還可能會影響到房屋的安全。」
成為懸在空中的隱患
居民王女士說,樓頂違建不僅侵佔了全體業主的利益,而且還給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威脅。
說到去年8月的一次「歷險」,王女士至今心有餘悸:那天風大雨大,她穿著雨披,騎電瓶車送孩子去上課,突然一片彩鋼瓦從半空中飄落下來,打了個轉,剛好砸在她的車前面,差一點就傷到人。
記者看到,這些違建都是用磚塊直接在樓頂砌起來的,外面覆了一層水泥。房頂上覆蓋的,基本上是材質比較輕的彩鋼瓦,少數人家用的是石棉瓦。
「這些房子都是路邊找來的瓦匠砌的,施工不規範,也沒有質量保證。那麼高的地方,任何加固措施都沒有,很多人家還在外面掛個空調外機。」王女士說,她每次從樓下經過,都會很緊張,「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東西冷不丁從上面掉下來,挺可怕的。」
居民顧先生說,這些違建用的都是比較簡易的建材,質量沒有保證,時間久了容易腐蝕生鏽,隱患很嚴重。不過,他認為,高空墜物只是隱患的一方面,更嚴重的是可能損害房屋結構安全:搭違建時,就要改變樓頂的結構,要破牆開窗、鋪設地板等。那麼重的水泥黃沙堆上去,樓頂的承重結構都改變了,這房子很老了,禁不起這麼折騰。
顧先生還告訴記者,小區某號樓5樓人家本來也想搭一層,結果在打洞的時候,損壞了4樓人家的房屋,水漏進人家家裡去了,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目前正在打官司,「當時鬧得很厲害,街道、居委會都來了。因為是正在進行中的違建,城管就來取締掉了,這一家最終就沒有建成。」
打算將房屋恢復原貌
9月16日下午,虹梅居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小區裡的違建的確是個老大難問題。「居民們多次向各級政府部門反映,我們也認識到這個問題雖然棘手,但還是需要妥善解決。」目前,小區正在開展創「精品小區」改造活動,相關部門打算藉此機會,將房屋恢復原貌。
虹梅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房齡比較老,這個小區頂層漏水的情況比較普遍,一開始有居民在頂樓搭一層小房子,是為了解決頂層漏水的問題,但「後來大家有樣學樣,都開始搞違法搭建,就變味了」。
該工作人員還透露,對於居民們反映的兩戶居民因違建而引起的鄰裡糾紛,居委會也曾多次進行調解,但是由於雙方賠償金額差距較大,最終沒能調解成功,「要動員頂樓47戶人家逐一拆掉違建的房子,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但是,這件事肯定要解決的,因為這也是『精品小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