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遇冷?智能服裝或可「絕地求生」

2020-12-15 OFweek維科網

提到可穿戴設備,我們腦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智能手錶、手環、眼鏡等外戴設備。然而這些外戴設備在火了一年之後,開始被很多年輕人棄戴。

美國移動市場研究公司Endeavour Partners曾經針對美國可穿戴市場進行調研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願意購買和嘗試可穿戴設備,但卻很少對其形成依賴性,50%的消費者會在17個月後放棄使用。因此可穿戴設備火的快,黯淡的也快,這是很多可穿戴設備投資商所沒有想到的。

諸如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很快黯淡也有其自身原因。首先是因為這類產品同質化過於嚴重,基本都是以計步、測心率為主。其次由於智能手錶等體積過小卻機能強大,意味著需要消耗更大的電量,這會導致智能手錶續航能力嚴重不足。最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就是當前的智能手錶都打著健康醫療的旗號進行服務,然而大部分智能手錶的健康追蹤器都缺乏可靠的醫療級別數據,精確度不高。這些因素都在限制著可穿戴設備的發展。

根據IDC的數據,2017年較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增長了10.3%,要遠低於2016年較2015年的27.3%。可穿戴設備增長趨勢明顯放緩,這也意味著外戴的可穿戴設備遭遇了發展瓶頸,那麼怎樣才可以破這個局,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未來出路又在哪裡呢?

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形勢或將迎來大的改善。縱觀目前的可穿戴市場,可穿戴設備大多數還只是停留在「戴」的領域,所有的設計無外乎圍繞著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戒指智能眼鏡等展開,而在「穿」的領域,探索者較少。手環戒指可以不戴,但是衣服卻不能不穿,這是一個具有剛性需求的市場,通過發展智能衣物,增強對人的保護性能,智能服裝或將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爆款」。

之前智能衣物發展緩慢是因為被技術局限,無法研究出可穿著的舒適面料。現在伴隨著面料技術的不斷創新,從「聯網紡織品」到「深度纖維科技」,服裝產業正處在一場巨大的變革,智能服裝已經不再是一個夢想。

據了解,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可穿戴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將包含了發光二極體(LED)和光敏二極體在內的高速光電子半導體器件嵌入纖維內,織成耐水洗的柔性布料,實現用布料製成一個通信系統。這一技術為人們發展防水性面料以及發展智能服裝提供了技術基礎。

這意味著將半導體融入紡織品已經不再是設想,在未來這種纖維會更多的用在服裝領域,發展智能可穿戴服裝會是可穿戴領域的一大發展方向,「人本智能」是可穿戴的核心概念,衣物會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主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智能化服裝的發展前景,並已率先進行了探索。據了解,森科智能公司已經從一個機器人企業切入到可穿戴技術研發領域,並研發出多款用於服裝的智能可穿戴技術,將可穿戴服裝變成了現實。除此之外,七匹狼、報喜鳥等企業也開始將注意力聚焦到可穿戴設備領域,用科技為服裝賦能,打造大眾喜愛的智能服裝。

隨著可穿戴服裝的迅速發展,當前多款具有特殊功能的可穿戴服裝已經面世,其中包括有可以發熱保暖的智能外套、可以發光變換各種顏色的夾克、可檢測心率的智能運動衣等等,並受到了大眾的喜愛。

可以說,智能可穿戴服裝會是下一個發展風口,諸多企業已經開始入局。但是鑑於成本的限制,如何大眾化普及也將會是擺在生產商面前的一大難題。

相關焦點

  • 摘下你的手環吧,智能服裝才應該是可穿戴設備的主流
    可穿戴市場現在已經充斥了健身產品,那些喜歡鍛鍊的人群,手腕上戴著一個智能手環,口袋裡則放著一部智慧型手機,行業內沒有人願意承認這是個問題。但手腕其實並不是放置一大堆傳感器的最佳地方,而跟蹤運動健身狀態也不是傳感器的最佳應用。如果我們想讓「可穿戴設備」變成真正的可穿戴設備,需要關注我們每天穿著的衣服。
  • 智能可穿戴設備,雞肋or神器?
    這一具有科幻性質眼鏡的發布喚醒了科技巨頭對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探索,這一片未耕之地有著無限的活力與商機,這一年,也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智能可穿戴設備」意如其名,可以穿戴在身上的智能設備。市面上最常見的品類就是手環和手錶了。
  • 《絕地求生:大逃殺》全皮膚服裝圖鑑一覽
    ,相信大家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絕地求生大逃殺全皮膚服裝圖鑑一覽,讓我... 絕地求生大逃殺是一款人氣火爆的生存競技類遊戲,想要吃雞吃得好,擁有一款炫酷的皮膚時裝是必需的,在這款遊戲中有這許多皮膚,相信大家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絕地求生大逃殺全皮膚服裝圖鑑一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昔日智能手環王者Jawbone倒下 可穿戴設備將沒落?
    但智能穿戴設備並非沒有機會。IDC方面發布數據顯示,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可穿戴市場開始出現了回暖跡象,2017年的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總量達到2470萬塊,同比增長17.9%。同時,今年的智能服飾市場全球出貨量也有望突破300萬件。毫無疑問,對於智能穿戴設備來說,這是個好消息。
  • 柔性導電纖維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研究進展
    柔性導電纖維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研究進展 發表時間:2018/9/17 文 | 吳雨曦 王朝暉
  • 耐克/阿迪/安德瑪:智能不僅限於可穿戴設備
    在那場發布會結束後的媒體專訪環節,咕咚創始人申波、1MORE合伙人林柏青以及騰訊智能平臺副總經理陳謙也都表示,對於未來的智能硬體市場和運動品牌市場,將會有更多結合運動、音樂、科技、社交及內容的智能產品誕生。繼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領域快速布局之後,AI與語音交互技術在智能硬體市場的下一個發展路徑,無疑將是耳機和其他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等)。
  • 智能手環沒落,醫用可穿戴設備崛起
    提到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各種智能手環。早在2014年,主打「健身」系列的可穿戴設備驟然興起,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泛濫街頭。戴上這樣智能化的設備,仿佛自己就是新時代的弄潮兒,健康、時尚、前衛全在手腕上展現,整個人活力倍增。然而,這股熱潮沒多久就消停了,絕大多數智能穿戴設備都被束之高閣。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不好用。原先的可穿戴設備不好用,大抵有這麼幾種情況:不夠智能、功能雞肋、價格高昂、穿戴不適、監測失準、續航不足等等。可筆者認為,導致用戶黏性差的最根本原因,是當年可穿戴設備定位「跑偏了」,不是人們的剛需。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阿拉町,進階智能可穿戴設備
    來源:《經理人》在通訊行業行進8年,後轉戰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邱學文更像一個產品經理。他說阿拉町的品牌營銷還沒有技術研發專業,市場高端化是大勢所趨。技術向前推進,落地就要愈發沉穩。堅持品質,營銷才有著力點,阿拉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長久。
  • 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_智能穿戴產品品牌排行
    智能穿戴設備概述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於70-80年代出現。
  • 可穿戴設備市場蓬勃發展 戴森欲入局「智能口罩」
    慧聰家電網:近幾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受到了年輕人的熱捧。據IDC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8450萬臺,同比增長94.6%。其中,無線耳機、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需求強勁,分別佔據可穿戴設備前三位。
  • 從10種產品的成功研發窺探可穿戴設備市場
    從10種產品的成功研發窺探可穿戴設備市場 佚名 發表於 2015-07-01 16:53:56   2015年是可穿戴設備爆發的一年,據預計,全球可穿戴設備行業2015年的發貨量將達到7210萬隻,較2014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產品設計 | 智能可穿戴設備欣賞
    ,它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Sensus是一個為盲人和視障人群設計的可穿戴導航設備。
  • 可穿戴潮波及智能運動鞋
    e流行□ 本報記者 王榮可穿戴設備從手環、手錶、眼鏡開始向運動鞋進軍。7月15日,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攜手李寧聯合發售智能跑鞋——烈駿和赤兔,宣稱打造中國運動品牌的首款智能跑鞋。按照雙方設想,一個運動者可以實時掌握自己各個時刻的各類詳細運動數據,見證自己從一個初跑者成為資深跑者的蛻變。
  • AIMS;Facebook進軍AR可穿戴設備領域
    (來源:AIMS) 摘要:Facebook宣布進軍AR可穿戴設備領域,計劃2021年發布第一款智能眼鏡 Facebook宣布與Luxottica合作進軍AR可穿戴設備領域,並表示該合作可以幫助把最好的技術和最好的眼鏡結合在一起,實體產品將幫助Facebook
  • 可穿戴設備漸趨「以人為本」
    近段時間以來,智能眼鏡的研發和設計呈現出簡單化趨勢。華為最新推出的旗下第一款可穿戴智能眼鏡Eyewear設計簡約,功能也不複雜:在鏡架中增加了揚聲器和麥克風,可以與手機連接,能打電話、聽音樂。然而時至今日,這些功能複雜的智能眼鏡趨於沉寂。智能眼鏡的發展歷程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一個縮影,反映了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一種是「做加法」,把儘量多的科技創新成果集成起來,創造出前衛的產品;另一種是「做減法」,剔除那些讓用戶費時費力的複雜功能與不成熟的技術,讓產品的使用變得簡單、便捷。企業希望通過推出更酷的科技產品,開拓新的市場需求。
  • 可穿戴行業寒冬來襲?Fitbit虧損 智能手錶鼻祖賤賣
    文/楊劍勇在前幾年,可穿戴設備行業可以用「盛宴」來形容,行業異常膨脹,如今以「剩宴」來形容也不過分,除部分以健康為主導的智能手環以外,其它可穿戴設備曇花一現,產品賣不多,整個行業進入衰退和迷茫階段,昔日作為智能手錶鼻祖的Pebble曾紅極一時,如今確跌落神壇,從炙手可熱到賤賣的命運轉變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從今年各大品牌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正在打開可穿戴設備的增量市場。而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的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是一座丞待開發的黃金礦山,將推動健康管理市場的爆發。疫情刺激健康需求,可穿戴市場瞄準未來健康在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過程中,健康管理的理念越來越被公眾重視。