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荔枝
文 | 蔡瀾
應東莞農業局的邀請,我去替他們推廣荔枝。我也不是亂接這些宣傳活動,只是吃遍嶺南各地荔枝,還是覺得東莞的最好,這句話數十年前已經講過。
當今乘車往廣州,一路上都可以看到無數的荔枝樹,年產已達一百五十萬噸了。這麼多荔枝如何銷售?他們已和淘寶網合作,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全國每一戶人家的手上。物流的發達,令不可能成為可能,這是數年前還預想不到的事。
荔枝的品種有「糯米餈」「桂味」「觀音綠」和「妃子笑」等等。「妃子笑」在每年的六月初就成熟,果大,近圓形或卵形,果皮淡紅帶綠色,果肉細嫩多汁,但始終帶有點酸味,核又大。楊貴妃心急,一早想吃,倒不是吃到最好的品種。
蘇東坡被貶去的惠州,所產荔枝據文獻記載甚酸,也能「日啖三百顆」。如果他老人家可以嘗到真正的「糯米餈」,不知是否要吃三千顆才能將息。
「妃子笑」過後「桂味」就來了,果皮鮮紅,龜裂片凸起,尖銳刺手,中間繞著一圈平坦的,像一條界紋,很容易認出。廣西也產「桂味」,有人說是以該地為名,我們相信是因為有點桂花香氣而起。愛上「桂味」的人,就不喜其他品種,都選它來吃。
「桂味」荔枝
「觀音綠」無甚個性。說到荔枝,我最愛的還是「糯米餈」。不容置疑。它的果大,皮鮮紅色,最美,龜裂痕平坦,果肉飽滿,核極小,有時候還可以吃到核扁的,薄如紙,一粒荔枝全是果肉。要到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才成熟,得耐心等,吃到時非常滿足。
當然有些是變了種的。路經果園,看過一顆大如蘋果的,即刻下車向荔農要來吃,發現肉硬而無味,當地人叫它為「掟死牛」。「掟」系粵語,講成普通話是「擲死牛」的意思。
喜歡吃荔枝的人,一定吃個不停,但總被家長或老婆喝止,說:「一顆荔枝三把火。」我小時聽到,總想,吃那麼多粒,豈不把整間房子燒掉?才不管,一看到「糯米餈」,非吃它四五十顆不可,尤其到了果園親自去摘的時候。
從樹上採當然過癮,但到達時,太陽把荔枝曬得溫溫暖暖,再好吃也不爽,還是由果農在天暗時摘了,再放進一桶水,把荔枝洗淨,加大量的冰塊,一粒粒取來送進口。拿多了,手指凍僵,那種感覺也是過癮的。
吃多了臉長暗瘡怎麼辦?這是女人最關心的事。民間存有種種偏方,說什麼以毒攻毒,把荔枝皮拿去煲水來喝,就能解之。但要多少皮,煲多少水,煲多久呢?沒有秘方,果皮的細菌或幼蟲,煲過了當然會殺死,但農藥猶存,總是感覺不妥,從來不會去那麼做。
從前寫過,吃荔枝也會吃出病來,是一種「低血糖症」。果實之中含有大量果糖,被胃吸收後必須由肝臟轉化為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利用。葡萄糖是好的,但果糖不能都及時地轉化為葡萄糖,變成葡萄糖不足,毛病才會產生。
醫治的方法是糖上加糖,補充一些葡萄糖,就行了。最普通的治法,還是喝點糖水就是。
荔枝還有一種品種叫掛綠,一般產自增城。我也去過,看到原樹被鐵欄杆包圍住,還挖了一圈滘壕,怕被人家來偷採。這棵樹所產的荔枝當然輪不到一般老百姓吃,但每年也有所謂的接枝掛綠賣,價錢貴得驚人。有一老友是增城人,也常送些給我,兩粒裝,放在一個精美的盒子裡面,好吃嗎?一點也不好吃,還帶酸呢。
這回到東莞,有人宴客,也把荔枝做成菜餚,鋪了麵粉炸出來,樣子難看,我沒舉筷。吃過荔枝菜,有些是塞了豬肉碎蒸的,但不如塞蝦漿的好吃,海鮮和荔枝的配搭是相當對路的。如果甜上加甜,用荔枝來做拔絲,也不錯吧。
許多水果,盛產了扔掉可惜,都裝進罐頭來賣,但都不好吃,不過荔枝是例外。罐頭荔枝我一點也不介意,剩下的糖水也照喝不誤。不逢季節時拿罐頭荔枝來做啫喱,也很美味,吃多了不會上火吧?
一年大造,一年小造,是荔枝的特性,讓果樹休息一下,大自然很聰明。大造時滿山遍野,採摘的人工錢更貴,就不去管它,讓它掉下,這多可惜。如果農業部能出獎金鼓勵,用科學方法保存,像蘋果一樣,就能一整年都有荔枝賣了。
更進一步,鼓勵農民到澳洲去種,我們天冷那邊天熱。相反的時候,冬天就有荔枝從澳洲運來。澳洲生產的最初不行,運到時果實的皮已黑,慢慢地改進之下,當今的都還不錯。如果有東莞人的技術去澳洲種,改良樹種,讓它更紅更大更甜,相信又是一大筆生意。
當今物流的發達,不但讓中國各省有新鮮的荔枝吃,也可以運到日本、韓國甚至歐洲去。我在日本留學當年,看到銀座最高級的水果店「千匹屋」有荔枝賣,雖然價高,而且果皮已變黑,但為了思鄉,也去買來吃。在巴黎倫敦的酒店自助早餐時,看到罐頭荔枝,見洋人吃得津津有味,要是有新鮮的,那麼連手指也要喝個乾淨吧?
想起唐朝當年,不知道要跑死多少匹駿馬才讓貴妃吃到,也真可憐。
《人生貴適意:蔡瀾旅行食記》
蔡瀾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這是蔡瀾的一本關於旅行、美食與雅玩的散文集。從普希金咖啡室到土耳其烤羊肉,旅行與美食永遠是遠方的誘惑;油鹽醬醋茶,酸甜苦辣鹹,日常的五味包蘊著生活的溫暖熨帖;寵物之靈,植物之華,詩詞古玩之雅,有趣的靈魂總是萬裡挑一。哲理,趣味,生活,在這本書中交融互織,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