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空調行業霸主銷量不如三線品牌 空調停產壓縮機待處置

2020-12-20 電子發燒友

昔日空調行業霸主銷量不如三線品牌 空調停產壓縮機待處置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9-01-28 11:06:48

昔日的空調行業霸主春蘭似乎正逐漸被人們遺忘,不過2018年末和2019年初的系列企業公告,多多少少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

2018年11月30日,春蘭股份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江蘇春蘭動力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蘭動力」)連續多年虧損,2016年8月至今壓縮機業務處於暫停生產狀態,現根據經營情況決定對春蘭動力的壓縮機業務實施停產,並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處置。

2019年1月22日,春蘭股份發布公告,經對存在減值跡象的相關資產進行實地盤點、鑑定,包括壞帳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在內,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為7787.58萬元。

據估算,本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7787.58萬元,將減少春蘭股份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5485萬元,佔2017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311%。

此外,公告還披露,目前春蘭本部空調業務處於暫停生產狀態。

銷量不如三線品牌 研發僅剩5人

在發布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公告的同時,春蘭股份還發布了2018年度業績預增公告。春蘭股份預計,2018年度業績將增加1936萬元到2436萬元,同比增加109.77%到138.12%;預計2018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700萬元到4200萬元,同比將增加1936萬元到2436萬元,增幅為109.77%到138.12%。

雖然2018年度業績提前報喜,但從上市25年來的業績情況來看,春蘭股份正在一步步沉淪。

「春蘭當初是實實在在的空調行業霸主,但從96、97年之後其地位開始動搖,現在甚至連三線品牌都不如。」一位國內空調企業創始人回憶道。

中國家電網梳理發現,2017年度春蘭空調銷售量僅為32萬臺。有空調行業上遊供應商告訴中國家電網,最近幾年持續發展的美博、新科、月兔等空調新秀品牌年銷售規模都已達到百萬臺級別。與年銷千萬臺的海爾、美的等品牌相比,如今的春蘭更是不值一提。

除了銷量不如三線品牌之外,春蘭股份的營收及空調業務佔比也呈現不斷下探的趨勢。

1994年,春蘭集團旗下江蘇春蘭製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春蘭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當年春蘭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5.55億元。2004年,春蘭股份營業收入衝至歷年最高的32.26億元,之後業績持續下探,2017年營業收入僅為8.19億元。

空調業務佔比方面,上市之初春蘭股份營收和利潤主要來源就是空調業務,1996年空調生產製造所產生的利潤佔利潤總額的88%。2017年空調業務的營收和利潤佔比已分別下探至為50%和30%,房地產業務營收和利潤佔比大幅上揚。

而在研發方面,2014年以來,春蘭股份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已從當時的4.37%下降至2017年的0.10%。2015年春蘭股份研發人員數量還為86人,2016年已銳減至6人,2017年研發人員數量僅為5人。

空調「老帥」總結春蘭沒落三大原因

對於春蘭的沉淪,上述空調企業創始人認為,開展非相關多元化、管理機制問題以及股改失敗是最核心的三大原因。

非相關多元化顧此失彼

1994年春蘭股份上市之後,資本運作能力獲得極大提升。同年,春蘭股份決定分別於與春蘭集團、泰州紡機廠、香港正大投資公司合資生產摩託車、摩託車發動機機體及零部件。

1998年,春蘭股份投資1800萬元籌建江蘇春蘭洗滌機械有限公司,開始進軍冰箱、洗衣機領域。

與此同時,春蘭集團也不斷攻城略地,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涵蓋機械、空調、新能源、房地產、酒店業、商貿、金融與投資等業務的集團企業。不過,在狂飆突進過程中一系列問題逐漸顯現,最終體現在了業績上。

2005年春蘭股份出現首次虧損,由於空調市場競爭激烈且原材料及配件價格持續攀升,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而涉及冰箱、洗衣機、摩託車、壓縮機等業務的三個子公司均出現虧損。

此後的兩年,春蘭股份業績持續惡化,2006年和2007年虧損額度分別擴大至1.23億元和3.15億元。由於連續三年出現虧損,上海證券交易所於2008年5月9日作出對春蘭股份股票實施暫停上市的決定。此後經歷一系列重組措施,2008年、2009年實現盈利。經批准,春蘭股份股票自2009年11月13日起恢復上市。但由於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仍為負值,春蘭股份仍帶著「ST」的帽子,直到2012年5月21日才正式摘帽。

中國家電網梳理發現,自春蘭股份2009年恢復上市到2017年,其旗下主營摩託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的子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而且,春蘭股份旗下的電子商務公司,在過去的10年裡有一半的時間處於虧損狀態。

「搞多元化也不是不可以,但非相關多元化需要對產品、渠道等進行全新的布局,新業務不能與主營業務形成關聯,很容易拖垮主業。」該空調企業創始人認為,春蘭大舉布局多元化產業的時候,也是空調業競爭相當激烈的時候,主業和副業顧此失彼給了其他企業可趁之機。

管理機制僵化失去人心

1996年是中國空調行業發展史上一個鮮明的拐點,上海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年國內空調器產量達786.12萬臺,銷售量超過600萬臺,不過增速較1995年已經有所回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從這一年開始之後的歲月裡,製造企業和商業企業圍繞行業主導權針鋒相對,空調行業品牌格局開始出現動蕩,白熱化的渠道資源競爭、慘烈的價格大戰逐漸成為常態。

「96年是個涼夏,多數空調企業都感受到了壓力,經銷商庫存積壓現象不斷出現。」上述空調企業創始人認為,正是對經銷商生存狀況的「不聞不問」,才使得春蘭開始失去人心。

據了解,針對當時市場情況,已經有空調企業開始實施「淡季貼息返利」和「年終返利」政策,對經銷商進行返利補貼。當時已有經銷商已經對春蘭反映過經營困境,不過並沒有得到高層的重視,一些經銷商開始逐漸「轉會」。

「經銷商和企業誰也離不開誰,雪中送炭他們會記你一輩子,做企業要懂得舍和得。」據該空調企業創始人回憶,春蘭高層很少了走基層了解情況,下面反映的情況向上傳達也不是很順暢,這個時候以美的、海爾等為代表的家電企業開始顯露出競爭優勢。

他表示,企業都會犯錯,絕對的正確是不存在的,一些企業的失敗主要歸咎於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事實上,這裡面既有企業體制機制的問題,也有掌舵人管理理念和風格的問題。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則需要放下架子、放下面子的態度和承認錯誤的勇氣,不能只報喜不報憂、只聽喜不聽憂,必要時啟動第三方調查更容易發現錯誤。

股改冒險失敗令人唏噓

春蘭集團前身為泰州冷氣設備廠,1985年10月,中共泰州市委任命陶建幸為泰州冷氣設備廠廠長。1989年1月,成立江蘇春蘭製冷設備有限公司,企業始稱「春蘭」。工商信息顯示,春蘭集團為泰州市機械冶金工業局100%控股。

2000年10月,產權改革聲浪漸起,春蘭集團宣布在不涉及國有資產的前提下,從近50億元的集體資產中抽出25%向經營層和萬餘名員工進行量化配股。為了「避嫌」,陶建幸拒絕接受其他人提出的管理層控股的建議,而是實行「普惠制」。

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有關部門考慮過給我春蘭集團的10%股份,但我拒絕了。在春蘭拼死拼活幹,真的不是為多賺錢。給我7個億,我幹什麼花呀?在我心裡,春蘭似乎是自己的。金錢對我的驅動力為零。」

不過,春蘭改制的高調進行引來了廣泛而熱烈的關注,一系列質疑也隨之沓來。春蘭到底姓啥?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質疑將春蘭送到了輿論的旋渦,甚至有人直呼陶建幸把春蘭分了。

事實上,春蘭改制在當時得到了江蘇當地官員的支持,不過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春蘭改制被迫叫停,最終在各界的集體會診中無疾而終。

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春蘭改制的叫停在產權清晰化運動中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與春蘭相似的海爾、長虹、海信等大型企業的改制方案也被一一擱置。

雖然春蘭改制失敗對實際業務並沒有產生直接的影響,不過包括上述空調企業創始人在內的業界人士認為,春蘭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也是其在競爭中漸落下風的原因之一。

有原春蘭集團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企業機制決定企業的生死,股改的失敗多少影響了春蘭的士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的集團,成功MBO之後企業發展不斷提速。

打造企業的競爭力涉及多方面因素,上述空調企業創始人認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具備以下能力:認清事物本質,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明確化;靈感是創新的來源,通過多觀察積累靈感助力創新;解決一個煩惱就誕生一個新產品,設計師的思維需要根據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遙控救生衣、炒菜機的出現就是很好的例子。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昔日「空調大王」,連續8年全國銷量第一,如今卻靠賣別墅求生
    當時國內的空調行業競爭壓力小,且沒有外企的參與,而春蘭空調作為國內品質最好的空調企業,迅速獲得消費者們的青睞,春蘭空調也得到迅速的發展。1990年,春蘭集團的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2億元。成為國內空調霸主據曾是春蘭空調經銷商的說法:2000年以前春蘭空調是不愁賣的。
  • GMCC榮膺「空調行業壓縮機領軍品牌」
    8月27日,在由中國家電協會和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指導、中國家電網舉辦的2015中國空調行業高峰論壇上,組委會向GMCC頒發了「2015-2016年度空調行業壓縮機領軍品牌」獎,以表彰GMCC在中國空調行業壓縮機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
  • 汽車空調壓縮機有哪些品牌,汽車空調壓縮機品牌
    導讀:汽車空調壓縮機有哪些品牌,汽車空調壓縮機品牌介紹小編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夏天的時候如果我們汽車上面要是沒有空調的話我們就會炎熱難忍的還有就是一說到汽車空調就會想到我們的空調壓縮機,空調壓縮機是在空調製冷劑迴路中起壓縮驅動製冷劑的作用。
  • 原材料成本猛增:空調漲價之下已有品牌準備停產
    美博空調的漲價來得更為急切,一份12月1日發布的漲價通知中,過渡階段12月1日-10日,執行12月新的價格政策,12月11日-31日期間,公司視原材料上漲情況,價格再行上漲5%-10%。  上遊空調生產商漲價已經在渠道有所體現。「我這裡空調均價漲了200元左右」一位頭部品牌河北代理商表示,他自我安慰說:「庫存增值了。」
  • 常見空調品牌及壓縮機解讀
    很多人說買空調,就是買壓縮機,這話一點沒錯。簡單來說,壓縮機的品質和壽命決定大部分人購買的態度。那麼市場常見壓縮機品牌有哪些?這些品牌空調又是用的什麼壓縮機呢?始建於1985年,比格力還早(格力1991年才出生),是目前國內最早、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空調壓縮機專業化企業之一,一個做風扇的格力收購了它,壓縮機就有了,一個壓縮機加兩個風扇就是空調嘛,差個電路設計拉來日本大金,格力通過和大金合作加強了空調電路設計和規劃,現在格力空調是世界銷量第一的品牌,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質量也非常穩定,售後服務十分專業,好多銷售商在銷售旺季基本上都沒有貨的。
  • 奧特佳:國內汽車空調壓縮機龍頭
    國元證券1月9日發布奧特佳研究報告,報告摘要如下:投資要點:收購富通空調和空調國際後,優勢互補,協同效應開始顯現,海外市場拓展順利。富通空調進入大眾集團歐洲MQB37W量產項目供應商。奧特佳成為德國大眾MEB電動汽車平臺、PSA歐洲CMP項目供應商。
  • 我們日常家用空調的壓縮機是什麼品牌?是自主品牌嗎?
    #我們日常家用的空調基本上都是格力、美的、海爾、TCL、志高、奧克斯、小米等國產品牌,你知道這些空調都是用的什麼品牌的壓縮機嗎?我們來一一介紹一下:1、美芝壓縮機是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控股)和東芝開利株式會社(40%股份)的合資品牌。美的出錢,東芝出技術,是市場份額最大的,也可見東芝壓縮機技術的厲害之處。美芝壓縮機既然是美的控股,那麼肯定是美的空調的御用品。
  • 空調壓縮機排氣量不足怎麼辦?
    那麼對於空調壓縮機排氣量不足造成的壓縮機故障該如何處理呢?本報記者有幸請到了北京銀海松製冷專家來為大家解答相關疑慮。  導致空調壓縮機排氣量不足的原因有?   5、空調壓縮機轉速降低使排氣量降低,當空氣壓縮機使用不當時,因空氣壓縮機的排氣量是按一定的海拔高度、吸氣溫度和溼度設計的,當把它使用在超過上述標準的高原上時,吸氣壓力降低等,排氣量必然降低。  如何提高空調壓縮機的排氣量?
  • 2020商用空調壓縮機行業開啟新格局__上海有色網
    可是到了2020年,一切都被一場突發的疫情改變了,外加內外部環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今年無疑成為了過去十年最困難的一年,許多行業也因此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但凡事皆有兩面,危機中可以孕育新機,變局中也能開拓新局。那麼,對於商用空調壓縮機行業而言,今年又形成了哪些新的格局?
  • 空調市場魚龍混雜,大金空調強勢進入,普通人只認日本品牌?
    上世紀末,「一部分人」已經富起來了,對於空調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歸於中國工業技術的落後,國內空調並沒有什麼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國外品牌紛紛入駐,其中就有來自日本的品牌大金空調,當時的空調市場一片藍海,大金空調一經銷售,立刻佔領的大片的市場,而歸於其高質量,高服務,在消費者中受到廣泛的好評,至此風頭無兩,銷量一路高升。
  • 三線品牌華麗逆襲,超海爾233萬成行業第三,還對格力「下毒手」
    能做到一個行業的巨頭需要多長時間?對於很多企業來說10年都未必能實現,而這個空調黑馬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從三線不知名的品牌力壓海爾躋身一線陣營,它是如何做到的?超海爾233萬成行業第三在家電的選擇上,大多數人會選擇美的、格力、海爾這些為人所熟知的品牌,奧克斯這個名字在2015年之前還是三線品牌,沒有幾個人聽過它的名字,在三年的耕耘下,奧克斯卻實現了華麗的逆襲。
  • 全球真正的空調霸主,一年進帳1400億
    同樣家電市場也沒有閒著,在三菱、東芝等海外品牌在國內接連重挫後,美的、格力、海爾等品牌迅速吞噬市場份額。的確,在提及家電品牌,不少國人都會想到美的、格力。但在中央空調領域,有一家外企——大金集團卻打敗格力、美的,成為全球真正的空調霸主。
  • 全球空調第一品牌:市場份額遠超格力美的,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出現
    而家電行業也在不斷革新,對產品的品質要求進一步提高。國內外品牌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全球超過百億美元的家電公司就有7家。中國就佔領3家,分別是格力、美的、海爾。董明珠所帶領的格力電器在家庭行業長期處在的第一名。尤其,董明珠今年初在董事會說過,格力營業總收入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86.99億元,淨利潤達到211.18億元。當企業人員都在為2018年業績收入感到自豪的時候。
  • 空調壓縮機:疫情打擊後,誰的明天會更好?
    雖然此後全行業艱難恢復生產,甚至在6月開始出現報復性增長,但2020冷年的下半年空調壓縮機行業仍然遭受了重大打擊,大部分企業都遭遇了過去二十年未曾出現過的滑坡。於是,走過火熱的上半場和冰冷的下半場,中國空調壓縮機行業在2020冷凍年度的整體產銷規模,呈現出小幅下降的局面。
  • GMCC壓縮機十年包換,空調從此「心」無憂
    作為以機械原理而運行的空調壓縮機,理論上始終存在失效的風險,且運行時間越久,失效的機率也就越高。這種「理論風險」成為了廣大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為了徹底解決空調消費者的這一擔憂,近日,GMCC美芝藉全球首個達成累計產銷2億臺空調壓縮機之際,正式發布其壓縮機「十年包換」服務政策,空調從此「心」無憂。
  • 海信壓縮機-空調業的奇蹟-製冷快報
    14年來,海立集團空調壓縮機年產量從當初的25萬臺,擴張到了目前的1000萬臺,銷往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市場佔有率15%,連續12年排名國內第一,目前居於世界前三。在國內空調壓縮機銷售總量中,自主「海立」品牌已佔到了75%以上,並於2007年獲得了商務部「中國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稱號。
  • 空調行業格局:海爾掉隊,格力、美的並立,由三足鼎立到雙寡頭
    經歷這一輪行業出清後,行業內品牌數量從2002年400個驟減至2005年30個,空調市場逐漸分成三個梯隊。(1)第一梯隊:格力、美的、海爾,內銷量不低於300萬套;(2)第二梯隊:海信、奧克斯、春蘭等,內銷量在100-300萬套之間;(3)第三梯隊:LG、日立、華凌等,內銷量不足100萬套。
  • 曾市場份額高達40%,家喻戶曉的「空調一哥」,今靠賣別墅求生
    昔日家喻戶曉的「空調一哥」春蘭,如今卻靠賣存量別墅「求生」,著實讓人唏噓不已!是誰將霸主送到歸途。應該源於春蘭空調多元化政策的失利,後起之秀格力的董明珠宣稱:「空調永遠都是格力的主業」。堅決不步春蘭空調後塵,從格力這些年的產業布局來看,緊緊圍繞主業布局小家電,做得風生水起。家電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多元化必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發力過猛會傷害到主業,這是春蘭空調衰落的主要原因」。
  • 扛起空調壓縮機半壁江山,GMCC的底氣在哪裡?
    此後,在2020冷年結束時,GMCC宣布空調壓縮機總產能將擴至9000萬臺。年產能1億臺的裡程碑,近在眼前。根據《電器》記者的統計,2020冷年,空調壓縮機總產銷規模為2億臺。在某種意義上,GMCC已經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行業的半壁江山,而這遠不是GMCC的終極目標。2020冷年逆勢進擊,市場份額超40%2020冷年,GMCC豪氣幹雲,攜累計5億臺生產規模的威勢全面出擊。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然來襲,砸在全行業的頭上,GMCC在2020年也遭遇了巨大的市場困難。
  • 曾連續8年銷量第一,家喻戶曉的「空調一哥」,如今靠賣別墅續命
    談及空調,你首先會想到哪些企業呢?是格力、美的,還是海爾?那麼昔日的空調霸主——春蘭空調,你可還記得嗎?春蘭空調曾經是空調行業領域的霸主,可現在的它,像極了在烏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項羽。項羽自恃功高、盲目自信,才導致了最後自刎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