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日前舉行的「嶽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理論研討會上,《求是》雜誌社原社長李捷等專家學者和有關領導圍繞研討會主題開展深入探討。本報今天將大家的觀點精粹集中呈現,以期為推動寫好新時代嶽麓書院這篇大文章一盡綿薄之力。敬請關注。
從嶽麓書院牌匾到中央黨校校訓
《求是》雜誌社原社長 李 捷
從毛澤東青年時期深受嶽麓書院牌匾上「實事求是」風氣的影響,到1942年整風運動期間毛澤東親筆為中央黨校題寫「實事求是」校訓,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多次強調要發揚毛澤東所倡導和確立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可以得到三點啟示。
第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與靈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與靈魂,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與靈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植根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相統一,在指導實踐、推動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真理力量和獨特思想魅力。這一思想緊扣時代之問,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實現管黨治黨從「寬鬆軟」到「嚴緊硬」的深刻轉變,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為解決世界經濟、國際安全、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選擇。
第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法寶。
堅持實事求是,就要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恆的思想價值,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並沒有窮盡真理,而是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闢道路。今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困難與風險,都會提出新的課題,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上作出新的科學回答。我們要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第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我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強大思想武器。
堅持實事求是,就要堅持為了人民利益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要有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以事實為依據、敢於說出事實真相的勇氣和正氣,及時發現和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決策中的失誤、工作中的缺點,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時代要求、符合人民願望。堅持實事求是不是一勞永逸的,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做到了實事求是,並不等於在另外的時間另外的地點也能做到實事求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堅持實事求是得出的結論、取得的經驗,並不等於在變化了的另外的時間另外的地點也能夠適用。我們要自覺堅定實事求是的信念、增強實事求是的本領,時時處處把實事求是牢記於心、付諸於行。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直面重大問題、重大風險和重大考驗,才能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不斷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
實事求是:引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走向成功的法寶
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 張國祚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所以能不斷勝利推進,靠的就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引領。
「實事求是」語出《漢書·河間獻王傳》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句。原意是指考證古代文本的真義。1917年「實事求是」被作為校訓題寫成匾額,懸掛在嶽麓書院。1918年,毛澤東寄宿嶽麓書院,這塊匾額必然會引起他深入思考,因為每讀務求甚解的毛澤東早在1914年入讀湖南第一師範後就讀過《資治通鑑》;而《資治通鑑》就包括《漢書·河間獻王傳》。
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對 「實事求是」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辯證唯物論內涵:「實事」不再是指古代文本,而是指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不再是指「是非」意義下的「是」,而是指「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不僅僅指「考證」,而是指「研究」。延安整風最大功績就是把 「實事求是」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順利推進提供了方法指南。
正是因為毛澤東大力倡導和踐行實事求是,所以他才能深入調查研究,不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經驗,開闢符合中國國情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飛躍、形成毛澤東思想,並領導人民完成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歷史任務。
正是因為鄧小平恢復和弘揚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所以他才有勇氣破除「兩個凡是」禁錮,把「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闢以改革開放為主要特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理論飛躍,形成鄧小平理論。
正是因為習近平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所以他才能著眼於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才能著眼於我國發展中各領域依然存在的不容忽視的問題,深刻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敏銳發出時代之問:「我們應該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完整地構造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框架,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理論飛躍,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帶領全黨全國人民解決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三塊匾額照見湘學精神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曹普華
千百年來,嶽麓書院弦歌不絕,成為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湘學精神的賡續傳承地、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策源地。湘學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成、發展和弘揚與嶽麓書院緊緊相依,這種密切關聯在其懸掛的三塊匾額中得到清晰的映照。
「道南正脈」:照見「尚忠貴誠」的湘學精神。
「道南正脈」匾是1743年乾隆皇帝為表彰嶽麓書院傳播正統理學御書頒賜的。崇道、履道、衛道是湖南人重要的文化性格,忠誠故土家園、效忠江山社稷是湖南人重要的精神稟賦。「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浸潤「尚忠貴誠」湘學精神的湖南人,最應該以忠誠之心對待黨,始終把忠誠於黨作為第一標準,在思想上堅定追隨、在情感上真摯熱愛、在行動上緊緊跟上;最應該以實誠之心對待組織,把忠誠於組織作為第一信仰,做靠得住的「明白人」、衝得上的「特戰員」、拿得下的「實幹家」;最應該以熱誠之心對待職業,把忠誠於事業作為第一追求,「如牛拉套不鬆勁」,始終如一恪盡職守,彰顯擔當、體現作為。
「學達性天」:照見「修身崇德」的湘學精神。
「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1686年為勉勵嶽麓書院培養有道德品性的人才賜予的一塊匾額。嚴於修身是湖湘人士的突出特點。修身持志、知責盡責是為政之要、事業之基、快樂之源。浸潤了「修身崇德」湘學精神的湖南人,最應該滿懷遵章守紀的敬畏感,把握「大德」高線,站穩「公德」基線,管好「私德」底線,不「胡思亂想」、不「胡言亂語」、不「胡作非為」;最應該滿懷不負重託的使命感,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狀態,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最應該以捨我其誰的責任感,頂起自己該頂的那片天,扛起自己應盡的那份責,在單位做個好員工、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家庭做個好成員。
「實事求是」:照見「經世致用」的湘學精神。
「實事求是」匾是民國初期湖南公立工業高等專門學校校長賓步程所題的校訓。經世致用在湖湘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淵源,毛澤東更把「實事求是」升華為黨的思想路線。工作的深化細化需要能人、能量和能力。浸潤了「經世致用」湘學精神的湖南人,最應該不斷加強思想淬鍊,做到有擔當、有視野、有衝勁、有血性;最應該不斷加強政治歷練,提升站位「高度」、信仰「硬度」與黨性「純度」;最應該不斷加強實踐鍛鍊,在「急」的一線增強應對能力,在「難」的一線增強控場能力,在「險」的一線增強駕馭能力,在「重」的一線增強執行能力;最應該不斷加強專業訓練,厚積專業知識、具備專業能力、發揚專業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奮力建設好現代化新湖南。
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的湖湘文化淵源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佑新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為重要的命題。這一命題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關係,具體來說與以嶽麓書院為標誌的湖湘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毛澤東是在這種文化環境中薰陶出來的,湖湘文化的經世務實傳統和注重現實實際的實事求是精神,深深地影響了青年毛澤東的文化性格,使得他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後能夠獨具卓識地提出和闡發了「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名命題。
眾所周知,「實事求是」最早出自班固的《漢書·河間獻王傳》,明清以來發展為考據學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其中雖然包含著言必有據的求真精神,然而正如方東樹指出的那樣,「雖實事求是,而乃虛之至者也」,是一種埋頭故紙、脫離現實的本本主義學風。但在以嶽麓書院為代表的湖湘文化傳統中,由於其強烈的經世致用傳統的影響,「實事求是」明顯具有面向現實的特徵。嶽麓書院講堂入口處懸掛的「實事求是」匾額,體現的是湖湘文化中經世務實、注重現實的悠久傳統。曾國藩和楊昌濟都批評考據學脫離現實,而主張面向現實的實事求是學風。當時湖南第一師範《教養學生之要旨》也明確規定:「國民教育趨重實際,宜使學生明現今之大勢,察社會之情狀,實事求是」。
毛澤東的早期文稿和早期活動表明,湖湘文化傳統中的經世致用、注重現實實際的觀念和學風,對青年毛澤東文化性格的塑造產生了重要影響,使得他特別注重實踐,注重現實實際。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後,毛澤東的這種文化性格逐漸發展為注重現實國情的研究。在出洋留學的熱潮中,毛澤東選擇留在國內的理由是要研究中國的國情。這使得他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後「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鬥爭」。而毛澤東在1930年5月針對教條主義的危害所寫作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則可以說是「實事求是」思想形成的標誌。延安時期,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思想臻於成熟。這不僅表現在毛澤東寫作了《實踐論》與《矛盾論》,對脫離中國革命實際的「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思想根源進行了哲學上的批判,而且表現在毛澤東在黨的會議上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與「實事求是」的命題,並進行了科學的闡釋,更表現在通過延安整風運動,「實事求是」成為全黨的共識,成為黨的思想路線。可見,「實事求是」雖然凝結著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豐富歷史內容,但論其文化淵源和思想源頭,無疑發源於以嶽麓書院為代表的湖湘文化經世務實傳統對青年毛澤東文化性格的薰陶和深刻影響。
溯源續脈 傳道育人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劉 學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論斷,立意高遠,精闢深刻。這一方面為觀照書院、認識書院、研究書院打開了一條重要門徑和通道,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嶽麓書院的價值和地位,拓展了書院功能作用發揮的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化,其意義將更加顯現出來。
嶽麓書院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地標、湖湘文化的地標,也是一座思想的寶庫、精神的聖殿,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弦歌不絕,其蘊藏的思想資源、承載的文化信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歷久彌新,嘉惠後人。總書記在對優秀傳統文化深刻分析的基礎上,敏銳洞察了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關係,既體現了對黨的思想路線追根溯源、慎終如始的政治自覺,也反映了探源續脈、返本開新的文化擔當。這一重要論斷,確立了黨史與國史的一個共通點、傳統與現代的一個聯接點、歷史與未來的一個承接點。總書記關於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論斷,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斷,都是基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內在邏輯和規律的探索,是溯源也是續脈,是發現也是建構。
實事求是是一個古色古香又活色生香的話語。嶽麓書院作為湖湘文化吐納交流的重鎮,將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學風代相傳承,發揚光大。毛澤東寓居嶽麓書院期間,深受這種學風濡染薰陶,逐漸內化為自身的認知方式、價值追求、實踐品格和行為範式。後來接受馬克思主義後,毛澤東又將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傳統與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機結合。在革命實踐中,實事求是逐漸發展為黨的思想路線,並成為中央黨校的校訓,成為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成為黨團結帶領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孕育、形成、傳承、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出毛澤東主席、習近平總書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禮敬和自覺吸納、創新。要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斷弘揚,探明其思想之源、精神之脈十分必要,這是總書記思想對我們的指引,也是當今學人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的時代使命。我們要深化認識,深入研究,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源與流、本與末、體與用、知與行、古與今、人與文,理清楚、研究透。
書院擔當著傳承文明、傳道育人的神聖使命,要培育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嶽麓書院尤其應成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傳承地、弘揚地、實踐地。這也是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應有之義。
學習總書記考察湖南大學重要講話精神 擦亮新時代嶽麓書院品牌
湖南大學黨委書記 鄧衛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湖南大學考察調研,並在嶽麓書院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內涵極其豐富,意義重大而深遠。
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奮力擦亮新時代嶽麓書院品牌,全力推動嶽麓書院現代全面復興,使嶽麓書院成為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支撐,成為湖湘文化傳承發展的最亮名片,成為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大引擎。
一、打造新時代經世致用人才培養高地。
重點做好「三個突出」。一是突出傳承創新。傳承書院「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教育傳統,恪守現代教育理念,建設現代高等教育背景下的「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二是突出個性培養。緊扣學生成長需求和人才培養需要進行制度設計,實行個性化、差異化、「滴灌式」培養。三是突出理念貫穿。將嶽麓書院「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教育理念與治學精神貫穿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系統推進學科專業結構、教育教學模式等方面改革,著力培養經世致用的領軍人才,書寫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培育時代新人的湖大範本。
二、打造國學研究高地。
重點抓好「三個聚焦」。一是聚焦主流領域。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重點支持歷史學、哲學學科建成國內一流學科。二是聚焦特色產出。深入開展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研究,推出一系列高端研究成果和有重要影響力的「鎮山之作」,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湖大學派。三是聚焦社會服務。以經世致用、服務治國理政為導向,積極開展書院文化、湖湘文化、革命文化的研究和闡釋,大力弘揚湖湘文化的新時代價值。
三、打造中華優秀歷史文化傳播高地。
重點寫好「兩篇文章」。一是堅持內容為王,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內涵顏值。積極推進書院與儒學傳承創新基地建設,著力打造以「實事求是」為主題的全省乃至全國黨性教育基地。實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化探源工程。二是堅持改進話語體系為要,擦亮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品牌。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向世界講好書院故事、傳播湖大聲音、弘揚湖湘精神、唱響中國旋律,為加強中華文明交流互鑑、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作出新貢獻。
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託、不負省委厚望,堅定不移地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學校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最重大的歷史機遇,把學習貫徹落實工作與加快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奮力推進富有歷史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確保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譜寫嶽麓書院傳承紅色基因新篇章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 曹健華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論述,激動人心,使人振奮。我們要悉心體會總書記的深刻用意,準確把握其內在邏輯和實踐要求,譜寫嶽麓書院傳承紅色基因新篇章。
把握新定位。總書記關於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論述,是對嶽麓書院的新定位。其內在邏輯是嶽麓書院承載了內含實事求是的優秀傳統文化,承載了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實事求是」牌匾、「經世致用」的湘學精神就是最好的詮釋;毛澤東曾寓居於嶽麓書院,深受「博於問學,明於睿思,篤於務實,志於成人」書院文化精神的薰陶,對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的孕育和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毛澤東把實事求是納入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主要創立者和貢獻者,所以嶽麓書院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策源地和有重要影響的地方,這是歷史邏輯、時代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
扛起新使命。總書記關於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論述,賦予了嶽麓書院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實事求是精神的政治使命,這是對新時代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再強調,是對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再出發;這一新定位賦予了嶽麓書院文化使命,既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弘揚紅色文化,把兩者歷史性地結合起來;這一新定位賦予了嶽麓書院時代使命,統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激勵中華兒女把實事求是寫在神州大地上,寫進人民的美好生活裡,寫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
展現新作為。深入挖掘和利用好嶽麓書院豐富而獨特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傳承好紅色基因,將其建成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教育的重要陣地。要高站位認識,嶽麓書院不僅是旅遊景點和傳播國學的文化場所,而且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策源地,要從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歷史性結合點的特殊地位,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史獨特價值來認識嶽麓書院在新時代的定位和地位。要高質量研究,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貫通,著眼新時代偉大實踐的新要求,深刻把握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內在關聯,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有關部門實踐工作者開展深入研究,推出一批高質量成果。要高標準推進,按新定位要求全面推進嶽麓書院發展,整合省內特別是長沙市內有關紅色資源,開闢黨的思想路線教育「專線」等,把嶽麓書院辦成學習研究宣傳湖湘文化、傳播國學的重要文化陣地,辦成學習研究宣傳黨的思想路線、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黨性教育基地。
毛澤東「實事求是」與嶽麓書院思想傳統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 朱漢民
毛澤東詮釋的「實事求是」,成為一種典型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與嶽麓書院代表的中國思想傳統有密切關係。
「實事求是」最早出自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唐經學家顏師古為此文作注時說:「務得實事,每求真是也。」班固、顏師古的「實事求是」,主要是漢代古文經學的治學方法,並沒有明確表述其哲學意義。
宋代理學在學術史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儒學的哲學化。湖湘學派張栻說:「格之為言,至也。理不遺乎物,至極其理,所以致其知也。」明清之際湖湘學者王船山對「格物」作出進一步詮釋:「蓋格物者,即物以窮理,惟質測得之。」均豐富和發展了「格物致知」的哲學認識論意義。
清代乾嘉學派是漢學的復興,故而原來作為漢代考據學方法的「實事求是」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晚清以後,湘學進一步推動「實事求是」的觀念發生兩個重要變化。首先,在晚清漢宋兼採的學風影響下,「實事求是」開始獲得認識論的哲學提升。嶽麓書院學子曾國藩說:「近代乾嘉之間,諸儒多為浩博,惠定宇、戴東原之流鉤研詁訓,本河間獻王實事求是之旨,薄宋賢為空疏。夫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實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稱即物窮理乎?」曾國藩將漢學「實事求是」的考據學治學方法,與宋儒普遍哲學意義的「即物窮理」貫通起來,使「實事求是」哲學認識論意義凸顯出來。其二,湖湘學人進一步使「實事求是」蘊含的「實功」知識價值論凸顯出來,推動了晚清的近代科學思潮。郭嵩燾以中國的「格致之學」「實事求是之效」來看待近代科學技術;左宗棠在籌辦福州船政局中提出「求實效」與「實事求是」的密切關聯。
1917年由嶽麓書院改制而成的湖南工業專門學校校長賓歩程確立起「實事求是」的校訓,就受到上述思想傳統影響。一方面,這一校訓體現出中國傳統「即物窮理」和「深思格物」的哲學認識論意義;另一方面,這一校訓還體現出近代科學技術「以求實效」的知識價值意義。可見,「實事求是」作為校訓,具有嶽麓書院思想傳統的深厚文化背景。
青年毛澤東一直深受湘學傳統影響,特別是他於1917年至1919年寓居嶽麓書院,進一步受到嶽麓書院思想傳統的影響。他後來對「實事求是」的哲學詮釋和確定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就是嶽麓書院與湘學傳統的進一步發展。毛澤東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同時,毛澤東於1943年還親書「實事求是」,將其作為延安中央黨校的校訓。從具有湘學、嶽麓書院傳統的湖南公專學校「實事求是」校訓,到中央黨校的「實事求是」校訓,二者之間的傳承關係同樣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