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2007新年,剛剛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瀘州老窖集團捷報頻傳:全面完成2006年經營目標,銷售利潤率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股票市值從2005年末約30億元增長到200多億元,在資本市場上出色地完成了「三級跳」;銷售規模、銷售結構及經營資產良性飛躍,淨資產收益率較上年同期也大幅提高了幾倍,超額兌現了股改第一年的承諾。公司產品結構趨於良性、管理水平穩步提高、盈利能力大幅增強、品牌形象極大提升,企業凝聚力顯著增強,在產品市場、資本市場、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形成了產品經營、品牌提升、資本經營的和諧發展。
「堅定不移高舉弘揚中華文化大旗,始終不渝走品牌文化制勝之路,責無旁貸承擔振興民族工業歷史重任,為建設和諧中華,致力和諧世界做出應有貢獻。」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謝明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信心十足。
老窖池
——釀酒行業唯一使用的「活文物」
中國白酒文化的精華在於其資源稀缺性、正宗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國白酒就是要利用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財富,加上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作為自身品牌制勝的優勢走向世界。
謝明告訴記者,酒作為人類漫長歲月中發明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之一,從釀製到飲用,已積澱成為文化。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酒文化。歐洲很少有白酒,而白酒是中國酒文化的代表。溯其本原之一,是兩者釀酒工藝的不同。
從現代微生物的角度看,泥窖是一個集糖化發酵、酯化等多種生化反應於一體的釀酒容器,本身就是多種微生物的載體。養護得好的泥窖,是多種微生物固定化,沒有半衰期而且效果越來越好的生化反應器。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動中產生香味。因此,窖齡越長,窖泥中繁衍的微生物及微生物產生的香味物質就越多,產出的酒自然品質不凡。因此老窖池是濃香型白酒企業的核心資源,是產出好酒的根本條件。
瀘州老窖是濃香型白酒的鼻祖和發源地,作為中華酒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獨特品質優勢是:
窖池資源獨一無二。釀製特麯酒的窖齡必須在30年以上,有50年窖齡的窖池才能稱為老窖。瀘州老窖擁有我國建造最早、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老窖池群,百年以上的老窖池總計1637口,其中4口始建於公元1573年的老窖池連續使用400餘年,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老窖池是目前全國釀酒行業唯一還在使用的活文物,於199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第一窖」,並被吉尼斯組織確定為世界最古老的酒窖。
基酒儲備數一數二。基酒儲量決定了高品質白酒的產量。高檔成品白酒全部是由優質庫存基酒加各種不同風格的調味酒勾兌而成。調味酒是具有各種突出香味和風格的單體基酒,可遇不可求,需要企業數十年的長期積累。因此,基酒儲備的質量和數量直接決定公司未來發展的速度和潛力。瀘州老窖基酒儲備目前高達45000噸之多,雄距國內行業之首。
窖香獨特個性優秀。「酒好不怕巷子深」,這一聞名中外的典故出自瀘州老窖。早在70年前,日本微生物專家經過幾年的研究後發現乙酸菌生長代謝緩慢,沒有工業開發前途,便放棄了這一研究。然而,智慧無比的華夏酒師早在400多年前就成功地使乙酸菌在釀酒生產中大顯神威——瀘州老窖富含乙酸菌的泥池酒窖,創造了獨具風格的濃香型大麯酒,而母窖是這些微生物活動的載體,對窖池微生物的形成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據研究,瀘州老窖該窖池中形成600餘種有益微生物,遠遠高於一般窖池含微生物種類數量,成為決定瀘州老窖主體香成分的菌種;在「國窖·1573」中,能夠定量的香味成分為163種,而只能定性卻無法定量的成分還有200多種。
品牌資源雄厚堅實。瀘州老窖在1915年就已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2年獲得首屆中國名酒,蟬聯歷屆國家名酒稱號,獲得國家質量金獎。2006年入選我國首批「中華老字號」,「國窖」牌國窖1573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可謂「四百年老窖飄香,九十載金牌不倒」
資本市場上的「雙國寶」
「品牌建設和擴張是企業競爭力形成的核心,文化內涵則是品牌制勝的核心。在與世界接軌建設現代企業的同時,我們不能丟掉中華文化固有的東西,因此品牌之路應充分體現和不斷繼承創新自身文化內涵與特色。」謝明說。
以「雙國寶」為核心,固基強本繼承弘揚品牌文化。繼1998年始建於公元1573年的老窖池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獲得「中國第一窖」美譽後,經過長期不懈努力,2006年,「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瀘州大麯老窖池群」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使公司成為唯一在全行業擁有「雙國寶」的企業,為今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和條件。
以清理品牌,著力推動新產品開發建設為突破,廓清品牌文化戰略發展思路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近兩年來,在保持瀘州老窖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大刀闊斧對系列品牌進行了清理,砍掉了51%的雜牌,同時著力推動新產品和品牌的開發建設,使瀘州老窖市場份額迅速擴大,銷售收入連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以國窖1573為核心的高檔品牌已成為中國高檔白酒的一面旗幟,使「瀘州」牌和「國窖」牌相繼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大大提升了瀘州老窖的品牌價值。
在資本市場上,瀘州老窖同樣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做企業就得精打細算,做股份制企業就得保證股東權益的最大化。這兩點做好了,就不會出現低級失誤。」 謝明說,為此,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與瀘州老窖有關的證券、投資人士接觸達300多人次,尋求全新的運作方向和模式。在股權分置改革中,瀘州老窖以股權分配為紐帶,重新整合內外部生產經營資源,優化生產經營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同心協力做強做大瀘州老窖品牌。
「我們借股改的東風,做足資本市場文章,固化了經銷商渠道。『培育大客戶,利益共享』,成功實施了向主要經銷商定向增發3000萬股的計劃,這在白酒行業尚屬首家。」 謝明告訴記者。
2010年產值達到150個億
2006年,在過去長期堅持科研取得顯著成果的基礎上,「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四川白酒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公司成立,使瀘州老窖在科研領域走在同行前列;瀘州老窖人才精英庫裡,又增添了2名「中國釀酒大師」和3名國家級白酒嘗評員,與高等學府聯辦的「瀘州老窖實驗班」也正式開學。
「中國酒城」瀘州有白酒企業1000多家,為抓住新一輪酒業發展的機會,實現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全面突破。滬州老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牽頭組建和控股運作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整合瀘州酒類上下遊資源,包括釀酒、包裝、物流等,做強做大瀘州酒業,在此過程中使自身品牌文化得到擴張拓展。
這一設想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被列為四川省「工業強省」的重點項目、瀘州市「十一五」重點項目。2006年5月,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正式破土動工,拉開了振興瀘州千年酒業序幕,目前入場企業已有32家,其中90%以上為白酒產業配套企業,計劃在2010年達到150個億的總產值。
「我雖然有過工程師、高級經濟師的經歷,但涉足白酒業,擔任瀘州老窖董事長今年才進入第三個年頭,是個新兵,向員工學習,向名酒企業學習十分重要。」謝明說。
據了解,自上任以來,謝明曾先後到名酒企業登門拜訪,與一些業界前輩成為朋友,2006年,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又親率他們到茅臺、五糧液學習、取經。在「前輩」那裡學習到了許多有益經驗,如劍南春的市場,五糧液的目標管理和茅臺的經營理念等。
「瀘州老窖美酒與文化的融合,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謝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