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硬碟盒打造Win+Mac通用移動固態硬碟,選對格式是關鍵!

2020-12-11 科技始發站

隨著固態硬碟成本的降低,用固態移動硬碟的人越來越多。固態移動硬碟的重量輕巧,抗摔防震,而且傳輸速度比機械式移動硬碟快出很多。剛子最近收到了當貝優選發來的迅龍固態硬碟(H100-128GB)+2.5英寸硬碟盒(2179U3),正好用它來組裝一個固態移動硬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性能如何吧!

包裝:

迅龍固態硬碟(H100-128GB)+2.5英寸硬碟盒(2179U3)均採用奧睿科常用的白藍搭配的包裝風格,左上角是品牌名稱、產品名稱及型號,中間印有產品渲染圖,右下角是產品的規格。

包裝盒的頂部有掛孔,方便實體店掛在貨架上。包裝背面印有產品的規格參數,從這裡我們可以很方面的掌握兩個產品的性能參數。2.5英寸硬碟盒(2179U3)支持SATA3.0協議的硬碟,通過USB3.0 Micro-B轉USB A 線連接電腦後,可實現最大5Gbps的傳輸速率。

抽出兩個產品的封套,我們可以看到硬碟和硬碟盒都牢固地固定在塑料託盤支架中,起到防震抗摔的作用。迅龍固態硬碟(H100)是一款2.5英寸固態硬碟,它採用64層 3D NAND 快閃記憶體,支持SATA3.0協議,可以用在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中,當然也可以搭配移動硬碟盒組裝成為固態移動硬碟。

迅龍固態硬碟(H100)包裝盒內除了硬碟之外,還有四顆安裝螺釘、一個十字螺絲批,還有說明書等文檔。硬碟外殼正面中心處印有奧睿科的圖文LOGO,鋁合金外殼經過陽極氧化處理後又噴塗了灰色磨砂塗層,看上去非常有質感。外殼邊緣利用CNC切割倒角,平整光滑,灰色的殼體加上銀白色的邊緣,讓整個產品的品質感提升很多。

在硬碟的底部我們可以看到硬碟的接口以及一些重要參數。硬碟背面貼有產品信息標籤,上面詳細地標註了產品型號、系列、功耗、容量、防偽二維碼和產品序列號等內容。ORICO迅龍系列採用榮慧SM2259XT主控,具有LDPC智能糾錯機制,優化TRIM指令,NQC智能隊列管理等功能,隨機讀取能力大大提升;64層3D NAND 快閃記憶體TLC 顆粒,無論是容量密度還是壽命、耐久度都大大提高了。

2.5英寸硬碟盒(2179U3)採用透明塑料外殼,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內部的電路板。除了硬碟盒外,包裝內還有USB3.0 Micro-B轉USB A 數據線、說明書等文檔。

令人意外的是這款硬碟盒背部設計了大面積的鋁合金散熱片,奧睿科的透明硬碟盒剛子用過好幾款了,不過像2179U3這樣自帶散熱片的SATA硬碟盒還是首次看到。

我們現來單獨測試一下硬碟的性能,將硬碟裝入桌上型電腦中,開機第一次連接電腦時硬碟需要進行初始化,也就是在磁碟管理器中選擇一些硬碟分區形式。MBR格式適用於WIN7以前的系統,WIN10一般都用GPT了,所以在這裡我們選擇GPT格式。之後創建分區,先選擇NTFS格式。

創建完成後使用硬碟測試軟體CrystalDiskMark進行速度測試,直裝SATA口測的連續讀取速度為487MB/S,持續寫入速度為454MB/S,遠遠超過了機械硬碟100MB/s的讀寫速度。

蘋果的macOS也是常用的電腦系統,它和Windows有所區別,我們在Win10中格式化為NTFS格式的硬碟Mac上可以讀取卻不能寫入。這是因為兩個作業系統對於硬碟格式的要求不同,macOS需要安裝收費插件後才能正常讀寫NTFS,所以需要將移動硬碟格式化為兩個系統通用的格式才行。

ExFAT格式是專門為移動硬碟創造的格式,它解決了FAT32不能存4G以上大文件的問題,也解決了NTFS格式下固態硬碟壽命的問題。更重要是,在WIN7以上系統和Mac系統中都能完美兼容,所以將硬碟格式化為exFAT格式最為方便。

直插SATA模式下,在黑蘋果系統中使用DiskSpeed Test來測試讀寫速度,測試結果為連續讀寫速度:455MB/s,寫入速度420MB/s,比Win模式下速度略降,考慮是黑蘋果系統性能可能有所影響,所以這個速度也可以接受了。

硬碟盒的硬碟倉部分採用全透明設計,艙蓋採用卡扣連接,無工具拆裝設計,安裝拆卸都很方便。組裝過程非常簡單,掀開硬碟盒透明上蓋,將固態硬碟對準接口插入硬碟盒,扣上上蓋即可。整個安裝過程用不了半分鐘。安裝完成後發現硬碟硬碟殼體和散熱片並沒有接觸,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自己加上一層導熱矽膠墊才能發揮最大的散熱效果。

通過自帶的USB3.0線纜,將組裝好的固態移動硬碟插到電腦的USB3.0口進行測試,依舊上使用CrystalDiskMark,移動硬碟模式下測的的連續讀取速度為460MB/S,持續寫入速度為404MB/S,比直插SATA口性能差了一些,但是已經接近5Gbps的理論速度,比起普通的機械移動硬碟的幾十兆秒的讀寫速度更是快了近十倍。

移動硬碟模式下,使用黑蘋果系統進行讀寫速度測試,最終結果連續讀寫速度為426MB/s,連續寫入速度為374MB/s,比起WIN模式下也是有些降低,但是比機械式的移動硬碟要好處數十倍。

好了,這樣就完成了迅龍固態硬碟(H100-128GB)+2.5英寸硬碟盒(2179U3)的組裝測試過程,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想組裝一套自己的固態硬動硬碟呢?快來試試吧, 一分鐘就能完成組裝,將來還能方便拆卸更換更大容量的硬碟,千萬不要忘記選格式哦!

相關焦點

  • 硬碟盒+NVMe固態硬碟,自製DIY 移動硬碟,速度遠超U盤
    固態硬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必需品了。無論是作為啟動盤、存儲盤,還是搭配硬碟盒作為移動硬碟來使用。在此之前,一直都是在使用SATA接口的固態硬碟,直到最近電腦升級,才給自己的桌上型電腦配了一塊M.2接口的固態硬碟,但是自己又想把這款M.2接口的固態硬碟作為移動硬碟來使用,所以,千挑萬選才在網上淘到了一個自己喜歡的M.2接口的固態硬碟盒。由於自己非常喜歡奧睿科家的外設產品,所以這次挑選硬碟盒的時候,首選了奧睿科這個品牌的產品。
  • 暢快高速,奧睿科迅龍SSD加透明硬碟盒,打造移動固態硬碟體驗
    因為工作需要,很多時候需要把視頻素材和工程文件在辦公室與家裡之間來回攜帶,之前一直選U盤,畢竟小巧便攜;但隨著存儲需求的提升,U盤的存儲量,特別是讀寫速度嚴重影響到了工作效率,考慮再三,決定升級下存儲設備,這次我選擇了奧睿科ORICO迅龍H100系列的固態硬碟搭配奧睿科USB3.0接口的透明硬碟盒的組合,而它們的組合通過實際表現不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還對移動存儲有了更深的認識
  • 擴展卡+硬碟盒DIY固態移動硬碟,Macmini告別空間緊張
    我現在手裡還有三塊閒置的NVMe固態硬碟,本著不浪費資源的原則把它們利用起來。兼顧容量和速度的最好方案就是自己動手DIY一隻移動硬碟,而且是有著NVMe核心的超快速的移動硬碟。固態硬碟是現成的,在選擇移動硬碟盒的時候考慮到要在不同主機之間使用,不能在硬碟盒速度上產生瓶頸,所以就選擇了ORICO奧睿科速度為20Gbps的移動硬碟盒。在USB4.0技術還沒有普及之前,目前USB接口速度最快的也就是USB3.2 Gen2×2規格,速度為20Gbps。
  • 傳統移動硬碟是不是該淘汰了?M.2固態硬碟加硬碟盒才是新趨勢
    近些年來M.2固態硬碟的發展與廣泛應用,讓消費者體驗到了讀寫速度的新高度,不僅如此,M.2固 態硬碟在體積與重量上,相比移動硬碟、固態硬碟、機械硬碟等更是優勢明顯。隨著配置的不斷更新與升級 ,淘汰下來的M.2固態硬碟,通過配置M.2硬碟盒的組合,憑藉讀寫速度和體積的優勢,是不是可以直接取代 常用的移動硬碟呢?從外觀上講,輕質、便攜的M.2固態硬碟確實更勝一籌,當然如果要讓它發揮移動硬碟的能力,還 需要額外配置個M.2專屬硬碟盒。為此,我選擇了一款奧睿科(Orico)的NVME M.2移動硬碟盒。
  • ORICO硬碟盒套裝:移動固態硬碟還是自由組合更香!
    如今,性能更加出色的固態硬碟迅速普及,移動固態硬碟也開始出現在大家的口袋裡,ORICO就推出了很多固態硬碟和各種硬碟盒,滿足喜愛DIY的玩家。ORICO作為國內一家數碼周邊品牌,產品線可謂相當豐富,自推出迅龍系列硬碟以來,DIY移動硬碟的新玩法就上線了。此次體驗的是ORICO奧睿科M200 SSD+MSG-U3硬碟盒套裝,據說套裝入手更加實惠,也更有可玩性。
  • 可以外出攜帶的移動固態,體驗Orico迅龍M.2固態硬碟+透明硬碟盒
    不管是日常辦公還是出差在外,很多人都比較習慣使用移動硬碟來備份一些重要文件,它在很大程度上為辦公帶來了便利性及安全性。當然我也不例外,平時除了會將重要資料傳一份到NAD設備之外還會複製一份到移動硬碟內在外出時使用。之前一直使用的是一款普通的移動硬碟,內置的是一塊512GB容量的機械鍵盤,到目前已經用了6年了。
  • 我的硬碟我做主 - ORICO/奧睿科USB3.0移動固態硬碟盒
    今天給大家打來的是一款顏值在線的Orico/奧睿科USB3.0移動固態硬碟盒,它的特點是採用USB3.0的接口,3秒就可以傳輸1GB文件,並且最大支持4TB的硬碟容量。此外套餐還外出保護套售賣,並且由於是自家產品,所以對硬碟貼合度更高。
  • NVMe固態硬碟新玩法:移動硬碟比內置硬碟還要快!
    (圖片來源:鎧俠官網)相比更高端的雷電移動硬碟,USB3.1接口具備幾乎隨處可見的高普及率,移動硬碟盒的性價比也更高,實用性和經濟性俱佳。(圖片來源:自行拍攝)移動硬碟盒的選擇:當前USB-NVMe硬碟盒都能支持TRIM功能,保障移動固態硬碟像電腦內置固態硬碟一樣長期使用不掉速。
  • 移動硬碟發熱燙手?ORICO自主降溫M.2固態硬碟盒了解一下!
    M.2固態硬碟由於體積小巧、傳輸速度快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喜愛,隨著固態硬碟價格的回落,M.2固態硬碟的性價比越來越凸顯,我也在618成功剁手一根M.2來作為移動硬碟使用,可在硬碟盒的選購中卻遇到了難題。一般的固態硬碟盒長時間工作時會發燙嚴重,而我的目的是想連接電腦做素材盤使用,勢必需要長時間運行。經過再三比對之後,我入手了這款ORICO自主降溫M.2固態硬碟盒,除了繼承了ORICO硬碟盒的高速讀取優勢之外,它還內置了電動小風扇,並且極具顏值,一起了解一下吧。
  • 奧睿科M.2固態移動硬碟體驗:讓你的M.2固態硬碟如獲新生
    不同於SATA接口的固態硬碟,可以找一條SATA3.0的線纜接到主板可以繼續使用。將拆卸下來的那塊M.2固態硬碟閒置確實浪費,這時可以弄個移動硬碟盒將其繼續利用起來,而支持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碟盒並不多,奧睿科推出一款M.2固態移動硬碟盒就是其中之一,同時支持多種硬碟尺寸和規格,接下來小酥測試一下效果如何。
  • 各有千秋:三種DIY移動固態硬碟方案對比
    筆記本電腦硬碟容量不夠?每天背電腦上下班太累?隨著USB和雷電接口技術的進步,你現在也可以考慮DIY一塊移動固態硬碟。根據接口和協議的不同,目前可選的方案主要有三種:USB轉SATA、USB轉NVMe以及雷電3轉NVMe。
  • 閒置的M.2固態硬碟怎麼辦?做個小巧便攜高速的移動固態硬碟吧
    還好,作為專門生產PC外設周邊的ORICO似乎也關注到這一個問題,有這種M.2接口的固態硬碟盒,可以讓閒置的M.2固態硬碟成為一個高速移動硬碟,重新煥發硬碟的活力。我手頭剛好也有閒置的小容量M.2固態硬碟,於是特意入手了一款ORICO的固態硬碟盒,將手頭閒置的M.2固態硬碟利用起來,再次成為一款小巧便攜、傳輸快速快的實用移動硬碟。究竟這款移動硬碟盒實不實用?我們一起來體驗下。
  • 升級固態後舊硬碟不要扔,裝入硬碟盒做移動硬碟,資料隨時看
    隨著固態硬碟的價格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給電腦更換固態硬碟來提升性能。那麼換下來的舊硬碟該如何處理呢?去某魚賣掉?郵費都賺不回來,何況裡面還有很多珍貴的資料。放到柜子裡壓箱底?還是有些浪費了,偶爾想看看裡面的資料還得裝機,很不方便,到底怎樣才能物盡其用呢?
  • 面向固態硬碟 飈王黑鷹2.5硬碟盒解析
    目前固態硬碟做為移動存儲的想法不斷的被消費者所追求。如果擁有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移動硬碟,那麼用戶可以將高性能與便攜融為一體,除了3.5吋的硬碟盒以外,目前2.5吋硬碟盒也深受消費者歡迎。    目前大乘擁有的「SSK」「飈王」品牌已成為國內數碼領域的知名品牌,大乘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公司銷售的產品都是由大乘自己的研發團隊獨立設計開發的,已陸續開發出的讀卡器、快閃記憶體盤、快閃記憶體卡、MP3、移動硬碟盒等五大系列一百多種產品,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其中讀卡器系列更是以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 Mac pro更換大內存固態硬碟實踐教程
    最近由於mac電腦內存吃緊,安裝大的軟體,是不是要提示一下內存不夠,內心非常的不爽。作為一款A1502版的mac,128G固態硬碟通常被稱為「乞丐版」。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後,我周末花了一天的時間搞定這件事,為了能夠幫助有類似需求的小夥伴們,我這邊整理了這篇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閒置固態硬碟變廢為寶,綠聯繫列硬碟盒填補爆發式存儲需求
    而移動硬碟因擁有存儲容量大、使用便捷、攜帶方便等優勢,成為大家最常用的移動存儲工具之一。尤其在網絡安全性和便捷性還不甚令人滿意的今天,無論是普通個人,還是專業或企業用戶,都更喜歡用移動硬碟進行大體積文件的移動存儲和備份。湊巧的是,近來固態硬碟價格一路滑坡,NVME硬碟也跌到每G不足一塊錢的地步。
  • 當移動硬碟遇上固態,改變了我的生活:aigo 移動固態硬碟 S8
    我日常比較喜歡拍攝,所以會做大量的素材採集,所以對於大容量存儲空間和傳輸速度都有要求,從需求考慮最後選擇是的移動固態硬碟,移動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體積小,並且傳輸速度快,能解決我最根本的需求,也給日常出行拍攝背包重量減負,最後選擇了:aigo 移動固態硬碟 PSSD S8(下文簡稱:aigo 移動固態硬碟 S8),下面分享一下。
  • ROG幻影移動硬碟盒體驗:除了固態硬碟,還塞進去了燈!
    並且在機身內部還有一枚安裝固定固態硬碟的手擰螺絲,同樣可以使用該卡針進行再次固定。雖說華碩並沒有在硬碟盒上給這枚卡針設計個收納位,可是相比起部分採用螺絲固定的硬碟盒而言,日常生活找到借到卡針,應該是比找到對應的小螺絲刀要方便些的。
  • 用固態硬碟改裝移動硬碟使用,有沒有必要?
    隨著現代社會的節奏加快,變化的環境讓我們對移動性的需求逐漸增加,無論是辦公還是遊戲娛樂,能夠方便快速地進行文件軟體傳輸是用戶的追求,從而使得移動存儲設備的重要地位日佳攀升。但是早期的移動硬碟有很大的缺點,質量參差不齊的普遍,怕摔是個大問題,隨著用戶要求提升,很多產品的速度已經不足以滿足了,如果是對此有比較大需求的話,早期的移動硬碟就顯得比較雞肋,所以擁有更快的傳輸速度的移動固態硬碟就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不過這類移動固態硬碟也是有自己的速度局限的,對於既想要便攜小巧易帶又追求更高性能的用戶來講,就還是缺了點什麼。
  • 大小和優盤比肩的移動固態硬碟——奧睿科NVME轉Type-c移動固態...
    前言   在第一次看到M2固態的時候,我對它的體積並不是太感冒,不就20*80嘛,也沒有太小。但是當一塊M2固態真正放到你面前,並且和傳統的2.5寸硬碟以及mSATA固態硬碟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才會驚嘆於它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