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更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土地上建造起了高樓大廈,在這個發展的時代中我們必定會捨棄一些老舊的東西,比如曾經的林間小路擴張後變成了柏油馬路,比如曾經的二層小洋樓拆除後變成了現在的高樓大廈,在發展的過程中必定有一些老舊的東西要被淘汰掉,老話說的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既然要發展那必須先要拆除而後重建。
當然了現在的國家不會虧待了人民拆除你的房屋一定會給你大量的拆遷款去買新的房子,有些拆遷款甚至超過了房子本身的價值,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河南的某個住戶國家曾給出88億的巨額補貼款,但是他們仍舊不願意拆除他們的房屋,他們說這間老宅子拆不得,後來政府派出專家進行談判誰知專家在看過以後,表示這個房子不能拆,這是怎麼回事呢?
開頭我們講過了經濟在發展,城市化就是我們口中的小康數社會的,當然了城市化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之前建立的房屋跟建築,這些東西影響到了城市的發展,當然了為了能夠讓居民們住上環境更好的單元樓國家就會選擇將這些建築拆除後重建,而且會發放相對應的補貼政策,但是總會有那麼一些人不願意搬離自己的老房子。
或許是對補貼不滿意或許是真的對這個地方頗有留戀,一直選擇不搬遷,這些人網友們給他們起了個外號叫釘子戶,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就跟釘子戶有關,國家發放88億拆遷款要移除他家的老宅子但是他對於這88億拆遷款無動於衷。
而且其中的故事讓人聽後為之動容,這是河南鄭州的一戶人家姓任,起初大家都以為這家人是覺得拆遷款較少選擇不搬遷,後來開發商選擇協商提高了拆遷款,但是他們仍然選擇拒絕拆遷,這家人並非大富大貴而是生活較為平淡的一家那麼他們為什麼對於這高昂的拆遷款無動於衷呢?
眾人都以為是這家人太過封建所以不願意拆除這個老宅子,但是後來了解之後發現原來這座宅子的歷史價值非常之高,這宅子建立在距今200年的清代,這個宅子之所以能夠保持的如此完好是因為經歷了數代人的保護,除了保養得好這座宅子在建立之初所用的材料是最好的。
這個宅子是數代人守護下來的結果,宅子的主人不願意將它交出去也可以理解,而且在專家進入查看之後他們發現這座宅子中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輔翼國政」四個字,專家立馬就翻閱了歷史發現這塊匾上的字竟是由清代的道光皇帝所題,看到這專家恍然大悟原來任先生祖上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難怪他將金錢看得那麼淡,這座古宅可比那88億更加重要。
起初在剛知道這裡要拆遷之時就有人找過他們,想談判一下這座宅子的價格,但是任先生一口回絕,他找到專家請他們評估價格,第一批專家在看後表示這宅子的確拆不得,這座古宅對歷史來說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並且裡面的文物是動不得的。
專家在聽說這裡馬上要進行拆遷之時表示,可以向國家申請文物保護,這樣的一座宅子它的價值遠遠超過88億人民幣,至此這座老宅子就這樣保存了下來,如今這座宅子仍然屹立在那裡,而且這座房子還被設成了旅遊景點好讓更多的人來贍養。
小編也覺得這樣的一座老宅子它見證了中國的發展,而且它所承載的意義非同小可,任先生這麼做小編是非常理解的,同時小編也十分欽佩任先生可以面對88億人民幣巍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