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舊改」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老小區都已經「舊貌換新顏」,無論是小區的整體設施,還是居民的生活質量,都提升了不少。水電路氣管道修好了、路燈安裝了、光纖入戶了、老舊住房也開始加裝電梯了。
而在老舊小區住房加裝電梯的問題上,因為採取的是集體自願的原則,需要超過一定比例的住戶同意才可以加裝電梯。因此加裝之前總會面臨一些意見不合的情況,主要是1樓住戶與6樓住戶之間對於加裝電梯的不同看法。
6樓住戶認為應該加裝電梯,主要有三個原因:1、方便了整棟居民出行的方便。2、對於老人和小孩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3、加裝電梯可以使住宅升值,未來能賣出一個更好的價錢。
1樓住戶反對加裝電梯,主要有三個理由:1、加裝電梯自己完全用不上,並且還要額外掏錢,不划算。2、由於樓層過低,光照通風條件很差,加裝電梯後會導致這些問題繼續放大,並且上下樓的住戶都能通過電梯看到室內的情況,隱私性也變得更差了。3、由於上面兩個缺點的存在,未來高層住戶可能會升值,但是低樓層大概率會貶值。
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那麼如何平衡雙方的利弊呢?很多小區都是採用的「資金分攤」的方式,即1、2樓的住戶不出錢,按照3樓出25%、4樓出30%、5樓出35%,6樓出40%裝修費用進行分攤,多餘30%的費用用於彌補1~2樓住戶的損失,並且以後電梯的維護費用也要按照這個比例。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既保證了電梯安裝對於高樓層的利益,也彌補了低層住戶的損失,目前很多小區也是採用的這個辦法,比較公平。
但在電梯安裝方式上,1樓與6樓之間又出現了分歧,1樓想要「錯層入戶」的電梯加裝方式,但是6樓選擇「平層入戶」的加裝方式。首先來解釋一下這兩種加裝電梯的方式:
1樓選擇「錯層入戶」的電梯加裝方式,主要是這種加裝方式對於戶型的要求比較低,一般的戶型都可以加裝,也不需要對自己住處進行改造。如果採用「平層入戶」的方式的話,其相關的指標是很嚴格的,需要對於靠近樓道的區域進行改造,這種改造方式適用於樓道兩側住戶房屋是客廳或是陽臺的房屋結構,以及能夠增設陽臺通道平層入戶的結構。除此之外,如果使用這種方式入戶的話,還需要對於房屋內部進行改造,增加一個入戶的門。
對於1樓來說,室內的光照和通風已經受到了影響,如果再進行改造的話,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影響,因此很多1層住戶也不願意用平層入戶的方式加裝電梯,而希望使用錯層入戶的方式,這樣對於自己的損失是最低的。
而6層選擇「平層入戶」主要也是考慮到了家裡老人和小孩的出行方便,特別是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如果從家裡能夠沒有障礙、如履平地地搭到電梯自然是好了,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也能讓老人多出門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而如果選擇「錯層入戶」的話,還是要走半層樓梯。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按照「資金分攤」的方式來計算的話,6樓出的錢是最多的,那麼加裝一部電梯需要花費多少錢呢?筆者查閱了大量資料,一般加裝一部電梯費用為40萬元,而國家和地方政府補貼過後還需要花費25萬元,那麼6樓分攤40%的話就是10萬元,一戶需要5萬元,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相當於大半年的收入,並且還沒有算後續的維修費用。而「錯層入戶」比「平層入戶」需要的建築材料也多一些,因此6樓選擇平層入戶節約一些錢也是很正常的。
事實上,除了「錯層入戶」和「平層入戶」以外,目前還有新的一種加裝電梯方式——「亞平層入戶」什麼叫做「亞平層入戶」呢?
亞平層入戶是指增設電梯後,電梯停靠層站在原樓層平層位置以下20cm至100cm亞平層位置處,使住戶所處的樓層平面和電梯停靠平面形成一個小高度差,在電梯出口平臺與住戶門入口之間做一個斜坡結構入戶通道覆蓋在原來上行樓梯上方,乘坐電梯到達相應樓層後,住戶可通過無障礙小斜坡直接入戶的方式。
這種入戶方式的優點和平層一樣,也能夠十分方便家裡的老人和小孩出行,並且只需要對樓道進行小範圍改動,不需要對於住戶屋內進行改造,對於戶型要求比較低。可以說「亞平層入戶」的方式解決了同時解決了1層和6層住戶的問題,並且讓雙方都滿意。
目前來看,老房子加裝電梯是大趨勢,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對於老年人的各種生活需求照顧也成為了嚴峻的問題,老房子加裝電梯解決了最重要的出行問題,而關於老房子加裝電梯,各種加裝方式也已經成形,除了「亞平層入戶」的加裝方式以外,目前部分地區還出現了「混合型入戶」的加裝電梯的方式。
上面這些加裝電梯的方式,你認為哪種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