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法院「廢」漢字「換」韓文?韓國排斥漢字竟鬧出這麼多笑話!

2020-12-14 大白新聞

【編輯/劉姝蓉 統籌/紀欣】今年10月9日是韓文誕生571周年紀念日,韓國各地舉辦活動歡慶「韓文節」。據悉,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9日宣布將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換為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

大白新聞注意到,因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此前韓國社會漢字元素十分豐富。而在韓國,「漢字」的存廢始終是韓國的爭議話題。

韓國憲法法院「廢」漢字「換」韓文

據韓媒披露,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9日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從當天起,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憲的繁體字)」將換為用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報導稱,韓國憲法法院自1988年創立後一直在徽章上使用「憲」字,至今已有30年。

據韓媒報導,韓國憲法法院這次「廢」漢字換韓文,並非一時興起。早前,漢字出現在韓國最高司法機關的標誌上,曾引發很多韓國人的不滿,他們提議憲法法院將漢字換成韓文。

9日,韓國憲法法院舉辦了新徽章揭幕儀式。憲法法院負責人表示,新徽章以後會用在憲法法院旗幟、審判庭以及裁判文書等各種象徵憲法法院的標誌物上。

韓國憲法法院新舊徽章對比

據報導,韓國憲法法院在9日舉辦新徽章揭幕儀式。在新徽章的設計中,韓國國花木槿花的形象較原來則更加清晰。在用韓文書寫的「憲法」兩字周圍,特意增加了象徵公正的光芒。另外,徽章的顏色也變更為象徵信賴和權威的紫色。據悉,從去年起,韓國憲法法院請民意調查和設計方面的專家商討方案,又組織3次喜好度調查,最終敲定新徽章的設計方案。

1446年10月,朝鮮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標誌著韓文的誕生,自此結束了韓國沒有自己文字、借用中國漢字進行標記的歷史。為紀念,韓國政府將每年的10月9日定為「韓文節」。

事實上,因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了韓國憲法法院的徽章之外,此前,韓國社會漢字元素十分豐富。二戰之後,民族主義的興起讓韓國人開始排斥在朝鮮半島流行了許久的漢字。據悉,1968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和官方文件中徹底抹去。

曾經以漢字為主的韓國教科書

樸正熙的女兒,韓國前總統樸槿惠也是韓文的擁躉,此前在擔任總統時,樸槿惠曾在「韓文日」當天在社交網站上發文紀念「韓文日」,稱韓文是所有語言所憧憬的最優秀的文字。她稱,「正如大自然雖在我們身邊,誰都可以接近,但它只屬於熱愛它的人。韓文也是如此,只有我們更加熱愛它分享它並將它發揚光大,韓文才真正屬於我們」。

不過,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韓國還有以漢字為主的教科書。但隨著韓國的新一代從一開始就只接受韓文教育,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認識漢字。現如今,不少韓國的中學生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用漢字正確書寫;而在二三十年前,韓國的大學生用漢字寫論文很常見。

2012年,韓國曾發生過轟動一時「光化門」匾額換字事件。當時,高舉「去漢字化」大旗的韓字團體,將反對的矛頭對準了用漢字書寫的「光化門」匾額,經歷長達2年的艱難調解,最終漢字匾額得以保留。

「光化門」匾額

外媒:韓國人放棄漢字帶來負面影響

不過,據媒體稱,廢除漢字所帶來的麻煩也越來越多。據悉,現在的韓國詞彙中,70%來源於原來的漢字詞。韓文作為表音文字,有許多同音詞,人名與地名更是出現混淆。

比如,韓國第20屆國會議員金成泰和金聖泰的名字,用韓文書寫是一模一樣的,這就容易讓人搞混了,後來,還是決定其中一位議員的姓名用漢字書寫,以作區分。正是出於這種原因,現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依然保留相應的漢字,以免鬧出誤會。

此前,曾有日媒報導稱,韓國人放棄漢字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韓國在近代吸收了大量日本和製漢字詞,但是後來卻廢除了漢字,完全用表音文字諺文書寫,造成民眾語意理解困難,甚至鬧出不少笑話。

日媒稱,原本朝鮮半島都處於漢字圈範圍內,如果用漢字書寫的話,很多用語都好理解,對遊客來說也很方便。但是韓國人卻用讀音接近於漢字詞讀音的表音文字進行書寫,導致了很多不良後果。

日本豐田有恆曾在《韓國不能復活漢字的理由》中敘述道,「韓國很多漢字熟語來源於日治時代的日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熱衷於大量汲取歐美文化、科技等成果,研究出倫理、科學、報紙等方面的各種譯詞,連漢字本家的中國都進行了吸收採用。如今,韓國使用的漢字詞中,有8成以上都是和製漢字詞。特別是在日治時代,日本在政治、科學技術、企業經營和體育等方面迅速推進近代化,韓國在這些領域的專業術語幾乎都是來源於和製漢字詞。

比如,在科學和數學領域,和製漢字詞有:科學、化學、物理、引力、重力、密度、組成、體積、加速度、電位、電動、元素、原子、分子、鹽酸、算數、代數、幾何、微分、積分、函數等等。在經營方面有:社長、常務、部長、科長、手續、組合、株式、支付、赤字等等。

雖然在科學技術、企業經營、交通、法律和政治方面,近代韓國吸收了大量日本的和製漢字詞,但是從1970年開始,漢字開始在韓國小學、初中、高中的教科書中消失,這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韓語中的同音漢字比日語多得多,這導致韓語中出現了大量的同音異義詞。比如,長、葬、場都讀一個音,所以會長、會葬、會場都是同音詞,「會長來會場會葬(送殯)」念起來會讓人啼笑皆非,所以從文脈來判斷很難。平常說話交流還沒那麼嚴重,可一旦書寫時對於正確傳達語意有很大的影響。

日本拓殖大學國際學院教授吳善花指出,最近,連韓國一些研究人員因為不懂漢字,根本無法閱讀歷史資料。

針對漢字缺失導致的韓國文化危機,早在2009年就有報導稱,韓國健在的歷屆國務總理21人中有20人聯合籤名建議書敦促實施漢字教育,並被提交給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

報導稱,韓國「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網站上顯示,籤名的包括較早的韓國國務總理金鐘泌(第11屆和第31屆)、盧信永(第18屆)、李賢宰(第20屆)、盧在鳳(第22屆)、鄭元植(第23屆)以及高建(第30屆、第35屆)、李海瓚(第36屆)、韓明淑(第37屆)、韓德洙(第38屆)。絕大多數總理均以漢字籤名,包括盧信永、盧在鳳、鄭元植、高建、李漢東等,以實際行動體現對漢字的重視,這些總理所寫的漢字籤名都顯示了一定的書法功底與漢文化修養,僅有李會昌、樸泰俊等以韓文籤名。【資料來源:海外網、環球網、參考消息、東方早報等】

相關焦點

  • 韓憲法法院繁體漢字「憲」被換成韓文
    「東網」報導配圖香港「東網」10月10日稱,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周一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從9日起,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憲的繁體字),將換為用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韓國憲法法院負責人表示,新徽章將會用在憲法法院旗幟、審判庭以及裁判文書等各種象徵憲法法院的標誌物上。據報導,韓國憲法法院在9日舉辦新徽章揭幕儀式。在新徽章的設計中,韓國國花木槿花的形象較原來則更加清晰。在用韓文書寫的「憲法」兩字周圍,特意增加了象徵公正的光芒。另外,徽章的顏色也變更為象徵信賴和權威的紫色。
  • 為慶祝「韓文節」, 韓國最高司法機徹底「廢掉」1個漢字
    今年10月9日是韓文誕生571周年紀念日,韓國各地舉辦活動歡慶「韓文節」。據韓媒披露,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9日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從當天起,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憲的繁體字)」將換為用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
  • 換掉漢字!韓國最高司法機關做這事慶祝「韓文節」
    韓國憲法法院徽章上不再使用漢字「憲」海外網消息,今年10月9日是韓文誕生571周年紀念日,韓國各地舉辦活動歡慶「韓文節」。據韓媒披露,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9日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從當天起,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憲的繁體字)」將換為用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據悉,韓國憲法法院自1988年創立後一直在徽章上使用「憲」字,至今已有30年。
  • 漢字是韓國的國文,不使用漢字違反韓國憲法,這是漢字申遺的節奏嗎?
    韓國學者在恢復漢字的運動中,講得最重的一句話,就是:漢字是韓國的國文,不使用漢字違反韓國憲法。(韓國憲法法院)並且在2016年5月份的時候,韓國憲法法院還就韓國《國語基本法》是否違反韓國憲法一案展開了公開的辯論。
  • 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諺文要通過上下文綜合來看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更多的人還是願意用漢字來交流,而諺文,在朝鮮半島長期只作為一種輔助讀音的,類似於拼音之類的東西存在。這種情況又存在了幾百年,隨著日本殖民者和西方文化的引入,朝鮮民族主義興起,卻竟排斥起漢字,但又不能完全抹去漢字,因此在朝鮮半島報紙上出現了大量的漢字和諺文的混合使用。
  • 芮曉恆:去漢字化還是恢復漢字?韓國又開撕了
    近日,困擾多年的「去漢字化」之爭,再次成為了韓國社會關注的焦點。 2016年5月12日,韓國憲法法院舉行《國語基本法》有關使用純粹韓文的條款是否違憲的公開辯論。 根據《國語基本法》第3條和第14條,「韓文是指標記國語的固有文字」,「政府機構等的公文必須符合語文規範,須用韓文書寫。僅在制定總統令時,可以用漢字或其他外國文字後附括號標註」。
  • 韓國歧視漢字,為何身份證上漢字還在遺留?專家:這就是韓文的缺陷!
    朝鮮半島被分裂為兩個國家之後,韓國被美國控制,從思想、文化等方面深受美國的影響。尤其是美國在韓國發表「漢字落後論」,讓漢字的廢除成為了必然。 在韓國獨立之後,民族情緒一直充斥在韓國群眾中,他們開始強烈地排斥漢字,希望創造自己的文字。
  • 韓國一機構開發韓文漢字轉換軟體
    經過軟體轉換的韓國新聞網站截圖 人民網首爾2月16日電 (記者 萬宇)韓國傳統文化研究會下設的東洋古典數位化研究所近日發布了名為「漢字路」的轉換韓文中漢字的軟體。 該軟體可以通過網絡和文字處理系統的插件將韓文句子和文章中的漢字自動轉換並顯示出來,可以處理韓國新聞等各種韓文文本,便於同屬漢字文化圈的外國人更加準確快捷地理解韓文文獻。 韓國語中有大量的漢字詞,雖然各種統計結果不同,但最少的資料也認為韓文中有50%以上的詞彙都是漢字詞。而根據2002年韓國國立國語研究院的統計,韓國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中漢字詞佔到了35%。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1.驚——韓國提議漢字進教科書 最近,韓國關於漢字的使用掀起熱議。 原來,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 要求在學生教科書中使用韓文,但是為了更加清晰表達意思,提議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導讀:韓國文化源自中國,因此漢字文化在韓國一直非常多的支持者,然而韓國卻一直在使用漢字文化方面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呢?韓國人一直有一個解決不了的矛盾爭議,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教他們的學生學習漢字,這成為韓國社會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韓國也沒有一個最終結論,近日關於漢字文化在韓國再次起了爭議。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1948年宣布韓文為官方文字,韓國民族主義者認為韓文是韓國「創造力」和「自力更生」的象徵。  廢除漢字以來,漢字的使用越來越少。  韓國當初創造韓文,理由之一是世宗皇帝給出的「學寫漢字太費時,平民沒時間學」。於是設計了韓文來幫助平民避免學習漢字。
  • 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何戰鬥機上刻八個大字,用漢字而不用韓文?
    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的歷史,中國文化曾經影響了東亞幾千年,作為中國曾經的附屬國,韓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頗深。在近代之前,韓國使用的一直是漢語,後來隨著清朝後期中國的沒落,西方文化對韓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來韓國廢除了漢字,使用了現在的韓文。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即便現在韓國的文字採用了韓文,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些字的具體意義,於是就要加上漢字,用於解釋。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韓國在這個地方必須用漢字,說:韓文重音太多,不得不用漢字標註
    時至今日,中華文明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其中一個顯著的方面就是漢字。在東亞以及東南亞這裡,漢字曾是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的官方字體,只是到了近代,這些國家為了樹立民族自信心,才在倉促之間創立了屬於自己本民族的字體。
  • 韓國的「天下無敵」,只有在漢字中才能實現
    此外,韓國人還被鼓勵放棄原有的姓名,改成日式姓名(即所謂「創氏改名」,韓國稱為「日本式姓名強要」),這被看作是「內鮮融合」的重要一環。比如韓國前總統樸正熙,曾經以「高木正雄」的日本名參加偽滿軍,並在熱河省(今河北)「討伐」過八路軍。1945年,韓國光復。在清算日本殖民統治的背景下,漢字詞和漢字都被看作是「日本殖民統治的殘影」,只有專用韓文才能體現清除日本統治的遺毒。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會有漢字?你是怎麼看的?
    即便現在韓國的文字採用了韓文,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些字的具體意義,於是就要加上漢字,用於解釋。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韓文是表音文字,而漢字是表意文字。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國為什麼拋棄漢字而用諺文,二十年後又後悔了?
    2017年10月9日是一個平常但又痛苦的日子,因為這一天開學、上班了,然後各個城市面臨的就是堵車和各種假期綜合證,但這些都不是最特別的,因為每個節假日回來都會發生這個情況,但是對於朝鮮半島,10月9號這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因為在1446年10月9日韓國諺文字母表問世。而這一天也是韓國的韓文日,是韓國紀念世宗大王創製韓文的日子,目的在於鼓勵研究和普及韓文。
  • 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漢字對日本多重要?不光是日本還有韓國
    而且古日的文字還經歷過使用漢字、以漢字標註日語讀音等階段,僅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待中日之間的文字交流,或許你就會明白一個淺而易懂的道理:日本文字真的離不開中國漢字!日本本國創造的漢字,其實並不同於我國古代通行的漢字,也不同於我國目前使用的簡化漢字。他們使用的漢字在日本被稱為「和製漢字」。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 地球知識局
    韓國也有不同的相關利益集團對此做過統計。其語文教育研究會認為,在所調查的56906個詞中,漢字詞為39563個,佔70.53%;韓文研究學會則在《大辭典》中找到了漢字詞彙超過85000個,佔據了詞典的53%。漢語詞主要分三類。一是古代中國傳入的,這部分所佔比例最多,但是在經年的發展中,韓國的漢字詞已經與現代漢字產生了比較大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使用和讀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