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品酒論詩話發展 第三屆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詩酒文化高峰...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10月10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三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詩酒文化高峰對話在巨洋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文藝界、文學界和媒體界的十位重要嘉賓參加了高峰對話;中共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雲,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組委會副主任、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出席了本次詩酒文化高峰對話;資深媒體人、原《南風窗》總編輯朱學東,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分別主持了高峰對話環節。

中共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雲致辭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共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雲在開場致辭中提到:「詩是精神創造的文化精髓,酒是物質生產的瓊漿玉液,瀘州擁有2000多年的釀酒歷史,1000多處釀酒古蹟,創造了無數輝煌。在瀘州,詩歌與美酒實現完美融合,成為瀘州的文化根源和歷史血脈。」

在第一輪對話中,《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栓科,百神傳媒創始人、《南方都市報》原執行總編輯莊慎之等五位嘉賓圍繞詩酒文化激揚文字、暢所欲言,暢談詩酒文化藝術。

李栓科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栓科以「網際網路時代下的詩酒文化傳播」為主題談到:「人類有很多偉大的發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酒。我覺得沒有一個發明像酒一樣,貫穿了所有的民族,貫穿了人生所有的時刻,失意得意、上升下降、成功失敗、生離死別……種種時刻都離不開酒。」

莊慎之  百神傳媒創始人、《南方都市報》原執行總編輯

莊慎之則圍繞詩酒文化暢談了與酒相關的中國流行音樂:「 流行歌曲中的酒的元素,雖然沒有詩歌或者是古詩詞中那麼明顯和多,但是也不在少數,而且酒在流行歌曲中佔的位置非常重要。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祝酒歌》《美酒加咖啡》等歌曲風行一時,酒在流行歌中打開了大家思想的空間,成為一種改革開放的標誌。」

符永康  中新經緯CEO、中國新聞網副總編

符永康在談話中提到:「我覺得詩酒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大通用語言,超過英文和中文,因為不說英文的人也是飲酒吟詩,不說中文的人也飲酒吟詩。詩酒文化作為世界性的語言,各個國家和民族的講述方式不一樣,比如俄羅斯人認為中國人很奇怪,在酒桌上把酒讓給遊戲失敗的人,而俄羅斯都是把酒獎勵給成功的人。」

陳湧海  中科院博導、搖滾科學家

對話現場,陳湧海談到了詩酒文化的音樂性傳播:「詩和酒直通人心,就很容易進入狀態,如果詩和酒通過音樂結合起來,我覺得可能傳播的面會大一些。我本職是做科研工作的,業餘時間接觸一些詩酒還有音樂,慢慢對詩歌有了感覺。後來有一次偶然看到李白《將進酒》,覺得這首詩,以前也接觸過,再一看,我覺得要唱出來就挺好,所以就一下把自己現有的旋律譜上去,就這樣把這個歌寫出來了。」

洛兵  資深音樂人、詩人、作家

洛兵對瀘州老窖承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給予了高度肯定:「1573國際詩歌獎不受國家和民族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從人類原生的、本能的角度出發,從人類面臨的困境和苦難出發,更多的描寫人類的命運,更多的感慨我們面臨的狀態,把詩酒文化的格局提得很高。我希望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能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同時也希望瀘州老窖把上天賜予給我們非常優秀的釀酒龍脈、精神之脈發揚光大,做出更好的文化品牌,並且輻射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在第二輪的對話中,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國酒史、中國飲食史研究專家王賽時,成都明倫書院院長施文忠,詩人、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高興等五位嘉賓同樣圍繞詩酒文化的精神內涵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王賽時 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國酒史、中國飲食史研究專家

王賽時為大家分享了瀘州老窖獨有的「續糟配料」、「泥窖生香」釀酒工藝及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來龍去脈。分享結束時,他即興賦詩一首贈予瀘州老窖:「一望江頭生紫光/天生美韻脈流長/勸君把酒瀘州醉/夢裡猶聞老窖香。」

施文忠  成都明倫書院院長

施文忠在他的分享中結合自己今年五月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感悟,暢談了詩酒文化的包容性話題,「公元1573年——明代的中國與世界都在進行著複雜而生動的變革:1573年,『癸酉』之年,一個註定和『酒』牢牢捆綁的大寫之年,自郭懷玉創『甘醇曲』已過去了249個春秋,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通過這249年的發酵、醞釀、籌劃、實驗、市場檢驗,終於經由一代宗師舒承宗建造的『1573國寶窖池群』而開宗立派,一個濃香型中國白酒的王朝正式橫空出世。瀘州老窖,一種典型的中國生活方式,今天,必將借力和接力446年來歷史文化資源的深耕積澱,再一次直掛雲帆,更上層樓,再一次讓世界品味中國味道,理解中國品格,見證中國精神。」

高興  詩人、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

高興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談及了自己的大學生涯正值改革開放國民思想解放,充滿蓬勃朝氣的新時代,在青春最美好的年代與文學結緣更充滿了無盡的詩意與浪漫,隨即還談到自己在羅馬尼亞擔任外交官的往事,在異國他鄉依舊有關於詩酒文化最別樣的特徵,他提到:「我曾接到過一個波赫國際詩歌節的邀請,當時正值波赫內戰結束後不久,他們的邀請函上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即便在戰亂的年代,我們也沒有停止讓詩歌發聲』!」

劉文飛  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翻譯家

劉文飛的分享則緊緊圍繞「酒與俄國文學」的關係而展開,他談到:「酒是俄羅斯人的血液、酒是俄羅斯人的第二自我、酒是俄羅斯人心靈的燃料,酒是俄羅斯這片海洋中的另一片海洋......一個戰鬥的民族也是一個充滿詩意浪漫的民族。」

查曙明  詩人海子胞弟、海子紀念館副館長

最後,查曙明在他的分享中談及了兄長——天才詩人海子在生活中與酒的一些零碎往事:「 海子是上世紀中國詩壇的一個天才詩人,他真正喝酒是從1984年開始的,從1984年寫下的河流裡面,就有了酒的印象,其中有一句話叫祭酒,祭酒也是祭祀的文化。他還寫了一個短詩,叫坐在紙箱上想起朋友,裡面寫酒喝醉了,酒杯很安全,心很安全,這時候他認為酒是很乾淨很純的詩歌。」

中國是一個酒香文明綿延數千年的國度,也是一個詩意浪漫的國家,伴隨著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酒與詩結下了不解之緣。新時代、新語境,中華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復興,既是伴隨中國國力崛起而客觀出現且方興未艾的一個國內國際社會文化現象,也是黨和國家所倡導的「文化自信」所指向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的核心方向。藉由本次詩酒文化高峰對話,瀘州老窖將繼續為推動博大精深的詩酒文明的繁榮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吉狄馬加:用詩酒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詩酒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發揮載體作用,用詩酒講好中國故事,擴大中國聲音,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在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時表示。
  • 連續四年承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瀘州老窖背後在打什麼牌?
    四年來,瀘州老窖不間斷地加碼文化領域,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品牌底蘊,凝聚、吸附、轉化了眾多認同瀘州老窖品牌文化的消費人群,推動瀘州老窖向著「白酒前三」的目標不斷前行。這便是「濃香鼻祖」的眼界與魄力。那麼,以這四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為線索,我們來看看瀘州老窖有何圖謀?
  • 中旅瀘州老窖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3億元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天眼查APP顯示,2020年9月11日,中旅瀘州老窖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為3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李剛,公司經營範圍包含食品經營;旅遊業務;遊覽景區管理;旅行社服務網點旅遊招徠、諮詢服務;遊藝及娛樂用品銷售;文化藝術輔導;酒店管理等。
  • 兩岸大家「雲端」互動 第三屆遠見文化高峰會舉辦
    2020年初,一場疫情打破了世界原有的秩序,也減緩了交流腳步,但兩岸有識之士並沒有卻步。秉持兩岸的文化交流「不能停、不能斷」的初心,9月23日,由臺灣遠見人文生活、競衡集團主辦,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上海市作家協會合作舉辦的2020第三屆上海遠見文化高峰會在上海舉行。
  • 瀘州老窖酒的歷史與文化
    瀘州酒業,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發展在新中國。是在明清36家古老釀酒作坊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瀘州老窖源遠流長,擁有我國建造最早(始建於公元1573年)、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1573國寶窖池群,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行業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 瀘州老窖進軍文化旅遊業 聯合香港中旅成立文旅公司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據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旗下官方備案企業徵信機構「天眼查」顯示,9月14日,中旅瀘州老窖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發生股東變更:新增股東「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 穿在身上的文化閃耀第三屆CBDA中國軟裝陳設藝術節
    近日,由中國建築裝飾協會主辦,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軟裝陳設分會、中裝築藝(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中國建築業協會供應鏈與勞務分會、北京通州旅遊行業協會聯合協辦的2020第三屆CBDA中國軟裝陳設藝術節暨中國空間陳設藝術發展高峰論壇於11月27日-28日在北京
  • 文化中國·中國文化進萬家優秀傳統文化高峰論壇(走進文昌)
    各有關單位和經濟文化界人士:為總結文化抗疫經驗,慶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落實文化強國戰略,展示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文化事業所取得的成績,加速文化事業的「解凍」,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為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推廣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和文化模範先鋒人物。
  • 意識形態與文化及藝術
    上層建築為了適應並推動經濟基礎的發展,它是能動的、實踐的;精神上層建築也是能動的、實踐的,同時它的精神性亦決定它是種實踐精神;意識形態可以簡稱為,是以上層建築為本質,具有實踐精神的精神形式,如果抽其本質、除其特色,已僅僅成為精神形式了。因此,非上層建築論根本上是一種非意識形態論;第三,意識形態與非上層建築的精神形式具有特殊性與普遍性、現實性與歷史性的關係。
  • 法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簡介
    法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前身是成立於1996年的歐洲華人藝術家協會,1999年重新註冊為法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Centre d』Echanges Culturels et Artistiques franco-chinois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宗旨為中法兩國及東西方文化、藝術、科技、經濟等領域交流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
  • 天健創智中心成功舉辦第二屆深圳文化產業園區發展高峰論壇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7日訊(記者 梁碩芳)12月10日,第二屆深圳文化產業園區發展高峰論壇在天健創智中心順利召開。本次論壇活動歷時兩天,以「文化先行·深圳示範」為主題,邀請了國內文創界專家學者、職業經理人及企業家代表共襄盛舉。
  • 《鄰家詩話》:一檔藝術品般的文化類綜藝節目
    最近,又有一檔精緻的文化類綜藝節目默默上線,雖然宣傳工作做得很是低調,但還是憑藉優秀的品質迅速吸引了大批觀眾——《鄰家詩話》,一檔由表演藝術家王勁松主持,眾多文化藝術名家共同參與的詩詞綜藝節目。相比於我們慣常所稱的「文化類」、「詩詞類」節目,我覺得「主題詩詞節目」的稱號更適合《鄰家詩話》。
  • 特區建立40周年,回顧深圳文化藝術發展之路成文化景觀
    我們看到今年的文博會、深圳設計周這樣的大型品牌活動,也轉移至線上;我們看到深圳文化的創新能力也一直在持續,例如今年的深圳讀書月連接著深圳書展,在中心書城戶外廣場舉辦書展的舉措,受到市民的歡迎與擁抱;我們也看到,由於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的大慶,時間概念成為眾多藝術展的一個切入點,對深圳文化藝術發展的回顧成為一種文化景觀;我們還看到眾多的深圳文化品牌活動,在展現新的亮點與看點,例如以「城市
  • 論元明時期的藏族文化
    元明兩代基本穩定了藏族社會,農牧業生產得到了空前發展,經濟出現了繁榮昌盛的景像。通過與內地的來往,加強了與各民族間的親密友好關係。通過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促進了本民族經濟文化事業的進步。那麼,元明時期藏族文化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呢?一、社會歷史背景公元8世紀時,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崛起,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藏族文化一度達到極盛時期。
  • 詩文文化:中國文學的源頭和高峰
    關於詩文文化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民族的精神與心靈史,也是文化的主要形態之一。中國文學歷經3000多年不曾中斷,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學之一,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在文學的三個基本門類--詩歌、散文和敘事文學中,中國傳統文學在詩歌和散文方面成就尤為輝煌,詩文文化深刻、生動地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聚焦文化產業與高質量發展丨 第五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在陶溪川...
    在經歷了前四屆分別以「綠色創新園區,共享開放未來」「藝術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與國際合作」「藝術產業園區3.0:新時代、新規劃、新內容」和「藝術與城市繁榮」為議題的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後,本次論壇強調以文化為支點推動高質量發展,探討內容生產的成功案例
  • 瀘州老窖股價創新高,逼近200元,機構稱利潤率仍將維持高位!
    瀘州老窖董事長劉淼指出,瀘州老窖是在去年同期的基礎上增長,而且勢頭還非常好,這得益於茅臺、五糧液作為優秀的行業領袖在往前走,「我說瀘州老窖要做的是良性(發展),在良性發展的基礎上能跑多快跑多快。」文化底蘊可以提升白酒的品牌張力經過近幾年的結構性繁榮發展,白酒行業已經進入到了高品質、高價格、高品牌階段,因此,白酒企業在紛紛進行技改的同時,也不斷在品牌營銷上融入藝術、文學的力量,試圖為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增值」,打造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
  • 世界九大第一代文明,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
    在這些第一代文明的基礎上,通過各民族之間的繼承、交流、借鑑,形成大小不同的文化圈和層層迭壓的「文明世代」。據英國考古學家丹尼爾的研究,屬於「獨立起源的文明」或第一代文明的,全世界共有九個,它們分別是:古埃及、兩河流域、中國、印度、愛琴一米諸斯、南俄、美洲的奧爾梅克、瑪雅、查文。
  • [吉林] 長春農安縣實施"1234"工程推動文化大發展
    中共農安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明確把「建設特色文化名縣」作為全縣發展的三大戰略提出來,文化發展已經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為紮實推動特色文化名縣建設和文學藝術事業大發展大繁榮,農安縣不斷強化措施,著力實施了「1234」工程,即「緊扣一個主題、實現兩個轉變、打造三大品牌、推進四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