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孩子,未必就不好,這四個特長是他們所獨有的

2020-12-23 潮媽育兒

前段時間,曾經看到網友們在討論內向的孩子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對於內向這個詞都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偏見,覺得孩子內向就是不好,甚至經常會在孩子耳邊絮絮叨叨,讓孩子別整天像個萌油瓶一樣,一句話也沒有。

其實,內向和外向只是孩子的性格問題,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好與不好。而且,比起外向的孩子,內向的孩子的下面這四個特長是他們所獨有的。

1. 更加專注

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靜下心來,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中,內向的孩子,只要給他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那麼他就很快就會進入狀態,深入思考學習上或者是工作中的問題。

要知道專注是很可貴的,因為專注可以提高效率,比起三心二意的人,專注的人往往會更快完成任務,並且還可以完成得更好。而那些外向的人,雖然平時比較開朗,很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不過,在專注力方面,恐怕就不如內向的孩子了,他們可能只要旁邊有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引起他的興趣,左顧右盼的。比如別人打個噴嚏,他也要私下尋找,這是誰呢?哈哈。這就是外向的人和內向的人的區別。

而內向的人,在上課期間,往往會全神貫注於老師所講的內容,一直盯著老師,所以,對於課堂上講到的知識點,他常常能夠記得很紮實,因為專注力集中的人,記憶力也會更加深刻。

2. 更加認真

正是因為內向的孩子比較專注,所以,在對待事情上會比較認真、仔細。比如在學習上,容易被人忽視的一些小的問題,比如數學作業中的口算,以及出現的一些單位不統一的問題,這些孩子往往不會弄錯,這就是認真細緻的表現。

相反,那些外向的孩子正是由於不夠專注,所以對於一些細小的問題可能就會很容易錯過,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應用題做對了,而那些很簡單的算術題卻錯了的原因。

3. 更有毅力

美國第三十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曾說:「只有毅力和決心無所不能。」正如《詩經》中所說的「靡不有初,鮮能克終」,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不夠有毅力。沒有毅力的人,往往會半途而廢,做事情會虎頭蛇尾。而內向的孩子往往會更加有毅力。

對於外向的孩子來說,要想培養孩子的毅力,家長們則可以帶孩子去登山,因為登山需要較為持久的體力,這對於鍛鍊孩子的毅力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另外,在孩子遇見困難的時候,鼓勵他克服困難,迎接挑戰也會讓他的毅力更加堅韌。

4.更有耐心

有些孩子一坐下來就會動來動去,一節課只有半節課的耐心,所以常常無法靜下心來聽課,自然就很難掌握知識。而那些有耐心的孩子,只要周圍環境安靜,那麼就能夠沉靜下來,投入到自己專注的事情上,所以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內向的孩子,在這方面往往能夠有很好的優勢,他們往往能靜下心很有耐心地做功課,乃至工作。

而外向的孩子,也往往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所以常常都會走神。要想培養孩子的耐心,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這樣可以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增強專注力,耐心也就會有提高。不過,這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家長們一定要堅持訓練,這樣孩子的耐心才會逐漸增強。

小結:當然,上面四點是內向孩子的有點,不過,內向孩子也有一些缺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與人交往。不過,要想在這方面幫助孩子,家長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應該慢慢地引導孩子。

相關焦點

  • 《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孩子本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偏偏家長和老師都不約而同的有一個共識:偏愛能說會道、多才多藝、勇於表現的外向孩子。於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特長班佔據了孩子所有的課餘時間,因為這是好學積極的正能量樣子。因此,很多內向型的孩子不是被強迫去假裝外向,就是被貼上不合群、孤僻、怪孩子的標籤。
  • 內向的孩子一定有他們自己的柔光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心理類型》中首次提出內向的概念,他說: 《心理類型》 內向者會受到內心的思考與感受的世界的吸引,外向者會被人與活動等外在生活所吸引; 內向者專注於他們理解的周圍事物的意義,外向者扎入事情本身; 內向者通過獨處充電,外向者在社交不足時需要充電
  • 內向的人到底有沒有特長?聽了心理學家的話,我笑了
    首先如果在人多的地方我會感覺不自在,然後說話也沒有什麼分寸,感覺腦袋裡一片空白,不知道說什麼好,不喜歡與別人交往,感覺和他們一起交往有點累,感覺對方,總是不按我的意願來說話或者,做出行動,因此很怕處在人群之中。
  • 孩子性格內向不好?讓科學來告訴你答案
    ;三歲定八十,性格內向一輩子沒出息;性格不好,小時候一定有過童年陰影;內向的人都膽小、懦弱、好欺負......看過蘇珊·凱恩在TED關於《內向性格的力量》的演講後發現,內向的人竟給世界帶來了驚人的天賦和能力,這是值得鼓勵與分享的。
  • 家長跟老師反饋孩子太內向,希望能改,但是內向真的就不好嗎?
    但是每個老師都可能遇到這樣一些家長,他們的孩子很乖巧,在學校也不搗亂,學習成績也很好,但家長還是不滿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太內向了,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問老師:「我家孩子膽小,性格內向,你平時多給他說下,讓她不要害怕。」或者說:「老師,我家孩子太內向了,一天到晚話也不多,以後出社會肯定會吃虧的。」
  • 不要讓孩子變得內向,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在生活中,有一件事,許多父母可能會非常困惑,很明顯,他們的孩子在小時候中非常活潑開朗,他們喜歡交朋友,但他們發現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內向。我以前常帶朋友回家做客,但自從上小學以來,我很少把他們介紹給父母,即使我在外面遇到我認識的人,我也不想打招呼假裝看我的手機。
  • 孩子變得內向?可能是「自我效能感」降低,這會產生重要影響
    前幾天去拜訪一位老朋友,偶然間發現他家的孩子似乎內向了不少。上次見面的時候,她的孩子還是一個非常活潑、喜歡說話的小孩。這次見到這個孩子,卻發現他幾乎不怎麼說話,甚至連問好都很勉強。後來我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孩子是突然變得內向的。
  • 心理學家: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能看懂這四個場景
    相比較而言,性格內向的人更加心細,內心更敏感,有些事情對於外向的人來說,不會放在心上,而對於內向的人而言,卻會感到尷尬。下面是心理學家總結出的、四個內向者才懂得的尷尬場景。一、出門前會等門外沒有聲音才出門對於大多數內向的人來說,不是討厭和人交流,而是不知道該如何與陌生人進行沒有內容的交流,在知心朋友面前,他們往往能夠敞開心扉。可面對點頭之交或是陌生人,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同時也害怕自己所說的話會帶來不良影響。
  • 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擁有自己的優勢
    於是,他們就會對自己孩子內向的性格感到擔憂,害怕孩子會因為不好的性格而吃虧,就會強迫著孩子去交友變得更積極外向一些。但這種做法往往最後的結果都不盡人意,有的孩子甚至會因此而受到傷害,難道性格內向的孩子就真的有問題嗎?其實,我們作為家長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因為內向同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內向的性格同樣擁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 內向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導語: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裡,內向似乎一直都是個貶義詞。生活中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內向,進而各種擔憂。這個社會給外向的人賦予了太多光環,而內向的人卻被貼上膽小、自卑、社交能力差等標籤,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對「內向」這種性格避之不及,家長不願孩子內向,老闆不願招內向的員工,內向的人難道真的不具備優勢嗎?
  • 《內向高敏者》:內向者的12項優勢助力他們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
    在《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這本書裡,洛肯博士重點介紹了內向高敏這個群體的個體所共通的12個特點:謹慎、專注、自我探索、善於傾聽、安靜、獨立、善於分析、擅長寫作、持之以恆以及有同理心。這12個特點既是內向高敏者的優勢所在,又可能會成為限制他們人生發展的桎梏。因此,對於內向高敏者而言,識別自身的特點並將劣勢轉變為優勢所在,便是在這個外向世界自在生活的制勝法寶。
  • 愛好和特長蘊藏著孩子內在生命動力
    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本來很多孩子有自己的天賦特長,結果由於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特長被埋沒了,最後成為沒有個性、沒有特點的書呆子,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一個人只有堅持自己所長,才擁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或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內向的人不是不愛講話,而是更偏重於思考。作者:綿糖媽媽關於孩子內向外向的話題討論很多,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內向不好,應該讓孩子變得更加外向活潑一些。其實性格是天生決定的,孩子無法決定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說到底內向和外向都是性格分類中的一種而已,並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區別。孩子的性格內向就一定不好嗎?父母先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看看內向的孩子有哪些優點再下結論。
  • 《內向心理學》②:不同性格的孩子,怎樣在其個性基礎上得到發展
    讓孩子可以與外界保持一定程度的疏離幫助孩子找出自己的需求稱讚孩子獨特的稟賦在孩子中小學階段給予支持以下,我們逐一分析這四個關鍵點然而,當家長中有一方是內向性格的,就要格外注意與孩子的互動。因為內向型性格的家長,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忽略外向型孩子的需求,那就是天生的表達欲望。這確實是一項挑戰。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 內向的男人通常「沒出息」?那可未必!
    可能很多人覺得劉秀秀的丈夫實在是有點太內向了,事業事業不成功,家庭經營也不好,可能就是屬於那種比較失敗的人吧!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其實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較平淡,並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事業去打拼。 甚至還有內向的男人通常「沒出息」這種言論。
  • 兒童心理學:孩子性格內向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內向不好。 還擔心長大後步入社會無法適應,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有這樣的擔心其實不無道理,因為當下社會性格內向的人,確實不佔優勢。 但家長們必須明確的是。 孩子性格內向,部分原因是天性,一般很難改變。
  •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怎麼辦?家長一定要看看這4個方法
    這樣下去,我怕他連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都沒有,什麼事都往後退,不敢嘗試,我更怕影響他的心理健康,自我封閉,自卑,這對孩子的成長太可怕了。成績不好,和他溝通學習問題,可是,我干著急,他半天憋不出一句話,說急了,他還哭。我是又氣又急,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跪求好方法。的確,性格內向的孩子讓人心疼。
  • 讀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認為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或內向性格不好嗎?
    尤其是很多人,把內向型性格等同於不好的性格。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當中,這個世界是由外向型性格的人主導的。他們在人群中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外向型性格的人也有更好的人際關係,他們更容易成為領導者。那麼性格內向的人是不是就沒有優點?肯定不是的。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和領導人都是屬於內向型性格的。比如說比爾蓋茨,李嘉誠,任正非,鄧小平,歐巴馬。
  • 繪本《藍色房間》:從育兒角度,探究「內向孩子」的心靈圖景!
    和大多數家長一樣的想法,像露娜這樣不善言辭內向的孩子,是不是會太孤僻了?不太合群的性格會不會讓孩子變得不適應新環境,容易被欺負?擔憂的父母就像輕易的改變孩子的本性,激勵孩子開朗多去交流,企圖改變內向這個"不好"的標籤。
  • 安靜的力量: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成功?
    這是因為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有著不同的神經系統,他們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對外部刺激敏感的孩子,比如小時候容易踢打、尖叫的嬰兒,很可能長成內向的人。而對環境不太敏感,需要有很多刺激才能做出反應的孩子,往往會成為外向的人。 我們經常能看到:內向的孩子更喜歡自己安靜地畫畫、讀書,或者跟一兩個好朋友玩耍;外向的孩子則更願意加入到人頭湧動的活動中,比如一場喧鬧的生日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