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會在校園裡給學生做爆米花的校長,會是怎樣的校長?

2021-01-21 齊魯壹點

這天,舟山定海白泉中心小學的操場上,來了一位「陌生」的師傅,只見他戴著口罩,穿著藍色工裝,架起一臺如今已經很少見的老式爆米花機,做起了學生的「生意」。

只聽「砰」地一聲,一鍋熱乎乎的爆米花就出爐了。

起初,孩子們以為他是食堂打飯的叔叔,甚至連旁邊的老師都沒認出來是誰。

直到這位師傅開口對「圍觀」的小朋友說:「開業大酬賓,第一個大棉花糖只要五毛『泉幣』(校園幣)。」

好熟悉的聲音,排在前面的小朋友湊近一瞧——

嘿!這是校長呀!

這位特立獨行的校長,還做過棉花糖。

校園活動,校長爆起了米花

新年伊始,白泉中心小學在操場上舉行「白小娃鬧中國年」的活動,活動分民間藝術區、傳統遊戲區、勞動實踐區、紅包兌換區,還有傳統美食區。

只見美食區一位做棉花糖的大師傅旁邊圍了不少孩子們,他們拿著因平日優異表現獲得的「五色泉幣」等待兌換棉花糖。

這位以專業嫻熟的動作製作棉花糖的「大師傅」就是學校校長王宏斌。做完棉花糖,他還給孩子們露了一手做爆米花的絕技。

那天的活動讓孩子們收穫了太多了快樂。

「哇,這是校長做的棉花糖和爆米花,好好吃!」

第三個拿到棉花糖的王姣琳回去還特意寫了一篇作文,裡面寫著:「我們在校長面前排成了一條龍,校長的笑容越來越深,那雙智慧的眼睛,早已樂成了一條縫。」

「孩子們,願我親手做的棉花糖,親手爆的『米胖』,能給你們帶來好運。」當天,王宏斌也在自己的朋友圈給孩子們送去了祝福。

從小學的爆米花技術派上了用場

王宏斌今年45歲,從小在定海農村長大。生於斯、長於斯,讀師範和工作都沒有離開過家鄉。他把自己的所學和對家鄉的愛都奉獻給小學教育事業。

「教育要有童心與愛心,當我師範畢業的時候,決心要執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王宏斌在電話中告訴小時新聞記者,所以無論是小小的爆米花,還是軟軟的棉花糖,背後都是他想守護孩子純真笑容、快樂童年的決心。

「我們70後的童年玩的是鄉土的遊戲,夏天抓知了,上山摘果子,和小夥伴玩抓兵抓強盜,家裡的門板拆下來就是桌球臺……」王宏斌笑著說道,「而且我很小的時候,就跟村口的老爺爺學過爆米花,可以說是童子功。」

翻開王宏斌的履歷,都是在定海的一些小學裡任教和當校長。最近的任職是——海島學校長白中心小學校長,··舟山首家公辦民工子弟學校海潤學校校長。兩年前,他又調到了白泉中心小學擔任校長。

無論在哪個學校,王宏斌都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做親密無間的朋友。

海潤學校的孩子們將五湖四海的泥土混在一起,然後種上花卉。

學生從五湖四海帶來泥士,種下「希望的種子」

記得剛當教師沒多久,一次校園活動,在提前踩點做好安全情況下,他帶著孩子們一起探險防空洞,了解防空洞的構造。

在長白中心小學當校長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家鄉,了解方言課程,他帶頭為孩子們唱舟山方言童謠。

長白是個海島,王宏斌在那裡工作了四年,值得回憶的事太多了。

海島上對蝦養殖很有名,王宏斌就帶著孩子們參觀養殖場,向養殖戶學習怎麼養對蝦。還上山挖紅薯,教孩子怎麼做紅薯餅。每年春天,就帶著孩子們上山尋找一種當地話叫做「青」的植物,教如何辨認,再挖回來手把手教他們做青團。活動結束後,每個孩子憑著自己的興趣寫了一份觀察報告。

後來他到海潤學校工作,這是一所民工子弟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在2017學年第二學期開學儀式上,學校舉行「同撒家鄉土,共育海潤花」播種活動,孩子們把暑假從從家鄉帶來的泥土依次混合在班級的花壇中,這樣五湖四海的泥土就一起融入了定海的土地,大家一起用心種下「希望的種子」。

現在,45歲的王宏斌還是一個「老小孩」,大課間和孩子們一起踢毽子、跳繩;軍訓的時候為了鼓舞孩子,和孩子一起比賽做伏地挺身,誰輸了誰唱歌。

「老王校長」是孩子們的最愛

他工作過的那些學校的孩子,沒有一個不喜歡他們的王校長。

在每年的教師節,經常有孩子畫出王宏斌的畫像,有特別認真的,也有搞笑詼諧的,孩子們說,這就是他們最愛的老王校長。

白泉中心小學二年級的劉承軒最近特別自豪,因為「他和校長是好朋友」。

校長經常和孩子們一起共進午餐。

劉承軒平時很活潑,有時候坐不住,喜歡在走廊裡跑來跑去,這樣十分不安全。王宏斌留意到以後,主動俯下身和他說:「校長和你做好朋友,但是好朋友不可以在走廊亂跑哦。」

和校長當了好朋友的劉承軒之後的改變可大了。他特別自豪地說,我數學只有一次是96分,其他時候都是100分,語文進步也很快,之前都是80幾分,現在已經95分以上了。

不僅成績提升,連「身份」都變了,現在的劉承軒做了體育委員,是班級的小幹部了。「我不能在走廊上亂跑了,我要幫助老師管理班級秩序了。」

王宏斌告訴小時記者,他有個習慣,經常推門聽課,看看老師上課效果以及學生們的表現。和劉承軒小朋友之間的故事,就是這樣偶然間促進的。看到之前調皮的孩子現在成了二道槓的班幹部,他十分欣慰。

「老師的愛心、童心,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難以忘懷的回憶。」王宏斌說。

採訪最後,王宏斌給小時記者發來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文字——

我們該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教育?遵循生命成長規律,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教育是一顆心點亮另一顆心,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記得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成為我前進的動力。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顆顆純潔如水晶般的童心,我們應該用童心擁抱童心,用愛心滋潤愛心,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相關焦點

  • 小時人物|一位會在校園裡給學生做爆米花的校長,會是怎樣的校長?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黃燕玲這天,舟山定海白泉中心小學的操場上,來了一位「陌生」的師傅,只見他戴著口罩,穿著藍色工裝,架起一臺如今已經很少見的老式爆米花機,做起了學生的「生意」。只聽「砰」地一聲,一鍋熱乎乎的爆米花就出爐了。
  • 河北衡水中學校長郗會鎖:教師才是校園裡最重要的因素
    在疫情面前,學校又是如何守住教育的那片淨土,從而確保師生生命安全,有效守護學生健康成長的呢?在第25屆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法治周末記者就上述相關問題專訪了河北衡水中學校長郗會鎖。郗會鎖:我認為,每個人對好學校的定義都不盡相同,有的重視教學質量,有的重視學習環境,有的重視興趣發展,同時,每所學校也都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可以說各有千秋。但是也有幾點是共通的,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
  • 這一天,是校長!惠興中學學生校長上崗,接受了哪些挑戰?
    隨機抽查聽課,學生校長發現了這個……上周五,校長王超和學生校長們開了一個會,交接了具體的工作。王校長向學生校長們介紹了包括教學、德育、後勤及各種綜合任務在內的「一日校長職責」。他更希望同學們「跳出」這個參考,以自己對校長的理解去規劃一天的工作。
  • 大學生,你見過校長几次?45%的學生從沒見過校長
    在跟貼中,記者看到,有的表示在校道、辦公樓、圖書館和校長擦身而過,有相當一部分人說只在校刊校報上面看過照片或開會時遠遠望過,也有個別同學表示自己一時想不起校長名字,只有小部分學生幹部或校園記者得以近距離與校長接觸或交談。廣外的黃同學表示,自從大一開學典禮遠距離見過校長的影子,至今就沒見過校長的樣子。
  • 學生、老師、校長換裝秀創意,這是松江校園裡的小快樂
    伴隨著解說,造型各具特色的演員們閃亮登場,引發現場觀眾的歡呼,茸一中學首屆狂歡節日前舉行,寒冷的冬日抵擋不住學生們展現自我創意的熱情,校園儼然變成創意的世界。
  • 孩子們的「校長媽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匡奇燃在興義,有這樣一位校長。她在教書育人的大道上堅定地走過31年。她把學校當成家,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田園裡勤奮耕耘。她曾婉拒省城名校的邀請,全身心專注於邊遠山區的教育發展。她叫孫瓊,是興義中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興義中學校長。
  • 一位教育家型校長的成長軌跡
    當好校長的三個必備條件:「天時、地利、人和」  怎樣才能當好一名校長?我想有「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必備條件。  「天」,往大裡說是國家的教育環境,政府對教育的關注程度,往小裡說,就是你頂頭的局長。局長是不是開明,是不是真的懂教育,很重要。
  • 彭建平:做有文化創生力的校長
    出版《教育,讓生命激揚生命》《校長治校方略》等著作。從教30多年,做了20多年校長,在彭建平身上絲毫感覺不到倦怠或頹唐。相反,談起這些年的教育改革歷程,他的臉上常常流露出孩子般的笑意。讓彭建平最得意的是學生對他的喜愛。在學校裡,學生們親熱地叫他「平哥」。他們為「平哥」畫了卡通頭像,設計成紀念章,在校園裡售賣,據說相當暢銷。
  • 「老貓校長」每早迎接學生「溫暖教育」
    貓和小魚,本是一對冤家,但在繪本中,貓和小魚相處得很融洽,校長李巍說:「那條小魚可以代表我們的學生、兒女、愛人或朋友,關乎親情、友情、師生情,我們全校師生都知道這個故事,它傳遞著溫暖的能量。」李巍經常會動情地與師生一起講述、表演這個故事。久而久之,學生們親切地稱她為「老貓校長」。  提起甘區實小,一些家長坦言,當初把孩子送來,是因為學校倡導「減負」。
  • 長葛一位女校長:帶一群學生「被窩」裡錄出一首歌!火了!
    前不久,一位美女校長,又帶領她的一群學生,在「被窩」裡錄了一首唱給全國人民的歌!這首歌叫《堅信愛會贏》,超讚!長葛人,真是太有才啦! 歌美!美女校長也一樣美!美女叫姚舵,是長葛市姚舵藝術教育創始人。
  • 鄭州艾瑞德國際學校學生校長助理換屆儀式圓滿舉辦
    學生校長助理是學校的「宣傳員」——記錄分享艾瑞德校園最美師生故事、接待來訪嘉賓、宣傳班級、學校取得的學習成果和榮譽;他們是「傳遞員」——發布與學生相關的校園重大事件及學校管理引領的方向和精神,傳遞學校對學生的期望和關懷;他們是「倡議員」——針對身邊同學關注的熱點話題開展調研、搜集、討論,參與決策並發出倡議;他們是「協調員」——解決身邊同學的矛盾,採用「民主集中制」、「集會討論制」表達處理同學問題的態度和方法
  • 解讀齊魯名校長 | 青島65中校長高福生:傾一生做一事
    市北教育和體育微信將分期對新入選的齊魯名校長、齊魯名師進行事跡展播,歡迎關注。  傾一生 做一事  他是青島第六十五中學校長高福生。從1999年擔任校長至今已經二十年,二十年風雨歷練,二十年一生情懷。傾一生,做一事,辦一所讓人民滿意的學校,讓每一個生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他堅持不懈的教育追求和夢想。
  • 校長微訪--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初中部校長周虹:做真實的教育,實現...
    見到周校長時,她左肩上戴著一個「值周」袖牌,一頭幹練短髮,優雅、知性的感覺撲面而來。  2015年盛夏,她攜著近30年的教育夢想和詩意情懷來到了杭二中白馬湖學校(下簡稱白馬湖),擔任初中部校長。當這位教育圈兒裡的老人兒遇上了如嬰孩般的白馬湖學校初中部,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
  • 深圳有個「創客校長」親手為學生做管風琴
    「管風琴平時難以見到,如果製作一個校園管風琴,讓孩子們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那該多好啊!」     把管風琴「搬」進校園意味著什麼?目前,管風琴因造價高昂,價格從數百萬到千萬不等,而且多為定製,對安裝環境有較多要求,一般在大型音樂廳、歌劇院裡出現。
  • 【小於訪校長】安曉兵:科學與人文交融的「五園校園」
    是否好奇學校的課程設置,好奇學校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新學期伊始,青島新聞網將帶著家長們關心的問題走進校長們的辦公室,與校長面對面交流,聊一聊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記者 於泓)對於寧夏路第二小學來說,2018年將是學校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根據前期規劃,寧夏路第二小學將於今年12月完成擴建,學校規模將由現有的22個班擴至24個教學班。
  • 俄羅斯校長禁止日本動漫進校園,理由: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在國漫發展起來之前,相信也會有很多國人喜歡看日本的動漫,畢竟它們在當時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現在二次元發展蒸蒸日上,本以為日漫的發展也會是一直這麼順暢下去,但是事與願違,日漫在一些國家居然被禁止了,而且給出的理由是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 「不多收家長一分錢」,做一個好校長很難嗎|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王鐘的「不喝小酒不下飯店,與學生同吃同住,不多收家長一分錢。」11月23日,山西臨汾一位鄉村中學的校長在家長會上許下如此承諾,沒想到的是,視頻傳上網以後引發意料之外的關注,網友紛紛對「怎樣當一個好校長」發表意見。
  • 校長微訪--杭州市江南實驗學校黃燕明:恪守信念做「明」師 為學生...
    曾擔任過杭州市拱宸中學團委書記、政教主任、副校長;杭州二中教學處主任、杭州二中教育集團餘杭區樹蘭實驗學校校長;杭州市中學語文教研員,杭州市語文教研大組副組長。現任浙江省「中語會」理事,杭州市「中語會」副會長。
  • 衡水快報:觀郗會鎖校長接受央視採訪有感
    一時心中湧起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起,但是我最大的觸動,還是看到了一位全國一流中學的一流校長的風採。我認為這種風採,就是衡中「追求卓越」精神的鮮活範本,是「立德樹人」使命的有力展現。唯有我們在這段時間裡,通過堅定信心,嚴格自律,使自己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在成績和意志力等綜合素質上都更加強大更加優秀的人,才能贏得這場戰鬥,才能贏得二零高考。我想,這些話既適用於學生,也適用於老師自己。我還記得郗校長在參加高三語文二輪研討會的時候,曾告誡高三語文人要善於「化危為機」,他在與白巖松的對話中,也表達了對于衡中學子自律能力的信心。
  • 法國將推最強校園手機禁令 校長學生都不買帳
    法國政府日前宣布,將從2018年9月起禁止所有中小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這本該是讓校方和家長稱快的消息,但是沒想到法國的校長和家長都不買帳,原因何在呢?法國校長聯盟的副秘書長菲利普文森特說:「教育部的這則新通知讓我們感到疑惑,因為我們難以理解他們到底想幹啥。一般來說,我們都習慣於有邏輯性和實用性的文件,但是我們從這則通知中找不到任何邏輯或實用性。」法國學生們也對禁令能否推行表示懷疑,有的學生甚至表示,這麼做根本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