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學者兼美食家蘇東坡住在寓惠(今廣東省惠州市)期間,品嘗了被譽稱為南國佳果的荔枝後,曾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給予高度讚美。唐代的楊貴妃為了吃荔枝,至今留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佳話。可見荔枝的美味深深地陶醉了古人。荔枝在古代的名稱頗多,有丹荔、火山荔、麗枝、荔果等稱謂。它實為荔枝樹的成熟果實,每年盛夏季節,蟬鳴荔熟,正是大量上市之時。荔枝盛產於華南,尤以廣東省所產為佳,品種有一百三十多個。
最著名的品種有「增城掛綠」、「糯米餈」、「桂味」、「妃子笑」、「尚書懷」等。每五百克荔枝有二十多顆,它的外形略呈橢圓,色彩絳紅美麗。果肉潔白爽脆、香甜多汁、芳香誘人,含葡萄糖66%、蔗糖5%、以及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C)和有機酸等,有「益心脾、養肝血、止煩渴、填精髓、益顏色」的食療功效。荔枝除了可作為生果鮮食及製作罐頭外,還可用來製作菜餚。下面介紹兩款富有南國風味的荔枝菜:
一、脆皮炸荔枝
用料:荔枝二十顆、蓮茸一百五十克、炸杭仁(研磨成粗粒)五十克、脆漿二百克、生粉少許、花生油一千五百克(約耗一百克)、蘸汁兩小碗。
製法:1.將荔枝除去皮殼、果核,保持果肉完整待用;蓮茸和杭仁幼粒拌和製成餡料,分為二十份,分別釀入果肉內。
2.脆漿的製作方法,將發麵種七十五克與麵粉四百克、生粉一百一十五克、精鹽十克、花生油三十五克和清水一千一百克混合攪勻(攪時應慢而輕,因攪動快,用力重,則會生筋,影響脆漿質量,這是製作脆皮炸荔枝的關鍵),放置自然發酵四小時左右,以漿身起小眼而帶有餿酸味為標準,便成脆漿。脆漿在將使用前二十分鐘再下食用鹼水十克攪勻,使之中和酸味,微有鹼香味便可以使用。
3.油鍋內下花生油燒至約二百度,將釀好的荔枝肉沾上生粉,再均勻地裹上一層脆漿,下油鍋內浸炸至呈淺金黃色、硬身時撈起,控去油份上碟,蘸著蘸料吃就可以了。
特點:入口酥脆、果肉微酸、餡料香甜、別具風味。
二、荔枝炒生魚球
用料:荔枝十二顆、生魚一條約一千克、雞蛋清半隻、姜花二克、蔥白十五克、紹酒十五克、白糖一克、湯水七十五克、精鹽五克、味精五克、溼粉五克、香油、胡淑粉各少許、花生油七百五十克(約耗油七十五克)。
製法:1.將荔枝除去皮殼、果核,保持果肉完整待用;用刀將生魚拍頭至暈,在魚的頸部和尾部各劃一刀,讓血流淨,削去魚鱗、挖去魚鰓,再沿魚的脊骨兩邊剖開,去掉魚腸,起出兩條魚肉,鏟起魚皮,將魚肉改成長六公分、寬三公分、厚半公分的長方件(粵菜稱為生魚球,能有三百五十克左右)。
2.用少許精鹽、雞蛋清將生魚球拌勻;猛火燒鍋倒入花生油,用中火將魚球過油至六成熟,倒在笊籬裡,隨即鍋中放入姜花、贊酒,加入湯水、精鹽、胡椒粉、味精、香油、生魚球和荔枝肉,加蓋煨片刻至剛剛熟就好(這是製作此菜的關鍵,魚球大熟會失去鮮嫩的口感),放入蔥白,下溼粉勾芡,加少許花生油炒勻上碟。
特點:此是珠江三角州地區所特有的一種家鄉名菜。甜蜜的荔枝味與魚肉的鮮香味複合成奇特的鮮甜味,令人垂涎欲醉,爽脆的荔枝肉、鮮嫩潔白的魚球肉,更令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