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橫掃北歐,為何偏偏放過了瑞典?

2020-12-15 西府趙王爺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瑞典都是以中立國的身份存在,並沒有參與戰爭。然而,這個中立國不是想當就能當,尤其是在二戰之中,很少有歐洲國家能在德國的坦克履帶下倖存,比如同為北歐國家之一的挪威和丹麥,都未能倖免。

那麼瑞典憑什麼能夠在德國面前保持中立?

首先第一點原因肯定是瑞典有著讓德國忌憚的實力,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弱肉強食的戰爭時代,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百毒不侵。

歷史上的瑞典,長期都是以北歐霸主的身份存在,在歐洲絕對算是一方強國。中世紀時期,瑞典擊敗了維京海盜的後裔丹麥人,成為了北歐最強大的國家。到了公元16世紀,瑞典更是出兵南下,與神聖羅馬帝國、沙俄等歐陸霸主級國家掰手腕。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對瑞典進行軍事改革,首先將瑞典軍隊帶入職業化道路,幾乎打遍歐陸無敵手。頗有當年吳起打造魏武卒,暴捶六國,無一敗績的風範。古斯塔夫二世更是被稱為「歐洲現代軍事之父」。

鼎盛時期的瑞典,不僅雄踞北歐,連波羅的海都是其內湖,當時波蘭、俄國都遭到過瑞典大軍的侵襲,在其鐵蹄下屈服。

直到後來的俄國最強沙皇彼得大帝崛起,帶領沙俄與瑞典進行了長久的大北方戰爭,並將瑞典擊敗,成為新的波羅的海霸主。元氣大傷的瑞典則退回北歐,憑藉著數百年的底蘊以及北歐的氣候,雄踞一方,繼續當他的北歐霸主。

當然了,隨著大北方戰爭的失敗,瑞典乃至整個北歐都陷入了衰落、惡劣的氣候、貧瘠的土地、稀少的人口,遠離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的時代紅利,都讓北歐國家變得不再強大。

二戰時期的瑞典雖然不復昔日爭霸歐陸的榮光,但其實力不可小覷。瑞典在歷史上以給別國當僱傭兵著稱,雖然後來放棄了這個謀生的傳統,但能徵善戰以根植於這個民族的靈魂,儘管瑞典保持中立,卻並沒放棄武力準備,一戰爆發後,他們就對軍隊進行了改革,加緊了武器更新,大多數人都接受了軍事訓練,實行全民皆兵,一旦出現意外,近千萬的瑞典人,也可迅速組建百萬大軍。

瑞典地處北歐,土地貧瘠,環境惡劣,所以普遍民風彪悍,而且憑藉著北方的氣候地形優勢,戰鬥力更是能夠大漲。當年冬季戰爭,芬蘭人能夠對抗強大的蘇聯本身就說明了北歐人主場作戰的戰鬥能力。

當然,瑞典不比芬蘭,其實力要強大許多。由於盛產鐵礦石,所以瑞典很早便開始在採礦、冶金、工業裝備和機械領域進行產業積累。有著這方面的基礎,瑞典的軍工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發達的,比如瑞典軍工傳統企業博福斯,乃是陸軍武器生產巨頭,其生產的火炮暢銷世界各地。瑞典軸承製造廠,至今仍在做世界上最好的軸承。薩博公司,乃是航空和汽車工業巨頭,薩博的戰鬥機和汽車享譽全球。

有著優秀的士兵,先進的武器,無疑就代表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此外,瑞典是一個山地國家,地形不利於德軍的大規模機械化部隊展開,如果德軍貿然進攻瑞典,很可能會陷入一個長期的拉鋸戰。

這樣的結果顯然是德國人不想看到的,因為瑞典乃是德國重要的鐵礦石進口國,與瑞典交好,承認其中立地位,可以得到穩定的鐵礦石供應。如果開戰,又不能迅速取得勝利,徵服瑞典,那麼鐵礦石的生產勢必會受到影響

這對於德國來說,顯然是得不償失,畢竟他的敵人是英法以及蘇聯,北歐這塊地方,他還真不放在眼裡。當初之所以會攻打挪威,只是因為其佔據了德國進口瑞典鐵礦石的運輸線,而他們又有著導向英法的危險,所以德國選擇先下手為強。

至於瑞典,德國則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因為瑞典雖然保持中立,但其在立場上更多的是偏向德國。在二戰時期,瑞典一直都等於德國經濟區的一部分。以至於1944年美國人最後不得不直接出面警告,威脅瑞典如果繼續增加對德出口軍用物資將對瑞典本土進行轟炸,瑞典才停止和德國的合作。

瑞典不僅和德國長期保持著貿易往來關係,在軍事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合作,當初一戰瑞典雖然沒有參加,但是卻派出了武官去德國觀戰,學習。為了避免觸怒德國,瑞典還對輿論進行嚴格控制,禁止國內媒體報導德軍的暴行。甚至還有很多瑞典志願者為德國服務。

當初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為了逃避德軍追殺,逃向瑞典。他離瑞典最近的時候,只有十六公裡。但瑞典政府懼怕德軍的入侵,便提前宣布挪威國王如果逃亡到瑞典境內,將會面臨拘捕和扣押。於是無奈之下,哈康七世只能乘坐英國軍艦前往倫敦組織流亡政府。

對於德國來說,既然不用武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何樂而不為呢?這樣的瑞典已經根本不需要佔領了。

所以,總結來講,二戰時期,瑞典之所以能夠保持中立,一方面是自己有著一定的實力,讓德國人投鼠忌器,一方面則是自己和德國人走得比較近,主動的交好德國,避免了戰爭。

二戰時期的德國雖然瘋狂,但他也不是無腦發動戰爭,想入侵誰就入侵誰。哪些國家一定要打,哪些國家可以不打,德國也得看投入產出比是否划算。打瑞典不划算,所以德國就不打了。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瑞典在二戰時期是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北歐海盜的遺傳也使得這個國家的人民比較尚武。平時只是常備軍就有50萬人,一旦真的發生戰爭,還有上百萬的預備兵可用。更為恐怖的就在於瑞典的工業實力非常強勁,當時的瑞典工業體系完善,軍事工業特別發達,在世界上都是能排的上號的。瑞典生產的許多武器即便是德國和美國都垂涎三尺,如其著名的博福斯系列火炮,曾經出口到美國、中國等多個國家,與德國的克虜伯火炮齊名。
  • 二戰德國進攻丹麥和挪威,為什麼最後卻放過了瑞典?
    瑞典地處歐洲北部,領土面積不是很大,屬於中等發達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鐵蹄橫踏歐洲各國,歐洲各國接連被捲入其中,戰火紛飛,然而瑞典卻倖免於難,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二戰期間地處北歐的瑞典曾四周都被德軍包圍著,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的軍隊始終沒有踏進瑞典一步。
  • 二戰時,為何大部分參戰國都裝備了瑞典的博福斯高炮
    這種裝備受到了各大參戰國的青睞,不管是美英為代表的盟軍還是德國為代表的軸心國軍隊,都大量裝備了這種武器,美國甚至不顧顏面的仿製剽竊。這種裝備就是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一款來自北歐的防空利刃。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瑞典的博福斯高炮為何備受各大參戰國的青睞?其原因就是這款高炮的性能太出色了,因此受到各大參戰國的青睞。
  • 北歐小國丹麥,為何沒有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德意志的前身法蘭克王國在查理曼大帝時期就發動過對日德蘭半島諸部落的徵服戰爭,但可惜此時的查理曼剛剛徵服德意志東部的薩克森人,60多歲的他已經無力也無心對丹麥發動更強的攻勢,而丹麥人也修築了丹麥土壘(類似中國長城,但幾乎都是土坯結構,現已在德國境內)用以抵禦查理曼的大軍。
  • 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偏偏沒有對這個小國瑞士動手
    那麼,德軍都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希特勒為何放棄僅有420萬人口的小國瑞士呢?第一,永久中立國地位是瑞士在二戰中堅持獨立地位的重要政治保障。我們先來看看瑞士的歷史。今天瑞士的位置是當年羅馬帝國所在的區域。羅馬帝國倒臺後,瑞士被大量的日耳曼人部落佔領。公元6世紀前後,瑞士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組成部分。但在9世紀的時候,法蘭克王國分崩離析,瑞士也被不同的政治勢力所分割佔領。
  • 二戰期間為何德國沒有攻打瑞典,瑞典在戰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由於失去海外市場,瑞典不得不將其生產的優質鐵礦石和精密軸承等機械大量出口到德國,同時,瑞典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森林資源,自給自足,在商品出口方面給予德國極大的優惠,而且瑞典國王的妻子和母親都是德國貴族,強烈的親德反俄傾向也使希特勒對入侵瑞典有所顧慮。
  • 二戰初期德軍橫掃西歐靠的是實力還是運氣?
    二戰初期德軍是怎麼橫掃西歐五國的?這裡的五國指的是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1940年4月德軍佔領丹麥,並接著在挪威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北歐已經被德軍拿下。此時希特勒認為進攻西歐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在這裡先給大家具體介紹下二戰時期歐洲國家的分布與實力。
  • 二戰時,德國全盛時期勢力範圍有多大?日本差遠了!
    毋庸置疑,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個法西斯國家中最強大的。然而,如果我們轉向影響範圍最大的三個法西斯國家,我們可能會猶豫。畢竟,我們在這方面沒有做任何比較,所以我們對此了解不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勢力範圍,看看二戰期間德國有多強大。
  • 北歐富裕的原因
    b,公元13-15世紀漢薩同盟時期,北歐人命運的轉折點,波羅的海因德國的發展成為一個自由經濟的商貿網絡, 北歐人終於可以靠轉賣本地的土特產給英國及德國而發展起來了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二戰時期德國造出很多黑科技,為何現在都不見了?
    導語:二戰時期德國造出很多黑科技,為何現在都不見了?二戰德國的軍工業水平,那已經不能用強來形容,因為其打造出來的東西,完全顛覆所有人的認知,蘇聯美國等國家在了解到時候的時候也是嚇得不輕,畢竟當時的技術多麼有限,專家們是知道的。
  • 瑞典的軍事工業為何那麼發達?與一個著名的化學家有關
    文/寂寞的紅酒瑞典,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面積不算大、存在感也不算高的森林國家。不過別看瑞典存在感不高,但實力可不弱,特別是在軍事工業領域,可以說獨樹一幟,在很多武器製造領域甚至能和美俄相媲美。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瑞典的軍事工業為何那麼發達?
  • 作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二戰後芬蘭為何沒有加入北約
    作為一個北歐小國,芬蘭長期被周邊國家欺負,特別是東部的俄國,對芬蘭垂涎三尺,屢次對芬蘭下手,最終在19世紀初期吞併了芬蘭。儘管一戰後芬蘭脫離俄國獨立,但獨立後的蘇聯一直對芬蘭虎視眈眈,二戰爆發後蘇聯更是趁著歐洲局勢混亂,在1939年11月對芬蘭進行了入侵,迫使芬蘭割讓了部分土地。芬蘭吃了虧自然不肯乖乖就範,很快倒向德國,藉助德國的力量在二戰後向蘇聯發動進攻,奪回了失去的土地。
  • 曾經的北歐雄獅,今天的高度發達國家瑞典,真的放棄抵抗新冠嗎?
    根據歐洲史料記載,瑞典是著名的北歐海盜維京人的故鄉,在那個海盜橫行的時候,瑞典沒有形成國家,而瑞典形成君主制國家的時間大約在公元10世紀末,瑞典人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第一位有確切記載的瑞典國王名叫埃裡克,朝代名叫烏普薩拉王朝。
  • 同樣是中立國,為什麼德國會打荷蘭、比利時,卻不打瑞典、瑞士?
    二戰時的歐洲,這麼多中立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挪威、丹麥等國還不是被德國侵佔了,芬蘭也被蘇聯兩次入侵,被迫聯合德國,一起打蘇聯。 整個二戰期間,只有瑞士和瑞典寥寥兩個中立國最終保持住了中立,沒有被入侵。那麼,德國為什麼會打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這些中立國,卻又放過了瑞士和瑞典呢?
  • 五分鐘讀懂北歐史,告訴你為什麼北歐那麼富裕
    不過隨著維京人勢力的擴張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內部矛盾的浮現,北歐地區逐漸形成了丹麥、挪威和瑞典三個國家,其中勢力最大的是丹麥。可以說,當時的丹麥是歐洲最大的強盜頭子,連英國和法國這種歐洲強國都要向其繳納保護費,巔峰時期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都是它的。不過到公元10世紀,可能是厭倦了當海盜的生活,北歐人開始從良了。
  • 他擔任德國元首12年,為崛起不惜發動二戰,為何到死還是下士軍銜
    文/紀布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希特勒擔任納粹德國的元首,權力至高無上,在整個二戰中,所犯罪行更是罄竹難書。就是這樣的一個擁兵數百萬,戰爭裝甲無數的魔頭,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軍銜是什麼等級。其實,他雖身為元首,手握絕對的軍權,但其並不是一個「元帥」,而是一個「下士」。
  • 二戰時期開局無敵,橫推大半個歐洲的德國,為何最後卻滿盤皆輸?
    希特勒,作為一名奧地利人,卻有著為德國奮鬥的「崇高理想」。 在一戰時期百般逃避奧匈帝國的兵役,但毫不猶豫的加入的德軍,在西線戰場上為德國賣命,為此還挨了一發毒氣彈,雖然沒有喪命,可眼睛暫時性失明。
  • 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叛徒」呢?
    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漢奸」、「叛徒」呢 ?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現在很多人看到我國近代那麼多漢奸,幫助西方侵略者欺壓百姓,都會說我國出漢奸。甚至很多人擔心,一旦未來再起爭端,可能漢奸還會很多。但是其實這都不必擔心,因為漢奸並不是我國都有,很多國家漢奸都很多。最典型就是蘇聯,那是漢奸遍地。
  • 瑞典木業-拉近與北歐設計的距離
    瑞典木業協會今年雖未參展,但仍然十分關注。而北歐設計依然是本屆「設計上海」重要的元素,瑞典、丹麥、挪威、芬蘭都有展商參展,涉及家具、地板、廚衛、配飾等多個室內設計領域。瑞典也在北歐國家中率先開始研究人體工程學,施行工業產品質量管控和標準化生產,發起了自己的現代設計運動。從1930年斯德哥爾摩博覽會到1939年紐約博覽會確立「瑞典現代風格」作為一種國際性概念的地位,簡約實用、樸實自然、以人為本,正是瑞典設計的標籤。20世紀30年代,瑞典的家具設計、室內設計、玻璃器皿和陶瓷設計已經形成風格並開始影響世界,也成為最早的「北歐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