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化寒意,崗位下鄉暖人心。近年來,長嶺縣堅持把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不斷加大培訓力度,主動搭建就業平臺,勞務輸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勞務經濟已成為長嶺縣發展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據了解,2016年,該縣勞動力轉移就業17.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1億元。
重保障——成立勞務輸出工作組
2016年,勞務工作面臨著調結構、去產能的政策槓桿,面對傳統產業相對萎縮、新興產業逐步興起的新用工形勢,長嶺縣及時調整思路,主動對接用工新需求,創新方式加大勞務輸出力度,成立了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和指導服務中心,負責指導、協調全縣的勞務輸出工作。
在長嶺縣各鄉鎮、村、社也都成立了勞務輸出組織,從而形成了—級抓一級,責任明確的體系。
契合用工方對勞動力的需求進行「靶向」培訓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精準」就業的關鍵措施。
該縣一方面從縣到鄉配齊勞務服務機構,一方面把勞務輸出納入扶貧攻堅考核目標體系,精心制訂培訓計劃組織實施,做到因地制宜、以人為本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和務工適應能力。
找門路——內引外聯拓寬就業渠道
近年來,長嶺縣藉助全省加強基層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建設的契機,在該縣24個鄉鎮、15個社區都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和勞動保障服務站,通過面向社會、公開報名、統一考試、擇優錄用的方式,在大中專畢業生中錄用了180多名工作人員,同時在232個行政村各設置1名勞務輸出聯絡員,進—步完善了勞務輸出工作網絡。
健全規章制度和運作程序。、該縣各級勞動保障服務機構按照統一規範、統一運作的要求,建立健全了有關規章制度13項,並制定了農村勞動力資源統計表、勞務輸出意向調查表、勞務輸出登記表等8種表格臺帳。
對信息收集反饋、勞動技能培訓、組織輸出護送、回訪慰問、維權服務等環節,都制定了統一規範的工作制度,從而保證了全縣勞務輸出工作規範運行。
健全勞務用工信息收集體系。為提高人力資源信息收集,該縣在縣直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以及鄉村聘任了260名信息員,建立起龐大的勞務輸出信息員隊伍,通過他們搞好調查摸底,建立基礎資料臺帳,對勞務資源、輸出意向等信息實現了及時快速傳遞。
不斷完善培訓體系。近年來,為提高輸出人員的綜合素—質,該縣切實加大了輸前培訓工作力度。以各種培訓機構為依託,及時對農民進行輸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勞動技能、法律常識等。
狠抓基地建設。為促進勞務輸出工作的健康發展,該縣制定了勞務輸出資源基地和勞務輸出基地建設規劃,明確了建設標準和考核辦法。目前,全縣已在大連、北京、廣州、青島等地建立勞務輸出基地20個。
敲門磚——宣傳勞務輸出改變就業觀念
勞務輸出不僅要瞄準大型企業,更要著眼服務本縣經濟發展。近年來,該縣不僅竭力推動勞動力高質量對外輸出,更想方設法在縣內開闢就業崗位,讓農村勞動者「既掙錢又顧家」,形成「內外互補」的有組織有規模多元化勞務就業格局,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據悉,長嶺縣成立了勞務輸出宣傳隊,在全縣22個鄉鎮、15個社區進行宣傳,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走出家門天地寬」的新觀念。
接大局——全面提高勞務輸出整體水平
近年來,該縣按照「政府推動、市場拉動、政策促動、有序流動」的工作思路,認真開展各項勞務輸出服務工作,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有力地推動了全縣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
多年來,長嶺縣共收集勞務輸出信息10000多條,篩選可操作信息2000多條,組織集中輸出勞務20餘萬人。
加大幫扶力度。該縣加大了小額擔保貸款力度,對有意回鄉創業,又經濟困難的外出務工農民,進行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最高每人可以貸款10萬元。
精心打造長嶺勞務品牌。為培育和樹立勞務品牌,提高社會信譽,擴大輸出市場,在組織輸出過程中,嚴格把關,保證了輸出人員質量。目前,長嶺縣的保安、家政服務、吉林大姐等在長春、大連和北京等地已小有名氣,初步形成了品牌效應。(張格晶)
責編: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