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三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詩酒文化高峰對話在巨洋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文藝界、文學界和媒體界的十位重要嘉賓參加了高峰對話;中共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雲,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組委會副主任、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出席了本次詩酒文化高峰對話;資深媒體人、原《南風窗》總編輯朱學東,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分別主持了高峰對話環節。
中共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雲致辭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共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雲在開場致辭中提到:「詩是精神創造的文化精髓,酒是物質生產的瓊漿玉液,瀘州擁有2000多年的釀酒歷史,1000多處釀酒古蹟,創造了無數輝煌。在瀘州,詩歌與美酒實現完美融合,成為瀘州的文化根源和歷史血脈。」
在第一輪對話中,《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栓科,百神傳媒創始人、《南方都市報》原執行總編輯莊慎之等五位嘉賓圍繞詩酒文化激揚文字、暢所欲言,暢談詩酒文化藝術。
李栓科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栓科以「網際網路時代下的詩酒文化傳播」為主題談到:「人類有很多偉大的發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酒。我覺得沒有一個發明像酒一樣,貫穿了所有的民族,貫穿了人生所有的時刻,失意得意、上升下降、成功失敗、生離死別……種種時刻都離不開酒。」
莊慎之 百神傳媒創始人、《南方都市報》原執行總編輯
莊慎之則圍繞詩酒文化暢談了與酒相關的中國流行音樂:「 流行歌曲中的酒的元素,雖然沒有詩歌或者是古詩詞中那麼明顯和多,但是也不在少數,而且酒在流行歌曲中佔的位置非常重要。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祝酒歌》《美酒加咖啡》等歌曲風行一時,酒在流行歌中打開了大家思想的空間,成為一種改革開放的標誌。」
符永康 中新經緯CEO、中國新聞網副總編
符永康在談話中提到:「我覺得詩酒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大通用語言,超過英文和中文,因為不說英文的人也是飲酒吟詩,不說中文的人也飲酒吟詩。詩酒文化作為世界性的語言,各個國家和民族的講述方式不一樣,比如俄羅斯人認為中國人很奇怪,在酒桌上把酒讓給遊戲失敗的人,而俄羅斯都是把酒獎勵給成功的人。」
陳湧海 中科院博導、搖滾科學家
對話現場,陳湧海談到了詩酒文化的音樂性傳播:「詩和酒直通人心,就很容易進入狀態,如果詩和酒通過音樂結合起來,我覺得可能傳播的面會大一些。我本職是做科研工作的,業餘時間接觸一些詩酒還有音樂,慢慢對詩歌有了感覺。後來有一次偶然看到李白《將進酒》,覺得這首詩,以前也接觸過,再一看,我覺得要唱出來就挺好,所以就一下把自己現有的旋律譜上去,就這樣把這個歌寫出來了。」
洛兵 資深音樂人、詩人、作家
洛兵對瀘州老窖承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給予了高度肯定:「1573國際詩歌獎不受國家和民族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從人類原生的、本能的角度出發,從人類面臨的困境和苦難出發,更多的描寫人類的命運,更多的感慨我們面臨的狀態,把詩酒文化的格局提得很高。我希望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能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同時也希望瀘州老窖把上天賜予給我們非常優秀的釀酒龍脈、精神之脈發揚光大,做出更好的文化品牌,並且輻射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在第二輪的對話中,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國酒史、中國飲食史研究專家王賽時,成都明倫書院院長施文忠,詩人、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高興等五位嘉賓同樣圍繞詩酒文化的精神內涵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王賽時 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國酒史、中國飲食史研究專家
王賽時為大家分享了瀘州老窖獨有的「續糟配料」、「泥窖生香」釀酒工藝及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來龍去脈。分享結束時,他即興賦詩一首贈予瀘州老窖:「一望江頭生紫光/天生美韻脈流長/勸君把酒瀘州醉/夢裡猶聞老窖香。」
施文忠 成都明倫書院院長
施文忠在他的分享中結合自己今年五月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感悟,暢談了詩酒文化的包容性話題,「公元1573年——明代的中國與世界都在進行著複雜而生動的變革:1573年,『癸酉』之年,一個註定和『酒』牢牢捆綁的大寫之年,自郭懷玉創『甘醇曲』已過去了249個春秋,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通過這249年的發酵、醞釀、籌劃、實驗、市場檢驗,終於經由一代宗師舒承宗建造的『1573國寶窖池群』而開宗立派,一個濃香型中國白酒的王朝正式橫空出世。瀘州老窖,一種典型的中國生活方式,今天,必將借力和接力446年來歷史文化資源的深耕積澱,再一次直掛雲帆,更上層樓,再一次讓世界品味中國味道,理解中國品格,見證中國精神。」
高興 詩人、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
高興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談及了自己的大學生涯正值改革開放國民思想解放,充滿蓬勃朝氣的新時代,在青春最美好的年代與文學結緣更充滿了無盡的詩意與浪漫,隨即還談到自己在羅馬尼亞擔任外交官的往事,在異國他鄉依舊有關於詩酒文化最別樣的特徵,他提到:「我曾接到過一個波赫國際詩歌節的邀請,當時正值波赫內戰結束後不久,他們的邀請函上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即便在戰亂的年代,我們也沒有停止讓詩歌發聲』!」
劉文飛 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翻譯家
劉文飛的分享則緊緊圍繞「酒與俄國文學」的關係而展開,他談到:「酒是俄羅斯人的血液、酒是俄羅斯人的第二自我、酒是俄羅斯人心靈的燃料,酒是俄羅斯這片海洋中的另一片海洋......一個戰鬥的民族也是一個充滿詩意浪漫的民族。」
查曙明 詩人海子胞弟、海子紀念館副館長
最後,查曙明在他的分享中談及了兄長——天才詩人海子在生活中與酒的一些零碎往事:「 海子是上世紀中國詩壇的一個天才詩人,他真正喝酒是從1984年開始的,從1984年寫下的河流裡面,就有了酒的印象,其中有一句話叫祭酒,祭酒也是祭祀的文化。他還寫了一個短詩,叫坐在紙箱上想起朋友,裡面寫酒喝醉了,酒杯很安全,心很安全,這時候他認為酒是很乾淨很純的詩歌。」
中國是一個酒香文明綿延數千年的國度,也是一個詩意浪漫的國家,伴隨著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酒與詩結下了不解之緣。新時代、新語境,中華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復興,既是伴隨中國國力崛起而客觀出現且方興未艾的一個國內國際社會文化現象,也是黨和國家所倡導的「文化自信」所指向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的核心方向。藉由本次詩酒文化高峰對話,瀘州老窖將繼續為推動博大精深的詩酒文明的繁榮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